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小学生作文病句探析

 香茗室 2013-06-19

 

 

内容摘要:小学生作文中病句多已是不争的事实,发现病症、揭示病因、开出病方,应该是当前作文教学改革必须扎扎实实开展的一项工作。通过调查总结,我列举出了小学生习作中出现的各种类型的病句,对不同类型病句出现的频率和不同学生出现病句的情况作了统计,并进一步分析了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提出了一些应对措施。

关键词:小学生  作文  病句  原因  对策

 

面对21世纪的挑战,我们的教育应该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人才,陈钟梁先生说:“通过正常的教育活动,特别是与社会生活、学生人格塑造有密切关系的语文教育,是完全可以发展学生个性的。如果连作文这样的教学活动都没有个性的话,其它教学活动就很难赋予个性了。”可见,作文教学对培养人才的重要性。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环节之一,是衡量学生综合能力的重要尺度。作文教学得不到发展和提高,素质教育就会显得泛白无味,培养素质人才就是一句空话。而病句又是小学生在作文中出现的一种严重现象,大大影响了作文质量,这让我们在研究作文教学时不得不对作文病句现象进行深入地研究。

开学初,我抽样调查了所在学校中高年级的作文,翻阅了三、四、五、六年级共160名同学(其中三年级33名,四年级42名,五年级45名,六年级40名)的作文,合计320篇,并对其中出现的病句进行了统计、分析,发现病句1011个,平均每篇作文有3.16个。

我还发现小学生作文中的病句有以下几种常见的类型:

1.语序不当

1)早上一起床,我就洗脸刷牙。

2)飞机飞向天空,离开水面。

2.成分残缺

1)只要有勤奋、肯吃苦,什么样的难题都难不倒我。

2)我们来捉人的游戏。

3.搭配不当

1)今天老师出的作文题目比较困难。

2)妈妈问售货员阿姨这条衣服多少钱。

4.用词不当

1)我不小心把同桌的铅笔碰掉在地上,同桌暴跳如雷。

2)我最喜欢佘老师,她做了两件事让我耿耿于怀,至今难忘。

5.重复罗嗦

1)西湖的风景优美,景色秀丽。

2)我校举行了丰富多彩的活动、比赛。

6.自相矛盾

1)昨天傍晚,刮了一夜大风。

2)小船在平静的湖面上颠簸。

7.指代不明

1)张亮和李明约定一起在他家复习功课。

2)胡伟的钢笔字和毛笔字写得都很好,他的字还在县里得过奖呢!

8.不符情理

1)中秋晚上,那轮明月像小船一样挂在天上。

2)春天到了,菊花开了。

9.修辞错误

1)小明做起数学题来,像狐狸一样精明。

2)蓝蓝的天空像一群白兔。

据统计,这几种不同类型的病句在小学生作文中出现的频率有高有低,所占比例各不相同。见表1

病句类型

出现的病句数

占出现病句总数的百分比

语序不当

34

3.4%

成分残缺

92

9.1%

搭配不当

343

33.9%

用词不当

357

35.3%

重复罗嗦

70

6.9%

自相矛盾

37

3.7%

指代不明

32

3.2%

不符情理

24

2.4%

修辞错误

21

2.1%

从这个统计表可以看出,小学生作文中出现的病句最多的类型是搭配不当和用词不当。

同时,我在分析中还发现病句现象主要出现在阅读量少、家庭背景差等学生身上。见表2

出现病句现象

学生的特征

学生的特征

出现作文病句现象

的人数

占调查人数的百分比

阅读量少

148

92.5%

家庭背景差

96

60%

其他

17

10.6%

此外,我还发现,不同命题的作文出现病句的情况不一样。要求从学生生活中取材且取材范围广的作文病句少,而那些命题脱离生活的作文病句则多。总之,只要学生有话可说,有素材可用,这样的作文中病句就出现得少。

小学生作文中为什么会出现病句?几种病句类型出现的频率怎么会有高有低?不同的学生、不同类型命题的作文情况为什么会不一样呢?我们必须对此作些探索。

1.语言生成的不规则性。

任何典型的材料、深刻的思想、精巧的构思,最后都必须借助语言这一交际工具才能把它们表现出来。那么语言是怎样生成的呢?语言的生成是指将人的思想或命题结构编码成具有语言结构的信息,并将这些信息通过声音或文字传递给读者或听者的过程。语言的生成大致经过了建构、转换、执行等一些阶段。建构指说话者按照个人的意图组织所要表达的定义,转换是指运用一定的规则将意义转换成语音信息,执行是指用物理的形式实现语言信息。

