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精心设计课堂教学活动,培养学生外语素质

 conolel 2013-06-26

根据未来学的预测,21实际社会对人的素质的要求是:1)利用信息的能力;2)清晰的思维能力;3)有效的交际活动能力;4)理解人类环境的能力;5)理解人类和社会的能力;6)个人生活能力;7)自我学习和创新能力。所以,为了使教育面向未来,培养适应未来变革的务实型人才,在加强基础知识教学的同时,大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以抢占新世纪人才质量竞争的制高点。而我们外语教育的根本目的,是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外语素质,但外语素质作为人的素质系统之子系统,其形成和发展不是孤立的,而是同人的社会需要相联系的,与其他素质相协调,是互相促进、共同发展的。

因此,直接用外语思维和高效率地运用外语进行交际必然成为外语素质教育对学生的要求。面向21世纪的教学改革的核心是要在课堂教学中实施外语素质教育。外语课堂教学应遵循以下原则:1)同时发展学生的听、说、读、写四种基本语言技能。听说读写四种言语交际活动是互相联系和互相促进的,要根据不同的阶段和对象进行有侧重或平衡的综合训练;2语言的交际活动要求有丰富的真实的情景来表现;3语言知识的训练要和听说读写的交际活动达到统一;4教学模式应该多样化、实现真实性、启发性和系统性的统一;5)在教学过程中,正确的使用母语;6)注意开发学生的非智力因素,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各种英语活动,了解掌握英语的学习规律,学会有效的英语学习方法,培养独立自我管理、自学、自我调节的能力。在遵循以下原则的基础上,精心设计课堂教学活动,以提高学生的外语素质,包括外语知识与经验、外语学习的内部智力、外语思维能力、外语语言基本能力、外语交际能力、非智力因素等六个方面。

 

教学是一直艺术创造的过程

教师是创造未来人的特殊的雕塑家,教师的劳动决不仅仅是机械的传承知识、照本宣科的演绎教材,教学过程应该是艺术的创造过程。教师应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按照内容的性质,利用所在学校的教学设备,设计出多样形式的、活动化的教学模式。江河湖海,找不到绝对相似的水滴,教海无涯,教师也找不到适用于每一课的途径和方法。事实上,教学过程不存在不变的最佳模式,这就决定了教师的劳动必须具有创造性。

外语教学过程的实质、精心设计教学课堂活动的必要性

外语教学的过程的实质是学生指称系统和语义系统的建立过程,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必须引导写生积极思考,将抽象的外语符号同具体生动的经验知识联系起来,使书上“静态”语态形成结构转化成学生大脑中“动态”的思维情趣思考和认识,培养学生外语思维能力,学生在外语学习过程中形成的。因此,学生参与课堂教学活动是学得知识和提高能力的重要途径。同时也是开发一个人的潜能,促进个性发展、实现个人价值奠定基础。在外语教学过程中,多采用师生双向和学生之间的交互性活动。这种学习中的交互活动有助于培养写生尊重他人的意识,有助于在共同的学习和合作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

教学活动应重在质量

在某些课堂教学活动中,基本只是被动的参与教学活动,学生参与的动机不明确,老师也只是让学生以指定的方式参与指定的活动,尽管参与人次多,但学生毫无主动性。他们的语言能力和思维能力并未得到提高,学生如果有明确的学习动机,参与的活动具有交际性,通过活动受到明显的学习效果,那才是学生的有效参与。因此如何提高课堂教学活动的质量是殛待解决的一个重要的问题。教师要保证设计的课堂教学活动全体参加,每一次参与都有效,并注意学生深层次的参与和思维参与,保证每一次课堂活动都能收到积极的效果。设计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师应该遵循以下原则:1)学生在做中学的原则。 2)学习应该建立在内发动机制的基础上的原则 3)学习应该与学生的需要和兴趣相联系的原则 4)学习应该与课堂以外的现实世界相联系的原则。

