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美刊:经济学家是否值得信赖?

 东溟根相连 2013-06-26

核心提示: 虽然主流经济学家未必能弄清楚所有事情,但是他们还是远远胜过主流圈外的大多数人。

参考消息网6月7日报道 美国《大西洋月刊》网站6月5日发表了题为《我们该信赖经济学家吗?》的署名文章,作者诺厄·史密斯在文章中指出,人人都知道,厂房闲置、潜在的工人无所事事是件不好的事情。但是,现今最优秀的“专家”——学究式经济学家——普遍名声不佳。有调查表明,公众对他们的预言没什么信心。他们在专栏里争论不休,似乎在最基本的问题上都无法意见一致。毋庸置疑,“公共债务与GDP之比超过90%即进入危险区”——知名经济学家卡门·莱因哈特和肯尼思·罗戈夫的论点,许多支持紧缩政策的共和党人以此为据——被揭穿无助于经济学家的名声。

那么,信奉经济学是错误之举吗?经济学家自身是该被耻笑为中世纪怪人的江湖骗子吗?还是尽管有种种缺点但真的是最优秀的专家?这无法明确回答,但文章指出了公众对这个领域应该了解的一些事情。

首先,需要简单介绍一下经济理论家是做什么的。基本上,他们的工作就是建模,以这种数学工具来描述经济如何运作。问题在于,经济学家并没有真的建立起一个有效的整体经济模型。很多聪明人士花费大量时间创建“动态随机一般均衡”等名目的工具。但到目前为止,那些模型无法真正像气象学家预测天气一样预测经济。而且,它们包含着许多明显错误的假设。举个例子,许多模型规定只许公司不定时地调整价格!很荒唐,对吗?经济学家添加这些内容是为了让模型更易操作,他们寄希望于这些荒谬可笑的假设确实相当接近于现实。但是即使有了这些勉强的拼凑,现有模型仍然无一能够准确预测经济。

理论并非唯一的问题。经济学家其实也没有足够完善的数据来了解经济是怎么运作的。对于化学或者生物,你可以把东西拿进实验室,通过有控制的实验来测试。对于微观经济学也就是关于特定市场的研究,你也可以这样做,例如,谷歌销售在线广告的拍卖就是微观经济学开发出来的。但是对于宏观经济学也就是关于整体经济的研究,你不可能把国家或者整个经济体带入实验室。你所能做的就是坐看历史流逝,尝试推断出某些模式。但通常,当你以为自己找到了的时候,那些模式便转瞬消失了。

宏观经济学还缺少生物和化学所享有的那种科学氛围。在自然科学中,模型是为解释数据而建的,这是其唯一目的。但是在经济学中,模型往往只是讲故事的工具,用来解释关于世界有可能如何运作的理念。

优秀的经济学家很清楚自己的无知。美联储主席本·伯南克前不久在普林斯顿大学的毕业典礼演说中半开玩笑地说:“经济学是一门高度尖端的学科,擅长向决策者准确解释为什么他们过去做出的抉择是错误。关于未来则没有太多可说的。”世界上最著名的宏观经济家之一格雷格·曼丘在2011年的一篇《纽约时报》专栏文章中这样描述:“在当了25年的专业经济学家之后,我必须坦白:我对经济学还有很多不懂的地方。事实上,正是在我投入了大部分精力和注意力的经济学领域——商业周期的起伏,我最经常发现自己面对一些没有明显答案的重要疑问。”

文章认为,这一切说明,当一位经济学家讲述基于理论或模型的事情时,人们应该非常非常怀疑。理论或模型越复杂,越要警惕。例如,在《华尔街日报》最近一篇专栏文章中,斯坦福大学经济学家约翰·泰勒呼吁财政紧缩,为证明其建议有道理,他表示,这是依据一个“现代宏观经济学模型”得出的结论。但在研究了那个模型之后,就可以发现其中有很多假设是其他很多经济学家会不赞同的。然而普通《华尔街日报》读者不会知道这一点。所以一定要当心那些怀揣异想天开模型的经济学家。

如果经济学家成功地开发出更有效的正式模型,那人们就能向他们提出疑问(例如“美联储应该印更多钱吗?”),并信赖他们的专业建议。但在那一天到来之前,所有经济学家真正能给予人们的是直觉、建议和想法,每个人必须自己决定哪种办法最好。

因此,在聆听经济学家讲话时,关键是要努力弄明白他们为什么那样认为。例如,保罗·克鲁格曼认为货币政策在经济萧条时期作用不大,因为名义利率不可能低于零,也因为美联储并非一贯善于说服人们相信未来会有通货膨胀。罗伯特·巴罗认为财政政策不管用,因为人们预见将来会需要交税为今天的刺激措施埋单,于是减少今天的消费以便存钱支付将来的那些税费。大多数人都可以理解这些基本思想,自行断定哪些可信,哪些不切实际。

经济学家的另一个美德是,他们非常善于指出对方的逻辑错误。总体来说,经济学家都是非常聪明、富有洞察力的人。跟所有人一样,他们容易夸大自信,过分依赖自己未经证实的理论(不是所有人都像格雷格·曼丘那么惯于怀疑和自我质询)。但是当他们这么干的时候,其他经济学家通常会抓住他们不放!为了避免过于相信一个经济学家充满自信的意见,应该听听持不同意见的其他经济学家怎么说。

最后一点,虽然主流经济学家未必能弄清楚所有事情,但是他们还是远远胜过主流圈外的大多数人。

文章认为,不管对经济学家有什么样的期望,他们不是深谙世界如何运作以及应如何予以微调的“万事通”专家。他们不是汽车修理工。如果他们表现得像汽车修理工,那就应该马上警觉起来。但是他们的确能说出许多有趣的事儿。他们也许可以帮人们认清或者重审自己关于经济运转的看法。他们还能帮你发现别人言论中的漏洞。(编译/何金娥)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