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恶性肿瘤的中医治疗

 百草园丁馆 2013-06-15

注:这里的中医是指按中医辩证施治,而非使用所谓的中药或者草药治疗。如果是后者的话,那和其他的民族医学也太相似了,中医也不会到二十一世纪的今日仍有众多信徒。中医有较为庞大的理论体系,即使存在很多争议。但有不少的医生(无论是现代医学家还是中医师)观察到中医给患者带来益处,虽然其作用往往是有限的,而且难以总结。中医的前途未明,但按目前中国卫生部的支持强度,想必至少五十年不倒。现在也有人在“神化”中医,但从其行为看,恐怕将会损害中医和病人。总之,中医治癌现实中存在,故对其进行尽量客观的总结是有必要的。

对于恶性肿瘤的治疗,不论古代还是现代,是中医还是西医都存在一些争议。西医中有人认为手术、放射、化疗是治癌症三大法宝,离此不能杀灭癌细胞;中医之间也有扶正与祛邪之争,有人认为癌瘤是毒邪,不祛邪不攻瘤非其治也,只有邪去之后正气方安;也有人认为正气虚是肿瘤的唯一成因,主张“养正积自除”。临床实践过程使人们认识到,虽然手术、放射和药物都能治疗一些患者,但有一定的局限性,如何综合使用现有的各种治疗手段的长处各科密切合作,争取较好的远期疗效,尤其是对于晚期的肿瘤患者,中医的整体观念,重视调动机体内因、辩证论治、扶正与祛邪兼顾等特点,收到了较好的疗效,近年已受到肿瘤工作者的广泛重视。

然中医亦有相当多的不足,医家不可不察。

一、中医对肿瘤病因计病理的认识

中医对肿瘤病因的认识是从整体观点出发,内外因结合,进行综合论证,大抵有下列几种说法。

(一) 外因1. 六淫邪毒:人体若感受风、寒、暑、湿、燥、火六淫之邪,能使机体抵抗力降低,易于受肿瘤邪毒之侵袭。内经说:“八风之客于经络之中,为瘤病者也。”由于历史条件的限制,古人不能进一步研究外因与肿瘤致病的关系,古代医学家这种重视六淫外邪与天时、大气、地理与环境对肿瘤的影响观点是很朴素的。

2. 饮食不洁:古代医学家对脾胃的功能非常重视,认为脾胃是气血之海,生气之源,是后天之本,“得谷则昌,失谷则亡。”《医门法律》说:“过饮浓酒,多成膈症。”《医学宗旨》说“酒面灸,粘滑难化之物;滞于中宫,损伤脾胃,渐成痞满吞酸,甚则为噎膈反胃”。宋《济生方》还说:“过餐五味,鱼腥乳酪,强食生冷果菜,停蓄胃……久则结为瘢。”这说明古人对饥饱不匀,饮食不节,纵饮热酒,或粘滑难化之品,过食肥甘、鱼腥乳酪,强食生冷均易引起食管癌、贲门癌及腹部其他肿瘤。

(二) 内因1. 七情郁结:中医认为人的情志(包括喜、怒、忧、思、悲、恐、惊)也就是人的精神状态,称为七情,这是人体对外界环境的生理反应,七情太过或不及,都会引起气血运行失常,及脏腑功能失调,内经称食管癌为:“膈塞闭绝,上下不通,则暴忧之病也。”这说明人的精神状态在七情郁结时,容易影响肿瘤的发生与发展。

2. 脏腑内虚:人体内在因素对肿瘤的发生、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临床上常见有的肿瘤发展迅速,有的则发展缓慢,有的肿瘤病人极易发生转移,有的肿瘤病人带瘤长期生存,甚至极少数肿瘤可以自行消退。为什么会发生这种情况呢?《灵枢经》说:“风雨寒热,不得虚,邪不能独伤人。”这也就是说,各种外在性致癌因素不论是六淫之邪,抑或其它的外因,一定是在脏腑内虚的情况下,才会发生阴阳不和,气血不调,经络阻塞,脏腑功能失调,以致导致气滞、血瘀、痰凝、毒聚而成癌。

中医对肿瘤的发病原理也有所探讨。古籍中论述癌瘤发生的病机及病理表现很多,历代均有所述,认识逐渐深入,概而析之,大致有:1、气滞血瘀,2、结湿痰聚,3、邪毒郁热,4、脏腑失调等几种立论。由于肿瘤原因是多方面的,且病情复杂、多变,故必须“审证求因”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予于治疗。

