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探秘“玄武门事变”之成因

 一只红蚯蚓 2013-06-21
唐武德九年(公元626年)六月初四一早,长安城内,刀光剑影,血流满地。秦王李世民在尉迟恭、程知节、侯君集、长孙无忌等人的协助下,趁其兄太子李建成、其弟齐王李元吉上朝之机,发动宫庭政变,杀死了李建成与李元吉以及他们的所有儿子。随后,李世民派尉迟恭领兵直入太极殿,启奏唐高祖李渊,说:“太子和齐王举兵作乱,秦王将他们杀了,恐惊动陛下,特派臣来此守卫。”李渊无奈地接受了既成事实,改立秦王李世民为太子,并下诏:“自今军国庶事,无大小悉委太子处决,然后闻奏。”由于这场宫庭政变发生在宫城的北门-玄武门,故史称“玄武门事变”或“玄武门之变”。两个月后,唐高祖李渊禅位,为太上皇;李世民登基,史称唐太宗,自此开始了长达二十三年的“贞观之治”。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促使李世民冒着天大的风险,发动这场手足相残的“玄武门事变”呢?个中原因,值得后人探究和深思。

李世民,唐高祖李渊之次子。隋文帝开皇十八年(公元598年)十二月出生于武功(今属陕西)。李世民四岁时,李渊在歧州(今陕西凤翔)见到一位会相面的书生,书生看过李世民后,说:“龙凤之姿,天日之表,二十岁左右,必能济世安民。”可书生随后却不知所踪,李渊疑为神人,故采“济世安民”之义为名。《旧唐书》这样记载:“太宗幼聪睿,玄鉴深远,临机果断,不拘小节,时人莫能测也。”

隋大业十二年(公元616年),李世民随父亲到太原参加镇压甄翟儿领导的农民军,使之军事才能得到锻炼。次年,李渊出任太原留守,李世民随父赴任。

斯时,大隋王朝已是烽烟四起,危在旦夕。穷途末路的隋炀帝也很担心李渊会造反,故李渊同样危机四伏。而此时的李世民正在仗义疏财,结交侠客义士,赢得不少有识之士的归附和效力。时任晋阳(太原)县令的刘文静和晋阳宫(隋炀帝在太原的行宫)副监的裴寂都与李世民有很深的交情,他们和李世民一道,多方劝说李渊尽快起事,甚至不惜让李渊醉卧晋阳宫,由张、尹二美人侍寝(二人为隋炀帝留守嫔妃,后成为李渊宠妃)的办法,逼李渊造反。隋大业十三年五月,李世民协助李渊除掉了隋炀帝派来监视的副留守,公开起兵了。

太原起兵后,李世民被封为敦煌公,右领军大都督。然而,李渊出师不久就遇到隋将宋老生的抵抗,由于连绵大雨,道路泥泞,粮草供应不上,李渊想退回晋阳再作打算,李世民以痛哭陈述利害,终使李渊改变退兵计划。在攻打宋老生的战斗中,李世民身先士卒,血染战袍,率众击溃宋老生。

李渊率军东进,又遇到隋将屈突通的顽强抵抗。在内部意见不统一的情况下,李世民力排众议,提出主力绕过屈突通,直接拿下长安,屈突通不战自溃的大胆设想;李渊再次听从了李世民的建议,直接进攻长安。李世民一路收编地方武装,队伍发展到十余万人,并与事先造反,已占领关中大片土地的平阳公主部队会师,很快攻下了长安。李渊先立代王杨侑为傀儡皇帝,半年后自立为帝,建国号为唐,改元为武德。李世民被任命为尚书令,封为秦王。从此以后,李世民就以秦王的身份,活动于政治舞台,叱咤于陇西关东。

从武德元年(公元618年)到武德六年,历时六年的战争,消灭了薛举、薛仁杲、王世充、窦建德、刘黑闼等割据势力,大唐王朝终于统一了中国。李世民在统一战争中作为主帅,战功卓著,特别是在虎牢关与窦建德部展开的彻底扭转战局的大决战,更成就了李世民善用奇兵的美名。作为主帅,得心应手地灵活运用战略战术,是超凡军事胆略和军事才能的充分体现,这使他的威望和地位日益提高。他不但掌握了朝廷的主要军队,还结交和搜罗了大量人才,武将有尉迟恭、秦叔宝、程知节、徐世勣、李靖等,文人有房玄龄、杜如晦等十八学士。就这样,以李世民为核心组成了一个强大的政治军事集团。