要想提高课堂教学活动的质量,就要依靠教师遵循教学原则,领会大纲精神,熟悉教材,精心设计活动内容,再加上创造力,使每一堂课都富有生命力。

提高课堂教学活动的策略和途径

情境教学,创造和谐的民主气氛

教育现代化首先要从思想观念现代化开始,教师要放下架子,把学生当作一个更自己平等的人来看待,尊重学生的人格。老师发挥以情感人的作用,充分利用课文情感创设情境,激发学生潜在情感,使学生在大脑兴奋状态下学习,从而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和高尚情操的教学方法。老师在教学活动中必须创造良好的情感氛围,以自己的热忱负责和信任爱护学生的动机、兴趣、意志以及品质等非智力因素的培养 形成具有重要的作用。而非智力因素是推动学生学习外语的动力源泉,它的优势直接决定着学生外语水平的高低。教师应针对外语自身的特点,激发学生学习外语的兴趣,强化其学习外语的需要和动机。外语作为符号系统,在缺少实际使用环境时往往会显得枯燥无味。在课堂外语教学活动中,教师应利用课文情景和运用各种手段创造情境:借助生动的语言描绘创设情境,利用媒体手段,创设外语活动情况,为外语语言符号的引入提供具体的所指信息,使课堂内容变得生动,充满活力。这样,教师就能在创设的情境中使学生在无意识的心理状态中受到正面引导,从知识学习中吸取营养,产生感情的共鸣。但在课堂教学活动,如果设置情境,以何种形式来设置情境,都必须服从教学的目的,适应具体的教学内容的要求,切不可追求形式,或仅仅为刺激学生的兴趣而设置。

另外,教师在设计课堂教学活动时,应从教学策略上设法为学生尝试成功的体验,而要创设这样的教学环境,师生关系要平等、和谐,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关系是平等的,除了给学生平等的发言权利外,还应平等地获得教师评价的权利,从而使学生的自尊心得到满足,并对学习生活充满轻松、愉快、自信感。因此,首先的的一点是,要把课堂时间尽可能多地留给学生,为学生提供参与课堂教学活动的空间。教师的教要通过学生的学的内化过程才能起作用。课堂教学活动应成为师生共同参与、互相作用、创造性的实现教学目标的过程。营造教学环境,使所有的学生都能获得成功的体验,是素质教育所提供的愉快教育的精髓。因此,在活动过程中,教师的评价应以鼓励为主,要善于发现学生进步,并即使给予鼓励,使学生经常感受到成功的体验。

总之,营造良好的教学环境,创造民主的课堂教学活动的氛围是激活课堂教学活动、提高其质量的前提和必要条件。

 

2.激活课堂,培养学生的外语 素质

加强外语交际能力的培养已经是整个外语界的共识,学生不是花大量的时间死记硬背,而是应积极有效地参与课堂活动,在活动中掌握语言知识和语言运用能力,最终达到自由运用外语进行交际的能力。语言本身就是劳动人民中的智慧的结晶。日常生活本身就是丰富多彩的。尽管教学的课堂内容没有变,但教师应努力改变组织结构,够课堂教学活动赋予情趣,使课堂教学活动更为丰富、生动。

2.1重视导入,唤起学生潜在的好奇心和迫切的求之欲

兴趣是人的带趋向性的心理特征。心理学表明当一个人对某种事物发生兴趣时,他就会主动地积极地、执着的去探索。因此,在呈现新内容前,如果能巧妙的设计课堂教学活动,导入新课,唤起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那对于激活课堂,无疑是加了一针强心剂。激活导入的方式通常有1)歌曲导入 2)图片导入 3)复习旧课导入 4)快速提问导入 5)小组讨论导入等等。这些导入的内容通常与要呈现的内容有关,较好地采用不同的形式,除了激活学生思维之外,对课堂的整体教学更起了承上启下的作用。如SEFC 2B Lesson 27 Canada,课本的主题为爱思基摩人的生活。在呈现新课前给学生看一幅有关爱思基摩人的图片,让学生对图片进行描述,强烈的视觉冲击,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SEFC 2B Lesson 42 Hurricane一课中,先给学生听龙卷风来时的声音,强劲的风声、雨声、人们的叫喊声,房屋、树木的倒塌、爆裂声撞击着学生的听觉神经,学生仿佛身临其境,恐惧感油然而生,接着又一段风平浪静后的音响,海浪轻拍,海鸥啼叫,学生听来仿佛在宁静的沙滩上散步。两段音响下来,学生在心灵上、听觉上仿佛同那些经历过龙卷风的人一样有了经历生命的感受。同学们争先恐后地表达对龙卷风的恐惧之情,并庆幸自己没有生活在沿海地区。SEFC 2B unit 5 Lesson 17 Charlie Chaplin一课中,先给学生看一段卓别林在无声电影中的演出片段,让学生对卓别林的表演风格、衣着、所演的任务的个性特点进行描述,由于人物形象逼真栩栩如生的表演,学生的学习兴油然而生。在中,导入新课文后,让学生就一图画进行小组讨论,主题为“What problems are we human beings facing ?”学生各抒己见,表达自己的看法,如污染、人口、森林资源匮乏、太阳臭氧层的空洞等等