二、中医对肿瘤的辩证论治

(一) 辩证要领肿瘤的部位,病理类型,病期早晚各不相同,临床症状个不相同,临床症状也就极其复杂,时或邪盛,时或正虚,时或虚实夹杂,但总来说是以虚证为主,现讨论如下。

1. 辨阴阳:阴阳是八纲辨证的总纲,治病必求其本。人体阴阳相和则健康,若人体阴阳发生偏胜或偏衰,则疾病乃起,治疗的目的就是要平衡阴阳,纠正阴阳偏胜与偏衰。

肿瘤阴虚共同征候如潮热、盗汗、口渴、咽干、心烦、颧赤、吞赤少津、脉细而略数这基本是一致的,但胃癌晚期的脾阴虚则会出现恶心干呕、纳差、便秘,而肝癌的阴虚则会出现腹大胀满,齿鼻血。低热脉象弦细而数。

肿瘤阳虚共同征候如肢冷怯寒,汗出发凉,时可下利清谷,舌质淡,苔薄白,舌体胖嫩,细弱无力,但胃癌的脾阳虚则有口泛清水,腹痛绵绵,大便泄泻,呃逆四肢发凉;大肠癌的命门火衰则易发生肢冷腹痛,五更泄泻。可见肿瘤在辨证上要认真辨别阴阳,在处理上还要根据阴阳对立与统一性的特点,进行辨证论治。

2. 辨气血:气是人体生命活动的动力,血是濡养全身脏腑器官的物质基础,气与血,一阴一阳,互相转化,互相依存,气为血帅,血为气母,气病必伤血,血病必伤气,血虚多兼气虚,故当益气以补血。

肿瘤气虚的共同征候群为气短,自汗懒言、心悸、头痛、疲倦食少、消化不良,舌质淡,苔薄,脉微或虚大无力。食管癌脾虚严重则噎塞梗阻,痰涎分泌极多,以致无法进食,这是由于脾不健运,痰湿阻塞中焦。胃、肠癌脾气虚,重者,不仅工作能力大为降低,而且对内环境的变化也很难适应,脾虚中气下陷甚则发生脱肛胃粘膜脱垂等症。

肿瘤血虚的共同征候为面色黄无华,唇甲色淡,毛发枯萎,心烦少眠,性情急躁,夜热盗汗,肤肌枯涩,舌质淡苔薄黄,脉细无力,肝癌血虚患者可发生头晕眼花、惊悸震颤、经少经闭、舌质淡红、脉细弱。晚期肝、胃癌,由于脾不统血,肝不藏血,血不循经,可以引起大出血,甚至虚脱死亡。

3. 辨虚实:虚实是判断病邪盛衰与人体抗病能力强弱之指南,凡正气不足是虚,邪气有余者实,由于体质有强弱,邪气有盛衰之异,因之用药有补泻;虚实不仅了解邪正消长情况,同时关系到治疗之攻与补,虚则补之,实则泻之,是治疗的根本原则。

肿瘤虚证的共同征候出现面色皓白,精神萎靡,神疲乏力,心悸气短,自汗盗汗,舌淡苔薄,脉细无力。

肿瘤实证的共同征候有体实、声高气粗,高热面赤,腹满而痛,腹痛拒按,大便秘结,小便短,舌苔厚腻,脉洪有力。这种征候在胃、肠癌并发穿孔引起弥漫性腹膜炎时尤为典型。

4. 辨脏腑:人体的生命活动是脏腑功能的反映,脏贮精气,包括心肝脾肺肾和命门;腑如府库分管消化、吸收、排泄之功能,包括胆、小肠、胃、大肠、膀胱、三焦;脏与腑各有不同的生理功能,以脏为中心,六腑配合,构成复杂的生理活动,他们既对立又统一,互相依存,互相制约,所谓辨脏腑就是根据脏腑的生理活动,病理病象,分析归纳脏腑的寒热虚实,主要病变,主要征候,作为辨证论治的根据,所谓补分五脏,每一脏器有其独立生理功能,在治疗上有某脏虚补其脏法,也就是脾虚补虚,肾虚补肾。但是也可用虚者补其母,例如肝虚补肾,还可用补火生土,如脾虚温补命门。

