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康熙青花钵式炉上读二十四孝图

 富一生 2013-06-23
康熙青花钵式炉上读二十四孝图 


 

    ■江苏南京  王德安

    这是一只康熙青花钵式炉,高13厘米,口径19厘米,炉敛口,腹扁圆,炉底有三个乳钉状足,底心无釉露胎,腹部上下两层各有12个开光,绘二十四孝图。

    孝,是中华传统文化提倡的德行,是一种稳定伦常关系的表现。所谓“百善孝为先”,反映了中华民族极为重视孝道。孝是中华文化的核心价值之一,孔子的学说把它看作是仁的根本,“仁者爱人”,连对自己恩情最大的父母长辈都不尊重的人,当然也不可能尊重他人、尊重社会,不可能成为良好的社会成员。

    元代郭居敬编录了历代二十四个孝子行孝的故事,后来的印本大都配以图画,故又称《二十四孝图》,为中国古代宣扬儒家思想及孝道的通俗读物。这二十四孝分别是:孝感动天、戏彩娱亲、鹿乳奉亲、百里负米、啮指痛心、芦衣顺母、亲尝汤药、拾葚异器、郭巨埋儿、卖身葬父、刻木事亲、涌泉跃鲤、怀橘遗亲、扇枕温衾、行佣供母、闻雷泣墓、哭竹生笋、卧冰求鲤、扼虎救父、恣蚊饱血、尝粪忧心、乳姑不怠、涤亲溺器和弃官寻母。我们按钵式炉上的纹饰择其几则与大家同赏。

    芦衣顺母。春秋时期鲁国人闵损字子骞,孔子的弟子,在孔门中以德行与颜渊并称。孔子曾赞扬他说:“孝哉,闵子骞!”(《论语·先进》)。他生母早死,父亲娶了后妻,又生了两个儿子。继母经常虐待他,冬天,两个弟弟穿着用棉花做的冬衣,却给他穿用芦花做的“棉衣”。一天,父亲出门,闵损牵车时因寒冷打颤,将绳子掉落地上,遭到父亲的斥责和鞭打,芦花随着打破的衣缝飞了出来,父亲方知闵损受到虐待。父亲返回家,发狠要休逐后妻。闵损跪求父亲饶恕继母,说:“留下母亲只是我一个人受冷,休了母亲三个孩子都要挨冻。”父亲十分感动,就依了他。继母听说,悔恨知错,从此对待他如亲生儿子。

    扇枕温衾。这是东汉江夏安陆人黄香的故事,他九岁丧母,事父极孝。酷夏时为父亲扇凉枕席;寒冬时用身体为父亲温暖被褥。少年时即博通经典,文采飞扬,著有《九宫赋》、《天子冠颂》等。京师广泛流传“天下无双,江夏黄香”。安帝(107-125)时任魏郡(今属河北)太守,魏郡遭受水灾,黄香尽其所有赈济灾民。黄香成了博爱仁心的天下楷模。

    拾葚异器。这是汉代汝南(今属河南)人蔡顺的故事,少年丧父,事母甚孝。当时正值王莽作乱,又遇饥荒,米珠薪桂,只得拾桑葚充饥。一天,巧遇赤眉军,义军士兵很奇怪地问道:“为什么把红色的桑葚和黑色的桑葚分开装在两个篓子里?”蔡顺回答说:“黑色的桑葚是熟透了的,供我老母食用,红色的桑葚留给自己吃。”赤眉军怜悯他的孝心,送给他三斗白米、一头牛,带回去供奉他的母亲,以示敬意。

    涤亲溺器。黄庭坚,北宋分宁(今江西修水)人,著名诗人、书法家,英宗治平四年(1067)进士。虽身居高位,侍奉母亲却竭尽孝诚,每天晚上,都亲自为母亲洗涤溺器(便桶),没有一天忘记儿子应尽的职责。

    在创建和谐社会的过程中,青花钵式炉上画的24孝,都应该是我们千秋万代学习的典范。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