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行走浙地》古运河上的纤道

 岁月凉烟 2023-07-15 发布于浙江

《行走浙地》古运河上的纤道

“古运河上的纤道,像运河亲密的伴侣,伴随运河从远古到如今,竭尽忠诚,用自己瘦瘠的肌体,为运河铺开一条坚实的路,将重载的船送到港湾。

今日的古运河纤道,依稀可见往日纤夫踏过的深痕,透着一部不朽的历史。今日古运河上,碧蓝明净的水面上,不见了鼓满风帆的航船,不见了弯腰拉纤的纤夫,但见古运河穿破重重迷雾,抖落满天星光。

运河成了纤索,牵着现实与历史一道航行,用纤索编织着运河的又一个春天。我行踏在古纤道上,一个个沉重的音符从心底迸出,那音符在诉说着一部艰辛的历史,那音符在奏鸣一部坚强的生命交响。

音符里没有悠扬的旋律,没有清丽委婉的吟唱,但那旋律朝朝暮暮都在,古运河的纤道上流连飘荡,给人以信心、力量、鼓舞,那粗犷淳朴的旋律,又是一首无韵深沉的长诗,是一幅感人肺腑的画卷。”

这是多年前写的一首关于运河纤道的诗。

我现住运河边,时常在运河边上散步行走,绵延几千里的京杭大运河,我从运河沿岸纤道石头上的绳痕看得出,千百年来,伴随运河的还有一条艰辛的运河纤道。

起纤道和纤夫,也许多数国人都熟悉,我国江河众多,无论长江黄河,或是内江、运河,在中国古代都有纤夫,当然也就会有纤道。想于此,人们往往会在眼前出现这样的画面:江河中缓缓行驶着沉重的货船,船上扯起了高高的风帆,岸边一条长龙似的纤夫,或赤足或穿着草鞋,或淌在岸边的水中,或踏着河岸的石堤,背着纤绳,弯着腰,吃力地拉着船只,一步一步艰难地向前行进;或许会在耳边响起“船夫曲”和“川江号子”,联想到那影视画面中长江、黄河、运河上的纤夫。今天,当我走在古运河的纤道上,看到的不是岁月,也不是大自然用风刀霜剑雕刻在运河边上的痕迹,我想知道古时纤夫们所经历的那种艰苦,不经历是难以体会的。

运河边上一条宽窄不一,用石块铺成的路,那就是纤路。纤上有桥,或拱桥或梁桥,那就是纤桥。有的桥头还建有凉亭,渡口。行走在运河旁,一路上看着来来往往的运河船,想象着古时纤道上拉纤的纤夫,欣赏着今天江南水乡的运河风光,思绪万千心飞扬

古纤道是古人行舟背纤的通道,又是来往船只躲避风浪的屏障。它卧伏运河沿岸,是运河上的一大奇观,堪称江南水乡一绝。纤道,初名运道塘,俗称纤塘路,是专门供背纤人行走的道路。

大运河的杭州、苏州段不少古代遗存的和现在恢复的运河纤道。其中保存最好的就是浙江和江苏境内的段古纤道。

古运河的开凿始于春秋时期。各诸侯国为发展和外界的交往,在所控制的区域内开凿运河,沟通其它自然水系。

京杭大运河是世界上开凿最早、里程最长、工程最大的运河,它和万里长城是古代中国劳动创造的两项伟大工程,闻名于全世界。北起北京,南到杭州,全长约一千七百六十四公里,开凿到现在已有近八百年的历史。京杭运河对中国南北地区之间的经济、文化发展与交流,特别是对沿线地区工农业经济的发展和城镇的兴起均起了巨大作用。

曾鼓足勇气到运河纤道上走一段一次,走了差不多二十多公里纤道有时是在运河的东边,有时在西边,一般都靠在房屋聚集的一边,或是在运河支河较窄的一边,这样可以减少筑纤桥的成本。

关于纤道的权威解释:“纤道是指架设在水面上的、由一座座石桥连接而成的水上通道。供纤夫背纤和躲避风浪用。因多为官府出资修建,亦有官道、官塘之称。”