消化系肿瘤病种多,辨证时一定要辨别脏腑的属性,食管癌的脾虚是脾不健运,湿阻中焦,因此要健脾袪痰,胃癌的脾虚多胃虚寒,命门火衰,因之要健脾和胃,温补命门,而肠癌之证,则以下焦湿热,又当清热利湿为主了,因之辨明脏腑,是辨证用药的根据。

5. 辨证与辨病:辨证是诊胆对各种疾病进行诊断,还必须对各种疾病有所认识,同是一种癌,可以出现不同的证,不同种类的癌,也可以出现相同的证,例如有两位肝癌患者,他们虽然同是肝癌(同病),但他们的证可以完全不同(异证),一例可以是是实证属肝胆湿热型,一例则是虚证属肝肾阴虚型,这就叫同病异证。再如肝癌与结肠癌,虽然它们是两种完全不同的病(异病),但它们可以出现相同的证(同证)。如腰痛,腰酸、头晕、脉弦细,舌质赤,在辨证上同属肝肾阴虚型。治疗方法是滋补肝肾,这就叫异病同治。辨证与辨病是认识疾病,不断深化的过程,必须把辨证与辨病结合起来,才能较全面认识疾病。

(二) 中西结合的辨证论治运用八纲辨证,辨证与辨病,确需有一定的中医基本理论基础,不然运用起来,还有一定困难,对于西医师来说如能运用中医整体与局部的对立统一的辨证关系,从肿瘤的发展过程中对机体的损害所引起的各种病理的表现(证),把辨证论治和抗癌治疗相结合,即扶正与祛邪相结合,在使用抗癌药物杀灭癌细胞的波能更是,利用中医药来增加人体抗病能力的保护和提高,发挥病人的主观能动性,调动病人机体内在的抗癌能力之长处,可以收到更好的疗效,亦易于掌握。

根据病人的全身情况和局部肿瘤的变化,邪正斗争的情况,恶性肿瘤的临床发展过程,大致可分为三期:

1. 初期:起居饮食如常,无明显自觉症状;积块或显或不显,亦无转移;舌苔脉象大多正常,此时正盛邪实,可以攻毒祛邪为主,兼佐扶正。

2. 中期:肿瘤已发展到一定程度,肿块增大,耗精伤气,饮食日少,倦怠无力,形体日见消瘦,已显正虚邪盛之象,邪正相持,须用攻补兼施。

3. 晚期:癌症已发展至后期,远处转移;积块坚满如石,面黄肌瘦,削骨而立,恶病质等恶性显露。此时,正气不支,如攻癌不达,反而伤正,故多以扶正调理,减轻症状痛苦为主,积极调动病人的主观能动作用,以顽强意志与疾病做斗争,同时补虚扶正,以增强病人抗病能力,控制病情发展,寓攻于补。

(三) 中医辨证分型与治疗根据肿瘤病因病理与临床症状、脉象、舌苔的变化,结合八纲辨证,一般有下列几型:

1. 肝郁气滞,治宜疏肝理气降递等方药。

2. 血瘀积症,治宜活血化积方药。

3. 脾虚痰湿,治宜用健脾燥湿、化痰散结等方药。

4. 阴虚内热,治宜用养阴清热之方药。

5. 血毒内阻,治宜用清热解毒,活血化瘀方药。

6. 气血双亏,治宜用补气养血滋补肝肾之方药。

以上仅根据常见肿瘤的表现概括为六型,很不全面。在治疗方法上更应因恶性肿瘤种类繁多,各有特点,在疾病发展过程中每个患者病情又不尽相同,因此辨证分型亦经常变化,所以只有恰当的辨证论证,才能有较好的治疗效果。

三、中医治疗肿瘤的常用法则

在肿瘤治疗中常用法则有:清热解毒法,软坚散结法,利湿逐水法,活血法,扶正培本法等。其中扶正培本法及活血化瘀法治疗肿瘤获得较好的效果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

(一) 扶正培本法扶正培本法是提高人体防御肿瘤能力,调正人体阴阳、气血、脏腑、经络生理功能,为防止肿瘤发展创造有利条件的一种治疗方法,它并不等于西医的保守治疗,所谓“扶正”就是扶助正气,维持人体的活力,提高机体免疫功能;所谓“培本”就是培植本元,赔补先天之元阴元阳,培补后天生化之源,也就是健脾补肾,以濡养五脏六腑,四肢百骸,充实人体阴阳气血之不足,扶助机体抗病能力,进而来改善或消除肿瘤引起机体脏腑虚衰之证候。

