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檐下之意----看斗拱

 茶香飘万里 2013-06-13

欣赏中国古建筑,犹如欣赏中国古典的美人。从山水中轻移莲步款款走来,青葱玉指微挑面纱,就是那一低头的风情----幽、雅而不肆张扬,无论是璀璨的阳光下,抑或如练的月光中,你感受到的一切的内涵皆是那檐下之意,尽在那一攒攒斗拱之中。即使翼角的飞檐,也是颌首内敛,蕴婉娴雅。檐下之意----看斗拱(一)

长治县横河玉皇庙正殿斗拱,柱头科五踩双下昂,平身科出斜拱(清代)

檐下之意----看斗拱(一)

长治县原家庄西泰山庙正殿斗拱,柱头科五踩双下昂(明代)

檐下之意----看斗拱(一)

      长治市城隍庙正殿斗拱,柱头铺作六铺作三下昂(元代)

斗拱是中国古代木构建筑中主要的环节,它由一系列置于柱顶的托木组成,在内承托木梁,在外支撑屋檐。一攒斗拱包括几层横向伸出的臂为“拱”,梯形的垫木为“斗”,故名“斗拱”。它的功用在于承受上部支出的屋檐,将其重量直接或间接地转到柱上,是较大的建筑物柱与屋顶间的过渡部分。但随着斗拱的发展,其最终由结构中的有机体逐渐消弱了结构的功能而增加了装饰的分量。但它独特的魅力却始终如一。

看斗拱,你可以看出它的年代,它的装束总是时代的符号。斗拱的雏形出现在战国时期,汉代普遍使用,唐代发展至完美阶段。历代斗拱形制变化较大,其时代特征极为明显,可以作为房屋建造时代的明示物。

春秋战国的斗拱:从文献记载可知早在春秋时期就开始使用斗拱。而出土的战国时期的一些文物则直观的让我们看到了早期斗拱的具象,如战国中山王墓出土的龙凤方几,它的四角的龙头各顶一个直斗,直斗承托与抹角梁方向相同的横拱,每个拱端又坐直斗,以承托四面的横拱,围成正方形的几面,从构造上类似清式一斗二升斗拱。

檐下之意----看斗拱(一)

战国中山王墓出土的龙凤方几(来自百度图片)

檐下之意----看斗拱(一)

      长治市邱村护国灵贶王庙寝宫斗拱,一斗二升(清代)

汉代的斗拱:汉代斗拱应用较多,崖墓、明器、画像石上都留有斗拱的形象。这些斗拱多直接搁在柱头之上,其高度等于柱高的四分之一或三分之一,它的栌斗大过柱径,用才也有一定制度。仿木结构的汉阙和明器上,有许多向上弯曲的横拱,多似清式的一斗二升和一斗三升形制,还有出跳的单拱与重拱,或承托平座。拱头有直截、折线、曲线和龙首翼身等;斗有平盘式、槽口式等。这时的斗拱已成为高大建筑木构架的重要组成部分。

檐下之意----看斗拱(一)

        画像石拓片(来自百度图片)

檐下之意----看斗拱(一)

            明器(来自百度图片)

南北朝的斗拱:这时期人字拱普遍使用,云冈、龙门、天龙山等石窟的石刻上均可以看到。拱的外轮廓由直线逐步演化为曲线。斗和拱都开始注意艺术效果。同时出现了替木,置于栌斗上以承托阑额,或用于令拱上承托上部的槫。另外,这一时期,出跳的拱除用以支承屋檐之外,还用于承载天花。

檐下之意----看斗拱(一)

             云冈石窟(来自百度图片)唐代的斗拱:唐代已经具备了完整的斗拱体系。尤其是盛唐之后,斗拱日趋复杂,层层叠叠,出跳增多。从现存实物和资料看,大致有六种,即:1、一斗;2、把头绞项拱(清式的一斗二升);3、双杪单拱;4、人字形及心柱补间斗拱;5、双杪双下昂;6、四杪偷心。

 

檐下之意----看斗拱(二)

  佛光寺大殿斗拱

宋、辽、金的斗拱:宋代斗拱已发达至于成熟,其各构件之部位、大小高度标准化,组成也更丰富。《营造法式》中有明确的标准、使用和计算方式。宋代斗拱用材规整,辽、金斜拱盛行;宋、辽、金斗拱的高度约合柱高的三份之一,铺作的组成方面,因出杪出昂;单拱重拱,计心偷心,而有各种不同的变化。

檐下之意----看斗拱(二)

            长治县正觉寺前殿斗拱,五铺作双下昂(宋代)

檐下之意----看斗拱(二)

           武乡县洪济院正殿斗拱,五铺作单杪单下昂(金代)

元、明、清的斗拱:元与宋应为同一时期的两阶段。元的斗拱比例尚大,昂尾挑起,尚保持其杠杆作用,补间铺作朵数尚少,两朵为常见。斗拱的高度约合柱高的四份之一。元代斗拱既有传递荷载的作用,又富装饰效果,为结构形向艺术形的过渡时期。明清时斗拱已经变成装饰性极强的构件,斗拱的高度约合柱高的五分或六分之一,补间铺作日见增多。檐下之意----看斗拱(二)

     长治县北宋村玉皇庙正殿斗拱,六铺作三下昂(元代)

檐下之意----看斗拱(二)

      长治县原家庄东泰山庙正殿后檐斗拱,五踩重昂(明代)

檐下之意----看斗拱(二)

壶关县店上镇山后灵泽王庙正殿斗拱,柱头科七踩三下昂,平身科出斜拱(清代)

 

 

 

 

檐下之意----看斗拱(三)
    我国独特的建筑风格造就了独特的建筑方式。木结构支撑起的主体堂皇而坚固,其实拆开了看,就是横木、竖木、圆木、方木的组合,而组合的机关则是简单的榫卯。一攒斗拱,有时花哨繁缛到十三踩,出N次斜拱,无非还是有数的斗和拱的铺排组合。但这看似简单的组合却要求高度的标准化和精密度,有时候差之厘米,真会失之千里,无法组合时,就只是一堆木头了!大概就是因为这样的特殊性,从古至今,我们的工匠们一般都“循规蹈矩”,官式上有宋的《营造法式》、清的《工部工程做法则例》的约束,民间则有手口相传的做法要求。或许在细节上有许多区别,大式也罢,小式也罢,基本不出左右,仅那屋檐下的斗拱虽因时代不同而有万变,却不离其宗。


檐下之意----看斗拱(三)檐下之意----看斗拱(三)
    当看到秦庄东岳庙正殿的这攒特别的斗拱,一直以来固成的思维才豁然,原来那么规矩的古建筑也可以标新立异。一般斗拱无论宋式还是清式都是有严格的制作要求的,单是小斗的耳、平、欹都有一定的模数,而后尾的撑木因为有秤杆的作用,它的倾斜度都是很有讲究的,所以它总是被刨制成规整的斜木,一头交与耍头或者昂的后尾,一头交与随檩枋或托斗枋。但它却打破常规,省去了所有的细节,只用一天然的枝杈,上为撑木,下做为昂的后尾,简洁、坚固而节约材料。

  有时我们太拘泥于常规,于是麻木,于是守旧。。。。。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