通常说来,纤道应该是指古代行舟拉纤用的通道。纤道供纤夫背纤和躲避风浪,架设在岸边或水面上的建筑,由一座座桥梁,石堤连接而成的行舟拉纤用的水上通道。

纤道也称纤路、纤塘、运道塘、纤道桥。在运河边并与运河平行,属国家水运交通设施,主要由官府出资修建,也有民间捐资协建,故称官道、官塘。

纤道根据其构造又可分为两类,即实体纤道和石墩桥梁型纤道。前者是由石料砌成,又有河塘和岸塘之分;后者是由石墩梁桥间以若干座拱桥、梁桥构成的水中长桥。大多纤道都是两种形式的混合型。纤道上的桥称纤桥,有单孔多孔之分,并有平桥和拱桥之别。纤道也是行人通道,沿途有渡口,凉亭等设施,以方便行人。

古运河上的纤道在古代不但为当地的水上交通提供了极大的便利,到了现代,还为研究我国的桥梁建筑史提供了丰富的实物资料。

千百年来,纤道一直为水上运输起着重要作用,直到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大批动力船替代了人力船,水上运输不再用人力拉纤,纤道也永久退出了历史舞台,失去了功能的纤道也随之坍塌,不断退出人们的视线。

国内现存纤道历史悠久,也称古纤道,属文物保护单位,数量已屈指可数。江南地区除了京杭运河,萧、绍、虞运河,各地还有众多区间运河,各运河岸边都存有不同程度的古纤道痕迹,其中最为明显的就是纤道上的纤桥和跨运河古桥桥洞内的纤道。

为写此文,专程去走了江苏的吴江和宜兴两地的运河,这两地的运河纤道最长也相对保存完好。据史料记载:

唐代以后,吴江陆续修建三条古纤道。第一条从平望至南浔,长五十华里,为唐德宗贞元年间(公元785—804年)苏州刺史于治河所筑,扩大疏浚了河道,挖出的泥土堆在北岸,这样一举两得,既利于防洪排涝,利于舟辑,又使塘岸变成通衢大道便于陆上交通第二条自县西南大湖之滨练聚桥至湖州八十余里,称湖塘。

北宋仁宗庆历年间(公元1041—1048年)沿太湖开航道,壅土为塘路。第三条就是沿古运河修筑的纤道,从苏州至嘉兴,经唐、五代、宋历代修筑共百余里,分别由古塘、北塘、石塘、官塘、土塘各段组成,松江堤始为土堤,五代时部分路段砌护坡,“以除水患。”这样,驿递畅通,纤夫称善,漕运便利,公私称赞

在运河里行驶的船,顺风举帆,如遇逆风逆水时就拉纤。纤夫身上都有一条纤扁担,宽宽的弯弯的就一把竹弓,有的还在弓上包裹布料,以减少扁担对身体的压痛。纤夫们拉着纤绳,身体向前极度地弯曲着,边拉边享着纤曲,喉咙响亮的还高歌一曲看似好开心的样子。纤夫都是男子,在夏季就穿条短裤,戴着竹笠,到了冬季,把头围着,仅露出二只眼睛。

船上的纤绳都系在桅杆的顶端,纤夫们背上一大圈绳,上了纤道就把绳子放至绳索末端,这样绳子就不会落进水里,不会增加绳子有重量。纤夫有二、三人一组,也有七、八人一组,大的货船甚至有十多人一组的。

江自古是个水乡泽国,河渠密布,陆上仅有阡陌小道,直至唐宋时期修了塘堤道路,交通状况才逐步改观。

杭州段的运河纤道,始筑于唐代,以土筑的堤岸,因为洪水的侵害,土堤屡筑屡毁,于是,修筑运河堤岸成为地方上的重要工程。北宋时曾增石修治,直到元代至正年间,为抵御运河沿途湖水风浪,下决心将塘路筑得更加坚固,购置大批巨石,开泄水涵洞,架桥梁,使洪水顺利泄,形成了江南运河有史以来最坚固、最完整的临水道路,也是最好的一段纤道

古时宽阔的运河里,一边是一条接着一条树桅扯篷航行的船,一边是一条尾着一条拉纤的船,中间不时有拖驳船队和客轮穿过。在运河上拉纤行船时,船家都树小桅尾随前面的纤船而行,要超船则必须树大桅,纤绳一头系在大桅顶上,超船从外档过纤绳不打架。运河上有桥,拉纤人从桥上把纤板打过桥洞,俗称打纤板。过桥打纤板,是需要力气和巧劲的。