1、肿瘤治疗中几种常用扶正培本法1. 益气健脾法:是治疗气虚的基本方法。常用药物有:黄芪、党参、太子参、白术、茯苓、甘草、淮山药等。当气虚影响到肾出现肾气虚时,须用巴戟天、菟丝子、枸杞子等填精益髓药物配伍。在大剂量化疗时应用益气健脾和胃药物,可以减少化疗所致的胃肠道反应,减轻化疗对造血功能的损害。

2. 温肾壮阳法:适用于肾阳或脾肾不足之证。常用药有:附子、肉桂、鹿茸、淫羊蕾、仙茅、锁阳、肉苁蓉、巴戟天、菟丝子、补骨脂。根据“阴阳互根”的理论,运用补肾阳药物时,常以熟地、龟板、山萸肉、菟丝子等益精、补肾阴的药物作为配伍。

3. 滋阴补血法:适用于血虚证。常用药物有熟地、当归、阿胶、白芍、龟板、制何首乌、枸杞子、女贞子、龙眼肉、紫河车、红枣、鸡血藤等。这类药物大多具有补血填精的作用,又常与补气健肾药等同用。

4. 养阴生津法适用于阴虚内热之证。常用药物有:生地、麦冬、北沙参、天冬、玄参、石斛、龟板、鳖甲、玉竹、黄精、天花粉、知母。这一类药物具有养阴清肺、养阴增液和滋补肝肾的作用。在放疗及化疗的过程中,在化疗后出现阴津耗伤时,应用此类药物可减轻反应。

2、肿瘤治疗中扶正培本法应注意的问题1. 在辨证论治时,权衡扶正与祛邪之间的轻重缓急。抓住主要矛盾,采用扶正为主抗癌为辅;抑制抗癌为主、扶正为辅。

2. 辨别气血阴阳孰盛孰衰,采用补气或补血为主,补阳或补阴为主。肿瘤以气虚、阴虚最为多见,因此补气益阴的方药最常用。

3. 根据个脏腑经络特性来调整其阴阳、气血。如肺为娇脏,易伤气阴,一般多见阴虚或气阴两虚;脾主运化,脾主升,一般多见阳气不足;胃主降而喜润恶燥,故多见胃气上逆与胃阴不足;肝为刚脏,体阴而用阳,故多见阴血不足和肝阳上亢。

4. 脾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肾为先天之本,肾阴阳为其他脏腑阴阳的根本,故其他脏腑阴阳失调日久必影响到肾,因此在扶正培本中应特别重视健脾益气和温补肾阳,滋养肾阴等法。临床许多晚期肿瘤病人采用这种补法后,不仅全身情况好转,而且有利于发挥抗癌药物作用。

5. 选用药物时,应注意患者具体情况和某些补药性味之偏颇。如使用补气壮阳药时,应注意不使过于温燥而伤阴,适当照顾阴液,佐以养阴之剂,使阳得阴助而生化无穷;使用滋阴养血药时,勿过于滋腻而碍胃,适当照顾阴气,佐以理气之品,使阴得阳升而泉源不竭。

3、肿瘤治疗中常用扶正培本法新认识1. 提高机体免疫功能:孔燕等对扶正中药黄芪和女贞子水提剂进行了实验研究,其结果显示黄芪、女贞子水提剂体外对淋巴细胞的增殖具有较好的促进作用。对病人与正常人的淋巴细胞CVH反应均有增强作用。对病人与正常人的淋巴细胞CVH反应均有增强作用,且对TS细胞有抑制作用。

国内研究显示黄芪、灵芝、猪苓多糖、人参、香茶菜、刺五加、麦麸多糖、甘蔗多糖、茯苓多糖等能活化T细胞,提高机体的免疫功能。党参、灵芝、黄芪、白术、当归等还可提高网状内皮细胞的功能,有的可增强单核巨噬系统的作用。

