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我的老六路太极拳学习过程

 易医文化 2013-06-05

Lenz

 

我在老六路太极拳门下学习也有一段时间了,在此写下自己的学习过程,检视一下,希望大家多多指教。      

初入老六路太极拳

在我刚进入老六路之时,就其拳架来看,跟我以前所学的郑子太极拳,24式太极拳等各家杨式,吴式有很多的不同。

搂膝拗步,简单来说通常都是进步搂膝推掌,老六路的却是要打顾,盼,切,搓,按,采六种劲,当初我的感觉是,未免太多步骤了,就实战而言,相当不实际。

起式,用腰带着两边手肘一边向上提,同时向左右两边划两个圆圈,重心螺旋上升,双手心下沉,双手心犹如含着两个小球,翻转手腕,犹如抱着一个大球,慢慢向上提至与胸齐,弯曲手肘,关公屡胡至腰间,这样的起式,同样的真的让我觉得很奇怪。

然后里面也多了很多没听过的术语,比如往上方打个照,往下打个沉楷,一大堆没听过兼且不明白其中的意思。

老师在解释拳理之时,虽然我多有听过,可是其实我也只是死记,不明白其中的意思,老师一解释,才明白里面的原理。

原来沾黏连随不丢顶,里面的沾,黏,连,随是四种不同的阴劲。。。。。。

原来肩与跨合,肘与膝合,手与足合,其实是交叉相合的。。。。。。

原来我不懂,不明白的东西实在是太多了。   

 

老师与学生的难处

 

由于中国与马来西亚的文化差异很大,因此双方面的沟通照成教拳与学拳都相当的困难。

老师教拳时跟教鬼老差不了多少,比鬼老好一些的是至少学生听的明白华语,会说华语,会不会看或写华文就难说了(有一些是受英文教育的)。所以老师刚开始教时也相当别扭的,因为学生虽然没问问题,可是眼睛全是问号,其实是连问题都问不出,哈哈哈,教拳的其中难处,可想而知是有多困难的。因此老师教拳时常要另外找些浅白易懂的词语来解释,或者直接示范,不然学生很难理解。

我算是其中一个比较容易知道老师在说什么的人,因为以前学拳之时虽然不明白其中的道理,可也大概研究或看过。

早在2005年时,我就已经在万维网,博客等研究二水的拳论,因为觉得二水能够很详细地剖析太极拳,所以我一直找他的东西来看,虽然看了后是一个头两个大,完全不了解二水在说什么,哈哈哈哈。。。

不过,进入老六路,这些终于都有用处,因为老师无论说得多难明白,至少我已经见识过二水的超级难明白了(想来现在二水心理一定在说,干嘛摆我上台,哈哈哈),所以老师一说我就明白,当然做不做得出是另一回事。。。

老师还有一个很大的问题就是我们这里的人没什么耐心,总是想快快学完六路,结果老师顺应要求,很多人没几个月就把六路学完了。

老师跟我们说,当初他一路就练了两年,六路用半年来学完,可以用四个字来形容,囫囵吞枣。

可是,这也是没办法的事情,老师说,如果像他以前将的他老师的教法,半年只练习左右朋手,相信这里全部都会走掉。

因此老师变更了教法,我发觉后来老师教时都是捉大的重点来说,细节在以后慢慢的在融入里面。

不过,我还是喜欢每一个东西都要清楚,每一个细节我都不想放过,因此练到现在都只是三路,全部都超越我了,新人都会一直来指点我,还好老师蛮赞许我的学习方法。    

 

三步功法

 

老师教拳惯例都会说历史,告诉大家我们这一支老六路的传承是杨建候->汪永泉->朱怀元->李和生。

当然其中汪永泉跟杨澄甫,李和生跟吴式太极拳的王培生,形意拳名家唐凤亭等学过也会一一道来。
   
肾为五脏之海,藏精之所;太极拳是运动,不是劳动。。。。基本东西当然也会解释,我只拿重点来说。

我们这一支是以三步功法做为修炼法则,以身()变手->以气变手->以意变手。

第一步功里,在训练松功的同时,集中火力,务求把腰锻炼得如手一样的灵敏,全身上下要发要拿都运用自如。

而马来西亚很多学习太极拳的最大的问题竟然是搞错腰在哪里。

 ‘腰’,它不是裤带勒腰之处,它应该是在还要再上一些的肾脏外边,两条细长的肌肉,我们称为背长肌,通过活动这两块肌肉让‘腰’动起来。

这个锻炼是以汪永泉大师所提倡的全身是手手非手,一个整体,做为初级目标。   

 

