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玉溪文化遗产保护那些事

 七里山人 2013-06-09
我们共同的文化记忆何在? 
玉溪文化遗产保护那些事
http://www. 2013-06-07 11:21:14 

    玉溪文物家底有多少?我们对玉溪文物的了解有多少?在市文化局文博科科长郭艺的介绍下,我们对市内文物有了基本了解。

  玉溪的文化遗产令我们自豪!

  据2007年文物普查统计,我市共登录不可移动文物667项。随着日前玉溪窑址、文兴祥商号旧址、金莲山、学山遗址群、陇西世族庄园被列为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我市目前共有国家级文保单位6项、省级文保单位23项、市级文保单位53项、县级文保单位180项。全市大量不可移动文物纳入了政府依法保护的范围,保护管理体系得到完善。

  玉溪的历史文化遗存几乎囊括了史前生物、新旧石器时代、青铜器时代以及其他各个历史时期,呈现出历史跨度大、品类丰富的特点,能够较为全面地反映人类主要发展阶段的历史状况及生命起源的主要历程。

  分布在澄江的5.3亿年前寒武纪大爆发时期的澄江帽天山古生物化石群,主要分布在易门、峨山两县的中生代恐龙化石;分布于江川、澄江、通海和华宁等县“三湖”区域的新石器时代文化和古滇青铜文化;集中分布于元江和新平两县的红河流域青铜文化;分布于红塔区、华宁县和易门县的古瓷窑文化遗存和分布于通海县的古建筑和传统民居……这些文物分布相对集中并且呈系列化,形成了自身的文化圈。

  “玉溪的文化遗产分布广、类型丰富、影响面广,学术和科研作用大,宣传教育功能强,开发利用潜力大。澄江帽天山古生物化石群的申遗成功、秀山古建筑群、元江哈尼梯田文化景观、新平哀牢山茶马古道、华宁和易门古窑在旅游中的开发利用就是最好的例证。”郭艺自豪地说。

  文物保护很差钱

  郭艺正在做一份“2013年文物重点项目经费安排”方案,每年200万元文保经费的分配让他绞尽脑汁。“文物保护工作一直都很差钱,我们只能‘先救命’,重点考虑一些已经出现危险情况的文物或文保单位,分年实施,逐年给经费,有些文物修复工作和工程两三年才能完成。县级财政基本没有经费。”

  我国对于文物保护的方针是“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郭艺告诉记者,通过多年努力,玉溪的文物保护状况总体是好的,保护对象从文物古迹扩展到了新型文化遗产;保护的内容从文物实体扩展到了非物质文化遗产,并逐步实现两类文化遗产的有机结合;保护的方式从“点”、“面”布局的文物建筑延伸到区域性文化遗产。我们既要保护文物本体,还要保护相关联的周边环境、历史风貌和景观视廓;保护文化遗产的目的不仅要确保安全无恙,更要发挥文化遗产的社会功能,为公众提供文化服务,惠及于民。之前的两个国保单位和80%的省保单位都得到维修,保存状况较佳。50%的市保单位也得到一定的资金扶持(包括社会和个人捐资),保存状况较好。县区级保护单位由于点多面广,国家资金难以覆盖,存在问题较多,保存状况堪忧。

  由于历史和现实因素,文物保护资金长期紧缺,投入过低,与实际需要差距甚远。郭艺说,据测算,仅我市“十二五”期间的文物保护资金就需要8000万元左右,但每年实际投入很少,难以满足保护之需。正因为资金原因,众多的文保单位缺少必需的安全防护和消防设施设备,文物安全受到威胁;有的文保单位被转让、出租,导致各类安全事件频发,违法案件增多。

  缺钱,不是一个地方的个案。郭艺告诉记者,光靠市里的力量肯定不行,我们尽力协助文保单位推进重点保护项目的实施,编制大遗址保护规划,向国家、省级职能部门争取维修经费。

  那些令人忧心的文保缺憾

  多年来,我市各级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在文物保护上做出了不懈努力,一大批价值极高的文物保住了、留下了。但伴随开发建设、城镇化进程加速和旅游开发,擅自拆除文物建筑、违规乱建、故意破坏古遗址、古墓葬,擅自在文物保护范围内和周边进行建设工程等威胁文物安全的违法行为屡禁不止。

  市文物管理所所长杨杰目睹了多起旅游开发中发生的转让、抵押、承包、过度开发甚至是破坏性开发文物,造成一些重要的文物古迹正在遭受自然或人为破坏。新近被列为国保单位的新平陇西世族庄园,在未经文物行政管理部门审批的情况下,2002年11月,由镇政府与企业签订承包合同,将其交由公司承包经营,承包期50年(注:2001年陇西世族庄园已被列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目前在利用当中虽然没发生大的问题,但作为国保单位后,长期由公司承包经营确实存在安全隐患。

