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身边事】化腐朽为神奇||胡彬

 一犁_书馆 2021-08-05

   

-淮安守文斋古旧书画装裱修复传承记

赞徐守文装裱师技艺

 七 绝

 (一)

农家子弟默无闻,

学艺从师遇贵人。

破茧成蝶千万里,

非遗守护一功臣。

 (二)

化朽为奇徐守文,

含辛茹苦跳龙门。

一身绝技成翘楚,

妙手回春最动人。

故宫博物院古旧书画装裱徐大师,在南京守文斋。

徐大师到守文斋传授技艺。

书画装裱已有千余年历史,是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徐守文先生年轻时期拜师学艺,继承中国传统装裱工艺,老老实实做人,踏踏实实裱画,不负恩师教诲,从一个农民成为淮安市小有名气、享有美誉的书画装裱师。他兼收南北装裱技艺之长,逐步形成自己风格,尤以装裱古代书画见长,既继承了“淮式装裱”庄重大气,又继承了“苏式装裱”精致素雅,更弘扬了“京式装裱”文化底蕴厚重风格,是传统装裱代表传承人之一。守文先生在装裱书画道路上进行了30多年的探索,从艺人生经历艰辛,有苦有乐,感受颇深。

徐悲鸿大师旧对联,装裱前照片,

装裱修复后照片!

一、从淮上名师学裱新书画,青出于蓝

徐守文先生一九六六年出生,原籍淮阴地区沭阳人,自幼酷爱书画,在著名书画家赵梅林先生指点下,临摹芥子园画谱、碑帖,后又学工笔、写意、素描和色彩,为装裱书画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八十年代初为求谋生路,从沭阳县农村来到原淮阴市打工,后经表叔赵梅林先生介绍,进入当时名冠江淮李觉今先生“李氏装池世家”学习传统裱画,从此,他就端起裱画这碗饭,进入书画装裱工艺行业。

古旧对联装裱前照片,

装裱后照片,焕然一新。

记得跟李老初学时对他要求很严,经常说:学裱书画每道工序学会并不难,每道工序都能做的很好不易,一道工序做不好,严重影响裱画质量,甚至前功尽弃。因此要求每道工序都要下功夫,打实基础,熟练掌握。在李老严格指导下,从制浆糊、托画、托绫绢、配色、镶边、覆褙、装轴每道工序,每个细节口手相传,守文都用心刻苦练习,每天拿棕刷在案板上来回刷数千下,只至熟练为止。徐守文善于学习,刻苦专研,继承传统工艺,为装裱大小不同,形态各异,色彩斑斓的书画作品,为此他常到书店、图书馆查阅关于传统装裱工艺方面的书籍,增强理论修养,同时不断地向多位画家或大学专业老师请教,不断加强书画知识学习,经过几年刻苦努力,终于熟练掌握字画装裱的全面操作技艺和技巧。

八十年代末徐守文在淮安市东大街挂起“守文斋书画装裱社”招牌后,凭着用料精良,做工精细,装裱平整,舒卷柔软,卷口整齐,配色素雅和技术熟练、价格合理优势,守文斋生意不断火红起来,在淮安市有了立足之地。2006年初,洪泽湖博物馆为迎接“洪泽湖旅游文化节”,在淮安市政府、中国书法家协会帮助下,从全国各地征集著名书画家作品一百余张,件件堪为精品,守文斋承接了这项光荣任务,专门为洪泽湖博物馆藏品量身定做配料,精心设计,精细装裱,成功完成了任务。2007年,淮安市老画家章农先生在北京举办画展,专门为其精心装裱一百余幅画作,市政府非常满意。同时多次承接淮安市每年各种各类书画展览,受到参展商一致认可。二十几年来,装裱著名书画家齐白石、徐悲鸿、启功、沈鹏、范曾、林散之、陈大羽、武中奇、钱松岩、魏紫熙、亚明等名家字画数百张,成就斐然,从无出错,受藏家和书画家一致好评,成为淮安市装裱行业领军之一。

二、拜苏州名师学裱古书画,传承苏裱

徐守文先生在裱好新字画的同时,对古旧字画修复、装裱也进行研究、探讨,九十年代初他从新华书店购《书画装裱技艺》、《古旧书画装裱》等多本古旧字画方面的书籍进行学习,对古字画修复整理、清新、掲裱、接笔不断尝试,之后由赵梅林先生拜托苏州美术家协会领导,介绍给苏州装裱名家于建清先生,拜其为师。于老师是“苏裱”高手,出生裱画世家,其父于明亦是江南一带名师,曾在书画大收藏家浙江南庞虚斋(元济)裱画,是传承“苏裱”技艺之高手,其父子为国内各大博物馆修复过大量珍贵古书画和善本,名闻大江南北。

