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易经》学习(一)

 老兵自娱书屋 2013-06-14

                《易经》学习(一)

    《四书五经》中《易经》难懂,除了文言文的缘故外,《易经》与其他著作有极大的不同,想要按照其他书籍那样去读、去理解是不行的。我过去虽翻阅过《易经》,只是一种好奇,想探讨所谓算卦的理论是什么,因为很费力,终究作罢了。退休后再次翻阅《易经》,并买了几本《易经》释义的书籍,几年时间断断续续的看完了,同时翻阅了图书馆里有关的资料,自以为稍有收获,于是将《周易》六十四卦作了注释,又将读书时所作的笔记整理出来,敲入电脑。我的这点浅薄的文字不值得推敲,再追问下去就见底了,之所以放入自己的博客,目的是将自己知道的(尽管是皮毛)全部告诉来我博客浏览的网友,作为读《易经》的入门知识吧。(老兵 09.4.10)     

    一 《易经》释名

  “易”是相形字,“易”是相形字,易字为日月,又为阴阳,最早的易经“易”就是日月的象形文字。也有说是模仿“蜥蜴”(及鳄鱼)而来,蜥蜴善于变化.古代占筮之书通称“易”,而且负责占筮的人有时也称“易”。后来的历代关于“易”的注家颇多,郑玄以“简易、不易、变易”释之;尚秉和以“易”义为占卜;现代的何新认为“易”即“衍、演”,即推演、演算之义。大致此类释“易”名乃属推论与发挥。
  《易经》原称《周易》,在〈左传〉、〈周礼〉中已有记载。到战国时期将〈周易〉奉为经典,才出现〈易经〉。
  〈周易〉中的“周”字是周代之义,如同周代的礼制称“周礼”,周代的官方文献称“周书”;古时有“三易”,据“周礼”记载,太卜执掌〈连山〉(亦称〈历山〉)、〈归藏〉(亦称〈九宫〉)和〈周易〉三种易的卜筮方法,故尔加“周” 以示区分。(后人曾有认为〈周易〉一书包罗宇宙间一切道理,故名为“周”,如唐代孔颖达说“〈周易〉以纯乾为首,乾为天,天能周匝于四时,故名〈易〉为〈周易〉也。”何新以为此义合乎古义。)

   二.《易经》内容

  〈易经〉的构成单位是“卦”。
   清代张惠言(1761-1802)提出:书地识爻谓之卦。意思是说,在占筮时每得一爻,便书写于地上,以便记忆。这样三爻或六爻便构成一卦。所以“卦”字从“土”从“卜”,符合“卦”字的本意。
   以“卦”为“挂”意思是指将卦象悬挂起来,以便观看,此解释似觉非“卦”之本意。
  〈易经〉全书包括六十四卦。大概从战国时期起就被分为上下两篇,上篇三十卦,下篇是余下的三十四卦。六十四卦由八个基本卦两两相重形成。八个基本卦即“八卦”:
               乾 ≡  三连                  坤 ≡≡ 六断
               震 《易经》学习(一) 仰盂                  艮 《易经》学习(一) 覆碗
               离 《易经》学习(一) 中虚                   坎 《易经》学习(一)  中满
               兑  上缺                  巽  下断                
  宋代朱熹(1130-1200)的〈周易本义〉中〈八卦取象歌〉,每句前一个字是卦名,后两个字是对该卦的卦形描述,便于记忆。
  八卦在<周礼>中称作经卦,六十四卦则称为别卦。
  八卦的基本构成要素是奇—偶--两画;八卦是三画卦,即每一卦是由—和--三重叠而成。
  六十四卦中每一卦由八卦两两相重构成即六画卦,也因此可区分出上卦和下卦。上卦也称外卦或悔卦,下卦也称内卦或贞卦。其中,由八卦自我重叠形成的八个卦仍叫原来的卦名,另外五十六卦上下卦均不同,卦名另起。
  六十四卦的每一卦都是由四部分构成:卦象、卦名、卦辞、爻辞,现以乾卦为例说明:

         《易经》学习(一)1  乾2,元亨3,利贞。
         初九  潜龙勿用。4
         九二  见龙在田,利见大人。
         九三  君子终日乾乾,夕惕若,厉,无咎。
         九四  或跃在渊,无咎。
         九五  飞龙在天,利见大人。
         上九  亢龙有悔。
         用九 5 见群龙无首,吉。