2. 增强骨髓造血功能:北京中医研究院等实验证实鹿茸、紫河车。阿胶、鸡血藤、党参、黄芪、当归、地黄、首乌、枸杞子、白术等可刺激骨髓、增加白血球及血红蛋白。人参、鸡血藤、单身、山萸肉、枸杞子有升白血球作用。当归、三七、芍药、地黄、龙眼肉、山萸肉、红枣、肉苁蓉能提升血小板。健脾益肾药对实验小鼠化疗后骨髓有核细胞有增殖作用。

3. 增强垂体——肾上腺皮质功能:中医补肾具有保护肾上腺功能。

4. 对动物实验性肿瘤的防治作用:研究表明某些扶正培本方药对实验动物具有抑制肿瘤浸润和转移作用;白术挥发油对实验动物肿瘤有抑制作用;滋阴益肾六味地黄丸能使接受化学致癌物的动物脾脏、淋巴小结的生发中心活跃。

(二) 活血化瘀法肿瘤一部分属于中医之积和瘀血范畴。活血化瘀法具有通行血脉,消散瘀血,改善血液循环和抑制结缔组织增生,限制肿瘤生长的作用,所以理气散结,软坚化瘀,消肿止痛法,都可以归纳为活血范畴。因此,活血化瘀法在治疗肿瘤中是一个常用的法则之一。

1. 常用的活血化瘀药当归尾、赤芍、川芎、丹参、桃仁、郁金、三七、红花、延胡索、乳香、山甲、三棱、莪术、地鳖虫、水蛭、虻虫、凌霄花、王不留行、刘寄奴、角刺、马鞭草、水红花子、大黄、石见穿、喜树等。

2. 活血化瘀法在治疗肿瘤中的作用1) 治疗肿瘤:各种莪术制剂静脉或局部治疗宫颈癌等癌瘤有治愈报道;以莪术、山慈菇为主的抗癌制剂,配合中西结合治疗,治疗各种晚期肿瘤提高了疗效,延长了患者的生命;斑蝥治疗肝癌等均取得一定的疗效。

2) 活血法 药物有降低血液的凝集作用,与化疗同时应用可提高疗效。

3) 恶性肿瘤对放疗的敏感性与肿瘤局部的血运及血内含氧量有密切的联系。由于活血化瘀药可以改善微循环,增加血流量,因此活血化瘀药配合放疗可提高肿瘤的放射敏感性。

4) 放疗的并发症如放射性肺炎、放射性骨髓炎、直肠炎、膀胱炎、均与放射线损伤造成正常组织的纤维化、血管闭塞有关,而活血化瘀药能影响结缔组织的代谢,预防或减少放射的并发症。

3. 活血化 化疗中应注意的问题1) 必须根据肿瘤性质、部位和患者体质,以及肿瘤的早、中、晚期等不同情况进行辨证用药。

2) 活血化瘀法与其它治法有机配合。如血瘀为主,其它病因病机为次,即以活血化瘀为主,再佐以它法;相反则主以它法,佐以活血化瘀。例如鼻咽癌放疗后火热之邪为主,血瘀次之,治疗即以清热为主,化瘀为辅。

3) 根据瘀血的轻重选用不同效力的活血化瘀药。瘀血轻者,选用作用缓和的活血化瘀药,如子宫肌瘤,即选用含有当归、川芎的生化汤。瘀血重者,如肝癌实证,即选用含大黄、鳖虫的下瘀血汤。

4) 注意血与气的病理关系。气为血帅,血随气行,气行则血行,气滞则血瘀。血为气母,血瘀气滞。治瘀血型食管癌,在活血化瘀药中用了理气药木香;治瘀血型肝癌用理气药松壳、厚朴、佛手;治瘀血型子宫颈癌用行气药三棱、莪术;治瘀血型肠癌兼气虚者用了补气药黄芪、党参。

肿瘤治疗的单味草药中医古籍及民间广泛流传的许多单方、偏方、验方,这些方药都有它一定的实践基础。解放以来,得到了发掘,整理和发扬,通过临床的检验,去伪存真,去粗取精,取得一定成效,但总的来说效果仍不理想。这些抗癌药大致可分为三类:

(一) 金石矿物类药物常用的用红砒、轻粉、汞、白矾、硼砂、火硝、雄黄、章单以及铅、铜、铁等。主要用于外治,能起腐蚀消瘤作用,有一定的治疗效果,但这类药物毒性大,应慎用。

