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网络时代促进科学传播事业发展的思考

 bdcxrh 2013-06-25

网络时代促进科学传播事业发展的思考

发布者:admin 发表时间:2010-05-21 12:56:04



网络时代促进科学传播事业发展的思考

——基于上海地区的实证分析

 

    科学传播(亦称科普、公众理解科学)是提高公众科学文化素养的重要途径,如何在当前网络时代促进科学传播事业的发展,是贯彻落实《全民科学素养行动计划纲要(2006-2010-2020)》所必须应对的命题和挑战。本文基于上海地区的实证调研,结合国外先进经验,进行了思考并提出了自己的构想。

关键词  网络时代  科学传播  实证分析

 

一、研究背景

科学传播(或称科普、公众理解科学)作为人类传播的一个重要分支,是伴随人类技术与科学的产生而必然产生的一种社会实践活动,它通过各种有效的媒介,将人类在认识自然和社会实践中所产生的科学知识与技术知识,在包括科学家在内的社会全体成员中传播与扩散,来倡导科学方法,传播科学思想,弘扬科学精神。互联网拥有强大的信息处理能力、高效的传播能力和交互式的信息传播方式,被称为继报纸、广播、电视传播后的第四媒体,互联网所拥有的巨大的技术优势对于促进科学传播的发展是不言而喻的,网络时代的到来,为科学传播事业的发展提供了机遇和挑战,然而,目前国内这一传播渠道在实践中并未发挥其应有的传播作用。由中国科普研究所于200712月至20082月进行了2007年中国公民科学素质调查,结果表明,2007年我国公民对获取科技发展信息的主要传播渠道选择最多的是电视(90.2%)和报纸(60.2%)。其他渠道选择的比例依次为:广播(20.6%)、科学期刊(13.2%)、图书(11.9%)、因特网(10.7%)和一般杂志(9.7%)等。我国公民运用网络参与科学传播的比例仍然不高,那么如何在当前网络时代促进科学传播事业的发展,是贯彻落实《全民科学素养行动计划纲要( 2006-2010-2020)》所必须应对的命题和挑战。

二、实证分析

基于对网络时代促进科学传播事业发展的追问,我们进入上海地区居民社区进行实证调研,对不同年龄、不同教育程度、不同职业所构成的社区居民受众进行系统抽样调查,是本研究资料收集和资料分析的基础。上海居民社区H苑坐落在上海市徐汇区,小区总建筑面积为6.3万平方米;绿化覆盖面积大约为25%;总共有14栋居民楼,58个单元;有912户,共计3282人。

在无法获得小区居民具体名单的情况下,采用对14栋居民楼、58个单元的每间住户进行编号,进行系统抽样问卷调查的方法,200832(周日),笔者组织的调研小组按系统抽样对调查住户的分配安排,准备好320份问卷,同时对社区居民进行问卷调查,如果遇到所抽样的居民家没人的情况,则以相邻的下一户双号门牌内居民代之。具体做法是:选择单号门牌内的居民进行问卷调查(随机抽取的第一住户号是单号),遇到居民不在,则以相邻的下一户双号门牌内居民代之。

注:在系统抽样中,先将总体从1N相继编号,并计算抽样距离K= N/n,。式中N为总体单位总数,n为样本容量。然后在1K中抽一随机数kl,作为样本的第一个单位,接着取kl+Kk1+2k+…,直至抽够n个单位为止。

总体单位数:3282

调查的样本数:320

抽样比:320/32821/10

抽样间隔:K=3282/32010

最后,回收问卷310份,有效问卷310份,有效回收率为96.9%,收到了系统抽样调查的效果。

(一)社区受众的基本情况

1.性别构成

此次回收的有效问卷310份中,显示受众的性别构成为:男性居民为197名,占总数的64%,女性居民为113名,占总数的36%。接受调查的居民受众中男性占了较大的比例。

2.年龄构成

接受调查问卷的绝大多数居民受众年龄在1850岁之间,其中18~30岁的最多,占31%3140岁的占17%4150岁的占18%5160岁的占12%6169岁的占9%70岁及以上的居民占6%,而不满18岁的受众占7%