      1 由六个“—”构成的符号,称作卦象,是由两个三画的乾卦相重形成。卦象中的六画即六爻,从下而上,分别称为初爻、二爻、。。。五爻、上爻,为了便于区分,大约是在战国时期起,始称“—”为九,“--”为六。如此,全部由“—”组成的乾卦六爻名称,从下而上依次称为初九、九二,。。。九五和上九。
      2 卦象后面的“乾”字是该卦卦名。
      3 卦名后面的字“元亨 利贞”是该卦卦辞。
        卦辞本称篆辞,唐代之后被改称卦辞。是用来从整体上说明此卦的基本特点的。
      4 后面的这一部分是爻词。
        每一条爻词前都有爻题,如“初九”“九三”之类。一卦六爻,也就有了六条爻词。爻词是用来说明每一爻的内容与性质的。如如乾卦初九爻词“潜龙勿用”,九五爻词“飞龙再天,利见大人”等。
      5 六十四卦之中,只有乾坤两卦六爻全部是由—和—构成,与此对应,这两卦的内容便多出了“用九”和“用六”,其后的文字不能称为爻词,原因是其非说明某一具体爻的,其用途与周易的占筮方法有关。

     乾坤两卦之外的六十四卦的卦象中都同时有—和--两画,只是位置和数量不同。每一爻的称呼(爻题)由其性质和位置而定,比乾坤两卦较为复杂。比如《易经》学习(一)屯的六爻,自上而下依次称:初九、六二、六三、六四、九五、上六;《易经》学习(一)泰的六爻,自上而下依次称:初九、九二、九三、六四、六五、上六。

     <周易>有六十四卦,所以有六十四条卦辞。每卦六爻,共有三百八十四爻,因而就有三百八十四条爻词。
     <周易>在周代是由卜史或筮人来握,其功用在于预测吉凶。《左传》、《国语》中涉及“易”者共22处,其中16处是用来占筮人事吉凶的,说明春秋时期<周易>是作为占筮之书的。卦爻词中多处有吉、利、无咎、凶等占词,即使没有此等词者,吉凶之义也明显寓于文字之中。所以,<周易>是占筮之书应确定无疑。朱熹在《朱子语类》中说:“易本占筮之书”是准确的。
    自春秋起,出现了从哲理释义<周易>的倾向,继而发展出《易传》,都是后人参考<周易>作出的新解释,与<周易>的本来面目已不相同。历史上和现在有诸多人视<周易>为义理之书,讲天道及人事教训的著作,是不恰当的。另有人以为<周易>为史书,就越发不准确了。尽管其中有一些史料,但并非是记述,而是占问的记录而已。

    三.卜占
    上古时代,生产力水平低下,人类能力局限,无法主宰自身命运,也无法解释自然界的现象,将种种不明事物视为怪异。以为怪异的背后一定有超人意志和力量存在,将这种意志和力量人格化,称为上帝、上苍、上天、神,正是神主宰着人间吉凶福祸。
    既然由神主宰,人在做事之前就想求知神意,以免违背神意而带来灾祸。在长期的生活体验中,自认为找到了一种与神意沟通的途径,就是算卦。
    算卦的方法有许多种,其中常用的有两种:
    一种是用火烧龟甲(或兽骨),通过辨认烧出的裂纹形状判断神意,这种叫做“卜”。卜人将卜问的事情、甲骨烧呈的兆纹记录下来,就是卜辞。所卜之事在实际生活中是否应验也做记录,就是“验辞”。龟卜历史非常久远,到了殷代晚期,已形成一个较为精致复杂的系统。
    另一种是用蓍草排列组合,从中得出一些数字,画出一些符号,再依照数字和符号判断神意,这叫做“占”。占的历史应该比卜短。所用的材料起初可能是“竹”,所以“筮”字从“竹”。到后来可能为了方便取用才改用蓍草。
    大体上说来,卜是依据甲骨正面的兆象判断吉凶,占是依据数的呈象判断吉凶。
    占筮活动中,因为是根据数象及辞来判断吉凶,人为的因素比龟卜增加了,表现了人类自我意识的发展,占法中的变化反映了人类思维、推理能力大大的提高了.
    卦爻词中与卜辞有诸多相似处,如吉、大吉、利、不利等,都来源于卜辞.卦爻辞的文字较卜辞更丰富,组织更整齐.
    卜辞局限于记录占卜活动,而且结果也极其简单,只有肯定与否定两种,比如下雨或不下雨等.而卦爻词中则包含了许多人道教训及各各方面知识,思想内容更加丰富.占筮的结果虽然主要仍是吉和凶两种,但也强调人为的重要,如悔\吝等辞,表示可以通过自我反省改变占筮结果,化凶为吉.
    <周易>是供占筮而不是龟卜用的书.关于揲蓍成卦的方法,<易传>曾记载一种,<系辞传>说:

            大衍之数五十,其用四十有九。
            分而为二以象两,挂一以象三,揲之以四以象四时,归奇于扐以象閠。
            五岁再閠,故再扐而后挂……
            是故,四营而成易,十有八变而成卦,八卦而小成。
            引而伸之,触类而长之,天下之能事毕矣。

上述是揲蓍成卦的过程.

    文中, “衍”通“演”, “大衍之数五十”是说,用于演算成卦的蓍草为五十根. “其用四十有九”是说,先从五十根中取出一根置于一边不参与推演过程,只用四十九根.
   “分而为二以象两”,即把四十九根蓍草随意分成两堆.
   “挂一以象三”,即取两堆中任一堆中的一根蓍草置于一边.两堆蓍草总数为四十八根.
   “揲之以四以象四时”, “揲”即“数”,即将两堆蓍草分别以四为单位来计算.
   “归奇于扐以象閠”, “奇”是指计算之后的余数.揲蓍的结果,余数不外乎四三二一几种,而且,如果一堆余数是四,另一堆也一定是四.一堆余数是三二一,另一堆则是一二三.两堆的余数相加必是四或是八,没有其他的可能.扐是指手指之间,即将余下的蓍草置于手指之间.
    以上四个步骤,即“分二” 、“挂一” 、“揲四” 、“归奇”称为“四营” .“四营而成易”, “易”既“变”,是说四营构成一变.第一变的结果,去除“挂一” 、“归奇”的蓍草,剩下的蓍草数目有两种:
    1.  49-1-4=44
    2.  49-1-8=40
    将第一变后的结果(44或40根蓍草),再按”四营”的程序进行一遍,即第二变.第二变的结果(余下来蓍草数)有三种:1. 40 , 2. 36  ,3. 32根.然后,再进行第三变,其结果有四种可能:1. 36 , 2. 32 , 3, 28 ,4, 24 根.至此,三变完毕.
   “十有八变而成卦’,是说经过十八变才能确定一卦卦象.每卦有六爻,所以三变成一爻.即上述三变可以确定一爻.按上述三变过程操作六次,经过十八变,得出六爻即一完整的卦.揲草成卦宣告完成.

    如何依据卦象予测吉凶呢?
    得到卦象后,并不是一定依此卦卦象、卦辞或爻辞来确定吉凶,而可能用其它卦的卦象、卦辞及爻辞或者将两卦合看.但是其具体占法未能流传下来,现存的大体是按宋.朱熹<易学启蒙>中拟定的占变爻体例.
    爻分为变爻和不变爻.在筮法中由9和6确定的爻称为变爻,由7和8确定的爻称为不变爻.
    变爻是指能变化的爻.变化的方式是,由9确定的阳爻“_”在占筮时应变为阴爻“--”;而由6确定的阴爻“--”则应变为阳爻“_”.例如:经揲蓍之后得到卦象《易经》学习(一) 是大有卦,其中九三爻是由数字9确定的,是变爻.应变为阴爻“--”,这样,就得到了卦象《易经》学习(一) 睽卦.依<周易>的称呼, “大有”为本卦, “暌”为之卦.预测吉凶时主要依据本卦变爻即大有卦九三爻之爻辞.若一卦六爻都是不变爻,只占本卦卦辞即可.若一卦中有两个或两个

以上变爻时,情形就复杂了,要按下述体例进行:

    (一)一爻变者,则以本卦变爻之爻辞占.

    (二)二爻变者,则以本卦二变爻之爻辞占,而以上爻之爻辞为主.

    (三)三爻变者,则以本卦及之卦的卦辞占,而以本卦的卦辞为主.

    (四)四爻变者,则以之卦中二不变之爻辞占,以下爻之爻辞为主.

    (五)五爻变者,则以之卦中不变爻之爻辞占.

    (六)六爻全变者,乾坤两卦则以用九与用六之辞占,并参考其之卦卦辞;其余62卦则占以之卦卦辞.

    上述体例未必完全符合古代占筮的实际,只做参考.

     (待续)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