(二) 昆虫、动物类药物常用的有白花蛇、乌梢蛇、蛇蜕、蜂房、土鳖虫、全蝎、蜈蚣、麝香、牛黄、地龙、僵蚕、斑蝥、红娘子、穿山甲、壁虎、蜗牛、蚰蜒、鼹鼠、水蛭、虻虫、蟾蜍、蟹甲、五灵脂等。此类药物的作用有攻坚破积、活血化瘀、熄风止痉、解毒消肿、滋补强壮作用等。临床实践虫类动物药对部分癌症病人可减轻症状甚至肿块暂时缩小。应该指出的是其实践效果有限,且部分药副作用大,有待进一步研究。

(三) 本草植物药这是应用最多最广的药物,常用的有喜树、农吉利、莪术、美登木、秋水仙碱、三尖杉、石蒜碱、三叶青、女贞子、马勃、毛莨、龙葵、白头翁、汉防己、安吴甲、竹根七、竹黄、沙州续随、虎掌草、金丝桃、鸦胆子、草河车、常山、紫威、黄根、常春藤、提白、山豆根、天花粉、瓜萎、石上柏、白花蛇舌草、龙胆草、夏枯草、海藻、黄药子、紫草、鬼臼、马兜铃、棉花根、蓖麻、苦参、苦木、甘遂、金银花、墓头回、岗稔、土贝母、白芨、半枝莲、天门冬、天南星、藤梨根、急性子、核桃枝及核桃青皮、蜀羊泉、白术等。这些药经过动物实验证实有一定抑制肿瘤细胞生长的作用。如秋水仙碱、喜树碱、长春花碱、野百合碱、石蒜碱……已广泛应用于临床,获得一定效果。

(四)中医的心理、气功、饮食等治疗1. 心理治疗中医认为人的精神状态在七情郁结时,容易影响肿瘤的发生与发展。精神创伤可诱发癌症,悲观恐惧心理,会加速癌症的恶化。针对癌症病人复杂的心理状态,进行心理治疗,对促进病情的康复,确有效果。大量临床资料说明凡精神乐观,治疗信心较足,与医生配合较好的病员,疗效较佳,反之,都较差。在临床工作中根据各个病人的不同思想类型进行针对性解释和开导。用生动具体的例子和病人的现身说法目介绍癌症治疗成功经验,指出可治的光明前途,纠正悲观失望、消极等死的错误观点,启发、激励病人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终于取得较好的效果。当病人体内病灶得到去除或缩小,某种痛苦症状获得减轻或缓解,无疑会给病人精神上得到安慰,从而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和斗志。

2. 气功治疗气功是通过意念活动,运用自我意思的锻炼方法,达到增强身心统一的目的,加强精神控制形体的能力。气功治疗能使大脑皮层处于入静和平衡,脑细胞活动得到同步化和有序化,全身各器官的功能在稳定的神经精神系统指挥调节下,各守其职,各尽其能,进行正常的生理活动。由于疾病造成机体功能或器质性的改变,或由于各种攻伐疗法带来的损伤或失调,能及时进行修复和平衡,全身免疫系统的防御机构增强了,对残存的癌细胞能够起到应有的抑制和消灭。对一些尚未经过任何治疗的晚期癌症病人,也能改善其症状,缓和癌症的迅速发展。

3. 饮食治疗中医认为,疾病有寒热虚实之分,食物也有寒热温凉之别,寒病用温热之食,热病用寒凉之品,以食物之偏来纠正疾病之偏,达到治疗的目的。临床上常见于癌症合并细菌感染或久病伤阴或接受放、化疗之后,表现口干、舌燥、舌质红绛、无苔、便秘、小便短赤、烦躁不安等阴虚内热证候,饮食就应选择滋阴生津清热凉血之品,如大米粥、绿豆、冬瓜、丝瓜、苦瓜、白萝卜、生藕节、猕猴桃、龟、银耳等。脾胃虚寒证候:表现口淡无味,时吐冷水,喜温怕冷,精神不振,体力不支,应选择温阳助阳食品,如大枣、龙眼肉、干姜、羊肉、牛肉、或经烹调浓缩之品。消化不良选用少油、低蛋白、多吃碳水化合物及含维生素较丰富的食物。大便秘结,多吃薏米、绿豆、西瓜、白萝卜、鲫鱼、海蜇皮等,并以清淡、少盐为宜。食欲不振、胃酸低下,选择山楂制品,或适当加些食醋进行调味。平时有嗜辛嗜辣者,也可适当投给。失眠烦躁,多吃滋阴、平肝食品,如花蛤、蚶、牡蛎、龟、鳖、银耳、蛤土蟆油等。癌症病人,大都呈现营养不良,因而降低抵抗力,影响各种治疗手段的疗效,如果素体没有明显的阴、阳寒热偏离,那么饮食就无需禁忌,只要吃后感到舒适,都可继续食用。倘若忌口太多,反而加重营养不良,至于一些寒热无偏,营养丰富的食物,对于癌症病人自然更为理想。

