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口疾

 蔡灸哥 2013-06-25

 点击图片或使用键盘← →翻页

 

                          作者 龙帅江

 

 经常有病人来我这里治疗,主诉,口疾各种情况,我现在将临床我用的方法治疗做了一个总结,希望大家可以根据具体情况,在医生的指导下选用!

1,口臭:口内出气臭秽,多属胃火偏盛,常在温热病及“口疮”,“牙宣”等证中出现,用加减甘露饮。如若臭如馊腐,则为消化不良,不可作纯热证治疗。
经常口有秽气,用藿香煎汤时时含漱。食韭菜后口臭,清茶送服连翘末二钱,或嚼黑枣数枚,能减。
加减甘露饮:地黄,天门冬,黄芩,枇杷叶,茵陈,枳壳,石斛,犀牛角,甘草

2,口腻:口腻不爽,常伴舌苔厚腻,为湿浊极重,脾胃不化,用平胃散加藿香。
平胃散:苍术,厚朴,陈皮,甘草

3,口辣:口内有辛辣味,伴见舌上麻辣感,或挟有腥气,皆为肺热,用加减泻白散。
加减泻白散:桑皮,桔梗,地骨皮,甘草,黄芩,麦冬,五味子,知母

4,口酸:肝热乘脾,用左金丸加神曲。
左金丸:黄连,吴茱萸


5,口咸:系肾液上乘,属虚火者,用滋养肾丸引火下行,属虚寒者,用附桂八味丸加五味子。
滋肾丸:黄柏,知母,肉桂
附桂八味丸:附子,肉桂,熟地,山茱萸,山药,茯苓,丹皮,泽泻

6,口甘:口内常觉甜味,饮白水也甜,系脾蕴湿热,《内经》称为“脾痹”,并谓“治之以兰”。兰草即佩兰,取其芳香清化,亦可用泻黄散加减。
泻黄散:藿香,山栀,石膏,甘草,防风


7,口苦:胆热或肝热证,多见口苦,故《内经》称为“胆痹”。比如说:“此人数谋虑不决,故胆虚气上溢而口为之苦。”又说:“肝气热则胆泄口苦,筋膜干。”治宜龙胆泻肝汤加减。但热病中常见苦口干,不作为主证,热清则苦味自除。
龙胆泻肝汤:龙胆草,黄芩,木通,车前子,当归,生地,柴胡,甘草

8,口淡:口淡无味,饮食不香。有见于外感风寒的,以祛邪为主;也有见于病后胃虚的,用六君子汤调理。一般病中出现口淡,多为胃有湿浊,淡而且腻,舌苔亦腻,甚则恶心泛漾,均不作主证治疗,于主方内加入藿香,蔻仁,陈皮等芳化和中。
六君子汤:党参,白术,半夏,陈皮,茯苓,甘草

9,口多清水:常见于胃寒和泛酸证,用丁香粉二分开水送服。

中医治疗口疾是许多病的一个症状也,是要根据整体的情况睡觉病情需辨证,验方仅供参考!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