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中立:探究中国股市涨跌的密码
从股票市场的表现看,2012年前11个月里周期类的股票表现都相当差,但12月以来投资者对周期类的股票兴趣越来越大,房地产类股票表现出色,与投资有关的钢铁、水泥、机械、煤炭、有色金属等都有不错的表现。 原因当然与经济工作会议有关“新型城市化”的表述有关,投资者普遍认为,城市化就意味着要增加基础设施投资,周期类的行业必然有不错的表现,有人甚至认为中国经济新一轮增长周期已经启动了。 房地产市场在新型城市化舆论的鼓励下也出现了明显的“异动”、出现了“暖冬”,有些媒体甚至开始进行炒作所谓的“恐慌性购房”。 笔者认为,“新型城市化”的主要内容是提高进城农民工的社会保障水平,让他们真正成为市民,其本质是收入分配的问题。新型城市化的过程意味着政府用于居民社会保障的支出相应增加,同时也意味着企业的用人成本相应增加。 新型城市化会改善我国的经济结构,消费占GDP的比重会上升,出口和投资的重要性将下降。 从经济增长的角度看,传统的城市化刺激经济增长,因为人口大规模从农村流向城市有利于刺激劳动生产效率的提高,新型城市化意味着经济增长质量的改善,但其本质是收入分配的调整,难度相当大,这个过程与基础设施投资及房地产投资的快速扩张基本没有关联。 再者说,即使仍然按照以前的城市化道路前进,2013年的投资扩张也难以施展,主要面临以下两个障碍: 第一是资金的障碍。经过10余年的投资扩张,尤其是2009年的井喷式膨胀,企业的负债率已经高高在上,根据有关部门的计算,到2011年底,中国全部企业的总体负债率已经超过GDP的总量,债务余额达到了GDP的110%左右,不仅比欧美很多发达国家的企业债务率高,而且也高于新兴经济体。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