肺癌辨证论治一、肺癌中药基本方:白花蛇舌草30g腥南星15g鱼腥草30g海藻30g蜂房10g(穿破石50g)二、各型辨证论1) 脾肺两虚型主证:咳嗽,胸闷,气短,痰多,倦怠无力,纳减,恶心呕吐,大便溏,面部浮肿,舌质淡,体胖,有遗痕(舌),苔白腻,脉濡滑。

(以上常见于病期晚,年老,体弱,或术后并有感染者)治疗原则:健脾益肺,化痰利湿方药:以上基本方合参苓白术散加减,或参考下方党参茯苓 白术 陈皮 半夏 黄芪 薏仁 鱼腥草 故纸 附子 巴戟天(次方适用于术后、化疗后辅助治疗,加减在于临时变通)胃纳减用麦芽 山楂 建曲2) 肺热阴虚型主证:干咳无痰或无痰,低热盗汗,五心烦热,咽干口燥,大便干涩,舌质红绛,苔光剥或薄黄,脉细数。

(以上多见于伴阻塞性肺炎或并肺部感染时,中草药效果不及抗生素,但联合治疗时可增强疗效)治疗原则:养阴生津,润肺止咳方药:以上基本方合沙参麦冬汤或养阴清肺汤加减,或参考下方南北沙参天冬 麦冬 百合 生地 海蛤壳鱼腥草 全瓜萎 山豆根 白花蛇舌草 冬瓜子 鳖甲龟板 知母 元参(在合用抗菌素时寒凉之品不宜,而生津润肺为佳)3) 肺燥伤络型主证:咳嗽带血,口渴咽干,燥热,胸背疼痛,心悸气短,大便干,小便短赤,舌绛而燥,脉洪数。

(与前型比较感染更严重,病情进一步恶化,宜在短时间内改善症状,西医应完全起主导作用)治疗原则:清热凉血,养阴润燥方药:以上基本方合清燥枚肺汤加减4) 气滞血瘀型主证:咳嗽不畅,胸闷,咯痰不畅,胸胁胀痛,痰中带血,头晕脑胀,大便不畅,唇甲紫绀,舌质紫暗有瘀斑,苔薄黄,脉细涩或弦。

(病期已晚,癌已有外侵,心肺功能已不全,中草药可作综合治疗一部分,但在镇静止痛方面远不及西药)治疗原则:行气宽中,活血化瘀方药:以上基本方合血府逐瘀汤加减,或参考下方丹参当归 赤芍川芎 红花 桃仁 生地 元棱 莪术 全瓜萎 枳壳 望江南鱼腥草 元胡 青皮 田七5) 气虚血瘀型主证:面色白无华,头晕倦怠懒言,动则自汗心悸怔忡,胸闷气短,纳差便溏,咳嗽不爽,舌质暗淡,苔少或薄白,脉细涩。

(临床多见于年老体弱,病期晚,但在化疗或术后者也不少,中药扶正益气有独特之功)治疗原则:扶正益气,活血化瘀方药:基本方合补中益气汤为主,佐以活血药,如丹参桃仁 红花鸡血藤等(对放、化疗、术后、体质差,基本方不适宜)临证加减:咳嗽加前胡、杏仁、川贝(或浙贝)、天浆壳;气喘加苏子、半夏、旋复花、代赭石、黑锡丹;痰热加芦苇、白花蛇舌草、石膏、知母、青蒿、地骨皮。

总之,治疗时应是辨证与辨病,整体与局部,扶正与祛邪相结合之法则。对于手术与化疗后的病人应用中医扶正之长处,慎用其祛邪之法以免让病人在手术或化疗后更难于恢复。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