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用班组“事故预案” 管理班组安全

 把尔裁为三截 2013-06-06

用班组“事故预案” 管理班组安全

 

 
来源:湖北安全生产信息网   2008-7-14
    据有关资料统计,我国工矿企业的因工伤亡事故有90%左右发生在班组。笔者统计分析某钢铁集团公司1990~1998年所发生的轻伤事故发现,有94.3%的事故发生在班组中,绝大多数是从事岗位作业时发生的事故。班组安全工作的好坏体现了一个企业的安全管理水平。因此,要完成企业的安全生产目标,真正落实“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应把预防班组事故作为班组安全管理的重点。 
    自1998年7月以来,南京钢铁集团公司在班组中尝试推广应用“事故预案”工作,在班组中利用小黑板定期预测日常工作中的事故并采取相应措施来避免事故的发生,旨在提高职工的安全意识及防范事故的能力。自推广以来,该公司轻、重伤事故大幅度下降,尤其是2002~2003年,连续两年未发生工亡事故,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有效地控制了工伤事故的发生。 
    “事故预案”的定义 
    安全工作,重在预防,只有所有职工都非常清楚地认识到其岗位所存在的不安全因素,在工作时不侥幸蛮干,才能安全可靠地完成工作。因此,笔者认为,“事故预案”就是班组成员根据岗位中的工作内容预测可能发生的事故,并运用安全管理科学方法,找出可行的预防措施及事故一旦发生后的应急处理方案的一种班组安全管理方式。 
    “事故预案”的格式 
    根据“事故预案”的定义: 
    “事故预案”的内容及学习形式 
    “事故预案”以班组为单位,把小黑板作为学习园地,每次工作前集中班组成员根据岗位特点座谈预测事故、制定预防措施及处理办法并记录汇总。 
    1.“工作内容”和“事故” 
    尽管多数班组所从事的工作和使用的工具设备等相对固定,但是由于生产的需要,班组的工作也会作相应的调整。为了便于预测事故,必须把工作内容细化,如“清扫皮带积料”、“搭脚手架”、“加工超长工件”、“抽煤气盲板”等等。 
    有的工作内容可能容易引发几种类型的事故,此时应分析事故发生的几率或伤害程度,对最大几率的事故或伤害程度最重的事故优先进行预测分析。如某厂机修车间车工班,工作任务是加工螺纹,可能发生的事故有绞伤、砸伤、刺伤、铁屑伤眼、摔伤等,根据历年事故统计,绞伤比例最大、伤害程度最重,则优先对绞伤事故进行分析,其他类型的事故以后再分别进行分析。 
    2.制定可行的“预防措施” 
    产生事故的原因有许多种,人、物、环境及其他一些因素都可能导致事故的发生,要针对不同的原因分别找出预防措施。我们可以采用安全工程学的一些办法如鱼刺图、事故树等结合岗位安全操作规程来分析事故产生的原因及预防措施。如车螺纹,根据事故资料,绘出鱼刺图 
    因此,预防措施应为: 
    (1)严禁戴手套作业,工作服要“三紧”,长发盘入布帽; 
    (2)工作前检查车床是否完好,防护装置是否齐全。严禁启动有故障、有缺陷的车床; 
    (3)运转时严禁用手触摸运转部位,严禁清扫铁屑、装卸工件、调整刀具、测量工件等; 
    (4)保持地面平整、整洁。 
    3.事故发生后的“处理方法” 
    尽管“事故预案”制定了预防措施,但如果措施未落实或其他因素,如疾病、饮酒、打闹等,仍然会导致事故的发生,因此,如何正确地处理事故非常重要。一定要根据现场实际情况沉着冷静地采取正确的方式把事故损失减少到最低限度,尽可能避免事故的扩大。以绞伤为例,处理方法为: 
    (1)立即停车,挂空档; 
    (2)盘车立即退出伤者,严禁拽拉伤者,避免伤情扩大,并及时送往医院抢救; 
    (3)保护事故现场,立即报告安全部门或上级有关部门。 
    “事故预案”的作用 
    1.能够增强职工班组安全意识,提高职工自我防范、互相保护的技能 
    近年来,由于企业开展减员增效工作,一大批有经验的老职工从岗位上退出。一线职工中大部分是35岁以下的青年职工,由于受知识、经验、性格等因素影响,部分青年职工缺乏自我防范能力。从近期工伤统计分析得知:因工伤亡人员平均年龄有越来越年轻的趋势;因人的不安全行为所引起的责任事故也居高不下(约占80%以上)。而“事故预案”是针对人的不安全行为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及事故应急处理的管理方法,它要求职工根据各自的具体情况把班组“事故预案”经过大家讨论,以最简单、最直观的形式将生产岗位可能发生的事故、预防措施等内容反映出来,做到重点突出、通俗易懂、便于掌握、运用方便。同时,通过自身的参与,使职工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变“要我安全”为“我要安全”,自觉遵守安全操作规程,从而达到增强职工安全意识,提高职工自我保护、相互保护能力的目的。 
    2.促进班组安全管理规范化、科学化,提高企业的安全管理水平 
    首先,班组职工通过不断地对“事故预案”的座谈学习,找出班组生产过程中的全部事故因素,运用统计资料、鱼刺图、事故树等科学方法,结合岗位安全操作规程,分析原因,制定防范措施。这样,在具体工作时,职工心中有数,能够根据“事故预案”采取措施,从而有效地控制班组伤亡事故的发生。其次,通过“事故预案”使职工直观地认识到事故的危害性。由于安全操作规程部分条款被针对性地运用到实际的事故预测分析中,使学习安全操作规程变得生动活泼,加深了职工的理解、运用,进一步提高了职工对事故预防工作的认识,从而形成了“全员安全管理”的局面,促进班组安全工作逐步规范化、科学化。第三,企业安全人员通过收集整理“事故预案”,从中发现企业安全工作漏洞,确定工作重点,有计划、有针对性地改造一些危险性较大的人、机界面,使之达到人、机协调,促进了安全管理从经验管理向科学管理、从事后处理向事前预防的转变。 
    3.推广应用“事故预案”是落实安全生产方针的具体措施 
    “事故预案”工作的开展体现了企业的安全生产工作重在预防,是把安全生产责任制落实到岗位、落实到职工的具体形式。它不是空洞的理论,而是实实在在的内容,它把安全工作重点下移到班组的事故预防上,使每一个职工都能自觉参与这项工作,真正落实了“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达到“人、机”安全和谐统一并最终杜绝事故的目的。 
    做好“事故预案”工作,还应做到以下几点:一是“事故预案”必须经过班组集体讨论,大家想办法、大家提措施,职工对具体内容必须清楚明白;二是预防措施必须做到条条落实;三是班组安全人员要经常到班组指导工作,加强考核;四是内容要针对实际,与班组工作融为一体,与安全操作规程相结合,形成一个整体。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发挥“事故预案”的应有作用。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