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情牵大运河

 吴越尽说 2019-04-05

严宏耕

大运河,我们的母亲河,她承载了千年文明,哺育了世世代代的运河儿女。她就像一条美丽的彩带,把神州的南北紧紧地连系在了一起。

 
 

对大运河,我一向是敬仰有加的。虽然自己身处水乡,周边有数不尽的河流湖泊,但对吴江段的大运河我还是情有独钟,年轻时读书曾在运河边的学校,工作后居住又选择在运河边的小区,运河成了我百去不厌的地方。我喜欢和运河在一起的感觉,看运河,听运河,走运河。和运河作着交流,感受着她的沧桑,她的变迁。

看运河

小时候,去看运河,她总是那么的平静。我也从未感觉这一切有什么不平凡,也许是因为不平凡一直都是存在的,也许是我当年还不够成熟,以至对运河的了解还不够深。直到长大以后,去看运河,才知晓运河的不凡。

看运河,或驻足行走于运河岸边,或站在横跨运河上大桥的桥面,看水、看景、看船,看运河的一切,看运河的变化。

水是运河的灵魂,看运河,看水就是第一位的。到达运河边,灵动的水总是首先映入眼帘。

微风荡漾,吹皱一河流水,大风过处,河水就小浪翻滚,拍打着河岸。特别是运输船队经过,会立即掀起一层层的波浪向岸边泊去,船队多、速度快的时候,那巨大的波浪还会将运河水掀到岸上呢。

无风又无运输船只经过的时候,运河平静如镜,站在岸边,可以清澈地看到自己的倒影。

20世纪70年代以前的的运河水,非常的清澈、纯净,水汽蒸腾起来,袅袅娜娜,吸入鼻子,有一种凉爽、甘甜的感觉。夏天的傍晚,许多人就在运河里游泳嬉戏,真正融入到运河的的怀抱,接受运河水的轻轻抚摸按摩,顿时,一切烦恼和疲劳随之消除。

然而,到了上世纪八十年代,乡镇工业在苏南飞速发展后,运河沿线的排污逐步增多,运河水逐渐变得混浊起来。看运河,水不再清澈,水面常常浊浪滚滚,如此,就没有人再敢在运河里游泳了。有时候,站在运河边,随着水汽的氤氳上升,还会有一股难闻的气味飘忽过来,让人有一种难以承受的感觉。

直到进入新世纪,人们才觉醒起来,开始重视起了环境建设,运河也迎来了明媚的春天企业环保意识增强,环保治理加速,排污得到了有效的治理。同时,通过对运河的整治,河道得到了拓宽,河床得以挖深,水流更畅了,船只经过时速度更快了,河底的泥沙也不再翻江蹈海了。河水重新逐步恢复到了清澈状态。

去年夏天,当我站在飞架吴江运河两岸的江兴大桥看运河时,竟然看到有人在运河岸边的石头窟窿里抓黄鱔了,开始我还不知所以然,直到走近那些捉黄鳝的人,经过询问以后才得知。看了捉黄鳝人竹篓子里鲜活铮亮的黄鳝时,我才感到运河的水质确实有了质的变化。

运河水载着运河船,南来北往地将货物运送交流。这是开挖大运河的目的。每当看到运河上穿梭不断,络绎往来的货运船只,心中充满了对运河的敬意,船,乃运河的子孙。她的举动,是经济社会发展的神经。我小的时候,看到的船大多是一个个船队,一只龙头拖轮往往要拖上十几条货船,这是国营或集体航运公司的船队。到了20世纪80年代末期,单只的货运船多了起来,这是我国改革开放逐步深入后,经济形态变化的反映,个体经济开始发力了,货运效率提高了,货船的空载率明显下降,船的吨位越来越大,船的装备越来越强,船上装起了空调,船上从事水运人的生活显著改善,衣着也越来越时髦,活出了一份精彩,圆了水运人的一个一个梦想。

如果说运河的水就是运河的灵魂,那么运河边的纤道就是她的骨干,尤其是吴江段运河上的古纤道,为运河增添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在吴江境内的京杭大运河上,有一段距今660年历史的古纤道。作为京杭运河上唯一留存至今的古纤道,这里不仅成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也是苏南运河苏州段申遗的重要段落。20世纪80年代,吴江境内的古纤道已全部坍塌。1984,吴江航道处在进行航道养护工程时,将沿线各地残留的古纤道大青石进行集中,重建了的古纤道,并修复了三座古桥;在京杭运河苏南段四级航道整治期间,吴江又对该段古纤道进行维修;在苏南运河吴江段三级航道整治工程期间,吴江航道部门结合实际及时变更设计方案,绕开运河古纤道,保护了这段宝贵的文物古迹。据悉,201410,这段“水上长城”九里石塘的风貌将再现吴江。

当然,运河畔婀娜多姿的垂柳和那些从石缝钻出的各式各样的小草也给运河添了不少彩呢!