我们知道,在语言的构造、转换、执行阶段中,人的心理活动是按照一定的规则进行的,其中任何一部分出现差错,都会产生病句。这可以用一个简单的比喻来说明,一条生产流水线,其中任何一个环节出现故障,产品的质量都会受到影响。我们看下面三个例子:

1)教室前面挂着“优秀班级”。

2)春天江南是一个美丽的季节。

3)看见她的美丽的手戴在手表上。

其中1句是属于建构阶段的错误,即说话人在确定要表达的意义时,信息是不完全的,将一部分遗忘了。2句中,信息包含“江南、春天、美丽、季节”,是完全的,但由于转换程序发生了链接上的错误,于是出现了“江南是季节”这样的病句。3句是执行阶段的错误,就是表述上的错误,这种错误更多的时候是不经意的。

2.小学生个体的差异。

世界上没有同样的两片树叶,没有两张完全相同的脸,更没有从表到里完全相同的两个人,学生个体之间,无论是生理,还是心理都存在着很大的差异。

1每个学生所具有的语言基础知识,如词汇量、语法规则、标点符号的使用方法、有关句子的结构知识以及他们所掌握的关于自然和社会的各种知识等等都是不一样的,而这些又是产生不同语病的重要原因。尤其是词汇量的问题,正如表1中显示,小学生作文病句类型最多的是用词不当和前后搭配不当,说明小学生所掌握的词汇不够丰富,在习作中就不能应付自如。

2小学生的心理认识过程、情感过程、意志过程、个性心理特征等心理特征不同,病句的产生情况也不同。调查中,我发现,平时学习态度端正,做事细心的同学在作文中出现的病句就相对那些粗心的同学要少得多。

3短时记忆能力的差异。在表达过程中,人们首先要对所表达的内容进行构思:先写什么、后写什么、何处使用标点、何处使用修饰词等等,并把构思的结果保持在短时记忆里,但由于表达的速度慢于构思的速度,所以短时记忆里的信息很容易丧失。在教学过程中,我们通常会发现这样一个现象:短小简单的句子,学生出差错的机率小;长而复杂的句子,学生出差错的机率就大。其实,在这种现象的背后,短时记忆在起着很重要的作用。我们知道,短时记忆中信息保留的时间一般在0.5-18秒,时间如此之短,且容易受到干扰,因而句子越长,信息就越容易丢失,从而产生病句。而每个学生短时记忆的能力也有高有低,在作文中产生病句的情况就不一样。

4.每个学生家庭背景不一样。调查中,我发现,个别学生的家长学历层次低,文化素养不高,由于遗传、环境等因素,这些学生的语文素养相对较低,作文中的病句较多。而那些家长素质高的学生,在作文中出现的病句相对较少。

3.方言的影响。

调查中,我还发现,小学生作文中好多病句的出现是因为受地方方言的影响。我们看这样几个例子:

1)我问店里的阿姨这个稿子几钱。

2)刚进家门,妈妈就问:“你在哪儿的刚才?”

1中“稿子”、“几钱”就是方言里的说法,在普通话里应该说“东西”、“多少钱”。例2中受方言影响,句中语序不当,“刚才”一词应该作为定语放在“在”前面。

 

分析了小学生作文病句多的原因,针对这一现状,该寻找怎样的对策呢?我今年正教三年级,平常的作文教学中,我试着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给“空间”——尊重个体差异

《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语文课程必须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学生的差异性决定了教学方法的差异性和教学要求及训练的分层性。素质教育区别于“应试教育”的一个基本特征就是承认并利用学生的差异性,面向全体,因材施教。学生的基础、性格、经历、兴趣、爱好等各方面不尽相同,因此我对学生的作文要求没有“一刀切”,而是因“能力差异”、“性格差异”、“兴趣差异”施教,对不同学生提出不同的作文要求,对不同学生进行不同的作文训练,让学生在作文实践中充分显露其个性、才华。

2.给“灵感”——打开生活之窗

叶圣陶先生认为,作文教学要“从内容入手”。其基本思想之一就是要 “充实学生的生活,生活充实,才会表白出、抒发出真实的深厚的情思来。”这就是说,我们的教学离不开生活。而我们小学生的生活范围本来就十分有限,再加上来自方方面面的压力和限制,他们就只能在“四角的天空下”活动了。怎样使小学生做到“心中有话”呢?因此,我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把学生们见过或没见过的事物,展现在小学生的面前,开阔他们的视野,把无意注意变为有意注意。我还着力培养学生的观察、思维、检索的能力和习惯。学生有了丰富的生活积累,写起作文来自然会得心应手。

