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423 清静无为:躁胜寒与静胜热,清静可为天下正

 南书风 2013-06-16
423 清静无为:躁胜寒与静胜热,清静可为天下正
2012-07-16 23:29:53 来源:兴国网 作者:朱云川 【 】 浏览:185次 评论:0

三 清静无为:躁胜寒与静胜热,清静可为天下正


自古以来,有识之士都把放纵人的本能欲望,视同放纵魔鬼,如同洪水猛兽一样。邪恶势力则希望给人民套上枷锁,把权力关进笼子,让欲望和邪恶获得最大自由,意欲何为路人皆知。历史证明,放纵本能欲望,就会物欲横流,道德沦丧,弱肉强食,杀人越货,谋财害命,损人害己,颠覆国家,祸乱天下,自取灭亡。当今世界,纵欲主义的资本主义模式占据主导地位,人类正在加速走向灭亡。据西方著名科学家霍金预言说,如果按照唯利是图、贪得无厌的现有资本主义模式发展下去,人类还有200年的生存时间,就会因资源枯竭或爆发核战争而自我毁灭。这是多么可怕的后果啊!


作为自然人所具有的本质属性,本能欲望是容易惹祸的根源,虽然不能被放纵,但也不能被根除,只可节制不可禁绝。对于生命而言,纵欲主义自取灭亡,禁欲主义难以持久。只有节制欲望、节制发展,才符合自然生命的根本需要。自然守中的节制欲望、节制发展是合理的,极左的禁欲主义、极右的纵欲主义都是不合理的。老子的自然守中思想,与佛教、理学的禁欲主义,法家、玄学的纵欲主义,有着重大的根本差别。


怎样才能做到不纵欲,不禁欲,合理地满足欲望与节制发展呢?在于清静无为。有人认为《道德经》核心就是清静无为,反映了世人对老子思想的认知。大多数人喜欢清静,却不喜欢无为。在人类历史上,包括帝王将相、凡夫俗子,许多人都在积极有为地追求清静,却几乎无人做得到。为什么呢?其实是对清静无为不理解的缘故。所谓清静,简单解释就是清楚、安静,也就是思想清楚、身心安静的意思。所谓无为,就是按自然规律和天下道义老实地认真做事。世人却错把圣人的清静无为,当成是无事可做与游手好闲,不必承担一点责任的个人清闲。


要想做到思想清楚,就得透过万物复杂现象的表面,把握其背后存在的发展变化规律。由于社会现象本身的复杂性,不同的现象有着不同的道理,面对大道、歧路、正理、邪说同时存在的复杂情况,世人就会难以选择而陷入迷惑,找不出解决问题的有效办法。现实出现了困难问题,它是怎么回事,由什么因素引起,关键性因素是什么,如何克服它,需要采取什么措施,结果会怎么样,以后如何避免,谁去落实措施,怎么检验与核查,等等。认清问题,理顺思路,这是简单问题的思维流程。


然而,对于国家领导人来说,只有简单问题的思维流程不够,还需要做到理论彻底性,在复杂形势面前才能真正做到头脑清楚、理论彻底的治国有道。主要有两个方面:


其一,自然逻辑,是建立在真实事物与观念基础上的逻辑联系。复杂事物的因素很多,每一个因素都可能发挥了一些作用,认清其核心因素相当困难,如何有效解决更是难上加难。因此,只有通过自然真实的逻辑联系,按其本末顺序的关系,把不同的因素合理地联系起来,通过要素自身的逻辑关系寻找答案,就能找到核心因素,同时通过对不同因素的合理增减,就能自动发挥出整体的综合作用,通过影响现实而有效解决问题。反之,如果建立在主观的非真实基础上的联系,就不存在本末关系,不同因素之间就可能彼此无关或相互冲突,错误决策胡乱指挥,事倍功半劳而无功。大脑无法有效指挥身体的结果,就是国家机器瘫痪,处于工作被动、失误较多的不良状态。


其二,道法自然,是建立在实践结果与事实基础上的终极标准。这样一来,每个人都可以独立地发现问题,检验真理,纠正失误,能够在同一自然标准的规范下,充分地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积极稳妥地做好人民所需要的工作。反之,如果检验的标准是上级领导的个人意志,或者是职能部门制订的主观标准,用统治阶级的主观意志代替自然法则,必然出现治国无道、消极怠慢、个人好恶、欺下瞒上、腐败特权、弄虚作假、推诿扯皮、混乱无序等问题。人民群众有心救国没处使劲,官员干部四处蛮干动乱不止,天下虽然严刑峻法也无济于事,不利于国家长治久安和人民幸福的根本实现。


姜太公说:“天下之人如流水,障之则止,启之则行,静之则清。呜呼神哉!圣人见其始则知其终。”文王曰:“静之奈何?”太公曰:“天有常形,民有常生,与天下共其生,而天下静矣。”(见《六韬》)天下人心如同流水一样,阻挡它就会停止下来,人心就会积聚成灾;放纵它就会自动流行,人心就会浑浊混乱;安静它就会清澈透明,人心就会淳朴自然。这些现象看似很神秘,其实是有自然逻辑的,圣人看到开始就知道结果。那么,怎样让天下人心安静呢?思想文化只有正常,才能持久定形;百姓生活只有正常,才能持久生存。保持正常的思想文化与百姓生活,就要求与天下人共建共享,百姓就会持久安宁,国家就能长治久安。实现天下大同,也就是实现自然共产主义,就是统治者得清静、老百姓得安宁的制度保障。


