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心力衰竭

  2013-06-23

一般描述:  心力衰竭是由各种病因的心血管疾病发展到心脏功能受损,特别是心室肌收缩和(或)舒张
 功能受损,在有适量静脉回流的情况下,心脏不能维持足够的心排血量,并致组织灌注减少
 ,静脉系统瘀血的一种临床病理生理综合征。临床充血性心力衰竭。分为左心衰、右心衰和
 全心衰三种。中医称此病为心衰,指因心病日久,阳气虚衰,运血无力,或气滞血瘀,心脉
 不畅,血瘀水停。以喘息心悸,不能平卧,咳吐痰涎,水肿少尿为主要表现的脱病类疾病。
症状描述:   疲乏无力。
 呼吸系统症状:左心衰表现为端坐呼吸,阵发性夜间呼吸困难。
 消化系统症状:右心衰主要表现腹胀,恶心、纳差。
 精神症状。
 记忆力减退、精神忧郁、定向力丧失等。
体症描述:  心血管系统:心脏杂音,心率快,奔马律,交替脉。
 消化系统症状:肝肿大,全身浮肿,胸水,腹水,静脉压升高,肝经逆流试验阳性。
 呼吸系统:肺部湿性罗音。紫绀。
发病原因:  老年人心力衰竭以冠状动脉疾患所引起者占多数,其他如高血压心脏病、肺心病和二尖瓣钙
 化也可引起心力衰竭。某些心脏以外的疾病也可引起继发性心衰。某些治疗措施不当的医源
 性因素也可引起心衰。各种致病因素导致心肌收缩力和(或)舒张力的原发性或继发性的减
 弱是心衰发生的主要环节。中医认为本病因心痹、肺心病、心瘅、胸痹(心痛)、高原胸痹
 或风眩等病,病程日久,或过度劳累,损伤心气,阳气虚衰,搏血或运血无力,气虚血瘀,
 心脉不畅等引起。或突发心动悸,本已虚弱之心气无力以应,而诱发或加剧心衰。心阳不足
 ,经气不利,血行不畅,水气内停,泛溢肌肤,凌心射肺,则发为心悸、喘促、水肿等症,
 而为心衰。
 本病为心之重病,又多为心系疾病后期表现,应积极救治,若心衰严重,可表现阴阳离决之
 危候。
诊断要点:  符合下述两项主要条件或一项主要条件加两项次要条件即可诊断为心衰。主要条件:夜间阵
 发性呼吸困难和/或睡眠时憋醒;颈静脉怒张或搏动增强;肺部啰音和/或呼吸音减弱(尤
 其是双肺底);心脏扩大;急性肺水肿;非洋地黄所致交替脉;第三心音奔马律;颈静脉压
 升高>0.147kPa;循环时间>25秒;X线胸片上肺野纹理增粗;或见到Kerl
 eyB线;肝颈静脉逆流征阳性。次要条件:踝部水肿和/或尿量减少而体重增加;无上呼
 吸道感染的夜间咳嗽;劳力性呼吸困难;瘀血性肝肿大;胸腔积液;潮气量降到最大量的1
 /3;心动过速心率>120(次/分);经治疗体重在5天内减少大于4.5kg。
 中医诊断:病程迁延缓慢,具有心痹、肺心病、心瘅、胸痹(心痛)等器质性心脏病的基础
 ,常于劳作、或夜间平卧时、或有其他疾病时诱发或加重。
 平时有心悸,气促,胸闷等症,发作时诸症加重,端坐不能平卧,下肢水肿,甚或有腹水,
 少尿,腹胀纳差,咳吐痰涎或咯血。
 口唇紫绀,颈静脉怒张,肝颈静脉回流征阳怀,肝肿大压痛,心界扩大,脉搏增快,肺底或
 全肺有湿啰音等。
 具有原心脏病的症状和体征。
实验室检查: X线检查:左心衰竭。左室或左房扩大;右心衰竭。心脏向两侧扩大;单纯右心衰竭,右房
 及右室扩大,肺野清晰。
 心电图检查:可发现心房、心室肥大,心律失常,心肌梗塞等。
 血循环时间测定:血循环时间>25秒。
 实验室检查:水电解质紊乱及酸碱平衡失调。蛋白尿、血中尿素氮增高,血浆心纳素(AN
 F)浓度增高。
疾病辨析:   支气管哮喘。
 慢性支气管炎发肺水肿。
 气管癌或支气管肺癌。
 代谢性酸中毒。
 衰弱、肥胖及严重贫血等。
 心包积液或缩在心包炎。
 心原性水肿与肾原性水肿的鉴别。
 门脉性肝硬化。
 极度肥胖综合征。
 腔静脉综合征。
