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洪洞方言试题

 志敏图书馆 2013-06-12

洪洞方言在山西方言里有着特殊的意义,自600年前洪洞大槐树移民始,洪洞方言的传播便对其他省市的方言有了或多或少的影响。本期本版特推出洪洞方言试卷。


试题


生活娱乐、民间传说、猜字说谜样样有


一、选择题


1.女:(普通话)你觉得这两个布娃娃哪个好看呢?


男:(洪洞)兀爷拓的撕扯。


男的意思是( )


A.我爷爷会把它撕了B.那个大的好看


C.哪个也不好看D.我会把它撕了


2.洪洞话里“揪疙瘩”说的是()


A.面疙瘩 B.揪片


C.线上的疙瘩D.疙瘩汤


3.“撕儿”在洪洞话里具体指( )


A.撕东西B.男孩C.捣蛋鬼D.老头子


4.下列哪个不是洪洞话中常用的语气词( )


A.俩B.呢C.么D.嘛


5.下列哪一组在洪洞话不是同音词?( )


A.水、书B.害、鞋C.去、恰D.我、窝


6.“续娃”在洪洞话里指( )


A.乌鸦 B.麻雀 C.喜鹊 D.小孩儿


7.洪洞话里的“打另”是哪种扑克牌的玩法?


A.升级B.二毛C.斗地主D.牌九


8.“(洪洞)那娃疙嗖嗖地不停”中的“疙嗖嗖”是指( )


A.搜东西B.经常动,坐不住


C.发抖 D.总闹事


9.“黑佬哇”在洪洞方言里指()


A.皮肤黑B.老手C.乌鸦D.麻雀


10.A:那些人是干啥的?


B:是补漏锅(洪洞)。“补漏锅”指()


A.穷光蛋 B.一种职业,补锅为生的人


C.做过坏事的人 D.失业的人


二、填空题


1.A:你几会回里的呢?


B:夜儿个后晌。


“几会”“夜儿个后晌”分别指( )、( )


2.“稻黍、红稻黍”指( )、( )。


3.“B不A”式是洪洞方言里常用的一个句式,如“肚不脐”,请再举两个例子。( ) ( )


4.举7个“疙”作前缀的词,如“疙台”,()、()、( )、()、()、()、()。


5.洪洞方言中,有“搭呱”指组装、安装,类似的“呱”做后缀的词还有()、()、()。


三、情景翻译


时间:今年夏天


地点:洪洞某村


人物:小李、小李母亲、小王


事件:今天小李领外省的同学逛了洪洞大槐树公园,后来又去了苏三监狱、明代广胜寺等旅游景点,晚上回到家小李已经累得快散架了,朋友小王来找他的时候,他已经睡觉了。


小王:姨,小李呢?


李母:他今马个到耍去哩,回哩乖得不行,一喝了汤就连窟窿瞌睡了。


请把李母的话翻译成普通话。


四、名词解释


1.今天在路上走,听到路边两位老太太对话。


A:今年雨水就是多,有些地方都得淹了。


B:可不是啥呢!兀哪里还下凉子哩。


“凉子”指的是( )


A.冰雹 B.大雨 C.霜 D.雪


2.有一次带4岁的表妹去老姑家做客,非要留我们在家吃饭,还说给我们做她最拿手的手擀面。正要做饭的时候,老姑父回来了,老姑就吩咐他:“去把盔子拿过来。”表妹听了一脸茫然,问:“姐姐,盔子是什么?”


这里的“盔子”指()


A.头盔B.围裙C.和面用的东西D.锅


五、连线题


乞丐 生儿


生日 黄儿


后三天 茅子


蛋黄 后儿


厕所 疙桃


核桃 抄花头


六、趣味翻译(将下列洪洞民谣翻译成普通话)


1.一九二九,闭门时候;三九四九,冻破石头;五九六九,沿河水流;七九八九,抄花头喜得拍手手;九九八十一,卸略帽子没略皮。


2.跛跛虫,靸不鞋,过略甘亭是羊解,羊解是我丈人舍,丈人姐丈人爸,捎信我新妇出来吧!