3.受教育程度

社区居民受众的受教育程度参差不齐,在接受问卷调查的310位居民中,最多的是大学本科,有111名,占35. 8%;其次是大专,有68名,占21.9%;再次是研究生及以上,有56名,占18.1%。大专以下的情况如下:高中或中专37名,初中24名,小学11名,小学以下3名。

4.职业状况

社区居民受众的职业状况各不相同,在接受问卷调查的310位居民中,最多的是离退休人员,有52名,占18.1%;其次是学生及待升学人员,有52名;再次是事业单位工作人员,有47名,商业及服务业人员37名,文化、教育、医疗工作者35名;等等。

(二)社区受众运用网络参与科学传播的情况

1.受众上网的情况

作为受众的居民,上网的居民占了绝大多数,如图1所示。每天必上的占36.1%;经常上网的占29.4%;偶尔上网的占20%,几乎不上网的只有14.6%。这个结果从一个侧面反映上海居民家庭的网络普及率还是较高的。

1 受众上网的情况

2.平均每次上网的时间

作为居民的受众平均每次上网的时间中,1~2小时居多,占35%;其次是1小时以下,占27.4%;再次是2—3小时,占19.5%3小时以上的只有18.2%

2 受众上网时关注科技信息和科技的情况

3.受众运用互联网获取科技信息和科技知识的情况

如图2所示,作为居民的受众在上网时对科技信息和科技知识的关注程度情况是:每天关注者占15%,经常关注者占35.5%,偶尔关注者占41.2%,从不关注者占18.3%;另有9人情况不详。就数据来看,受众上网时关注科技信息和科技知识的人数还是占大多数,网络媒体在科学传播中的作用不可小视。

4.受众认为网上的科技信息和科技知识在哪方面最有帮助

通过本次调查我们发现:作为居民的受众,认为网上的科技信息和科技知识对于拓展视野有帮助的占比例最高,为46%;其次是满足放松心情,为19%;再次为满足个人兴趣18%;帮助专业学习的占17%

5.受众使用的主要搜集科技信息和科技知识的网站

从调查中:我们发现,作为居民的受众,在上网搜集科技信息和科技知识时,首选的是全球和国内著名的搜索网站谷歌百度,占51.3%;其次是科普网站,占22.7%;再是各门户网站,22.4%;而使用国外网站的只有3.6%,这与链接困难以及语言障碍有关。详见图3

3 受众使用的主要搜集科技信息和科技知识的网站的情况

(三)社区受众运用互联网获取科技信息和科技知识的满意程度

1.受众认为网上科技信息和科技知识的真实可靠性

作为居民受众,有62.2%的人认为网上科技信息和科技知识比较真实,只有3.4%的认为非常真实,有4.4%的人认为不真实,有30.1%的认为说不准

4 受众对网上科技信息和科技知识的内容和形式的满意程度

如图4所示,有66.6%的人对网上科技信息和科技知识的内容和形式比较满意,有3.6%的认为非常满意,有26.6%的人认为不太满意,有3.3%的认为很不满意

2.受众认为上网搜集科技信息和科技知识产生障碍的原因

通过调研(图5)我们了解到,被调查者认为上网搜集科技信息和科技知识产生障碍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排在首位的是不如电视方便,占27%;接着是网站网页缺乏吸引力,占26%;其次是认为网上可信度不够,占14%;认为上网费用太贵的占13%;认为不如杂志报纸方便的占10%;认为不如广播方便的占10%。这些源于社区居民受众对网络参与科学传播实践所遇到障碍的原因的真实想法,对于我们站在受众的立场和角度改进我们的工作,促进网络时代科学传播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5 受众认为上网搜集科技信息和科技知识产生障碍的原因

三、调研思考

通过我们在上海地区对居民社区的实证调研,发现障碍因素主要集中在:网站网页自身问题,如缺乏吸引力或者是不像传统媒介如电视方便;网上可信度不够的问题也很突出;上网费用太贵等方面。