在苏州拜师学艺期间,于建清老师主动拿出明代大画家沈周、文微明等作品进行修复装裱,向徐守文进行传授,当场指导,从整理画心、清洗、去脏、掲补、全色、全画等皆做示范和仔细讲解,徐守文每天都把师傅所做、所讲一一记录下来,反复揣摩,不懂就问,口手相传,同时让其亲手操作,所有要领,铭记于心。在于建清老师指导下,他逐步掌握了古字画修复装裱的要领和全过程,认识到修复古字画对装裱师个人修养要求很高,不仅涉及到调色等方面的具体技艺和知识,而且还涉及书画家历史背景、时代风格,个人特点,同时也认识到画面的布局和结构,工笔画程序、写意画皴擦及用笔技巧,白描线条的种类,各种动植物的结构特点,各类书法结构及用笔特点,以及各类书体的书写方法及识别知识都进行了学习和了解。经于老师手把手传授和刻苦努力,徐守文在修复古字画方面的水平不断提高,苏州学习期间,在于老师指点下,守文亲手修复了清代大家龚贤的一幅残破不堪的长卷,受到老师肯定和好评。

装裱前照片

装裱后照片

艺无止境,离开苏州后,守文师傅先后又到丹阳、扬州等地拜访名师,汲取众家之长。徐守文通过学习和专研,摸索出一套古字画修复独特的技巧和经验,所修字画的残缺处能做到四面光,即从画幅上下左右四侧皆看不到修补痕迹,接笔处能达到与原作者笔墨一致的水平。几年前,上海一位收藏家送来一幅清代名家边寿民真迹,画幅久经烟熏污染而霉烂,旧纸已腐朽并破损不堪,碎片大的有手掌一般,小的比黄豆粒还小,有上百块之多简直破碎如泥。由于画面尘烟污染再加上霉烂,色气灰暗,画面模糊不清,拼接难度很大。为此他制定揭裱方案,将较大的能对上茬口的先拼接上,用稀糊固定在一张白纸上,对不上茬口小块固定在另一张白纸上,然后用专用的药水简单清洗,基本看清画面墨色浓淡,用笔来龙去脉后,再把碎片取下来拼到画面相应的位置上。经过不耐其烦,反复比较,把烂画拼接起来,然后又小心翼翼,一点一点把原托背纸轻轻搓掉,画面再进行清洗,染配托纸,托好待干上胶矾水,最后进行接笔和全色,经数十天的精心努力,使边寿民真迹起死回生,重显原来之神采风韵。

2006年,当地一位藏家从河南购得《张瑞图六尺绢本书法》,作品写得五言绝句诗,文革时期原藏家将每个字分别剪下保存,每字有手掌大小,加之又用塑料两面加胶压封起来,因绢丝年久风化已成粉末,很多处墨迹已脱落,原藏者可能没办法才拱手低价转让,不然这幅张瑞图真迹早就出手了。当时藏家忧心忡忡的对守文说如不想法揭裱修复,不能保存多久,更不能展现出来。经过探讨研究,守文制定一套揭裱修复方案,通过六个多月精心修复,使张瑞图真迹得已恢复原貌,揭裱好后藏家非常满意,感动不已。守文先生揭裱修复古书画,不但继承了传统的装裱工艺,使中国古书画起死回生,而且又在传统的基础发扬光大,取得较好的社会效果和经济效果。

三、赴故宫拜师学艺再深造 艺无止境
中国书画装裱是一门特有的手工技艺。自古从款式风格上分:京、苏南北两大流派,从新旧上分:新件装池、古旧书画修复两大技艺。新件装池易学好做,古旧书画修复技艺要求高,难度大,工时长,全手工操作,不管破旧霉烂,脆裂损缺,一经良工,浑然一体,面貌如初;若拙工来做,如庸医误人,难以挽回。

装裱前照片

装裱后照片

徐守文从事装池三十余年,从新件到古旧书画修复,技艺日益求精,但尚不满足。为使历代书画家给我们留下了无数名迹,不至于湮灭,2009年,经画家赵梅林先生介绍,故宫博物院谢方开副院长引荐,淮安徐守文来到故宫博物院学艺,拜故宫博物院文物保护科技部徐建华先生为师,学习“京式装裱’。徐建华是修复《清明上河图》的三位顶级专家之一,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代表人之一,是国内德高望重的装裱大师,在国内外享有盛誉。徐守文在京拜师学艺期间,徐大师精心传授古旧书画装裱技艺,在修复董其昌绢本山水、王铎草书手卷时,让徐守文当助手,每道工序都指出要点,同时,还得到了故宫博物院张金英、张旭光、尚力等古旧书画修复名家热情指点,守文亲睹了故宫老师的绝技,眼界大开,敬佩老师高尚情操和敬业精神,他谨遵老师教导,秉承古人“一经一纬之谓织,一纵一横之谓画,一丝不平是织之病,一笔不妥是画之累”精神,立志要做一个技高、德高的装裱良工。