七、谜底(打虎)


1.节节楼,节节高,节节楼上撒花椒。


2.一个黄虎儿,疙里疙旯里搜土儿。


3.一物生得巧,半疙瘩多来半疙瘩少,少的可比多的多,多的可比少的少。


4.耙地不用犁。(打一地名)


5.一字上有牛,立曰在心头,西下有一女,女子好风流。(各打一字,连成一句话)


八、阅读理解


从前有一财主,跟前有一傻儿,连新妇都贴不下。一天,有一先生要跟这娃说新妇,说是先得哪见下。


先生和这节娃赶略节毛驴儿就出发唡。走略一会儿,看着一家儿推碾的,麸片儿被风刮得满天飞,先生就说略句:“风刮万片麸。”


又走略一截儿,看着拆房子的,先生说:“脚蹬高楼往下拆。”


过一草地的时候,傻娃踩略一条蛇,把驴吓略一跳,先生又说:“脚踏草蛇把驴惊。”


过河的时候儿,看着一片泥滩,太阳晒得都卷略皮儿唡。先生又说略句:“日晒胶泥卷。”


后来就到略人哪居舍唡,兀家儿老爷想先考一下女婿,伢下哪到底有多少学问,头一下问:“你念过什么书?”傻子就说略句:“风刮万片麸。”老爷听略不知道是什么书,又问哪:“年略几册?”傻子想略下说:“脚蹬高楼往下拆。”老爷听略就越佩服唡。又接着问:“你念过什么经?”“脚踏草蛇把驴惊。”“什么卷儿?”“日晒胶泥卷。”


老爷听略心想,别人只念过四书五经,可人哪念得经书连我都没念过,我女儿要能寻这个女婿也行唡。原来老爷不知道,傻子把先生在路儿上随便儿说的兀几句话都记住唡,可妙的是和老爷问的经书都凑上音唡。


1.“新妇”是什么意思?“贴不下”是什么意思?


2.傻子说的几句话中,有哪些字在洪洞话里与老爷所问的字能对上音?


3.“哪”在文中是什么意思?


讲座


洪洞方言随着大槐树移民向外地传播


山西晚报:六百多年来,“问我祖先在何处?山西洪洞大槐树”的民谣使洪洞大槐树成为大半个中国百姓魂萦梦牵的“根”。历史上的洪洞移民是否对洪洞方言有影响?


乔全生:洪洞县地处临汾盆地北端,东隔霍山与古县交界,南接临汾,西靠吕梁和蒲县相连,北邻霍县、汾西。全县地势东西高,汾河由北向南流经县境中部。南同蒲铁路和大运公路纵贯南北,是我省南北交通的咽喉,也是晋南重镇——临汾的屏障,战略地位十分重要,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


从历史上看,一方面由于洪洞位于南北交通要道,与外地经济、文化交往甚多,因而很有可能在方言上受到外地影响;另一方面,大槐树移民遗址是明洪武、永乐年间,由山西向河北、河南、山东等地移民的聚集中转点,洪洞方言也就很自然地会随着移民向外地传播并影响外地方言。


山西晚报:原洪洞县、赵城县是自隋置县以来,一直沿传于现代。原两县间并无山川阻隔,但方言差异很大。比如,普通话“雷阵雨”,洪洞城关称之为“猛雨”,原赵城称之为“错雨”。


