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京城】· 王大爷 [一]

 LuXin4164 2013-06-25

王大爷,我们院儿的街坊,老北京。“文革”中期,由打界壁儿胡同搬来的,一家六口。搬来时,就一块“黄花松”拼成的铺板,算得上是苦大仇深。他,人随和,爱聊天,好喝茶。甭管他多困难,这茶也得喝,叶子还得是上等的小叶儿。如今要是老爷子在世,也得九十开外啦!

解放前,他拉洋车。后来,改了蹬平板儿。他讲话:“谁让咱没能耐哪!可现而今有了嚼裹儿,月月关饷。” 【京城】路 <wbr>王大爷 <wbr> <wbr>[一]

七十年代以前,王大爷成天际蹬着二、三百斤的货,穿梭在四九城的街巷里。早出晚归,风雨无阻,身板儿就是结实。自要他一进家门儿,谱儿可就大了,老伴儿递过手巾板儿。接着,赶紧沏茶。茶喝完了,他得先吃,小灶。甭管回来多晚,全家人也得等着他一块儿吃。这可能是人家的规矩。您想啊!人家整天在外头奔。他说了:“我苦了一辈子,别的,瞎掰!我要是有个三长两短,家里那几口儿可就‘日本船,满完(丸)!’” 王大爷没文化,可说话在理儿。有时候,话粗了点儿,街坊们也担待。

他是在我上中学时,“下岗”──“退职”的。您会问:“那会儿也有退休,何必退职哪?”您又不明白了!王大爷苦了一辈子,他哪儿见过那么多钱呐!退职就是柜上一次性给一笔钱,从今往后什么都不管了。后来,听说归了包堆才两千块。

退职后,老爷子身体还行,他接二连三找了几个事由儿。先是,在学校里是门房看看门儿。再就是,找了几个值夜班的差事。后来,管扫我们附近的几条胡同。每月的进饷也够他喝茶跟吃早点的。没几年,岁数跟上来了,干脆!回家呆着。这一呆,可褶子啦!不知怎么的,他患上了“羊角儿疯”。可能跟他脾气有关,他一辈子耿直,要强,不服输。成天自个儿跟自个儿较劲。平日和您聊起天儿来,他没事儿人儿似的。可一犯了病,能给您吓死。

王大爷也挺能砍的。记得有一次,在院儿里,他碰见我,要跟我聊聊,说的全是他解放前拉车的事儿。

想当初,他年轻那会儿也讲究极了。每天早上一出车,找家小馆子,叫上半斤羊肉包子,沏杯酽茶;中午来上两张烙饼卷羊杂碎,或是八两牛肉饼;晚上回家,两大碗羊肉汆儿面。说了归齐,给忘了,人家王大爷是回民。他就这点好,不好喝酒。穿的是白布汗衫儿、青布裤子和礼服尼面儿的皮底洒鞋。全是名牌儿,大栅栏“瑞蚨祥”和“内联升”的。

过去北京有句老话儿:头顶马聚元(帽店),身穿八大祥(绸缎店),脚踩内联升(鞋店),腰缠四大恒(钱庄)。

王大爷的洋车上的铜活儿擦的锃亮。夏景天儿车有遮阳凉篷;冬景天儿有棉篷,外带盖毯和手炉。天一擦黑儿,点着了洋车上方形的四周嵌着玻璃的小油灯儿。打老远一瞧,就知道有车来了。

他经常在广和剧场、吉祥戏院和长安戏院趴活儿,像如今的“的哥”一样趴各饭店。拉起车来,脚底下就是利落。他曾跟我说,他拉过唱戏的马连良,马老板派头大了,钱可是不少给。后来马先生还请他听戏。甭管真的假的,您就那么一听。就那当口儿,谁也甭想答茬儿,他聊的正在兴头儿上……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