如今,他每拿到一件旧书画,首先静观全貌,研究其用笔用色,用纸用料,做好方案,方作手修复。修复中坚持三不做:心情不好不做,方案不周全不做、材料不全不做,克服浮躁心情,力求完美,让古书画今妙迹再现世于。徐守文虚心请教,认真领会,刻苦学习,“融南北技艺之特点,取南北风格之长”,其古旧书画修复装裱技艺得以进一步提高,逐渐形成“守文斋装裱”风格,徐守文先生成为淮安市到故宫拜师学艺第一人。

四、弘扬中华传统装裱工艺,继往开来
中华装裱工艺是伴随书画艺术一同成长的古老技艺,有着千余年历史,是中华民族传统手工艺。随着现代化进程加快,传统装裱工艺也受到新技术挑战,濒临消亡之险境,上世纪日本国发明了装裱机器,形成书画装裱行业“快餐”,现在书画装裱市场有很多人购买日本生产的装裱机器,进行装裱书画。在机器装裱冲击下,也有人劝徐守文购买装裱机器,多承揽生意,多赚钱。当时守文曾经心动过,萌生买机器念头,但是,想到中华传统手艺不能在我们一代手中失传,于是谢绝好心人劝告,坚持采用传统方法不动摇,让古老装裱艺术继续发扬光大,继往开来。
装裱前照片

装裱后照片

前几年,一位收藏界朋友购到一幅清代指画家翁仁画作,系纸本六尺残破山水人物,幅画下部缺四分之一,据说四佰元买来的,当时藏家拿到某机器装裱店去揭裱,而此店家无从下手、无能为力,后来藏家又送到“守文斋”进行揭裱修复。画送来时象一团烂棉花,徐守文小心翼翼把画轻轻展开后,发现画下方两角大面积缺失,徐守文制定装裱方案,精心设计程序,把画整平、掲洗、修补后,对画中山石、树木用笔、用墨进行研究,经数天反复模仿练习、把握与原画用笔特点,方才全色接笔,这幅画裱好后,藏家很满意,取走后请多位收藏家看,居然没看出接笔处,后来这幅画被杭州一位收藏家以两万元的价格买走,可见,通过精心修复,不但保护了古画,而且也使原残破书画大幅增值。
装裱前照片

装裱后照片,一目了然。

近十几年,徐守文为淮安市博物馆修复了一百余幅馆藏古字画,其中不乏珍品,通过“守文斋”抢救性修复,使破旧馆藏之品成为精品和美品,恢复作品原来面貌,功德无量,功不可没,为运河之都书画展增添光彩。守文先生最近十几年来,为淮安市收藏家协会王剑、谢闯、胡彬、方一锴等同志装裱古旧书画近三百幅,可谓精品迭出,前年国庆节期间在淮安市博物馆举办了一场专题展览,数十万人参观。近几年来,不仅周边地区藏家把淘到的藏品请他修复装裱,而且省外山东、湖北、福建、河南、安徽、浙江藏家也把珍品送来装裱,络驿不绝。功夫不负有心人, 2010年由市政府批准,徐守文先生古旧书画装裱传统技艺,成为淮安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之一。

徐守文先生装裱书画近30几个年头了,个中虽然辛苦,却苦中有乐,通过传统装裱艺术,能给他以艺术熏陶,让他徜徉于书法、绘画艺术之中,不仅享受到无尽的乐趣,而且体会到“变废为宝,妙手回春,化腐朽为神奇”的成功与喜悦。然而中华装裱艺术历史悠久,博大精深,永无止境,“守文斋”书画装裱艺术还需精益求精,进一步弘扬和传承历史文化,争取更上一层楼。


简介

胡 彬,字文恭,号一隅阁主人,淮安洪泽人,系中国收藏家协会会员,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淮安市政协文史委特聘委员,淮安市收藏家协会副秘书长,淮安市民间文艺家协会副秘书长。精鉴赏,喜专题收藏和研究历代文化名人书画、地方文史资料:在各类报刊发表论文二十余篇,与季云华先生合著有《中国大运河历史名人图说》,由四川省美术出版社出版,合著《淮安历代名人图传》,由北方文艺出版社出版。2011年被中国收藏家协会评为:中国优秀书画收藏家。
期荐读

▼▼▼


以收藏定格历史

票证时代的记忆


运河人家


大家的运河,

 小家的故事,

 百姓的日常。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