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巴西民生压倒世界杯

 昵称11434012 2013-06-20


世界杯竟然成了热爱足球的巴西人抗议的主题。 
  金砖国家、世界第七大经济体巴西正在遭遇20年来以来最大规模的示威活动,约20万人走上巴西几大城市游行,原因是不满政府在世界杯赛事筹办过程中劳民伤财。

  在这个曾经五次夺得世界杯、2014年世界杯东道主的国家,要足球还是要民生?面子重要还是里子重要?巴西民众给出了答案。

  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是本月初圣保罗公交车单程上涨的0.2雷亚尔(约合0.56元人民币)的票价。官方称此等涨幅远低于整体通胀,理由是自2011年公交车票涨价以来,同期物价涨幅超过15%。

  相比较之下,巴西对世界杯投入的数目可谓大手笔:根据巴西联邦法院公布数据,巴西为筹办世界杯的总开支预计为274亿雷亚尔,包括体育场馆建设费67.78亿雷亚尔,机场改造建设费74亿雷亚尔,港口建设费9亿雷亚尔,通讯费开支3.7亿雷亚尔。这些资金主要来自联邦政府、国有银行、私人银行、国企和私企,以及各级地方政府。

  如此投入,民众却得不到落到实处的好处。距世界杯开幕只有不到一年时间,场馆一修再修,新建的场馆却要再投入钱再翻新,连连曝出腐败丑闻,工程质量问题不断;号称投入重金改善的各大城市公共交通设施建设一拖再拖,政府可以为一场体育赛事一掷千金,却要上涨公交车的票价,从百姓的口袋里掏钱。

  在15日举行的世界杯测试赛联合会杯开幕式上,巴西女总统罗塞夫遭遇嘘声。此后几日,在各大城市的多座世界杯举办场地外都发生示威游行活动,人数也从几百、几千上升至数万,甚至引起警方介入并使用催泪弹驱散人群。很多抗议者举着“我们不需要世界杯,我们需要良好的教育、医疗”的标语与军警对峙。

  民众的抗议表面上是针对世界杯,实质是在巴西经济放缓的背景下,普通人,尤其是中产阶级,对于民生、经济不满的宣泄。

  示威活动多是通过社交媒体组织,参与者大多是年轻人和中产阶层。巴西经济过去十年以来的快速发展从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民众的生活水平,产生了更多的受过高等教育的中产阶级。他们对于经济、民生、社会问题更加敏感,尤其当自身利益受损时,发声的意愿更高。随着经济低迷,中产阶级逐渐发现,他们的财富正逐渐通胀、负债、货币贬值等吞噬。

  受发达国家需求疲弱的影响,加之国内自身转型不利,以出口为导向的巴西经济遭遇重创。2010年巴西GDP增速是7.5%,2011年骤降至2.7%,2012年进一步下降至0.9%。根据官方数据,巴西今年一季度GDP增速不足2.4%,低于政府此前今年3%的增速目标。

  与低迷经济相伴的是高企的通胀。2012年巴西通胀率为6.49%,今年控制通胀的目标是4.5%。巴西经济近年来主要靠投资和出口拉动,内需不足,而高物价是抑制居民消费的主要因素之一。有巴西媒体数据显示,巴西2012年房价涨幅达13.7%,食品和日用品甚至几周就涨价一次。

  国内物价太高,越来越多的巴西人选择出国购物。巴西央行数据显示,巴西民众的境外消费增长速度迅猛,从2009年的110亿美元,到2010年的164亿美元,再到2011年的212亿美元,增长速度超过30%。

  对于一个国家而言,举办国际赛事不失为提升国际形象的途径之一。但是,当物价飞涨、公共服务都跟不上,仍为在一个并不富裕的城市郊区建一个体育场馆耗资数亿美元,如此“形象工程”即便完工,也只是个不禁风的空架子。一国政府的“面子”固然重要,载舟亦需水,经济和民生才是关键。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