无极桩

  对于无极式,相信多数太极拳老师都会从这一式开始教起,老六路也不例外。

我们当它是一个松功,一个进入松的开始。

当然,我们都知道太极拳,静心慢练就是一个活桩功,每一个动作都能进行松的训练。

可是,对于初学者而言,我的经验是,要从动态寻找松,寻找静是极度困难的。

静态的无极式,它的作用就是能够细细的体察身体的各种变化。

不过前提是必须清楚明白,无极式不是在练脚力,不是练气,不是练毅力。。。。。

它是在练习松,练习静,练习定(神定)。。。。。

无极式首先要把全身放松的关键就在四个字,对拉拔长,把自己的每一个关节,脊椎,颈椎无论大或小都对拉,拔长。

我们也强调节节松开节节断,唯有把全部的关节断开,全身才能贯串成一个整体,才能放松以至朋劲能够通顺无阻的自然产生出来。

而且必须把自己如灵魂般跳出来看自己,我是虚的,不存在,无我。

当入静时,在此状态下,人自然会感觉轻微的前后摇摆,而且会晃动得越来越厉害。

老师是叫我稍微注意一下丹田,让它定一下,然后又重复入静,周而复始。

我们无极式的姿势大体上与其他相同,唯一不同的就是双脚板是外八字,完全自然的站姿。   

 

感觉腰得运动----转直圈

  我们初期的锻炼目标完全瞄准在腰的训练,普通人都不太能感觉到腰的运动。

因此我门中就设计了一个简单的转直圈训练,用以活动腰部以及感觉腰得运动。

把两手伸出来,沉肩坠肘,两手掌犹如轻轻的放在脚踏车的踏板上,把腰略向后弓出来。

用腰带动两手向后划直圈,两手犹如向后踩脚踏车般的运动,手臂放松,意念尽量划大圈。一组二十下,一天只做三组,做太多会导致肌肉酸痛。另外,也可以把身体弯成90度,犹如在打井水,更加能够感觉腰的运动。做此动作最容易让人误解的是以为像建身般在练习腰的肌肉,很多人会死命得向后用力转。其实只要轻松自在的向后划圆圈,这是要把僵硬的腰运动起来。

用我门中的说法,硬劲不如僵柔,僵柔不如松软,松软不如轻灵,轻灵不如虚无。

起初就是要把僵硬的腰,变成僵柔的腰,不是要死板,肌肉结实的腰。    

 

歪路

  最近练拳心急了点,妄想一步登天,结果不小心就走了歪路。

事情是这样的,我向来身体僵硬,不容易放松,与人摸手总感觉自己很僵硬。

为此我就一直寻找如何让自己尽量放松,练拳时无论手脚都往轻灵上找,与人摸手也往轻灵上找。本来这样是没错得,可是却忘记了根本,轻啊轻的,把脚上的根本完全练没了,变得上重下轻。

最近一跟老师摸手就被看出了毛病,老师说,你上面放松,放轻是没错,可是下面放轻了那就无根了,变成上重下轻了,应该要继续往松沉上找.

唉,还不能松沉就想一步登天往轻灵上找,太心急了点。           

 

整体的运动----平转

  一,左右朋手

两脚外八字,与肩同宽,左手心对着膻中穴形成半个圆,右手掌心向下放在腹部前方成另外的半个圆。

身前犹如有半个圆圈,左手背贴着这半圆,慢慢的把重心移向左边,把注意力集中在手背。

当中心移动到左边45度时,翻转手腕,左手掌心向下,右手掌心向上,犹如抱着一个大球。移动重心到右脚,同时用腰带动右手往上朋直到右手心对着膻中穴,左手心同时下按到腹部前方。右手背贴着这半圆,慢慢的转向右边45度。不断的重复,原地左右移动重心的同时进行左右朋手的训练。可以想象两手犹如浮在空中,完全在腰的带动下平转,整体的向左,整体的向右。
  二,上下一条线,全凭左右转
  这是吴式的平转法,不过对于单纯的左右腰的整体运动也有不错得效果。两手在胸前抱着一个大球,两手中指尖相对,双脚外八字,与肩同宽。顶头悬与会阴成一条直线,完全在腰的带动下左右平转。

初期训练时,三角肌肉会有撕裂感,肩膀也会酸痛,不能放松的关系。其实可以想象两手不是自己的,我是没有手的,整体用腰带动两个不是我的手移动,这样会比较容易放松。

点评:这两个平转的关键在于手不能自己动,必须在腰的带动下整体的移动,而且必须细心的‘听’,‘听’自己到底是手带腰,还是腰带手,有手似无手,进而达到‘整’,这个运动能够帮助肩膀的开展,放松。 