  市级文保单位易门脚家店恐龙化石保护区,是云南省仅次于禄丰的第二个恐龙化石重要分布区,具有较高的科研和观赏价值。1987年易门县政府建立10平方公里的脚家店恐龙化石保护区。但近年来,陆续发生未经文物行政部门批准,当地村民在保护区内擅自建私房和进行大规模荒地开垦作业事件。市文物管理部门多次到实地调查了解,宣传相关法规,商议解决和处理办法。杨杰告诉记者:“在正确处理好文物保护与利用关系的同时,也要充分考虑当地群众的生产生活需要。我们将协同县上进行文物勘探,重新划定保护核心区域。今后在核心区域内绝对不允许发生擅自进行开发等各种工程行为。保护工作需要做到几个有利:一是有利于将来的规划和发展;二是有利于保护区周边自然环境和历史风貌的保护;三是有利于当地百姓生活质量的改善和提高。同时保护工作也要做到几个满意:一是百姓满意;二是专家满意;三是领导满意。”

  市文管所副所长杨庆科多年来从事玉溪古建筑保护工作,目睹了市内风雨飘摇中的古建筑和频繁发生的文物盗窃现象,痛心疾首:“每年古建筑盗窃、古墓盗掘文物犯罪活动频频发生,犯罪的对象和范围有新的扩展,犯罪的手法呈现新的特点。”近年来,文化部门联合公安部门在打击文物犯罪活动过程中,力度也逐渐加大,如华宁在小直坡墓葬及广化寺石狮被盗后,文物管理部门协同公安部门及时破案,有效地震慑了文物犯罪分子。

  文化遗产焕发正能量

  经过岁月的淘洗、砥砺后幸存的文化遗产,其保护和利用从来都是既和谐又矛盾的关系。文化遗产在促进经济社会发展方面发挥的作用日益凸显。

  从杨杰的介绍中我们得知,越来越多的古建筑普遍存在年久失修、破败不堪、面临倒塌的情况。“针对这一情况,我们在日常工作中,按照文物保护单位分级管理的原则,将具有相应保护价值的文物点公布为各级文物保护单位。按照文物保护单位的级别,分类立项申报,争取保护资金。文物保护单位的级别越高,保护资金的来源渠道就越广,保护的力度越大,保护技术措施也就越高。”杨杰说。

  市委提出了“生态立市、农业稳市、工业强市、两烟富市、文化旅游兴市”战略,以文化为灵魂、旅游为载体,无疑可大大提升地方旅游形象。随着澄江化石地申遗成功,市委、市政府决定把澄江化石地建成世界一流的古生物化石科研基地、科考旅游地、全球知名的大众科普旅游地、国际知名的科考科研交流中心、中国及东南亚著名的文化休闲旅游地,推动昆玉旅游文化产业经济带建设,促进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在玉溪,越来越多的文化遗产成为当地旅游可持续发展的优势资源。通海秀山古建筑群所在的秀山历史文化公园,现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每年吸引众多游客;国保单位李家山墓群出土的文物收藏于云南李家山青铜器博物馆,成为游客到江川必去参观的地方。

  杨庆科认为,在文物保护与利用的关系上,有的只注重保护,不进行利用,文物的价值和效益难以彰显,难以引起各方面的关心重视,保护工作难以得到真正的加强,也难以形成良性循环的工作机制和环境。有的则一味追求经济效益,无视文物保护法规的规定,无视文物保护的科学性及专业要求,造成文物破坏。

资培芳手中的青铜剑已被严重锈蚀

放在塑料篮子里的文物灰尘满面

  资培芳的两个愿望

  近日,金莲山、学山遗址群被列为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澄江县文管所所长资培芳多年的愿望实现了。但说起文物保护,这位自2006年就跟金莲山打交道的汉子却忧心忡忡。

  在澄江县城人民路一幢老房子的三楼,记者随同资培芳先后打开了两道铁门,最后进入一间40平方米的房间,窗帘紧闭,扑鼻而来的是浓烈的灰尘味和一股来自久储的物品散发出的异味,几个铁架子放在屋子中间,分设五层,算是陈列架,上面摆放的无数个塑料篮子里装有陶罐和塑料袋子里装着的青铜器物,四周堆放着木箱和纸箱。我们用手轻轻抬了一下塑料篮子,篮子顿时就脆断了。资培芳不好意思地笑了:“这些塑料都老化了,还是文物的生命力长。”