3.给“活力”——引导亢奋情感

叶圣陶曾提出“要写出诚实的话,非由衷之言不发,非真情实感不写”,实践证明,只有心有所想,情有所动,学生表达的动机和愿望被激发了,他们才不吐不快。作文教学中,我准确地揣摩学生的内心世界和情感轨迹,努力寻找学生表达喜、怒、哀、乐的突破口,创设情境、激发想象,让学生处在不愤不启、不悱不发的情感亢奋状态下作文,并且体会到一种倾吐的欲望和快感。这种习作亢奋情感会逐渐引发学生对习作的较为稳定的兴趣,流露于笔端的文字自然会文从字顺。

4.给“源泉”——夯实语言基础

上面我提到小学生作文用词不准,主要就是因为词汇量不够,致使病句多,而字、词、句又是思维的载体,所以学生虽然有话想说,有真情想表达,却不能准确流利地表达。这就需要教师在平时强化学生的词句积累。苏教版语文教材十分重视词句积累,于是我引导学生在平时多读背一些名言,为了激发学生兴趣,我还将名言分类汇总,如时间类、学习类、环保类、书籍类、交友类等,并进行比赛,取得了较理想的效果。苏教版教材练习中成语都是归类呈现出来,学生必须熟记于心,方可熟练使用。为了达到丰富词汇量与提高用词准确性,我将常用词语分类,如让学生总结与“看”“笑”“想”“思”“死”等有关的词语,这样每一个意思的词语有几十个,学生理解其意思并掌握后方可以有选择性用词,提高用词表意的准确性。

梁启超曾说:“阅读是写作的前提和基础,要指导学生作文,首先应教会其如何读书。”的确,阅读与写作是密不可分的。叶圣陶曾把阅读与写作比喻为“吸收”和“倾吐”的关系,不吸收丰富的养料,就写不出好的文章。所以,在小学作文教学中指导学生“多读”是关键所在。新课标严格规定课外阅读量,学生必须完成,因为课外书是言语交际的成品,是一个完整的语言活体,是有血、有肉、有灵性的,它的语言对应着读者的语感,它的情感和意境对应读者的心灵。多读课外书不仅丰富词汇,而且培养学生语感,可以减少病句的出现率。我们学校开设了阅读课,每周的阅读课上,我带着孩子读书、交流,倾听孩子们的好书推荐。除此之外,我还把每天读半个小时课外书作为家庭作业布置下去。

就这样坚持不懈地强化学生语言积累,我们班的学生基本上都能地准确表情达意。

5.给“钥匙”——指导多读多改

虽然强化了学生词句积累,相对夯实了语言基础,但他们会用的字的数量仍是有限的,加上习作时较为着急,较为浮躁,所以仍会出现一定量的错别字、病句,会出现词不达意、思维跳跃,前后语句不连贯的现象。有些同学写作文贪图快,意思还没有想清楚,也没有把意思编成通顺的话,就匆忙下笔,病句也跟着来了。因此,我要求学生把表达的意思想清楚,先在心里编出能表达这个意思的话,再把编好的话默念几遍,发觉不顺口的地方,就在心里修改好,再写在纸上。

另外,短句子接近口语,容易写好,读起来顺口,意思也一目了然。长句子结构复杂,不容易写好,读起来费力,听的人看的人也不容易理解。所以,我在指导习作的过程中让学生尽量把句子写得短些,一句长话,宁可分成两句说,这样才会减少病句的出现。

作文写好后我还指导学生反复朗读,在朗读中修改,因为放声朗读动用了眼、口、耳、脑等多种器官,对信息检测更为准确,就会发现作文中出现的各种类型的病句。在分析了常见病句的9种类型后,在修改病句时,我引导学生首先应认真读原句,看看自己到底要表达什么意思,然后想一想,这句话错在哪儿,属于哪种类型的病句。确定了病因以后,就要对症下药,根据不同类型的病句,用不同的修改方法进行修改。修改之后再读一读,体会一下意思是否符合原意,是否正确、明白、简要,语感是否合乎我们的语言习惯。修改后还要认真抄写,杜绝应付了事完成习作的现象,让学生不仅要会作、能作,而且要养成好习惯,切实帮助学生改掉习作浮躁的心理和行为,达到《语文课程标准》中“能具体明确,文从字顺地表述自己的意思”和“修改自己的习作,做到语句通顺,行款正确,书写规范、整洁”的要求。

6.给“机会”——引导课外练笔

为了更好地提高小学生的写作能力,课外练笔很重要。我鼓励学生在课外写日记、周记、读书笔记等等。通过这些形式多样,灵活自由的练笔方式,学生很好地学会了观察生活,认识生活,积累材料,提高组织语言的能力。

近一学期来,我跟孩子们一起努力着。功夫不负有心人,在一次抽样调查中,我发现本班孩子在作文中的病句出现率,相对于其他班的孩子来说要低得多。

 

参考文献:

①②《语言心理学 》 彭聃龄主编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③④⑤《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