国务院于20063月下发的《全民科学素养行动计划纲要( 2006-2010-2020)》中,在重要的基础工程部分关于网络科学传播就在三个方面具体地涉及集成国内外现有科普图书、期刊、挂图、音像制品、展教品、文艺作品以及图片、科普志愿者等各类科普信息,建成数字化科普信息资源库和共享交流平台,通过互联网为社会和公众提供资源支持和公共科普服务发挥互联网等新型媒体的科技传播功能,培育、扶持若干对网民有较强吸引力的品牌科普网站和虚拟博物馆、科技馆研究开发网络科普的新技术和新形式。开辟具有实时、动态、交互等特点的网络科普新途径,开发一批内容健康、形式活泼的科普教育、游戏软件。由此可见,在当今社会信息全球化的背景下,党和政府充分认识到网络科学传播的重要性和推广的迫切性,并希望采取具体措施来促进其发展。他山之石,可以攻玉,目前就全球范围来看,一些发达国家在运用网络传播科学的成功实践为网络时代科学传播的发展趋势作了可贵的探索,我们这里以美国和南非为例。

1.美国利用网络传播高科技科学的实践

1990年,美国空间协会(Space Community)启动了CCAP计划,目的是促进科学的传播(communication about science),经过10年的发展,美国国家研究委员会报告称,科学家在科学教育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科学传播在科学教育中扮演了很重要的角色。200310月,针对日益增长的对科学传播的需求,美国国家射电天文观察和美国国家研究委员会( NRAO and NRC)在华盛顿召开了天文学科学传播会议。会议的重要成果之一,就是任命一个任务小组探讨可行性、费用以及创建天文学信息资源的电子档案的意义。有两种选项供任务小组参考:其中一个是建立一个WEB站点,提供链接到天文学公共站点和教育资源,这些链接是经过分类的,并且是可检索的;另一个是构建基于天文学信息和影像的可检索的数据库,其内容既有代表性又很全面。另外,美国的NASA专门成立了行星保护部门,致力于行星保护政策的公众对行星保护的认知研究,包括科学家的认知和一般公众的认知,它们建立了三个对话( diaglogue)网站公布政策研究进展,与公众进行对话。美国的科学家们对自身的科学教育责任有充分的认识,并积极行动,推动科学传播的发展,构建统一的专题科学信息网站是他们采取的主要手段。

2.南非的科学传播网( SASCON)

SASCON宣称它的宗旨在于:提供针对那些对科学传播感兴趣的人们开发的交流论坛,激起南非公众对科学传播的意识和兴趣,提高南非的科学传播的数量,打造科学家的媒体技能工作空间,使科学家、工程师、技术人员具有沟通的技能,并且提高科学和技术在媒体中的可见度。南非的科学传播网SASCON吸引了大量的科学家和普通公众参与,在促进南非的科学传播实践发展中起到了很好的作用。

综合这两个国家的成功实践,我们简要概括网络时代科学传播的发展趋势为:国家高度重视,在法律、政策、资金层面等给予相当大的支持力度;科学共同体(包括科学家、工程师、技术人员等)深入参与建设科学传播网络;科学传播的网络能吸引大量公众浏览、参与和对话。

因此,我们发现网络时代促进科学传播事业发展的核心理念应该是以人为本,党和政府高度重视,科学共同体能主动深入参与,以创造人性化的条件,为居民便捷、具有安全感、低成本地使用网络参与科学传播、受益于科学传播为根本目标。

四、未来构想

以居民区调研分析论证的范围有限,难以全面掌握公众在运用网络参与科学传播的整体情况,而美国21世纪以来所做的科学传播(科技传播)的相关调查值得我们借鉴:南加州大学新闻学院( USA Annenberg School)的数字未来中心(Center for Future)2004年进行了一项关于互联网发展的名为数字未来的调查,2009人参加,相关内容为公众对互联网和互联网使用的态度。此调查为全国性计算机辅助随机抽样访谈。2004年还有一项调研是面对面的访谈调查,877人参加,由芝加哥大学的国家民意研究中心主持,主题是公众对研究机构和政府资助的各种项目的信心。以居民区调研分析对于本人的科学传播研究而言是一个起点,还有很多规划今后要一步步落实(在经费和各方面条件不断好转的情况下):例如从地域而言,本研究报告是立足于上海地区社区,今后将立足于覆盖东部、中部和西部,验证数字鸿沟是否在科学传播实践中存在及其具体情况;本研究报告的实证调查对象是社区居民,下一个重要目标是高校学生和企业员工,以及占我国人口绝大部分的农民兄弟和进城务工的农民工。

 

华东理工大学人文科学研究院  黄时进

 

第十六届全国科普理论研讨会论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