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遗憾!镇江与大运河申遗擦肩而过

 垂钓渔公 2014-06-24
遗憾!镇江与大运河申遗擦肩而过

发布时间:2014-06-24 07:39  金山网 www.jsw.com.cn 【字体:放大 缩小 默认

古运河风采 徐霖 摄

花开古运河 于桂兰 摄

金山网讯  有着3000年文明史的古城镇江,地处长江与运河的“十”字交汇处。运河无疑是镇江人的母亲河。

大运河成功申遗,作为这条历史悠久河流的重要一站,镇江未能名列其中令人五味杂陈。事实上,结果在本届世界遗产大会召开前就已注定。国家文物局2013年确定申遗范围时,包括直辖市和地级市在内的27个市名列其中,镇江不在其列。

江南运河的起点在镇江,因独特的水路地理位置,镇江自古是南北要津,军事江防要塞,重要的港口城市。目前,长江和运河交汇处主要有三处:一是位于谏壁街道的谏壁口,这里有抽水站和大型船闸;二是位于丹徒镇的丹徒口;三是位于镇江市区北边的京口闸平政桥下的小京口。

大运河在镇江境内全长约42.55公里,北起谏壁街道,经辛丰,至丹阳、武进交界处出境。另外市内古运河有16.69公里,由长江入口平政桥至谏壁三叉口。

擦肩而过,申遗范围去年已确定

回顾大运河申遗之路,镇江的身影一再闪现。2005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遗存运河和文化线路作为新的世界遗产种类列入其中后,再加上国外运河成功申遗的先例,著名学者郑孝燮、罗哲文、朱炳仁以《关于加快京杭大运河遗产保护和申遗工作》为题,联名致信18个运河城市的市长,呼吁加快京杭大运河申报世界文化遗产的工作。镇江就是18个城市之一。

2006年5月22日,京杭大运河保护与申遗研讨会在杭州召开,专家学者与京杭大运河沿线18个城市的官员聚集杭州,达成《京杭大运河保护与申遗杭州宣言》。18个城市为北京通州(区)、天津、沧州、德州、临清、聊城、济宁、枣庄、徐州、宿迁、淮安、扬州、镇江、常州、无锡、苏州、嘉兴、杭州18个市(区)。这份“杭州宣言”标志着申遗保护的开端。

2009年9月,大运河保护和申遗工作会议在扬州召开。会上就大运河保护和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工作的进展情况和总体安排等作了详细说明。按照国务院的统一部署,2009年至2014年是大运河保护和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工作的关键时期,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从2009年到2010年的启动阶段,第二阶段是从2011年到2012年的保护、整治阶段,第三阶段是从2013年到2014年的申报阶段。

2010年1月,“2010年中国运河年”活动启动,包括镇江在内的京杭大运河沿线城市为主要合作伙伴,在2010年度共同举办各类艺术文化主题活动。当年5月,大运河全线保护规划编制工作开始启动。大运河保护与管理总体规划工作组从北京出发,沿运河考察淮安、扬州、镇江、嘉兴、杭州等各地遗产点。

变化始于去年,“中国大运河”35个城市调整为27个城市,北徐州(彭城)南徐州(镇江)双双出局。宋元粮仓事件被舆论和业界普遍认为是一个重要转折点,最终令镇江与世界文化遗产这块沉甸甸的金字招牌擦肩而过。

文化遗产,运河镇江段遗存丰富

事实上,有关镇江运河段文化遗产不胜枚举。2009年11月第五届中国大运河文化节与“申遗”高峰论坛上,市文化部门在提交《大运河镇江段保护与申遗工作》交流文章时,透露彼时我市正在深入调查,摸清重点河段和重点文物名单。市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领导小组决定,结合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工作,对大运河镇江段两侧各1000米内的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开展实地调查,摸清家底,形成调查报告,为编制保护规划做好基础工作。

丹阳市和丹徒区分别负责辖区内沿线的调查,镇江市文管办负责市内运河沿线的调查。经初步调查,在古运河流经镇江区域内42.55公里两侧的物质文化遗产情况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处(丹阳南朝陵墓石刻陵口段),江苏省文物保护单位3处(新四军江南指挥部、延陵季子碑、铜钟),市县级文物保护单位7处;省级、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各7项。镇江市区内16.69公里沿线的物质文化遗产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处(镇江英国领事馆旧址、元代昭关石塔),江苏省文物保护单位4处,市级文物保护单位24处;国家级“非遗”2项、省级“非遗”4项。

尽管没有出现在本次运河申遗的城市中,但镇江精心整治的古运河沿河两侧就留存不少文化遗产:大运河水利工程遗产、大运河聚落遗产和其他物质文化遗产,其中:

全国文保1处:虎踞桥,建于明代,位于南门大街与运河路交会,桥基础以长石条砌置,桥拱圆弧度大于半圆,桥孔高敞,净空大,利于行舟之便。

省级文保2处:江苏省立图书馆和四脚墩遗址,其中四脚墩遗址位于京口丹徒社区西南部,年代为西周,四角墩土墩墓是西周时代吴国文化葬制的典型墓葬。

市级文保5处:丁卯桥遗址位于古运河与丁卯河交汇处,建于清代,距今已有1600多年,系单孔石拱桥,今尚存桥东叠石金刚墙及桥基上圈石等。僧伽塔位于宝塔山公园,建于明代,塔七级八面,砖木石结构,石质塔基,现四周砌墙保护。清军水师标统署旧址,位于姚一湾小营盘15号,建于明清,现为民居。太平天国新城城墙,位于清军水师标统署旧址旁,被多层居住区包围。另有历史地段新河街。

 

历经20多年整治,古运河焕发新貌

古运河穿城而过,悠悠流淌千年,不仅让两岸的先民得以繁衍生息,而且成为城市的一道水上风光带,为城市增添几多灵动和风采,一代又一代的镇江人对它有着挥之不去的情结。然而,古运河这条母亲河,生态环境保护不力,又成为市民心中的痛。

随着保护和改变古运河面貌的呼声越来越高,城市建设理念的不断发展和提高,古运河整治和河道功能的建设成为全市上下的共识,也成为大家迫切的愿望。

自1992年开始至今,古运河整治建设分阶段不停断地推进和实施,经过二十多年整治建设,通过实施长效管理,这条河流从昔日的“龙须沟”变成了如今镇江城的一条青青玉带。古运河风光带的建设成了城市水利建设、水环境改善的一个范例,为建设亲水的生态园林城市创造了重要条件。

记者从市城市水利管理处了解到,在古运河整治进程中,建设了通江闸站,完善了城市防洪体系,改善了城市水环境,也同步建设了一批沿河的景点和广场等,形成了古运河风光带新时期的景观风貌。

开端:1991年12月敲定蓝图

市整治古运河工程指挥部成立。整治目标是将城区内古运河建成一条集城市防洪、环保、休憩、游览为一体的风光带,确定古运河整治工程分三期施工。第一期为中山桥至解放桥,第二期为京口闸至中山桥,第三期为解放桥至鼎石山。

建设:1992-2001年河道整治

1992年1月6日,古运河整治工程开始动工。2000年开始,实施四期工程(塔山桥至周家河口)。10年整治,其间完成城区段5.6公里的河道整治。整齐划一的石驳挡墙取代了残垣断壁,新拓宽疏浚的通江河道取代了狭窄闭塞的臭水沟,河道直线顺直,曲线优美,过水面积扩大了50%,古运河曾经丧失的功能逐步恢复,城市防洪能力得到明显提高。

深化:2009年至今综合整治

为落实青山绿水行动和生态市建设的要求,2009年市委、市政府决定高起点、高标准实施古运河综合整治工程。整治范围为古运河中段(周家河口-经十二路)总长为4.24公里河道整治,中段(经十二路-丹徒闸)河道清淤。主要建设内容为沿河的水利工程、污水截流管网、景观绿化、道路桥梁设施、自动化监控、配套商业设施等相关工程建设。

围绕“生态之河”“文化之河”“景观之河”的总目标,古运河中段整治以绿化造景为主线条,形成了“一场(运河广场)两带(人文景观带和自然生态带)四园(虹桥揽古、梅溪烟雨、仓禀临流、夹岗岚浮)六桥(枫林桥、千秋桥、虹桥、丁卯桥、借桥、锦波桥)六埠(千秋桥埠、借桥埠、归客岩埠、锦波桥埠、大运门埠、夹岗岚浮埠)”的水利景观。

2011年启动了古运河上段疏浚工作,完成河道清淤10.2万立方米,为上段水质改善提供做基本保障。

2013年完成古运河如意江南段堤防整治工程,完成古运河迎江桥至老西门桥段390米的单侧河道整治,完成如意广场、林开古驿、余福广场、运河人家等四个景观节点建设。2013年根据市委市政府统一规划,对古运河进行上段更新改造工程以及中下段整治工作。此外,建设京口闸、丹徒闸、丹徒南闸等一批通江闸站(水利枢纽)工程。(记者 陈志奎 干光磊 俞佳融)

来源: 作者:  责任编辑:耿业宏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