沿着古纤道慢慢前行,欣赏着古人的智慧和聪明,由衷感叹,思绪万千经过一段古纤道进入岸上的石板纤道,后人植的树已经挡住了纤道。侧面欣赏古纤道,沉默的石头一定见过很多故事,或许还有纤夫的爱。

运河蜿蜒曲直,潮起潮落,就人生一样。走没多远,一条更长的古纤道赫然眼前,看起来是那么的美,在劳动效率低下的古代修建几百公里这样的纤道要花多少人力物力?简直难以想象。

石板筑就的纤道像玉带,跌落在幽蓝的河水中。西落的夕阳有点晃眼,四周不见一条船,在这样的古纤道上听不到纤夫的号子已经很久。只有轻风过处,河水刹那漾起的微澜,仿佛空寂心灵突然产生的一丝心动。

运河上的船只,除了客班轮和挂拖货轮,更多的是木制的运河帆船和小渔船。在运河里行驶的帆船,顺风顺水就扬帆靠风力,逆风逆水就靠人力拉纤。跨运河的桥一般都很高,都是拱桥,有单孔,也有三孔,靠纤路的一边桥洞内一般都设置纤道,纤夫们过桥不须上船。

江南处处通运河,运河里通行的船只,逆水顶风而上的船只,只能借助岸边的纤夫拉动,久而久之,纤绳的磨擦在江边的石头上留下一道道深深的纤痕。纤痕有的留在纤桥的护栏上,有的留在跨运河桥的桥洞内,有的留在河岸的石柱上。它是纤夫用血和泪铸成的史诗,是人与自然抗争的见证。

可以说最能见证运河纤道历史的,就是运河边石头上的纤痕。宜兴和桥镇允济桥桥栏上留有三十多处纤痕。在宜兴众多的现存古桥中,只有和桥镇允济桥在桥栏上留下纤痕,在我走过的江南水乡众多现存运河纤桥中,也只在宜兴允济桥上发现过,目前只能说,宜兴允济桥是唯一在栏石上留有纤痕的古桥。

在我国,纤痕留得最多的应该是在长江三峡江边的石头上,随着长江三峡大坝建成,高峡出平湖,险滩不再,碧波千里,巨轮通达,长江将成为名副其实的黄金水道,留在长江边的纤痕也永久掩藏在江底。

现如今,就是运河边的纤痕已极少见,除了留在桥洞的拱券沿角处,纤桥的桥栏上,别处已极少见到。我在寻访江南运河古桥和纤桥中,也仅在宜兴的允济桥,江阴五云桥,吴江三里桥见到了纤痕,这些纤痕是研究运河交通,运河古桥的重要元素。

站在古纤道上,不时看到现在大运河上来往的运输船只这条历经很多朝代的大运河纤道,一千多年来各级地方官员都很重视,也经过很多次修整和完善古纤道给人以美的享受,它的美表现在整体上,路、桥、水、船浑然一体,是一幅绝妙的风景画图。

有时也坐乌篷船徜徉水上,领略水乡秀丽风光,颇有“如在镜中游”之趣。随着交通运输事业的发展,运河上来往船只已由昔日的人力驱动变为机械驱动,古纤道的功能也由单一的行舟背纤而发展成为观光旅游、欣赏水乡景色等多种用途。清代齐召南曾作有“白玉长堤路,乌篷小画船”的诗句来形容古纤道的景色。

经过城市的运河一侧的护栏,靠石椅子两旁栏石的内侧都留下了一条条光滑的纤痕槽。运河古纤道;勒在石上的纤痕,一个很有意义而又被人们忽略的大运河古纤道,很值得大家去看看。

悠悠古纤道,中国大运河申遗成功,它包括京杭大运河、浙东大运河和隋唐大运河沿线八个省市二十七个城市的五十八个遗产点,位于苏浙运河段的古纤道就是其中之一。

运河上的古纤道,如同扣得很紧的链条,在向远方延伸的同时,把人的思绪带入久远的年代。大运河,一条智慧的人工河。大运河,一道流淌纤夫汗水的古老的河。当年的大运河,与大江大河牵手,与繁荣富强挽臂。

如今,大运河周边是稻米之乡,是商贸繁华地。高速公路和高铁勃发的年代,水运走向了衰微,然而依然没有消亡。大运河伴着日出,穿过热闹的市井,依然汩汩地流淌。中国大运河如同叶脉,支撑了古老国土一大张大叶子。又似输导管,把大江南北滋润得碧绿鲜嫩,生气勃勃。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