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JT叔叔『伤寒杂病论慢慢教』(05)--酸枣仁药性的探寻(2)

 共同成长888 2013-06-16

JT叔叔『伤寒杂病论慢慢教』(05)--酸枣仁药性的探寻(2)

 

经脉的升降即使是存在的,我也没办法从我的经验去肯定、或否定它,所以对这个理论是有点怕的。不是说它不存在,而是我能绕开就尽量绕开,像彭子益什么药都用升降论来讲,我没那么大的胆子来谈这个话题,毕竟自己功力不够。

或许有些学针灸的人比较能经验到经络的运行?但刚好我又是很讨厌帮人扎针的人,最近又听说做针灸、按摩、整脊的人特别容易肾衰竭,那更加有名正言顺的理由,不跟别人作多余的身体接触。

酸枣仁这味药为什么要提到经络升降论?我们等一下会来讲这个话题。(在讲酸枣仁跟经络升降论的相关性之前,)我们先看看中国古时候的人,是怎么在定义酸枣的药性。当然同学请不必看讲义,酸枣仁这味药放在讲义的第八页,同学很可能没拿到或没带来……不过,《本经》上面讲的酸枣药性也完全不重要,为什么呢?因为酸枣是指那一颗水果的药性,而现在药房买到的是里面的仁,药性不一样。也就是说,用酸枣仁的时候,不用考虑那整颗水果的药性。

但,虽说不考虑,在中医研究而言,却可以拿酸枣的药性来做一个思辩的开始。怎么讲呢?《神农本草经》里面,「枣」字辈的药,除了酸枣还有大枣。大枣是桂枝汤的五味药之一,所以我们一开始就花蛮多的篇幅在讲它。我们在说桂枝汤的时候是怎么说的?枣是长得蛮高的一种乔木,上面有长尖刺。长得低的要横过来摆,变成荆棘的「棘」字,要长得高的才能叫枣树。枣树在结果子之前,喜欢人家把它劈来砍去,吸收铁刀斧的锋锐之气,枣子才能特别肥润多汁,树木的纹理才能非常致密,也就是它吸收很粗糙的锋锐之气之后,能够转化成很阴柔细致的能量。因此,我们中国人用药的时候,枣子是用来让药性比较入营分、入血分、比较转入阴分,也就是枣子的药性让其他的药物能够「内转」。所以枣子在《神农本草经》怎么写的啊?是不是写「助十二经」啊,因为运行在经脉上的气是营气,不是分化到经脉外面的卫气。那我们注意到枣子是一个内转而入营分的药时,那平卫气、养脾,就是能够让脾得到养,而卫气得到平定,让人趋于一种阴柔安定的状态──这是我们所认为红枣的药性。我们知道红枣蛮甜的,所以它是味道比较重的,我们当然觉得味道浓的药比较入阴嘛。相对于大枣的「助十二经之营气」药性来讲,酸枣在《神农本草经》里面,药性是主治「心腹寒热、结气,四肢酸疼湿痹」,能让身体的酸痛驱除。我现在讲的酸枣药性都不是临床上的验证,而是中药学家用中医哲学在搞的,都是假设性的,比是较虚构的。我们到时候讲酸枣仁,会找证据去落实它的药性,现在讲的是哲学上的虚构。

这些中药研究者就说,你看,大枣的味道很浓,酸枣的味道很淡(据说像现在市场绿枣的味道,就那种淡淡的酸味也不太甜),味道浓的枣子就乖乖地在十二经里面运行,味道不够浓的酸枣,气就比较淡,在十二经里面运行的时候,它的补养之气就会中间不小心散开,可以把经脉附近的湿气逼开,所以能治湿痹,就是哲学上的一套自圆其说。也有人说酸枣的树比枣子的树矮一些,凝聚之力就比较不够,也就比较散。你想,枣子是脾之果,是补脾的水果,很甜;酸枣比较酸,而且也不是很酸,是淡淡的酸,真要是「很酸」就可能入肝,那,「淡淡酸」是入哪里呢?这些都是哲学上的推论。

枣字辈的东西本身都具有枣的特质,入十二经走营气,而酸枣的淡淡酸,会让它作用的位置跟红枣不一样。哲学的推论讲到这里,就要问:在用药临床上能不能证明你的哲学推论是有意义的?

结果啊,酸枣仁这味药还真能够证明这个哲学推论是有意义的。我们现在肉都剥掉不用,就用那个仁,酸枣中间的那一点点东西,到底会怎么走?

临床上有一个很奇妙的事情:如果你的病是一天里某个时辰会特别发作的话,你就知道是某个脏腑特别不好,比如说如果半夜三点到五点之间会忽然醒过来,那可能是你的肺有问题,所以经脉里面的营气运行到肺经的时候受到阻碍不通,身体管你经脉运行的膜网,即少阳三焦的地方,觉得不对劲,就忽然把你人叫起来一下。

那么酸枣仁的药性,是如果你的病特别在晚上十一点到半夜一点之间变严重的话,就可以不管是怎样调体质的方,都可以加酸枣仁一两、生甘草三钱,病就会好得特别快。
     
针对时辰开单味药的这样一种药性,其实很少有药有这种功能哦!酸枣仁在许许多多的中药里面,是很特别的一味:专治子时病。如果到了半夜十一点到一点之间,突然会胃痛、抽筋、盗汗、或神经病发作……,就你只病这个时辰,酸枣仁一两加生甘草三钱就是特效药。

如果我们从这个临床的验证来倒推酸枣仁的药性,会发现枣字辈的东西,果然是行经脉中的「营气」,而这个酸枣,就特别能够把你的营气呵护得好好,让它好好地走完胆经这一段,也就是十一点到一点的时间。

