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五蒸汤 血证论 > 卷八

 觉金 2013-06-10
五蒸汤
人参 (三钱)、生地 (三钱)、石膏 (三钱)、知母 (二钱)、粉葛根 (三钱)、 黄芩 (二钱)、甘草 (一钱)、竹叶 (三钱)、粳米 (三钱)、小麦 (三钱)、 赤茯苓 (三钱)
五蒸之名, 一日骨蒸, 二日脉蒸, 三日皮蒸, 四日外蒸, 五日内蒸, 统以此方治之。
五蒸:骨蒸、脉蒸、皮蒸、肉蒸、内蒸的总称。见《诸病源候论·虚劳骨蒸候》。
五蒸证候:
1、骨蒸其根在肾,旦起体凉,日晚即热,烦躁,寝不能安,食无味,小便赤黄,忽忽烦乱,细喘无力,腰疼,两足逆冷,手心常热。蒸胜过伤,内则变为疳,食入五脏。
2、脉蒸其根在心,日增烦闷,掷手出足,翕翕思水,口唾白沫,唾即浪言,或惊恐不定,脉数。若蒸盛之时,或变为疳,脐下闷,或暴利不止。
3、皮蒸其根在肺,必大喘鼻干,口中无水,舌上白,小便赤如血。蒸盛之时,胸满,或自称得注热,两胁下胀,大嗽彻背连胛疼,眠寐不安,或蒸毒伤脏,口内睡血。
4、肉蒸其根在脾,体热如火,烦躁无汗,心腹鼓胀,食则欲呕,小便如血,大便秘涩。蒸盛之时,身肿目赤,寝卧不安。
5、内蒸,亦名血蒸,外寒而内热,把手附骨,而内热甚,其根在五脏六腑,其人必因患后得之,骨肉自消,饮食无味,或皮燥而无光。蒸盛之时,四肢渐细,足趺肿起。治用五蒸汤、五蒸丸等。
二、痨瘵:拼音(láo zhài),病名,是指具有传染性的慢性消耗性疾病,或称“肺痨”。类於肺结核病。其发病原因,是由于某种因素使机体的抵抗能力降低,从呼吸道感染痨虫(结核杆菌)所致,故又称“传尸痨”,以形容它是一种互相传染的病。主要临床表现有咳嗽、咳血、潮热、盗汗、身体逐渐消瘦等,以阴虚为多见。 在整个疾病演变过程中,开始则阴精亏耗,继则阴虚火旺,后期则阴损及阳、阴阳两亏。 
见《世医得效方·大方脉杂医科》。即劳瘵。《明医杂著》指出:(患者)“睡中盗汗,午后发热,哈哈咳嗽,倦怠无力,饮食少进,甚则痰涎带血,咯吐出血;或咳血、吐血、衄血,身热,脉沉数,肌肉消瘦,此名痨瘵。” [1]

骨蒸 - 结核病

骨蒸病又称结核病,是由结核杆菌引起的慢性传染病,可累及全身多个器官,但以肺结核最为常见。   
本病病理特点是结核结节和干酪样坏死,易形成空洞。临床上多呈慢性过程,少数可急起发病。常有低热、乏力等全身症状和咳嗽、咯血等呼吸系统表现。   
结核俗称“痨病”,是结核杆菌侵入体内引起的感染,是青年人容易发生的一种慢性和缓发的传染病。一年四季都可以发病,15岁到35岁的青少年是结核病的高发峰年龄。潜伏期4~8周。其中80%发生在肺部,其他部位(颈淋巴、脑膜、腹膜、肠、皮肤、骨骼)也可继发感染。主要经呼吸道传播,传染源是接触排菌的肺结核患者。解放后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结核已基本控制,但近年来,随着环境污染和艾滋病的传播,结核病又卷土重来,发病率欲演欲烈。   
“面色苍白、身体消瘦、一阵阵撕心裂肺的咳嗽……”在19世纪的小说和戏剧中不乏这样的描写,而造成这些人如此状况的就是当时被称为“白色瘟疫”的肺结核,也即“痨病”。

骨蒸 - 结核病的历史

19世纪,不知有多少人曾被这种无情的烈性传染病夺去了亲人或朋友,虽然20世纪多种有效抗生素和预防药物的产生使肺结核病例在世界范围内迅速减少,但因此放松警惕就大错特错了。世界卫生组织警告说,近年来肺结核在全球有卷土重来之势,对这种传染病的防治不容懈怠。   
1882年,德国科学家罗伯特·科赫宣布发现了结核杆菌,并将其分为人型、牛型、鸟型和鼠型4型,其中人型菌是人类结核病的主要病原体。肺结核就是主要由人型结核杆菌侵入肺脏后引起的一种具有强烈传染性的慢性消耗性疾病。常见临床表现为咳嗽、咯痰、咯血、胸痛、发热、乏力、食欲减退等局部及全身症状。肺结核90%以上是通过呼吸道传染的,病人通过咳嗽、打喷嚏、高声喧哗等使带菌液体喷出体外,健康人吸入后就会被感染。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