所谓身心安静,就是指精神自由,身体健康,心态和谐,内心没有冲突纠结,家人和睦相处,朋友邻里友爱,社会安定有序,国家无内忧外患,不会出现拖延难办的事情大量积压。老子十八章说:“见素抱朴,少私寡欲,绝学无忧。”保持本色不虚荣,诚实做事不妄作,减少私心不乱来,节制欲望有健康,理论彻底不迷惑,自然无忧得幸福,这就是做到身心安静的根本办法。


世人想要身心安静,就必须做到无为,才能合理解决自身的问题。国家领导人要想身心安静,就必须无为而治,才能根本解决天下人的问题。具体地说,必须始终站在人民立场上,在文化上坚持自然真理,在经济上保障人民供给,在政治上维护社会稳定,真实有力地保证人民幸福与国家安宁。对此,老子有三个建议:做好教育工作要“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做好群众工作要“挫其兑,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做好民生工作要“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只有动机、过程、结果方面都做好,才能实现长治久安、天下太平。


老子说:“躁胜寒,静胜热,清静可以为天下正。”春天的躁动可以消除冬天的寒冷,长久的寒冷对生命是不利的;秋天的清静可以消除夏天的炎热,持续的炎热对生命是有害的。只有清静无为,可以作为天下人言行的唯一标准。道家以秋天清静“无为”为核心,名教理学以冬天寒冷“不为”为核心,墨家以春天躁动“有为”为核心,法家以夏天炎热“无不为”为核心。因此,躁胜寒,解决名教理学的贫寒困境,就要用墨家积极有为的行动。静胜热,解决法家玄学的欲望灾难,就得用道家清静无为的思想。只有清静无为,才是天下持久的人间正道。


道家的无为,不同于不为、有为、无不为。不同于佛家的不为,不是该做的事不做,而是要按规律地现实做事的;不同于法家的无不为,不是不该做的事也去做,而是不要做坏事的;不同于墨家的有为,不是按自己的主观想法和个人名利去做事,而是立足于自然法则和共同利益去做事。道家的无为,就是认真地做实事,不要去做坏事,要立足于自然法则和共同利益做大事。不懂得无为的人,是始终得不到清静的。历史上包括马克思、列宁、毛泽东、邓小平等这样的人民领袖,由于不懂无为之道,提倡有为而治,坚持德治、人治、法治、礼治,无论采取极左或极右路线,必然结果都是难得清静,虽然勤政爱民,终生奋斗,天下依然不太平。


事实上,无为以自然为标准,有为以主观为标准。面对现实的社会改革,“无为”按自然规律办事自然成功,“有为”按主观意志办事难以成功,“无不为”唯利是图“敢为天下先”越搞越坏,“不为”迷信鬼神不做实事空谈误国。历代失败的改革家,无论有为的实践派、不为的极左派、无不为的极右派,根本上都是按主观意志和个人利益的有为做事,违背自然规律和天下道义,这种有为的改革家最终必然失败。


圣人无为,就是站在人民立场上,以天下道义为准则,依照自然规律办事,自觉克制自己的私心私欲,把自身利益放在天下人的后面,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老实做人,认真做事,做天下人所需要的实事。比如在制度上杜绝拉关系、走门路、弄虚作假、以权谋私等。只有始终以天下道义为准则,老实人做善事得好报,不老实人做坏事得恶报,使好人争做善事,坏人不敢做坏事,国家领导人赏罚分明,屡试不爽,则天下太平也。


中华民族一向都有圣人情结,圣人是道德的化身,老百姓的代言人。一个人是圣人,还是伪圣人,从孟子到王莽,证明了历来的儒家“圣人”中,不乏有大量的欺世盗名、道貌岸然、以妖邪扮神仙的伪君子、真小人,传统名利思想的消极影响不可低估。


在道德人格上,圣人都是无为的老实人,以天下为己任,老实做事,认真负责,敢于较真,最终成就天下大业。伪圣人都是有为的聪明人,工于心计,八面玲珑,善于鼓吹,浪得虚名,为个人名利去考试、去游说、去竞争,不惜曲学阿世,敢于胡说八道,却不肯为天下公利去做实事,认为付出多回报少自己吃大亏。在社会实践中,圣人致力于天下大同的共产主义,以实现百姓的共同利益为目标,对老百姓以德报怨,通过反省自己、纠正错误来解决社会问题。伪圣人偏爱小康社会的名利位色,以实现自身的特殊利益为目标,对老百姓讲以直报怨,通过党同伐异、逆向淘汰来维护其特权专制。因此,道家的自然道德与儒家的伦理道德的差别,就是圣人与伪圣人的真伪之别,也就是共产主义与封建主义、大同世界与小康社会的境界差别。


思考题:


1.欲望为何只可节制,不可放纵或禁绝呢?
2.合理节欲的方法是什么?什么是清静无为?
3.怎样让天下人心安静呢?如何做到身心安静呢?
4.如何理解“清静可以为天下正”?
5.不懂无为为何始终得不到清静?
6.有为的改革家为何总是失败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