这时候我们再回头看本来对于酸枣仁汤的一些疑虑「为什么入肝血不用白芍,要用川芎?」就能明白许多了。川芎是肝经的引经药,当你顾护营气走完胆经,接下来川芎来接力赛,继续把它打到肝经走完这一段。

因此酸枣仁汤最主轴的作用,其实可以说是:当一个病人的虚劳,也许用其他的建中汤、肾气汤等方剂治得差不多了,但是他的营气就是走不通胆经,就要靠这个酸枣仁来打通。反过来甚至也可以说,病人身体里也许有各种虚劳的伤害,可是无论如何必须让他的营气走完胆经这一段,他在子时才能够睡觉,能睡觉,才有疗愈的机会。而酸枣仁的药性这样顾护着营气走完胆经和肝经,就能呵护晚上十一点到半夜三点这一段最重要的睡眠,病人的睡眠质量就有一定的保障了。就算他半夜四点醒过来,再睡个回笼觉调调内分泌也可以了,最重要的那一段睡眠已经保护到了。

所以,搞了半天,一般什么本草书,讲它入心还入脾什么的,其实主要是顾护一条胆经营气而已,这样的一个药性,如果做功课没有仔细一点,是非常容易漏失掉这个主轴药性的,这就是酸枣仁很特别的点。

生、熟酸枣仁的药性区别

      另外,我们在处理酸枣仁这味药的时候,还有第二点事情要说:

     我们一般中医的通俗想法,会说如果你用的是炒熟的酸枣仁,会帮助失眠的人睡得好;如果你用了生的酸枣仁,就会使平常爱睡觉的人不睡觉,也就是生酸枣仁是帮人提神,而熟酸枣仁是让人睡觉的。

可是这个说法要怎么看待它呢?我们用最一般假设型的中医哲学来说的话,一个药总是熟的有点补,生的比较泻,但这个话也不用太放在心上,像大枣我们也是生的入药,也是补的,这是通则而已,不用太龟毛去说它的绝对性。我们中医讲到睡觉,我觉得大部分的理论还是指向胆经的寒热问题:胆虚不得眠、胆热好眠。所以酸枣仁可能是生的可以泻胆经虚热,熟用比较能够顾护胆中营气。

但实际上,如果是一个学习经方的人在用「酸枣仁汤」,不会感觉到生的让人睡不着觉的问题。酸枣仁汤的方剂结构,让酸枣仁不管生用熟用都还有助眠的效果。(以经方派的人而言,都会说:外面江湖上讲的生用熟用都是鬼扯,我们酸枣仁汤生的熟的都有效!)虽然经方派在用酸枣仁汤结构的时候,体会不到生熟的差别,但是临床上单用的时候,还是有可能体会到生熟的差别。也就是说,没有知母、川芎来顾护这个药的运行,那这个药生的真的比较有泻胆热的效果,让人不会那么爱睡。

关于生熟酸枣仁的问题,我也让自己、还有找班上同学做过一些实验,比如有个同学曾经跟我说白天蛮爱睡的,那我说「拜托拜托帮我吃吃看好不好?帮我吃生酸枣仁跟生甘草各一两煮水喝喝看。」结果那位同学后来跟我讲说,吃了之后连晚上都睡不好了,所以生酸枣仁让人不爱睡的这件事情,可能还是有意义的。

当然,这件事情在本草学里面,一直被争吵着,有人说有个古代方剂是有生酸枣仁来治疗嗜睡,又有人说这个方剂是跟茶叶一起做成药丸,其实茶叶才是治嗜睡,生酸枣仁是反佐而已──有很多说法在摃来摃去──有人说陶弘景说常常吃酸枣可以提神醒脑不睡觉,然后就有人说其实是吃果实,不是吃种子……

生熟之说,可以说是历代在争论的,尤其是经方派的常常会说没差。可是单用的话就是有差,最近我煮了仲景原方乘以0.3剂量的酸枣仁汤,用的是熟的酸枣仁。熟枣仁一碗就现在剂量的四两了──对了,听说酸枣仁效果最好的时候是刚炒熟的时候,如果哪个药局生意不好,炒完放三年,我看就是烂枣仁了,也没什么大用了。──熟枣仁一碗就四两,两碗就半斤,加下去然后煮了喝,全方都用熟酸枣仁的酸枣仁汤,其他都照比例乘0.3,早上煮好,中午喝了一杯,下午正在为了这个课编讲义的时候,两眼一翻就昏睡过去,立刻遁入梦乡。下午在那张椅子上昏迷两个钟头,晚上就睡不着──这个午觉睡得太香甜了,睡饱了。这样不行啊!这是强力安眠药啊!妨碍我过日子。我后来再继续翻书,看有没有得破解,到底是要用生的还熟的?因为同学跟我讲生的睡不着,我吃熟的就无差别乱睡着,就我翻来翻去找书……结果,还真的有招:陈士铎在他的书写说,生枣仁跟熟枣仁各半,生的刚好让你白天不爱睡,熟的刚好让你晚上爱睡,这样不是就好了吗?在家里是生一斤熟一斤放在那里备用,这还真是有点扯,但果然还是要这样用,光用生的晚上睡眠质量也不好,光用熟的白天就睡了,现在想起来这种做法也是有他的道理的。

酸枣仁与心脏病、男科

酸枣仁这味药还有第三点,如果我们跳开在经方药理学中强调的「酸枣仁呵护一条胆经畅通」的说法,来看一般时方说的,酸枣仁芳香入脾,又可以入心又可以入肝等之类的讲法,是要否定时方的讲法吗?我们要因为知道在经方里面它是顾护一条胆经营气,就要说时方他们讲的是谎话吗?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