分享

重视餐后高甘油三脂的危害性

 梦中家园 2013-06-04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_史虹莉

    多年来,人们对血脂代谢异常(也就是通常所说的高血脂)的注意力一直集中在空腹阶段。其实,人们一天中的大部分时间(16~18小时)都处于餐后状态,早在70年代美国康耐尔大学营养系主任泽弗?史密斯教授等人就提出“餐后阶段是致动脉粥样硬化的关键时期”这一论断,但一直未引起人们的足够重视。餐后高血脂是进餐后人体血液中的脂类物质总量或部分高出正常范围的一种病理状态。 
    血脂过高对身体非常有害,常被人们称之为“无声的杀手”。如果血脂过多,容易造成“血稠”,使血流变慢,并可在血管壁上沉积,逐渐形成斑块,称为动脉粥样硬化。这些斑块聚集增大,可导致血管狭窄,严重时堵塞血管、血流中断。这种情况如果发生在心脏,就会引起冠心病;在脑,就会出现脑中风;如果堵塞眼底血管,将导致视力下降、失明;如果发生在肾脏,就会引起肾动脉硬化、肾功能衰竭;在下肢,会出现肢体坏死、溃烂等。高血脂常伴有高血压,诱发胆结石、胰腺炎,与男性性功能障碍、老年痴呆等疾病有关,最新研究提示高血脂可能与癌症的发病也有关联。                         
    有文献报道,即使在“健康人群”中,也存在餐后高脂血症,它不仅损害正常人的血管内皮功能,而且会加重已有血管内皮的损伤。餐后高血脂症与动脉粥样硬化之间存在明显的相关性,并可导致血管内皮损伤、促进血栓形成。餐后高脂血症时低密度脂蛋白(LDL)引起细胞内胆固醇蓄积作用明显增强,LDL更易被氧化。餐后高甘油三酯浓度与颈动脉粥样硬化密切相关。 
    近期一系列研究证实,在排除了年龄、性别、基础代谢率(BMI)及吸烟等主要冠心病危险因素的混杂影响后,餐后血清甘油三酯水平与冠心病仍呈显著正相关。另外无论是空腹和餐后高甘油三酯血症患者与代谢综合征之间关系密切,大多数代谢综合征患者常合并血清甘油三酯水平的升高、肥胖等。高甘油三酯血症者游离脂肪酸(FFA)含量显著增加,而高水平的FFA加速2型糖尿病 (DM)的病程进展。 甘油三酯降低,FFA减少,减轻了胰岛素抵抗程度,增强外周组织对胰岛素敏感性以及对葡萄糖的利用率,改善β细胞的分泌功能,防止β细胞凋亡。 
    餐后高血脂症对健康的危害已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那么,哪些人需查餐后血脂呢?如何发现餐后高甘油三酯症呢?一般认为,对血脂正常的中年以上人群,特别伴有肥胖、高血压、糖尿病等患者,应检测餐后血脂。通常是让病人吃高脂肪餐后,在规定的时间内抽血,化验甘油三酯浓度。根据血脂水平判断餐后是否增高。目前脂肪餐无标准配方且无评价餐后高血脂的标准,国内一般以餐后6小时甘油三酯仍高于空腹水平,作为餐后高甘油三酯血症的诊断标准。
  对餐后高血脂应及早预防,防治结合;重点在防,无病防病,有病防进展。科学家们正不断致力于寻求能有效控制餐后高血脂症的方法,首先是非药物治疗,在此基础上进行药物治疗。
非药物治疗,包括饮食调整、生活方式改善以及影响因素的控制:定期检查身体;调整生活方式,减少工作压力,戒烟限酒,多做运动;调整饮食习惯,少吃肥肉及煎炸食物,多吃蔬菜、水果,建议多吃白肉,如鸡、鱼;煮食宜用植物油,少吃如汉堡包类的快餐;蔬菜类中如大蒜、灵芝、香茹、韭菜等,都有减低血脂的作用,不过,必须长期坚持,才有效果。 
    其次是药物治疗,目前已有大量的资料表明,贝特类、他汀类、烟酸和ω-3脂肪酸等药物可有效降低患者餐后血脂代谢异常,从而改善血管内皮功能。尤其是非诺贝特,如利必非缓释微丸胶囊, 常用剂量为每次口服0.25克,每天一次。利必非通过控制高TG血症从而减轻胰岛素抵抗,改善胰岛β细胞的分泌功能,有助于纠正糖代谢异常,延缓糖耐量异常(IGT)及糖尿病的病程进展。对于糖尿病患者单纯的降血糖是绝对不够的,同时要控制血脂异常。有研究证实糖尿病患者加用降脂后,更易纠正IR和糖脂代谢紊乱, 可防止动脉粥样硬化的进展,减少冠状动脉事件的发生,对糖尿病合并高甘油三酯血症的患者尤为适合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