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乌梅丸临证应用举隅

 昆山同德堂邹羿 2013-06-22
乌梅丸临证应用举隅
文章来源:      2005-12-19 16:06:12
 

李文华 2005-12-13 13:03:47 中华现代中西医杂志 2004年9月第2卷第9期

  乌梅丸出自《伤寒论》,由乌梅、细辛、干姜、黄连、当归、附子、蜀椒、桂枝、人参、黄柏十味药组成。是治疗厥阴病的主方,为寒热苦辛酸并用的复方,能解阴阳错杂、寒热混淆之邪。此方虽寒热并用,但总以温脏固脱之力居多。据此,本人在该方基础上稍予加减,治疗多种疾病,效果颇佳。

  1 头痛

  患者,男,38岁,于1997年8月17日来诊,患者于2个月前不慎被日光灯架砸伤头部,嗣后则巅顶痛,发作时头痛欲裂,形寒汗出,有欲仆倒之状,善恐,静卧休息可稍缓,脉弦、舌质暗少津。此乃病发于外,阴阳失调于内,几经治疗,病情虚实寒热错杂。总属厥阴头痛,用乌梅丸加减,方药:乌梅12g,细辛6g,吴茱萸12g,黄连15g,当归15g,炮附子10g,桂枝10g,人参15g,川芎15g,3剂,日1剂,水煎分2次服。22日复诊,痛去大半,守方共进10余剂病愈。

  按:头为诸阳之会,厥阴之脉会于巅顶,头痛而有欲仆倒状,系厥阴风木上触,兼内风而为之;头痛欲裂,久病入络,脉道不畅,瘀也。病情错杂,此时非直达厥阴巅顶之剂不能熄其风、镇其痛。故选用厥阴主方加减而治愈。

  2 小便失禁

  患者,男,68岁,平素体弱,小便淋漓失禁。时轻时重1年余,自认为是一般老年状况,未予治疗,至接诊时,小便已几不能自控,伴见腰酸膝软,神疲形寒,口苦而粘,小便有灼热感,舌质淡,脉沉弱。此为年老体弱,肾虚下元不固,兼湿 热之邪滞留膀胱而不去,治以温补、清利并用。乌梅丸加减,乌梅12g,干姜12g,炮附子10g,桂枝10g,当归15g,人参15g,黄芪20g,五味子10g,黄柏15g,熟地25g,水煎服。日1剂,共5剂。二诊,小便已能自控,腰酸明显减轻。将此方改为散剂,日服12g,1个月后复诊,痊愈。

  按:厥阴肝经“过阴器,抵小腹”,病患小便淋漓失禁,有灼热感,系厥阴疏泄不利,气机不调,而升降失常,兼有湿热之邪壅积下焦,水道失调是其一;平素肾虚,所谓“无阳则阴无以生”,致气化不及州都,固涩无权是其二,可以乌梅丸主之。

  3 带下病

  患者,女,43岁。患带下病3年余,前医以温补固涩之品为多,效果不明显,刻下见:时带下量多,色淡,质稀,伴有恶寒,体倦腰困腿软,四肢厥冷,食欲不振,双下肢水肿,大便稀,小便清长,口干舌燥,唇色鲜红,脉沉细。诊为脾肾阳虚,虚不固涩,久服温热之品致内生燥热,治以乌梅丸加减,乌梅10g,干姜10g,炮附子15g,当归20g,桂枝15g,人参20g,柴胡15g,黄连15g,黄柏10g,白术15g,水煎服,日1剂,5剂后复诊,带下量明显减少,四肢转温,据此方稍加减,服用近20剂,症状全消。后以此方治类似之病均有佳效。

  按:本例患者,几年来在治疗上一直温补固涩为法而效果不显著,细推敲此案之带症,非纯属虚寒所致,其中夹杂实热之邪,故非单纯温补、固涩而能收效。
   
  (收稿日期:2004-04-11)    

  作者单位:025350内蒙古赤峰市克旗医院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