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乱吃小心心肌梗死!端午节粽子该怎么吃

 826271992 2013-06-07

【四类人群不宜多吃粽子】

粽子中的糯米油性及黏性较大,过量进食轻易导致消化不好的,并由此产生胃酸分泌增多、腹胀、腹痛、腹泻等症状,所以不可贪食。粽子蒸或煮熟后,能开释出一种胶性物质,进食后会增加消化酶负荷,兼之其性温滞气,吃多了会加重胃肠负担,以下人群需少食或警惕食用:

一、心血管病病人

粽子的品种繁多,其中肉粽子和猪油豆沙粽子所含脂肪多,属油腻食物。得了高血压、高血脂、冠心病的人吃多了,可增加血液黏稠度,影响血液循环,加重心脏负担和缺血程度,引发心绞痛和心肌梗死。

二、老人和儿童

粽子多用糯米制成,黏性大,老人和儿童如过量进食,极易导致消化不好的,以及由此产生胃酸过多、腹胀、腹痛、腹泻等症状。

三、胃、肠道病病人

粽子蒸熟后会开释出一种胶性物质,吃后会增加消化酶的负荷。

四、糖尿病病人

粽子中常有含糖量很高的红枣、豆沙等,吃时通常还要加糖拌和,如果不加克制,就会损害胰岛功能,导致病人血糖和尿糖迅速上升,加重病情,甚至发生昏迷、中毒。

【怎样煮粽子】

不要吃到生的粽子,端午节拉肚子可不好,粽子要煮多长时间能够煮熟呢?

速冻的粽子,煮之前最好是先拿出来解一下冻,然后煮开水,水开后直接扔锅里,水别太多刚过粽子一半就行了,别把叶子拆开就不会烂了。大火煮15至20分钟左右肯定行,要微波炉的,10分钟就可以了…

如果是熟的,水沸之后放进去 煮15分钟左右 用普通的锅就行 漏米是因为粽子没包紧。

煮生粽子的窍门:煮粽子一定要水滚以后才落粽子,水要浸过粽面,待重新滚起以后再用旺火煮3个小时左右即可。在煮粽过程中不要添生水。要留意枧水粽不能和其它粽子一同煮。煮好以后趁热取出。吃时打开粽叶,粽香喷鼻,入口油而不腻,糯而不粘,咸甜适中,香嫩鲜美是为上品。

【怎么吃粽子最健康】

1、要定量

粽子大都是用糯米做成的,黏度高、不易消化,且缺乏纤维质,含过多的脂肪、盐、糖。例如一个普通的咸肉粽子,含米量约一至一碗半的饭,热量约为400~500卡路里。因此,专家建议,每次可以少吃一点,或者选择小一点的粽子。尤其是正在减肥的MM更不能多吃,在食用中务必要控制数量。对于成年人来说,一餐食用50g,1~2个粽子左右就可以满足正常的能量需求了。

2、趁热吃

研究发现,刚做出来的长粒糯米饭(籼糯)的血糖反应并不太高,而放冷后却相当高,胰岛素反应也是一样。而对于短粒糯米(粳糯),热的时候就很高。

这项研究启示我们--吃粽子,总体而言还是吃新鲜包出来的热粽子比较健康,不要把它放冷之后来回加热。对于中老年人和体弱者来说,每次宜少吃一点,选小粽子,选里面含有粗粮薯类配料的粽子,不加油不加肉的粽子。最好自己动手制作,吃刚包好的热粽子,既能享受传统食品制作的乐趣,在健康上又能比较安心。

3、“一高两低”

注重高纤:粽子使用的糯米所需消化时间较长,胃肠排空需时较久,容易造成胃酸过多、腹胀或肚子闷痛等消化不良症状,所以一定要加热后食用。若主料能以部分杂粮米、红豆、薏仁、山药、芋头或红薯“参与”,不仅可增加纤维质含量,减少肠胃负担,更有益于健康。

低油低热量:肉粽早已成为“粽子一族”主角,但它的缺陷是饱和脂肪含量高,所以在选食粽子的时候不宜搭配油腻食品,要做到荤素搭配、细嚼慢咽。如果辅以含有植物纤维较多的蔬菜进食,无论从营养还是健康的角度来讲都更为合理。

4、注意搭配

吃粽子的同时搭配蔬菜、水果可帮助肠胃蠕动,避免因吃粽子引起的消化不良。也可搭配麦芽水、白萝卜或白萝卜水,能促进消化,或者多搭配吃些动物血、黑木耳、香蕉、洋葱、土豆、菠菜等具有通便功效的食物。或者吃些山药,山药有补脾胃益肺肾的功能,可以帮助减轻肠胃负担。也可配一碗清淡的汤,如冬瓜、丝瓜汤等,最后再来一份水果,增加纤维质的摄取,达到营养均衡。

5、推荐搭配

粽子配茶,不仅味道会更好,而且还具有养生的功效。甜味的粽子,相配的茶有薄荷茶、绿茶。清淡的绿茶和薄荷能增进葡萄糖的代谢,有助消化。油性的咸粽,相配普洱茶、菊花茶、山楂茶,能够去除口感上的油腻。其中普洱茶是上乘的选择,它属性甘冷,去脂效果非常好。此外,一些花草茶也是粽子的良配,可根据自己的身体状况选择合适的。

陈皮,助消化、排胃气、减少腹部脂肪。木瓜、菠萝清甜消食,缓解吃完粽子后嘴里油腻的感觉,这种吃法既美容又助消化。吃肉粽时最好搭配些清口的汤类,如香菇汤、紫菜汤,因为香菇和紫菜有去油、解腻、排毒的功效,如果再搭配着吃些黑木耳、洋葱、菠菜等,就不用担心胃肠的问题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