尤其是因为保护运河上的三里桥开辟新航道而形成的三里桥生态园,更是风光旖旎,果树、名木、垂柳、花草、池塘,徜徉其间,或赏花,或垂钓,或跑步,或看运河里的船只等等,成为了运河边居民一大休闲之地。

近日,又看到了一个好消息,吴江又在建设运河公园了,该园位于京杭大运河吴江开发区段东侧,占地面积534亩。公园呈带状分布,以运河大桥为起点,由南向北“穿过”云梨大桥、江兴大桥、江陵大桥,像彩带一般绕着大运河飘至淞南路,全长约。公园以“水运之美、亲民之源”为主题,融入运河历史文化特色,相信不久的将来,吴江居民将会有更好的休闲之处,运河边的生态环境将得到彻底的改变。

听运河

大运河是河流,又不是歌唱家,怎么能听呢?

其实,听运河,是听其水声、听穿梭其上的船发出的声响、听与其有关的故事。

站在运河边,或住在运河旁,静心聆听潺潺的水声,侧耳倾听大浪的啪啪声,你不由得感到水声的美妙。微风时,水声叮咚,水波轻轻地轻轻地拍打着河岸,亲昵地与河岸交谈着。大风狂飙时,一个个白浪直冲河堤,将岸打得哇哇直叫,“啪啪啪”发出嗷嗷的叫声。听水声,如果你注意了,也会从听觉中发现一些变化。现在回想起来,站在运河边,在同样的风力下,小时候那水声绝没有现在那样大,因为小时候的河道没有现在的开阔,河岸也是泥岸,浪打上去几乎没有回声,有的是河岸泥土的慢慢松开脱落,滑向河道深处,无声无息。而现在,人们对运河的保护措施加强了,河道挖深了,只要有一丝微风就有可能掀起波浪,发出哔哗的水声;再说运河两岸均铺设了石头驳岸,全部硬化了,如此,水浪拍打石头时水波会反弹出去,形成的水声就大多了。水声的变化其实也就是运河的变化啊!

再听运河里货船(客船)的声音,真的有惊奇的变化。以往船只经过时,特别是两船交汇时,船老大总是拼命按着喇叭,发出刺耳的声音,响彻云天。如今,我就居住在运河边的住宅小区,发现运河里船只不仅没有减少,而船喇叭的声音却减少了减轻了。我不是专家,只能自己臆测其原因,可能是船的主人文明素养提高了,也开始注重环保了,减少噪声污染就是他们那些船舶应做的一件事情。

说到听与运河有关的故事,那就多了。

曾听说,从隋代开始,这条贯穿了几个庞大王朝的交通动脉,沟通了五大水系,串连起数十座湖泊。淮安、扬州等繁华的都市也因它而生。明代,特别是永乐皇帝迁都北京之后,运河达到了全盛,成为大明帝国沟通南北的运输干线。运输物资的数量与种类不断增加,一条运河供养了帝国的首都与辽阔的北国,中国也因此有一支名叫漕军的多达三十万人的特别军队,因为一条河流而诞生一支军队,或者说一个兵种,这也是运河独有的人文风景。

曾听说,运河最灿烂的年代在明朝,自朱棣迁都之后,北京便有了第一个汉人士族集团。作为帝国的统治者,他们将江南的生活习惯与民情风俗带到北京。为了满足汉人士族的需要,必须有大批江南的物产运到北京。因此,明代的运河发挥的效益最大,它的繁忙程度远远超过长江、黄河。为了增强运输能力,朝廷投入了大量的物力与人力。可以说,没有任何一个朝代,像明朝那样将运河当成不可替代的生命河。