  这间简陋的房子,只能称为仓库,储存着金莲山、学山出土的4000多件文物,那些被外界誉为青铜器文明大发现的物件多年来“委屈”地藏身于此,从地下来到地上,还是逃不了寂寞与黑暗的命运。

  资培芳说,仓库今年配备了远红外摄像头和视频监控,还聘有专人看守。但这里是一个多家单位共用的办公楼,外部环境和消防安全不好保障。文物保存的环境也有要求,青铜器常年埋藏于地底,与空气极少接触,在几乎恒温、恒湿的条件下得以长期保存。可当青铜器出土后,如果没有采取措施导致与空气接触,时间一长,便容易被腐蚀。以前一些文物就出现过密集颗粒状的黄斑,就是锈蚀,对青铜器有很大损害。但我们现在根本不具备真空的储藏环境,更别说是陈列展示了。

  “我个人觉得,地下是保存青铜器最好的仓库。”资培芳告诉记者,如果不开发,青铜器或许还能保存2000年,但如果开发了却无力保护,也许200年过后,它们就有完全消失的危险。

  金莲山、学山遗址群是春秋—汉代的古墓葬与古遗址。金莲山古墓群与晋宁石寨山和江川李家山古墓群大体为同一时代,是迄今为止云南所发现的规模最大的一处墓葬遗址。在墓葬中,首次大量发现叠层、叠肢葬、断肢、断头、俯身、同性合葬等现象,葬式奇特,葬俗丰富,完整地反映了滇文化的丧葬习俗。其大量保存完好的人体遗骸,为体质人类学的研究以及古人类DNA的研究提供了珍贵的实物标本,为解决古滇国主体民族的族属等重大学术问题提供了依据。

  学山聚落遗址距金莲山仅一公里,它的发现,是云南目前发现的唯一一处居址和墓葬连在一起的遗址群,对完整系统地了解澄江盆地青铜时代的人类生活提供了十分难得的聚落考古资料。

  金莲山、学山遗址群文化遗存丰富多样,除有上述青铜时代的遗存以外,还有南诏—大理时期的建筑基址以及元明时期的火葬墓遗存,是埋藏在抚仙湖东北岸一部无字的史书。

  据了解,2006年金莲山的第一次发掘是一次抢救性的发掘,饱受盗墓之苦的金莲山在这次考古发掘之后,得到了更好的保护。但发掘出的青铜器文物如此沉寂仓库,怕是很多考古专家想不到的。

  “我的愿望就是,能有一个条件更好的地方来保护这些文物。按照国家文物局规定,成立县级博物馆要有文物5000件以上,我们还没达到标准。关键是要有钱。县里很重视,2006年就成立了文管所,还专门为此拨付了专项经费。但保护好青铜器需要更好的环境,这些都需要费用,县财政哪里有那么多钱。”资培芳无奈地说。

  让资培芳担忧的,还有遗址群的保护。考古工作结束后,采取了回填的方式,基本恢复了遗址群所在地山形原貌,2008年澄江县政府出台了《澄江县金莲山古墓群保护区管理规定》(暂行),划定150亩的核心保护区,并栽种了界桩,对保护区进行了严格规定。但这里原来就是澄江县右所镇旧城村委会旧城村的山地,难免会有村民又回到原地耕种。

  “我们现在成立了金莲山看守小组,同时聘请了6位当地人,分两组每天24小时对遗址进行巡视。200亩的山地,他们每天要巡三到四趟。山上只通电不通水,吃水要从山下往上挑。生活条件艰苦,每月不到800元的工资。”资培芳最担心的就是盗墓:“当年就是因为盗墓,才抢救性考古发掘。现在随着金莲山、学山遗址群的考古、文化研究为世人所知,有更多的盗墓贼都惦记上了这里,安保工作更难了。”

  2005年,市政府将文物保护专项资金纳入财政预算,安排400万元专项资金,用于“四山”即澄江帽天山、金莲山、通海秀山、江川李家山的保护。2012年,根据形势变化和保护需要,对专项资金做了相应调整,即在保护“四山”的同时,兼顾各县区重点文物的保护。“我还有一个愿望就是,政府能够继续加大保护力度,每年拨给我们专项资金,把核心保护区收归国家,让金莲山、学山遗址群保护工作进入良性轨道。”临别,资培芳说出了自己的第二个愿望。 (本版文图作者除署名外均为记者 杨雪 侯燕)

  编辑:刘燕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