 中医鉴别:★ 支饮(渗出性心包炎):亦有心悸、气促等症状,但具有心包积液症状和体
 征,如奇脉、脉压小、心时遥远等,X线及B型超声波检查可明确诊断。★ 心痹(风湿性
 心脏病):心衰常为心痹等病的发展,当出现气喘不能平卧,下肢水肿,心界明显扩大等时
 ,应有心衰的诊断。★ 哮病(支气管哮喘):无心脏病史,以发作性喉间哮鸣有声为特征
 。哮病日久可形成肺心病而出现心衰。★ 肺胀(慢性阻塞性肺气肿);有久咳、哮病等病
 史,有桶状胸、肺部叩诊呈过清音等体征,X线胸透示透亮度增加。★ 肾水(肾病综合征
 ):小便常规见蛋白、管型等。
治疗方法:   心肺气虚
 证候:神疲乏力,短气自汗,动则加剧,食少纳呆,咳嗽喘促,心悸怔忡,面色青灰。舌淡
 或青紫,苔薄白,脉沉弱或结代。
 治法:补脾养心。
 主方:保元汤
 用法:
 加减:
 心阳气虚证
 证候:心悸,气短,胸闷,神疲乏力,头晕,舌淡,苔薄白,脉沉细无力。
 治法:补阳益气。
 主方:保元汤
 用法:
 加减:可加白术、茯苓、远志等;下肢水肿明显,加猪苓、泽泻、前仁、五加皮等。
 心肾阳虚证
 证候:心悸,面色淡白,肢冷,口唇青紫,或见腰膝酸软,舌质淡嫩,苔薄白,脉弱而数。
 治法:温补心肾。
 主方:参附汤合金匮肾气丸
 用法:
 加减:心悸、喘促明显,加葶苈子、桂枝、杏仁、酸枣仁等。
 阳虚水泛证
 证候:心悸气喘,胸闷不适,小便短少,下肢水肿,舌淡胖,苔白滑,脉沉弦。
 治法:温阳利水。
 主方:真武汤合苓桂术甘汤
 用法:
 加减:双颧紫暗、瘀血症状明显,加黄芪、丹参、三七、茜草等。
 心气阴两虚证
 证候:心悸,气短,下肢水肿,心烦失眠,舌质偏红或紫暗少津,脉细数或促。
 治法:益气滋阴。
 主方:炙甘草汤
 用法:
 加减:水肿明显,加茯苓、泽泻、前仁;心烦、失眠,去桂枝、白酒,加酸枣仁、远志、茯
 神。
 阴阳两虚证
 证候:胸闷心悸,难以平卧,下肢水肿,畏寒肢冷,五心烦热,喜冷饮,舌质红,少苔,脉
 细数。
 治法:温阳滋阴。
 主方:济生肾气丸合生脉散
 用法:
 加减:心悸,加酸枣仁、磁石;烦热、舌红,去肉桂、附子。
 痰饮阻肺
 证候:心悸气短,咳嗽气喘,不能平卧,咯出白痰或泡沫样痰,尿少浮肿,腹胀纳呆。白腻
 ,脉弦滑。
 治法:温肺化痰,泻肺逐饮。
 主方:小青龙汤合葶苈大枣泻肺汤
 用法:
 加减:
 阳气欲脱
 证候:呼吸喘急,呼多吸少,尿少浮肿,烦躁不安,不得平卧,面色苍白或灰暗,张口抬肩
 ,汗出如油,昏迷不醒,四肢厥冷或昏厥谵妄。舌质紫暗,苔少,脉微细欲绝或沉迟不续。
 治法:回阳救逆。
 主方:参附龙牡汤加减
 用法:
 加减:
 气虚血瘀证
 证候:心悸气短,胸闷胸痛,神疲乏力,食少腹胀,下肢微肿,舌质淡紫,脉弱而结。
 治法:补气行瘀。
 主方:补阳还五汤
 用法:
 加减:食少、腹胀,加党参、白术、厚朴;水肿,加茯苓、泽泻、薏苡仁。
其他疗法:  保证适当的休息和充足的睡眠,必要时给予吸氧和适量的镇静剂。
 饮食应适当限盐,一般控制在每日5g以下,病情严重时应控制到每日1g。
 积极治疗心脏原有疾病,防止各种诱因。
 针炙疗法:主穴为大椎、风门、肺俞,手法为点刺,不留针,起针后加拔火罐。阳虚明显者
 艾炙关元、气海、神阙。气阴两虚者取穴肾俞、神门、心俞、劳宫,用补法。
 单方验方:
 ★ 黄芪10g,附片6g,葶苈子10g,甘草6g,水煎服,每日1剂。
 ★ 金匮肾气丸10g,每日2-3次。
 西医:要治法有强心、利尿、扩血管。常用西地兰、地高辛、双氢克尿塞、氨苯喋啶和消心
 痛等。
评  介:  治愈:心悸、喘促、水肿等症及体征基本消失,原发病稳定。
 好转:症状、体重减轻,原发病基本控制。
 未愈:症状、体征、原发病无改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