曾听到,,吴江海事部门接12395搜救中心关于在京杭运河新运河段水域,一艘重载石子的浙杭州拖0136船队所拖驳船发生搁浅后漏水,导致该驳船沉没,请求海事部门来救援的报警电话后,及时出警,立即启动应急预案,调派苏海巡E100号和苏海巡E1092艘海巡艇和6名海事人员带上消防泵火速赶往出事地点,竭力组织现场疏航和组织、联系打捞。最大限度地减少了浙杭州拖0136船队的损失,未造成人员伤亡和堵航事故。

也曾听到,横跨运河的“三里桥”上惊现过“山”车的新闻。,一位外地人,他和朋友相约游玩,后来自已开车离开,大约在中午10点半左右路过三里桥生态公园附近时觉得景色宜人,便想过去在草坪上睡觉,车主当时并没有多想什么,直接就往桥上开了、由于车主的长城越野车驱动性能很好,加上桥面较宽,所以车子较为顺利地开过了桥。据了解,三里桥始建于元泰定六年(1329),全长,,净跨,矢高,是吴江市区最高的单孔石拱古桥,2007年作为京杭大运河沿线遗产点与京杭大运河一道被列入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听到这样的新闻确实令人气愤。幸亏没有造成损失,否则后果不堪设想。

从这一新闻来看,大运河申遗,加强宣传保护是多么的重要。

好在,大运河申遗已经开始。我们吴江也是全力造势。

文联组织了吴江文艺家的大运河采风活动,2013年下半年走访了北京段、山东段、苏北段、苏南段,20143月又走访了大运河浙江段。

20144,吴江的10位运河申遗勇士,本着“两岸骑友一家亲,共圆运河申遗梦”的宗旨。经历19天的风雨兼程,他们骑行,跨越北京、河北、山东、安徽、江苏等5(),宣传展示大运河遗产,鼓励公众理解、支持、参与大运河文化遗产保护与申遗工作。

听到这样的故事,不得不为大运河感到自豪和骄傲!

走运河

运河又不是陆地上的路,怎么能走?其实,走运河只是形象的说法,就是人们通过船舶在水面上行驶,趟过一程又一程的水路而已。

走运河,可以有目的地走,也可以漫不经心地走。可以往南也可以往北,全看自己的选择和需要。

记得在学生时代,由于老家不通公路,出行必须依靠船只才行,因此我就走运河。读书时,我住宿在学校,只有放假及放假后的返校,才会行走于大运河。乘着那“突突突”的挂机船,来往于城镇和乡村之间。运河见证了我的求学之路。

工作以后,交通发达了,走运河就变得陌生起来。尽管如此,但对运河却丝毫没有轻视和远离。相反,如今,我上班、下班,每天都驾驶着汽车行走在依大运河而筑的227省道上,进入汽车社会,速度是提高了,出行也方便了,但以往那种慢生活的情趣却逐步消失了。

现在回想起来,那时走运河的情景还历历在目,心生无穷乐趣,要是再走一回运河多好啊!

就在不经意间,机会真的来了。那是2013年下半年开始,吴江文联为了为大运河申遗造势,主办了一项很有意义的文艺家“行走大运河”大型采风活动。

我有幸作为吴江文艺家行走大运河采风团的一员,20143月参加了采风团到浙江段大运河采风的活动。就是这次活动,让我到达了大运河最南端的杭州,看到了京杭大运河最南端的标志——拱宸桥。这次去浙江段大运河的采风活动,我们每到一个码头后,就乘坐采风的轮船,一路在运河上“行走”。

坐在轮船上,我们文艺家们尽情地欣赏着大运河的美景,寻找着运河文化的底蕴。每次听完导游的介绍,就会热烈地交流起来,说运河的故事,说自己与运河的情缘,不时发出欢声笑语,有的作诗朗诵,有的放声歌唱,为运河喝彩,为运河骄傲!

采风活动时间很短,水程也只是长的大运河的一小部分,只能“走河观水”,但收获还是不少。今后如果有机会,我想,还会行走大运河的,将走得更远,走得更美。

在大运河经历了2500多年的风风雨雨,人们对大运河的认识起起落落之后,如今,大家对大运河的认识已经有了质的飞跃,将大运河提升到了很高的地位,可以说,大运河已经迎来了一个崭新的时代,近年来,无论从北京一路南下,还是从杭州一路北上,沿大运河的省、市、县,乃至乡镇都在为保护大运河,为大运河申遗而殚精竭虑,扎实工作着。这样的局面着实来之不易。这是大运河之幸,也是大运河沿线人民之幸!

大运河,乃幸运之河!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