太子李建成对位高权重的李世民非常妒忌,十分担心李世民会争夺皇太子之位。因为早在晋阳起兵时,李渊就曾许诺李世民,事成后,立其为太子。攻下长安后,李渊曾打算立世民为世子,因世民固辞而止。《资治通鉴》记载:“世民功名日盛,上常有意以代建成,建成内不自安,乃与元吉协谋,共倾世民,各引树党友。”李建成在担心被取代的情况下与四弟李元吉结盟,利用李渊晚年有很多宠妃的关系,由与他关系亲密的张婕妤和尹德妃出面,经常在李渊面前夸赞自己,而诋毁李世民,离间其父子关系,籍此除掉李世民。这一招果然奏效,李渊深陷其圈套,因此动了牺牲李世民的心机。

武德九年(公元626年)一天夜里,太子召世民东宫饮酒,世民饮后忽觉腹痛,由淮安王李神通扶还西宫,呕血数升,方免一死。

此后,李建成联合李元吉,加紧了除掉李世民的步伐,首先他们以金钱拉拢尉迟恭,以金帛引诱段志玄,利用君命调开程知节,并驱逐谋士房玄龄和杜如晦出秦王府。

正好突厥此时进犯中原,李建成上奏李渊,请求派李元吉挂帅迎敌。李渊同意后,李元吉随即提出尉迟恭、程知节、段志玄和秦府右三统军秦叔宝与他同行,并调秦王帐下精兵充实自己的部队,企图先剪除李世民的兵权和羽翼,然后再除掉他。形势已是千钧一发,秦王府诸将坐卧不安,日夜劝秦王动手除掉二王,李世民尚在犹豫中。

恰巧这时一星象的出现,触发了玄武门事变。武德九年六月初一、初三两日,太白金星白昼重复划过长安,据星象书说,这是政权更迭的征兆。《资治通鉴》记载:“己未,太白复经天,傅奕密奏:‘太白见秦分,秦王当有天下。’上以其状授世民。”就是说,李渊接到傅奕的密奏后,认为是李世民要谋反。于是,将密奏交给李世民,其用意是让他自裁。李世民立即进宫回应,说:“儿臣对于兄弟没有丝毫辜负,今日有人想杀儿臣,似是为王世充、窦建德诸贼报仇。儿臣枉死,永违君亲,魂归地下,实耻见诸贼。”同时也密奏李建成、李元吉淫乱后宫之事。李渊听之愕然,决定次日早朝参奏鞫问。张婕妤窃知后,立即派人通知李建成,让其及早准备。

在星象事件的触发和诸将的劝说下,李世民终于下了利用次日早朝发动政变的决心。武德九年六月初四一早,李世民便在都城玄武门发动了文章开头说到的“玄武门事变”。由于李建成和李元吉也有准备,于是双方发生了混战,混战中李建成、李元吉被杀,李世民发动的玄武门事变终获成功。武德九年八月,李世民即位,时年二十九岁,史称唐太宗。次年正月,改元为贞观。

“玄武门事变”之所以发生,与李渊晚年宠幸后宫,听信宠妃和太子的谗言,放弃对秦王的信任有很大关系。如何正确使用功高震主的能臣,是最高统治者高明的御人之术,可惜李渊不具备这样的素质,以至造成手足相残的历史悲剧。对李世民而言,在你死我活的皇权争夺战中,除非有一方像三代时的吴太伯,逃至荆蛮,放弃一切,否则,也找不到什么更好的解决办法。毋庸置疑,贞观之治是中国历史最辉煌的一页;反之,假如没有“玄武门之变”,任由平庸的李建成继承大位,也许中国历史只是多了一位庸君或昏君,而不会发出什么光彩;诚如是,亦非百姓之福。

(全文完)

请点开下面文章,其中一定有您喜欢的:

一. 老婆原是一片天(家庭亲情 共七篇)

二. 隋末唐初风流故事之红拂女夜奔 (随感杂谈一 共七十三篇)

三. 为大唐初创建立奇功的奇女子 (随感杂谈二 共八十一篇)

四. 史上唯一比箭招亲的开国皇帝 (随感杂谈三 共八十一篇)

五. 历史上经历桃花劫最多的皇后 (随感杂谈四 共七十二篇)

六. 广西漫游记 (旅行图文 共十六篇)

七. 京冀津之行 (旅行图文 共十三篇)

八. 初夏鄂赣游 (旅行图文 共十八篇)

九. 金秋北疆行 (旅行图文 共二十三篇)

十. 贵州风情录 (旅行图文 共十五篇)

十一.新西行漫记 (旅行图文 共二十篇)

十二.寻找消失的徽州 (旅行图文 共十一篇)

十三.走进西藏 (旅行图文 共八篇)

十四.滇西旅行散记 (旅行图文 共十三篇)

十五.家乡寻踪 (图说家乡 共十二篇)

十六.影像深圳 (图说深圳 共二十九篇)

十七.文革二三事 (往事记忆 共十一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