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请把苏州还给我们--寒山闻钟的一个帖子

 苏迷 2013-06-12
  想对现在已经在苏州安居乐业的新苏州人说一声:谢谢你们了!谢谢你们对苏州的发展做出的努力,谢谢你们对苏州的繁荣做出的贡献。同时也希望你们在繁忙的工作之余,静下心,去翻一翻苏州3000年的悠久历史,去读一读灿烂辉煌的吴地文化,去交一交淡薄儒雅的苏州原住居民,去走一走依河伴舟的青板小巷,你们定会感受到这个古城所深深蕴含的独特文明,也定会发现苏州人身上与生俱来的良好秉性——温、良、恭、俭、让。所谓一方水土养一方人,这种秉性早已深入骨髓般的一代一代传承下来,并且深深植入苏州人的血脉中。而这也正是你们所缺乏的,更是你们作为新苏州人而需要去学习的,因为——你们已经来了,因为——这个城市接纳了你们,更因为苏州人的宽容善良使得你们与我们共用这个古老而美丽的城市,希望你们善待她。
     还想对现在已经来了却还在为生活为工作辛劳奔波的外地游子说一声:你们回去吧!你们离乡背井,漂泊在苏的苦楚让我们看了心酸。你们如果到苏州来旅游来学习,我们非常欢迎更愿意帮忙,但希望你们看过了学成了,能回到你们的家乡,因为那里真的更需要你们!你们的家乡或许闭塞,或许落后,或许贫穷,你们的父辈或许从没见过外面的世界,但那毕竟还是你们真正的家。家乡和父母含辛茹苦把你们哺育成人,难道你们不想感恩不想为他们做点什么吗?把苏州好的理念,好的技术,好的品质带回到你们的家乡,去落实去发展去改变,让家乡和父辈摆脱贫穷,过上好日子,那正是他们对你们所希翼的,也是你们造福子孙后代的贡献。千万不要在自己还飘泊不定的时候把父母再接出来,他们祖祖辈辈都生活在那片土地上,真的真的适应不了苏州的生活习惯和生活节奏,让父母抛弃家园跟着你们颠沛流离,是之大不孝也!
    真的不用担心你们走后,我们会吃不上早餐。我们有黄天源糕点,我们有绿杨馄饨,还有那么多兴字辈面馆,够我们一天换一样的了。也不用担心你们的流动水果摊没有了,我们会缺失维生素ABCDE。苏州盛产水蜜桃、枇杷、杨梅、蜜橘、柿子、红菱,吃也吃不完。还不用担心你们走后,我们会天当被、地当床的没房子住。我们的香山木匠举世闻名,我们能在家里造园子,造厅堂亭轩,造山水,美轮美奂。更不用担心你们走后,我们会因为没人而企业倒闭商店关门的。苏州有一百多万的下岗无业人员正翘首以盼,重新就业。谢谢你们为苏州操了那么多的心,苏州历朝历代都不缺能人、文人、商人,所以从古就闻名于世了!
    再想对现在准备来苏州的外地朋友说一声:你们千万别来了!你们或许是自己想来,或许是亲朋好友叫你们来;或许是神往这块风水宝地,或许是听人蛊惑这里钱多好赚。但是真的劝你们,这里真的已不再是天堂了!这里早已人满为患,这里早已满目疮痍,这里早已遭人侵蚀。天已不再蓝,水已不再清,巷已不再幽,人已不是那故人,音已不是那软语。粉墙黛瓦早已被钢筋铁架所替代,曲巷小河也已被赤裸大道所掩埋。听不到雅韵,闻不见鸟鸣,满耳的吆喝与噪杂,满目的人群和灰尘。真的和你们家乡的县城没什么区别,只是地大点人多点。千万别听苏州领导做的宣传,他们到苏州也是来过渡的,做个2、3年就走人,一任领导一套班子,一套班子一个政策。那变化不要说你们外地人了,就连我们苏州人都弄不明白,到时候吃亏的还是你们。
    真的想问问你们这些已变成苏州人的和正想变成苏州人的外地朋友,你们真的了解苏州吗?了解苏州人吗?你们知道苏州人的性格吗?你们知道苏州人是如何生活的吗?你们来到这里,那就必须先读懂这里的文化和传统,读懂这里的人文和习惯,你们才能融合进来,才能被我们所接纳,请遵循客随主便的古训,主人是不可能被异化的。
    苏州人内敛、稳定、本分,苏州人小富即安,苏州人与世无争,是因为悠久的历史,深厚的文化底蕴和雄厚的经济基础让我们感到富足,因此我们无需急躁,悠哉闲哉的把自己的小日子尽可能的过得精致、滋润,而这正是许多人所梦寐以求的高品质生活;苏州人恭谦,所以邻里、朋友之间关系融洽,很少打得一塌糊涂;苏州人细致,所以能够做最精细的工作,如刺绣及其他工艺美术,所谓“螺蛳壳里做道场”;苏州人工作十分认真,忠于自己的职守,而且相互监督,容不得旁人“拆烂污”;苏州人经济上精打细算,量入为出,很少举债,但请客吃饭从不手软;苏州人思想开放,很少受旧的传统约束,崇尚追求新事物;苏州人不爱管别人闲事,但却注重公共事业,参政议政意识强,特别鄙视违反公共道德的人和事;苏州人爱干净,屋里屋外,店堂铺里都收拾的一尘不染,发式衣着永远是光鲜照人;苏州人宽容,从不当面与人抬杠,谦让随和;苏州人优雅,从不大声喧哗,狼吞虎咽;苏州人聪明、苏州人淡定、苏州人善良、苏州人......
    这些你们都能读懂吗?你们做好准备了吗?这是你们想成为苏州人前所必须要做的功课,因为我们苏州原住居民需要你们学会,这座城市也需要你们学会,更因为我们要把这座悠久而美丽的古城完整的传承给我们的后人!

部门回复

苏州阳光便民服务员 2012年10月26日 10:26 查看楼层

网友,您好!仔细读完您的文章,您文章写得比标题好,开个玩笑!“包容”和"融合",是作为苏州人和新苏州人各自需要努力的方向,您的文章中确有许多值得思考的地方,希望新老苏州人能共勉!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