 

练拳记录

 

(一)

我刚回来这论坛时是我练习太极拳最糟糕的时期,颈椎增生照成我气血不通,时常觉得很疲累,由于长期姿势不正确,也有一点驼背,普通人一看就知道“寒肩”的问题,骨架的排列不好明显照成我身体有很多问题,例如气促,容易疲累等。

panghui的帖子最吸引我,她所提到的骨架调整正是我非常需要解决的问题,而我练习老六路不知为何竟然忽略了这一个重点。

松肩,我从panghui90度弯腰体验肩膀的沉重做起,从必须弯腰直到随时随地一注意肩膀就能体验到肩膀的沉重为止,无论做工,走路,我都去体验。

好笑的是panghui教我坠肘要感觉肘尖的某一点,我竟然看少了“尖”这个字,只是拼命没有目标的去感觉肘部,结果其实我练了许久都是错误的,在一次驱车的过程中,肘部不动,刻意感觉时发现原来只是肘“尖”的一部分会有下坠的感觉。

虚灵顶劲也是一个经典,她让我知道原来杨澄甫大师把它放在首要是有原因的,头部的轻松灵活实在是很重要,要不是我颈椎增生时常阻挡着应该可以进步得更快。

panghui带给我的四个字“反观内听”,是开启我对太极拳的了解,也因此老六路的东西我也开始能够真正理解,二水的东西我也开始明白,在此谢谢panghui以及二水的指导。

现今无论行坐卧都去听自己的身体在说什么是一件不错的事情,而且也能提升自己的健康以及推手方面的体悟,可是原来其中也有很多陷阱必须小心注意解决的,我想慢慢记录自己的体会,里面会加入老六路,二水以及panghui的指导,还有各方面所学到的东西,当然也希望各位能够指导我走向正确的道路。    

 

(二)

  在不断的听自己的身体在说什么的过程中,我由于热衷于听肩膀,头部,以及脊椎的朋劲,竟然就这样忘记了脚部的重要性,整体必须一起放松,结果导致我气聚于胸,颈椎增生气血不通的问题更加解决不了,气更促,时常觉得呼吸不足。
  也是很好笑的一点就是同样在一次的驱车过程中,我想起二水师门很重视松脚踝,虽然我不会前移后荡这方法,结果我就一面驾车一面用腰控制自己的脚部前踏,注意松脚踝,当自己的脚不是自己的,一直叫它放松。这样的重复做,聚于我胸中以及颈部的气血竟然纾解了一大半,感觉很轻松,我突然觉悟到了“根于脚”的重要性,难怪郑子太极拳一直教人松脚踝,落跨,二水师门也提出前移后荡的好方法,只是网上单凭文字学不来。

因此我的练习回到很简单的panghui所教的走弓步,先纾解我的气血,一方面尝试把脚部的肌肉跟骨头分离开来,尽量放松肌肉,甚至当自己只有骨头,没有肌肉,尽量的去感觉骨骼的开展。     

 

(三)

 

我提升到更好的层次时结果是来自老六路的。

老师告诉我要做到真正的一动无有不动才能够有所进步,必须广展腰的气势。

真正的一动无有不动我是知道,只是说来容易做来难,因此我就退而求其次,想想怎样才是广展腰的气势呢?

后来我放掉自己的手脚以及头部,当自己没有手脚以及头部,腰自己衍生出手脚以及头部,一切的移动在腰的控制下,手脚绝对的不会自己动,我突然领悟到用骨架把肌肉当衣服穿的感觉,原来用骨架支撑整个身体打拳是这么舒服的。结果我目前走路都当自己是骷,不过我也领悟到这会照成轻飘飘的问题,必须在松沉方面再继续下功夫才行,这还是要从根本的脚部解决的问题。     

 

(四)

从新回到基本的训练时,无极桩是我特别注意的东西。

我注意到二水的充气理论里是给身体定型在某些概念,然后再慢慢的放松下来的,比如两肘尖以及两膝盖夹着一个大冬瓜,然后再适时的在后脑把这冬瓜掉着,两肘尖以及两膝盖虽然放掉了这冬瓜,可是它们自然会有个内扣的意思。

这方法与老六路所学是刚好相反的,所以我之前有提出大松大柔以及松紧合一的论点来问二水。

我发觉两者方法都是对的,不过只是个人适合性的问题。

我有些师兄在老六路的无极桩方法里表现的很好,而这些人我发觉都是身材壮硕,比较容易犯顶抗毛病的人。我则是身材瘦弱,容易犯扁丢毛病的人,所以进行老六路的松柔方法反而让我更加萎缩,难怪我老是觉得二水师门方法很适合我,其实只是因材施教的问题。

