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丨俞昌泰 一部运河演变史,半部绍兴发展史!浙东大运河对绍兴来说举足轻重,其中有段7公里的古纤道,被称为中国水利史上的一大奇观,国内只有绍兴一处。而在百年前,这里站满一群男人,他们衣衫褴褛,赤身露体,弓紧身躯,笨重向前,每一步都留下他们的喘息,印下他们的汗滴......也拉起了绍兴的发展。 纤夫,指的是以纤绳拉船前进而谋生的人。古代,船运是供应人们生产及生活资料的主要手段之一,纤夫们艰苦卓绝的拉船,为人类的生存与繁衍创造了许多可歌可泣的故事,在人类历史发展和进步中作出过重大的贡献。故而,衣衫褴褛或是赤身露体的纤夫,可以说是平凡却伟大的劳动者。 在浙东运河东起曹娥西至西兴的古纤道上,数十年前,也与嘉陵江、京杭大运河、黄河等一样,曾有一群拉纤为生的人。其中原绍兴县(今柯桥区)境内柯桥古镇的一段古纤道上,穿梭般往来的纤夫最为活跃。他们蝺偻着背,俯下身子,手臂几乎就要触碰到纤道的青石板上,小腿肚上的青筋根根暴绽,那血脉僨张、肌肉虬扎的模样,丝毫不逊于雅典勇士。 听过《纤夫的爱》这首歌的人都记得,歌词中有“妹妹你坐船头,哥哥在岸上走”这一句,接下去还几次唱到“纤绳荡悠悠”。这首歌,曾红遍大江南北,让黎民百姓人人认识了纤夫,并且欣赏或羡慕他俩的爱。 其实,纤夫虽然也有爱,但在拉纤时,绍兴纤夫是在江湖纵横、樯橹如织、百舸争流的环境中卖力,这工作异常辛苦,十分紧张,根本没有闲情逸致和时间去考虑男欢女爱的风流与缠绵缱绻的浪漫。他们只可能专注于拉紧纤绳,预防危险,万万不会把纤绳拉成“荡悠悠”的样子。 ![]() 需要拉纤的船,大致有航船、埠船和农船等。以可以运货二三十吨的木船为例,这种上层载客,舱底堆米装酒、放茶叠瓷,载各色货物的大型木船,一般在夜间行驶,它就是张岱笔下的“夜航船”;只载货不载客的大型木船则叫做“航船”。 为航船拉纤的多是一二个人,船檐上则有一人用肩窝顶住竹篙,佝偻着背,用力地在撑船。 在过桥洞、水闸或有岔口的水道时,那人就持篙立在船头瞭望,提防与来船或桥墩碰撞。船老大在后艄一边摇橹,一边用脚梗拨舵,他时刻注视着来往的船只,掌握航向,确保船只安全。假使驶入有“十”字岔口的航道,为探明有无横向交叉的来船,不管白天或黑夜,捉艄老大就拉长腔调大喊一声:“咦!勿要(两字速读)来哉!”来船马上对答:“咿!大橹扳牢(或推牢)!”这种表白自己位置和指明航向的叫喊声,粗犷而张扬,尖厉而高亢,如同在唱绍兴高腔。 几十年前,柯桥古镇融光桥、柯桥、永丰桥三桥四水交汇处,无论昼夜,这种喊声,此起彼落,回荡不绝。 ![]() 那种往返于农村、城镇之间的埠船,有快慢之分,快船设有五橹一浆,到了纤道旁,部分摇橹的则上岸为快船拉纤,一路行进就像在小跑。夏季,骄阳似火,石板滚烫,纤夫们汗流如注、气喘似牛,穿着蒲草鞋,还能感觉到脚底下石板的灼热。冬天,风刀削面、霜剑入骨,纤夫们皮肤皲裂,痛彻心肺。下雪时,纤夫穿着箬壳草鞋和发袜,也得在皑皑白雪中积以跬步,一步一个脚印地走向远方。稍不留神,还会滑落河中,或是被对方的纤绳格到河里去,洗上一个典型的冷水浴。 BY 0575老孙 碰到风霜雨雪的恶劣天气,纤夫一般都不停工,他们一如既往地行进在纤道上。只有遇到特大的风暴时,船只才会立马停靠在古纤道旁,以免船倾人伤。 ![]() 旧时柯桥段运河上船只众多,舳舻相接,蔚为壮观。纤夫们你来我往,穿梭一般,时而钻桥洞,时而从对方纤绳下钻过,纤绳交织,如同“取线绷”。在众多带有纤绳的船群中,找到适合自己的一条路,他们却是无需“红绿灯”指挥,完全约定成俗地解决航运的安全,这是一种反应敏捷、眼明手快、自觉遵守行规的劳动。当然,意外事故偶会出现,但十分稀少。 BY 最爱敦煌 纤夫拉纤,数头板纤最难,他得估量对方船头上桅头(系纤绳的竹杆)的高矮,马上做出“钻”或“浪”的决定。 钻,就是纤夫从对方纤绳下钻过去,自家的船要比较靠岸边; 浪,即是让对方从自家的纤绳下钻,自家的船要靠外侧。 浪纤绳是最后一个纤夫的活,他必须瞅准时机,立马将自家纤绳在与对方桅杆顶头接触前一刹那,用手把长长的纤绳一掀,借助绳子的浪动,让纤绳跳过桅头竹杆的顶头。这个动作,最是关键,万一出了差错,纤绳缠住对方桅头,两船就会碰撞,重则船翻人伤,轻则耽误时间,船家都是十分忌讳的。船老大如果看到纤绳缠住桅杆头,刹那之间,立刻用刀割断对方的纤绳,这才可以避免一场惨祸的发生。 BY 相约于江湖 ![]() 绍兴纤夫酷暑天也不随身带茶水,他们只是择机而俯身到河面去鲸吸,往往有感染肠道细菌而患病不治的。电影《祝福》中的贺老六,也许就是因为在拉纤时喝了不洁的水而致病去世。 白天劳作十分艰苦的纤夫们到了黄昏时刻,却也有苦中作乐、消除疲乏的时候,那就是坐在后艄头慢悠悠地端起酒碗,眯起双眼,呷一口热腾腾(或是凉飕飕)的绍兴老酒,嚼一粒茴香豆或者咬一口油炸臭豆腐,再与船友聊点家长里短。 总之,绍兴纤夫也许没有嘉陵江上纤夫的彪悍、粗犷、勇猛,但这里的纤夫,却在坚韧不拔和顽强拼搏上永不甘于落后。两者拉纤的难易,虽然无法比较,但纤夫精神却一样地惊天地、泣鬼神,是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 BY 0575老包 绍兴纤夫吃苦耐劳、敢于进取、不畏艰险的精神有目共睹,天人共鉴。改革开放以后,古纤道上的纤夫才慢慢地消失,终于成为一篇需要回顾和讴歌的青史。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