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出古入新的书法心路

 爱雅阁 2013-06-10

出古入新的书法心路

 

简述书法史书法的演变节奏介绍几位位划时代的大家 
 
书法是一门国粹,是在隐藏在潜意识中的一种语言,是国人的血脉中的遗传因子.现代书法更由实用性向纯艺术转变,作为一位书法家,要有独立的风格传世,会为此而耗费毕生的经历和天赋智慧.书法所表达的精神内涵及产生的的艺术价值涵跨越了时空. 
.时空是在永不停息地变幻的,古代和现代也是相对的,后之视今,亦如今之视昔.书法在不同时代流传延续.它虽然呈现的是一个静止的状态,是与入世有别的静修,但它崇尚内心自由,有着强烈的时代烙印. 
书法演变的节奏很缓慢,时而放时而收.各个不同的朝代书法的风气和崇尚是不同的,甲骨(图1)艰涩,商周(图2)瑰丽,1秦汉(图3)古朴,魏晋(图4)尚韵,唐代(图5)尚法,宋代(图6)尚意,元代(图7)尚简,明代(图8)尚势,清代(图9)尚趣,是有其历史背景的,现代的书法创作又在东西方交流和南北交流碰撞中形成更多元复杂开放的形态.符合辩证的发展的规律.它的形态规律大致象一缩一放,一静一动,一紧一松,一简一繁,一严一散这样不断演化.现就每一时代风格分别做示范图例欣赏. 
在前代的基础上打破常规,引领新风气,在书法审美发展上也是这样. 
在东晋书法史上出现了一位众美兼备的书圣---王羲之.魏晋书风字体不大,适合从容便捷地书写,但精力弥满,变幻莫测,明察秋毫,流美真逸,平淡冲和,是大修养大才情,也是那个时代造就的,魏晋以书入仕,善书者成为士大夫贵族的幕僚和代笔.每一尺牍必为出奇致胜,以使流传,故兰亭序亦有书之数过不及当时之说.行草用来抒发性灵情态,王羲之的小行书(图10,11)
 
是行草入门的关键.(史称“贵越群品,古今莫二”.王羲之的书法影响到他的后代子孙。其子玄之,善草书;凝之,工草隶;徽之,善正草书;操之,善正行书;焕之,善行草书;献之,则称“小圣”。“王氏凝、操、徽、涣之四子书,与子敬书俱传,皆得家范,而体各不同。凝之得其韵,操之得其体,徽之得其势,焕之得其貌,献之得其源。”其后子孙绵延,王氏一门书法传递不息。武则天尝求王羲之书,王羲之的九世重孙王方庆将家藏十一代祖至曾祖二十八人书迹十卷进呈,编为《万岁通天帖》。南朝齐王僧虔、王慈、王志都是王门之后,有法书录入。释智永为羲之七世孙,妙传家法,为隋唐书学名家。”) 

书法史上异军突起的三位大书法家;唐代的颜真卿,北宋的黄山谷,明末的倪元璐,他们分别代表了书圣之后的端庄经典,禅意旷达,激越突变的书法变通的三步曲.也是我的择帖,就每一风格分别做示范图例欣赏各择一帖并作书写示范. 
 

唐代的颜真卿(709-785):(图12)端庄经典  
唐代杰出的书法家。曾为平原太守,人称颜平原。安史之乱,颜抗贼有功,入京历任吏部尚书,太子太师,封鲁郡开国公,故又世称颜鲁公。 
欧阳修曾说:“颜公书如忠臣烈士,道德君子,其端严尊重,人初见而畏之,然愈久而愈可爱也。其见宝于世者有必多,然虽多而不厌也。” 
这种风格也体现了大唐帝国繁盛的风度,并与他高尚的人格契合,是书法美与人格美完美结合的典例. 

  
《多宝塔碑》,全称《大唐西京千福寺多宝塔感应碑》(图12)  

 
 
《李玄靖碑》“鲁公字到《李玄静碑》已古”(梁谳《承晋斋积闻录》),不是初学者能够学得到家的,因而没有《多宝塔碑》、《颜勤礼碑》那样出名。(图12) 

 
 
颜真卿《裴将军诗》(图12)   
沙孟海认为《忠义堂帖》本,“风神胎息于《 曹植庙碑》,大气磅礴,正非鲁公莫办”。 
 


 
 
《刘中使帖》 (图12) 
元代鲜于枢评论说:“英风烈气见于笔端”张宴也称赞说:“观其运笔点画,端有闻捷慷慨效忠之态”。 明代文徵明认为在颜书存世墨迹中“此帖为最”。全帖气势磅礴, 笔力纵横矫健,呈现出一股英气豪爽之风度,运笔强劲秀拔,字与字之间的转笔处,时有牵丝实连,时有笔断意不断,运笔流畅,一气呵成。“耳”字末笔拖长竟占一行,其欣慰之情,借此线条一抒为快。且情无尽,意未完,故其下半篇之字比上半篇更大,如心之舒,而线条更加遒逸联绵。第五行二字相联,六行三字相联,七行四字相联,又似情激不已。董其昌称其“郁屈瑰奇,于二王法外别有异趣”。 