2.2 创设多层次目标的组合性教学模式,使课堂教学活动多媒体化、活动化

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的目的是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外语素质教育也应该体现这一精神。学习风格理论告诉我们,学生有不同的学习风格,有些学生善于接受老师权威性的言语讲解,有些则善于抽象思维,有的则需要在体验和演示中学习,有的则需要社会性习得。若在课堂活动设计中,忽视了学生学习上的心理差异和环境差异。创设多目标层次的组合教学模式,使无论两头,还是中间的学生 都能满足自己的需要,积极参与每一次课堂活动。其中,在设计课堂一教学活动时要尽量做到多媒体化和活动化。如前面所举的卓别林一课中,录象的使用。再如学习SEFC 2B Lesson 63zhong ,在课堂教学中播放VCD让学生观看五彩缤纷的珊瑚世界,在讨论珊瑚生长的环境,其教学效果不言而喻。再如在教授语法情态动词时一张图片的饿应用,使枯燥的语法知识变得生动起来。

 

让学生用情态动词根据图画的内容做一个对话,提示如下:

You are in Times Square ,going up one of the escalators, when you see a security guard chasing a young man down the opposite escalators. The young man gets away and the security guard asks you to help identify the man, who has told hundreds of CDs orm Mega Record .Write down your answers to the following questions .You only saw the young man briefly, so you are not sure about some of your answers. Use modal verbs in your answers.

How tall would you say he was? (He must have been about one meter 80cm tall?)

What was he wearing ?

Was he wearing glasses?

Was he carrying anything ?

Did he have a scar on his left check?

Would you recognize him if you saw him again?

另外,计算机辅助教学在 外语教学中的应用(特别是其中PowerPoint)更是从根本上改变了传统教学中教师,学生,教材三点一线的格局。全方位,多层次的教学手段,使教学内容生动形象,趣味盎然,引人入胜。由于声音,图像,文字等多种刺激并重,使师生闻其声,观其形,临其境,完全沉浸在教学要求的氛围之中,从而收到其他教学手段所不能比拟的教学成果。比过去粉笔,黑板,书本等教学手段更为直接,更为真切。

2.3把时间更多的留给学生,开展各种形式的小组活动,创设外语应用环境,让学生在外语交际活动中提高自己的外语能力

学生是课堂的主体,学生应是学习的主动者,而不是被动的承受者。开展多种形式的小组活动,就是为把学生从被动的重复者变为主动的学习者提供了条件。小组活动允许学生去发现事物和知识的意义,表述自己的意见和看法。课堂教学中的小组讨论形式通常有:

就一主题进行讨论。通常是四人一组,教师根据教学内容教学目标,学生兴趣,思考,热情,以及他们的智力和发展水平,设置一定的讨论主题,使学生大脑毫不拘束地就这一主题进行密集的想象和思考,再让一名reporter向全体学生汇报讨论结果。这种活动不仅激发了学生高层次的创造意念,还帮助学生把大家零散的,不成逻辑的思考火花汇集整理成有系统,有计划的,有价值的,完整的思想,活动方案或解决问题的方法。如SEFC 3B Lesson 90时,设计了”suppose you are an engineer in telephones, what kind of new telephone would like to develop and tell us how they will be used?”这一主题。就这一问题进行讨论时,学生充分发挥了想象。他们设计的新的电话有小的同手表一样小,里面装有电脑和语音系统,有的设计成眼镜大小,既可以作眼镜,也可作电话,只要说出对方的名字,电话就可以接通,眼镜的镜片成了屏幕,通话者可以看见对方的样子同他交谈;还有的是专门为disabled people设计的电话等等。同学们集思广益,充分发挥了想象力,课堂气氛非常活跃。在进行这一小组活动时,需要注意的是每次活动所推出的report应是大家轮流担任,要给那些平时不太爱讲话的同学创造更多的用外语表达思维的机会。

角色扮演活动。这一活动是由数位扮演不同角色的同学参与,学生能够从不同的角色中感受到所学知识的不同侧面,当他们在模仿和设身处地地按照特定的社会角色的过程中进行思考和表述的时候,角色扮演小组活动通过创设真实的外语应用环境,利用直观,生动和鲜明的情景,既有助于学生全面的把握和理解知识,以及理解知识,语言使用的条件和语境,又激发了学生投身于学习的兴趣,容易给学生留下深刻印象。如SEFC 1B Unit 18 Lesson 70-71 secret is out,改变教材组织形式,让学生扮演里面的几个角色,不仅使学生正确理解了课本知识,还使学生在证实的语言环境中感受到女扮男装寻得工作的不得已。

小组辩论活动。这一活动要求学生有一定的语言交际能力。课堂活动,将全体学生分为四组,两个正方两个反方进行辩论。辩论时两组同学先辩,另两组先听,然后再交换,培养了学生的评判思维能力和语言驾驭能力。如在学习computer一课时,两个主题分辨为“A computer is good for our life.”另一个是“A computer is not bad to our life.”学生课前进行了大量的准备,持正方观点的正组认为电脑是人设计的电脑永远也无法代替人脑,一旦有病毒入侵,所有的信息,工作程序都会紊乱。四个小组参与辩论,分别出不同的论据证明自己的观点,在辩论中锻炼了语言运用能力。但由于这一活动要求高,占用时间长,一般在课堂实践中采用的不多。

实践证明,各种形式的小组讨论活动加强了学生,教材,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加强了学生对学习内容的理解和运用,培养了学生的想象力,思维力,归纳,评判,逻辑运用能力。培养了学生面对公众演讲的能力,并为学生之间合作精神的培养提供了一定的教育空间。这样的课堂教学活动就显得很有效。

3.“导出”留有激情

罗马俱乐部在《回答未来的挑战》报告中指出:要变教育为学习,特别是要开展创新型达到学习运动,以便从根本上消除人类显示能力和世界不断增长的客观复杂性和激发变革性的差距。因此,在当今的信息时代,光靠课堂上所学的知识是不够的,教师要引导学生把课本学习和外界的现实世界相联系,使所学的知识“原于生活”,又“回归于生活”。如学完newspaper后让学生办英文小报,学完Necklace让学生进行英语短剧表演比赛,学生在课后,还保持学习的欲望和激情。因此教师想要提高课堂活动的质量,不仅要精心设计教学活动,还要精心课后的活动内容,使课后活动更加精神、丰富、生动。

教学无定法,每个教师都有自己的个性和擅长。当就想用心唱歌的歌唱家的歌声才会感人一样,教师必须用全部的心血去理解教材,深入分析,反复比较,揣摩每一个知识点,每一个句子,每一个细节,寻找最科学最适合自己的教学手段和方法,用深切的感情爱护学生,才能上好一堂精美的令人回味的好课,使知识的清泉涓涓流入孩子们的心田。

教师的工作是艺术的创作,是艰辛的劳动,但只有在这过程中,自己才能得到锻炼和提高。当教师引导着孩子们去打开一个个知识的宝库时,这其中幸福的甜美只有他们自己才能体会到。

 

参考书目

宋专茂 《面对21世纪学生外语素质的构成和培养》(中小学英语教学与研究 1993年)

明轩 《小组讨论活动的组织技巧》(外国中小学教育 1999年第五期)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