我也发觉无论顶抗或扁丢的人,两肘尖以及两膝盖的内扣都是必须的,只是两者的意念有强弱的不同,顶抗的可以放轻一点,扁丢的不妨放重一点,只是必须小心神意的放松。意念的强弱,也由于这一发现,我开始知道调节自己的神意在放松的状态下控制自己的身体。

    

(五)

  从意念的强弱上,我还发觉一个我自己称为“意念的定型”的东西。

在老六路的训练腰部“踏脚踏车式”的后转这一简单方法里,以往我双手为了大松大柔总是不太敢使力的,这个在身体前面的“脚踏车”也是很轻,手上的感觉也非常弱的。

从意念的调节里,我实际的感觉自己的手真的是按在一个脚踏车上,这时手会有一点僵硬,不过我调节自己的手部慢慢的放松放轻在脚踏车上,然后腰部慢慢的控制手部向后转动,再慢慢的忘掉手部,似有若无的。这时的感觉果然不同,实在的感觉腰部带动脚踏车的感觉,这一进步为我的拳架踏出了重要的一步,开始了真正的腰带手。往昔我为了要做到腰带手,不把自己的手脚当自己的,完全丢掉,其实反而犯了扁丢的毛病。

因此,从“意念的定型”上,我理解必须实在的手脚骨骼把肌肉当衣服穿的感觉,在此基础下,把手脚跟腰联系起来,然后再慢慢的把骨骼慢慢的“缩小”,还是一样似有若无的。

如果弱了就加强,如果强了就减弱,这是我了解的意念强弱的调节以及意念的定型,只是必须小心其中也有个意念僵硬的问题,因为调来调去变成精神过度集中而紧张了。

在推手时也能够知道其实训练的也是这方面的调节,也因此了解到老六路老师所说的意念不想手,神意领着走的意思。意念不想手,其实是有似有若无的感觉,可是过度在意调节就会精神紧张,所以必须配合后一句的神意领着走,把精神放松,放松的去调节。

 

(六)

  在调节意念来控制身体的过程中,我发觉左半边的身体是很弱也很难控制的。

左脚小腿靠近脚踝的部分非常僵硬,很难放松把它从骨头上分离出来,左手也会在打拳时过于疲弱,左腰的运作也是非常的微弱的,左半边身体过于阴柔了。为了平衡左右两边的身体,我特地在打拳时把自己当没有右边身体,只有左边身体,加强左边身体的阳刚性,也把过于阳刚的右边身体让它阴柔能够增长。在这过程里,左半边身体会有点僵硬,不过随着不断的练习,左右两边的平衡越来越好了。

除了左右两边,还有前后身体的问题,上下身体的问题,里外身体的问题,同样的,阳刚的就加阴柔进去,阴柔的就加阳刚进去,简单来说就是顾得了上下就顾不了左右,顾得了前后就顾不了里外。

神意要能够顾及这全部东西是目前我主攻的题目,阴阳平衡,五阴并五阳,阴阳无偏显妙手,现在才开始,路途还真的是还很遥远。   

 

(七)

  在上下左右前后里外的调节里,我的目的是理清阴阳,平衡阴阳,可是我觉得并不是最终目的。

我如此细分来做原因是发觉体内阴阳的平衡差很大,而且阴阳混乱的参在一起不只会照成我身体虚弱,推手也更差劲。

把阴阳清清楚楚的分好来,理清了后就是时候进行混合了。因为有一句话“阴在阳之内,不在阳之对”,我的理解是阴阳并不是呈现对立的情况的,阴不离阳,阳不离阴,是混合在一起的,就好像太极图一样。

在我理解的外三合里,实际上应该就是阴阳的混合,左手与右脚相合,右手与左脚相合,可是我自己个人觉得过早的混合阴阳似乎反而令到自己更加分不清阴阳,所以我自己细分出来上下左右前后里外的个别训练来帮助自己理清阴阳。   

 

(八)

 

