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后工业时代的杂志

 啸海楼 2013-06-25

后工业时代的杂志

黎文 昨天 18:33

“跟有故事的东西过生活”,这本杂志是这样有点执拗而又坚定地发出了这种声音。在物质资本无往不胜的今天,在网络讯息强势而纸质媒体日落西山的今天,说出这样的杂志宗旨,总是让人尊敬而深深感动的。或许,这就是杂志一直使不多的一群读者深感温暖的原因。

ku:nel是日文“吃、睡”两字的合成字,在这本杂志里,并非只是吃睡两件事,而是涉及了生活杂货、食物、旅行,也有书籍、音乐、电影的介绍,那么,它跟一般的时尚生活杂志有什么不一样?2002年,日本著名的杂志出版机构Magazine House首次推出《ku:nel》,让我们来看看当时的一些杂志主题:配合大学生入学的“从这里开始,我的生活”;迎接冬天的“马上要准备过冬了”;春天樱花季的时候:“差不多该出门走走了”。

翻开这本杂志,你再也见不到最新潮流的电子产品、化妆品、奢侈品,那个喧嚣繁华的城市化(程式化?)生活已经似乎以光速消退,你感受到的是一家海边的小木屋,非常类似梭罗的《瓦尔登湖》描述的隐逸生活;你看到了精致严谨地制作手工健康食物的过程;你看到了几封手写的书信来往,在电邮的时代,这不有点复古的优雅么?还有啊,你还可以看到一个手工达人,怎么精心打造一双优雅的鞋子;你还可以和登山家一道,在富士山麓采摘各种新鲜美味的蘑菇;当然,还有川上弘美的小小说可以读……可以这样说,这的确是一本超级符合“乐活族”(LOHAS:Life style of Heal thand Sustain ability的缩写,即“健康而可持续发展的生活模式”)的杂志,而这本杂志以这样反消费,注重人文生活的姿态在日本大受欢迎,看来还是的确因应了“下流社会”的实际和心理需求。

《下流社会》一书中的调查数据显示:“30-40岁男性中约有10%属于LOHAS”,他们“主张生活简约朴素,不应浪费”,从个人兴趣来讲,他们多喜欢读书、艺术欣赏、园艺、种树、旅行、散步等,在生活中最看重的事情是“创造性”。日本的乐活族学历都较高,但努力向社会顶层奋斗的欲念却不强烈,他们希望可以支配更多的时间用在自己的兴趣爱好上,但迫于繁忙工作,结果只能通过阅读书报杂志来获得精神认同。看来,《ku:nel》这样的杂志大概就是他们选择的精神食粮之一。

而这一类杂志所拥有的物理触感,或许不是iPad这样的新鲜玩意可以替代的。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它的媒体属性依然存在。但漂亮又节制的设计排版,独到的价值观诉求,又使得它更加类似一种生活方式的商品。获得讯息并不是读者买下它的唯一因素,寻求生活理念的认同以区隔其他营营役役的人群,获得独特的存在感,或许更加重要。在数字化的后工业时代,这类“慢媒体”或许才是得以幸存的纸媒。

早在1948年,日本就创刊了一本叫《生活手帖》的杂志,以不刊登广告的偏激前卫姿态却获得读者强烈支持,可以说,《生活手帖》的杂志精神在半个世纪后依然有《ku:nel》这样的杂志传承,翻阅这本这本杂志,可以感受到人性的温暖,静思的幽雅;是的,我们真是可以“跟有故事的东西过生活”。

【图注:《ku:nel》最新的2013年7月1号封面(局部),京都特辑;作者供图】

杂志网址http:///kunel/

(实习编辑:张小金)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