北宋的黄山谷(1045-1105):(图13)禅意旷达 
 
《经伏波神祠》 

此为书刘禹锡词卷,伏波指汉代名将伏波将军马援。书于建中靖国元年(1101年)五月黄庭坚五十七岁时所书。卷后自题云:“持到淮南,见余故旧可示之,何如元祐中黄鲁直书?”盖其晚年得意之笔。明代文徵明评其:“真得折钗、屋漏之妙。”(图13) 
 
《李白忆旧游诗草书卷》(图13) 


“山谷书法,晚年大得藏真(怀素)三昧,此笔力恍惚,出神入鬼,谓之'草圣'宜焉!”(草书《李白忆旧游诗卷》沈周题跋祝允明评论此帖说:“此卷驰骤藏真,殆有夺胎之妙。” 
宋徽宗曾说:“黄书如抱道足学之士,坐高车駟马之上,横钳上下,无不自如。” 
赵孟俯说:“黄太史书,得张长史圆劲飞动之意。”“如高人雅士,望之令人敬叹。” 


明末的倪元璐(1593-1644):(图14)激越突变 
明代著名的书画家。天启二年(1621)进士。历官至户、礼部尚书。 
元璐书画俱工。其书法学颜真卿。清吴德璇《初月楼论书随笔》评曰:“明人中学鲁公者,无过倪文公。”其书深得鲁公厚实劲健之笔意,而更为劲峭,结体趋于扁方,呈欹侧之势,以险寓正,风格奇倔刚毅,于明末自成一格。行草书用笔苍古劲爽,结字跌宕奇逸,章法字距茂密,行距宽疏,注重节奏变化,书法以气骨见长。秦祖永《桐阴论画》中说:“元璐书法灵秀神妙,行草尤极超逸。”康有为曾评:“明人无不能行书,倪鸿宝新理异态尤多。” 
 
 

 

在技巧上这三家都是有特定的招术和技法的 .

 书法入门及其心路历程 
 
书法的学习是渐悟的,首先要要提高眼力,辩别雅俗 
 

1气息 
对较高气息的追求需要有足够的底蕴和灵感,心手眼相通方得正法眼藏.书法不是以技巧劳动为目的而要以气息意境为更高的追求.纯以技巧为目的的书家会流于形貌而乏于神采,而遗貌取神处恰恰是书家妙处,能心领神会者不多,往往被表面的炫耀所迷惑,所以把握气息,拨开迷雾寻找书法本真才是入门的捷径. 
书法气息既要纯,又要能,才能神,逸,臻于化境,还要获得一定的认可度.对气息的感悟和对书写的感悟是书法入门的前提.书法是悟出来的,而后靠作品的积累来实证的. 
 

对于气息纯正的探求.首先是学习二王和历史上学习二王而形成个人风格的书法家.比如唐代的颜真卿,他写多宝塔时44岁,渐悟修整以得正气充盈因而自成体系,端庄雍穆,集前人大成.很多名于一时的书家,都在书法史中销声匿迹了,源于其格调欠高,气品不纯,必定会影响其心迹.影响后人对他的认可. 
 

2心路历程--渐悟到顿悟  
既定雅俗之后,气息形成变化有几个阶段: 
先求雅而安,求正;再而求淳厚,开阔;进而宏奇雄健. 
这是一个从发蒙积蓄到发挥,寻找个人风格而爆发的过程. 
 

3书法和书道 
书法和书道也是中国和日本对书写状态的不同理解. 
书法是在把握法度节奏,在此基础上作超越,是渐悟的,稳定积累的,有厚重的历史使命感的.书道是基于禅修和灵感的爆发式书写.所以国内书家易流于庸俗,而日本书家易流于狂怪. 
 
书法的交流和对话 
 
书法通过交流活动而互相激励获得现实的意义. 
中国传统文化要和西方美学思想交流. 
日本的书法较早的融会了西方的观念,产生了少字派和革新的作品. 
 
手岛右卿(1954年)(图15)王岳川:日本现代书法家手岛右卿写的《崩坏》开启了书法的现代化之后,却无可挽回地丧失了书法的和谐美好境界和温馨快意的心灵交流。蒋再鸣:日本在发扬东方美学思想上做得要比中国人来得纯粹!!!
 

民国时期最早走出国门的有李叔同弘一法师(1880-1942),“二十文章惊海内”,集诗、词、书画、篆刻、音乐、戏剧、文学于一身各个领域有划时代的贡献.他的书法风格的定位很有现代的意义,也是书法向现代书风转型的关键.(图16)
 

 
他早岁以书艺驰誉当世,出家后持戒精严,并融书法、佛理为一体,形成独特的书法风格。他把中国古代的书法艺术推向了极至,“朴拙圆满,浑若天成”,鲁迅、郭沫若等现代文化名人以得到大师一幅字为无尚荣耀。他苦心向佛,过午不食,精研律学,弘扬佛法,普渡众生出苦海,被佛门弟子奉为律宗第十一代世祖.他为世人留下了咀嚼不尽的精神财富,他的一生充满了传奇色彩,他是中国绚丽至极归于平淡的典型人物。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