这些表面外三合的训练,我觉得勉强还能够理解以及进行针对性的训练,最麻烦的就是神意的琢磨,无形无像,老师跟我说了10次我都未必掌握得到。

入静是我刚不久前体悟到却难以掌握控制的其中一样东西,之前虽然听老师说了很多次入静甚至有分很多层次,可是我之前是从来没有体会过什么叫入静的。

那是一次我在一棵大树下练习无极桩,一阵大风吹来,我突然觉得很舒服,整个身体放松下来,头脑突然变得清晰起来,对于周遭的东西都能听得清楚,我终于理解二水说的敛神听细雨是怎样的一个状态。所以我至今练拳事先都会看看天空,感受它的伟大,感受周遭环境,清风吹来的感觉,把自己的心境尽量调节在平静再上一点的境界,也就是稍微有点开心的感觉。尤其是夜晚,感受冷风吹袭,望着天空,以此舒服感觉开始练拳是很不同的。麻烦的是,这个入静的状态不是那么容易掌握的,调节起来也不简单,也是我目前一直研究的课题。

以科学而言,其实是把自己平常不段变换的beta波状态,调整成平稳的alfa波状态,以此状态进行任何事情都是非常敏捷的,据说出名的科学家爱因斯坦,有人曾经测试他的脑电波发现他无论何时何地的状态都是alfa波的。   

 

(九)

 

昨天是我感觉自己将会在接下来的日子里再次提升的一天,因为我突然领悟了主观意识以及客观意识的不同,这对于我的太极拳,我觉得绝对是历史性的重大转变。

从早前广展腰的气势里而领悟的用骨架把肌肉当衣服穿的方法里,腰自己长出手脚以及头部,结果就能知道如何利用骨架把肌肉当衣服穿。其实在当时我已经捉到了什么是客观意识,可是在接下来的日子里我却因为掌握到意念的调节这一东西,自己主动的去控制意识来达到此一状态。自己过度主动的去调整结果反而弄巧成拙,进度反而更加缓慢,而且还有停滞的问题。

打个比喻,用两手肘尖以及两膝盖夹冬瓜这方法里,如果自己想着夹着,这就是主观意识,会有僵硬的问题。可是只要这冬瓜自己从腰部慢慢变大直到两手肘尖以及两膝盖,“强迫”它们夹着,那么就容易放松身体,不会有僵硬的问题。

同样的道理能够运用在各个方面,比如坠肘,线是自己出现的,虚灵顶劲是自己调节的等等,在这些环节里,我只是个旁观者,给予一点的帮助。

在推手里,应该也能进行同样的东西,力是别人给的,不是自己产生的,我只是客观的给予它一点转变,今天晚上去老师那练推手时我要尝试做一做。

做记录果然是明智的决定,要不是前面八篇我又从头看一看,有更加深入的领悟后,回家时又从新做一做,我绝对发觉不了这个重大的转捩点。

今天整天无论走路,坐着都加以训练,感觉果然跟以前不一样,我非常开心这一改变。    

 

(十)

 

昨天将自己在客观意识里所领悟的东西应用在推手上,尝试看看能不能做到力从人借。结果发觉勉强还是能做到一点的,丢掉主观意识后,比以前好很多,只是还没做到老师所说的,张肘松肩开胸气顺,很多东西还是做不到。不过我也领悟了一点东西,那就是要借别人的力之前,必须要逼使对手僵硬或者说逼使他的重心“探出头来”,那就要赶快的捉着他的重心使他失势。

具体来说,不来的,我就吃一点进去,只是不是用力,是一种气势的逼迫,他一感觉到我的来势就会产生抵抗,就借他的抵抗可以向左或向右的摆动他的重心。如果是“硬来的”,那就可以直接放松一边的腰部,利用另一边的腰部摆动他的重心。不管是不来的还是硬来的,在捉他们的重心时绝对不可以主观的去捉,要顺势,只是才刚开始,要慢慢琢磨才能捉到别人的重心加以利用,重点在于一个字,引进落空的“引”字。奇怪老师真快,我想反捉都不能,一扣就把我重心拉出来了,想逃都没得逃。   

 

(十一)

 

自从领悟了客观意识后,练拳就像充足气的气球,膨胀到仿佛要爆炸,想松下来都难,终于明白什么是气宜鼓荡。

脚下由于还不能放松,承受了大部分坠下来的重量,负担极大。澎湃的气势往全身各处进逼,尤其是颈椎增生的地方以及寒肩驼背,这股气势会主动逼骨架调整,到了有问题的地方就像遇到关卡一样,老是冲不过,感觉就像练气功。到此阶段,我总算明白为什么我派是集中训练腰功的,只要能够广展腰的气势,张肘松肩开胸气顺开胯松膝松踝等等都能一一的办到,只是时间问题。

行气如九曲珠,无往而不利,气宜鼓荡,神宜内敛等等古人拳论,越看就越心领神会。         

网站还有很多什么是老六路太极拳的贴子,去找找看>>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