乔全生:从历史上看,早在战国时代,洪洞、赵城就分属异邦,洪洞属魏,赵城先属韩,后属赵。汉朝分属两州,洪洞属河东,赵城属霍州。自晋至元,洪赵二县所属时有分合,在约1100年里,前后共近800年分州另治,仅300多年同属平阳郡 (今临汾),晋代同归一郡的时间最长,但也未超过150年。宋熙宁五年至金初,赵城划归洪洞县不过50年。这就为洪赵两地方言差异的形成奠定了牢固的基础。明洪武三年(1371年)赵城复属平阳府,清乾隆三十七年(1773年)又重归霍州,其间虽有近400年同为一府,但二地始终分作两县,各有各的政治、文化中心,因此,殊方异语,很难保持一致。1954年,二县又并置,同归一个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方言之间30余年的接触,对方言差异的消磨却是微乎其微。


山西晚报:洪洞方言差异的形成除了人文历史原因,是否还有社会原因?


乔全生:有。洪洞和赵城二县同处霍山脚下,汾河冲击平原,据史载,洪赵二县常为争夺霍山脚下的泉水灌溉土地而屡屡发生争斗,“因分水不均,屡争屡讼”,隔阂不断加深。有的村庄相距咫尺,鸡犬之声相闻,男女不通婚嫁,世代不相往来,方言差异便日趋加大。有无通婚的习惯,是导致语言相对统一或分化的不可忽视的原因。


山西晚报:洪洞方言可以划分为几个区?


乔全生:南北差异是两县之间的差异,差别较大;东西差异是一县之内的差异,差别较小。形成东西差异的主要原因是天然河流。汾河由北至南纵贯赵城、洪洞县城,将两个方言区各分为河东、河西两部分。这样,洪洞方言很自然地形成四个小区:


洪洞河东区(代表点:城关);洪洞河西区(代表点:白石,城西南8公里);赵城河东区(代表点:赵城,城北15公里);赵城河西区(代表点:堤村,城西北18公里)。


欢迎大家撰写老西儿的方言故事,然后由小编改编成方言试卷。同时,也欢迎大家都来当老师、出试题。一经采用,即付稿酬。要求:方言故事真实、幽默。


投稿地址:太原市双塔寺街124号山西晚报社副刊部方言试卷收 030012 电子邮箱:sxwbgzy@sina.com


看你答对几道题


一、选择题


1.B;2.B;3.B;4.D;5.D;6.B;7.A;8.B;9.C;10.B


二、填空题


1.什么时候 昨天下午


2.玉米 高粱


3.二不愣 清不涕


4.疙膝盖(膝盖);疙蚤(跳蚤);疙节(量词); 疙朵(量词);疙蹲(蹲下);疙捣(捣乱) ;疙嗖嗖(乱动停不住) 


5.洗呱(洗澡);扫呱(打扫房子) ;卸呱(拆卸;用拳头揍)


三、情景翻译


译:他今天去玩了,回来非常累,一吃完晚饭就去睡觉,连衣服都顾不上脱。


四、名词解释


1.A;2.C


五、连线题


乞丐(操花头);生日(生儿);后三天(后儿);蛋黄 (黄儿);厕所 ( 茅子) 核桃(疙桃)


六、趣味翻译


1.一九二九,闭门时候,三九四九,冻破石头,五九六九,沿河水流,七九八九,乞丐乐得拍手,九九八十一,热的人摘了帽子没了皮。


2.蟑螂,脱鞋,过了甘亭是羊解,羊解是我丈人家,丈人姐丈人爸,快捎信我老婆回来吧。


七、谜底(打虎)


1.高粱 2.笤帚 3.算盘儿4.挖里(湾里)5.生意要好


八、阅读理解


1.“新妇”指“媳妇儿,老婆”;“贴不下”指“找不下老婆”。


2.“风刮万片麸”中的“麸”与洪洞话的“书”发音同。


“脚蹬高楼往下拆” 中的“拆”与洪洞话的“册”发音同。


“脚踏草蛇把驴惊” 中的“惊”与洪洞话的“经”发音同。


“日晒胶泥卷”中的“卷”与洪洞话的“卷”发音同。


3.“哪”指的是“人家”。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