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和高贵结伴 与智慧谈心

 杂货店伙计 2013-06-28

 

 

——十答阅读

              

阅读价重,重于泰山。阅读惑多,多似牛毛。择十粗解,权当抛砖。所思所悟,愿与广大教师共享。

 

 

一、读书是务虚功吗?

 

教师每一天,都在反复使用自己的知识储备、文化学养。

 

打拼事业,核心点是打拼学识和学养,换言之,打拼文化。

 

假如文化库存枯竭了,事业就搁浅在沙滩了,精神就窒息在暗室了,呼吸就喘息在高原地带了。此时的人就该唱《义勇军进行曲》了。

 

教学里有学识。理想课堂上,师生的思维唤醒,激情迸发,心路畅通,天性舒展,思想碰撞,灵感互动,智慧彰显,自信膨胀,表达淋漓,一言以蔽之,是鲜活的生命活力与生命气象泉涌般凸现。于漪早年在上海电视台直播公开课——《海燕》时,以高深的学识指导着朗读,剖析,讨论,学生投入,她也忘我。海燕、精灵、飞舞、大笑、号叫、乌云、暴风雨……无声的文字,被演化成有形象能呼吸的语言,展现暴风雨来临前怒吼的大海、海燕搏击的惊心动魄的图像……

 

名师孙维刚听课,见初一小同学问数学老师:“课本说整数和分数总称'有理数’,这两种数有什么道理呢?”多好的问题,多强烈的求知欲!孙维刚正想着,却听那位老师不耐烦回答:“这是教学上的规定,没有为什么!”自己不懂其理,又无视学生思维的火花,只能如此霸道了事。

 

育人里更有学养。对学子的理性分析、目标导引、对症下药、精神给养、心灵滋润等,皆需渊深的学识积淀。有位诺贝尔奖得主回答'你为什么能成功’时说:我得益于小学老师教会了做人准则而成习惯:1.吃饭前先洗手;2.不说假话;3.做错了事要改正;4.承诺了的事要做到。足见为师之识。

 

学养,主要靠阅读(纸质书、电子书、网络书)得来。教育家朱永新高瞻远瞩说:“一个人的精神发育史就是他的阅读史,一个民族的精神境界取决于这个民族的阅读水平,一个没有阅读的学校永远也不可能有真正的教育,一个书香充溢的城市才能成为真正的家园。”

 

有人说,读书是虚功,实则不然。书卷在手,书香扑鼻,书味沁肺,书趣迷人,如饮琼浆润心,似服灵药提神。

 

 

二、教师为何要与书为伴?

 

读书是给大脑这部机器加油充电,使生命体吸收营养素,为精神世界点燃火炬,让人做心灵充实、人格高雅、头脑智慧的现代人;更让中华精神家园远离荒芜而世代蓊郁。

 

阅读者极大地丰富精神库存,卷动思维浪花,改变生命状态,优化知行美感。

 

福楼拜说:“阅读是为了活着。”那么,不阅读者岂不成了行尸走肉?

 

读书像蝶采花,蜂酿蜜,鸟筑巢,为赢得甜美的生活。

 

读书是和高贵结伴,与智慧谈心,同醒悟亲吻,共追求齐翔。

 

教师的产品是人才,工作特点是示范,职业资本是文化。文化储存在大脑里,似乎无形,然体现知行上,则是实有。

 

德高智博的教师是学生永恒的财富,是学生终身的大书。他们为学子展示着巨大的发展空间,创设了神奇的修炼天地,任学生在其间闪展腾挪,奔跃飞腾,冲击极限。

 

师者若无文化资本,就没了本事,还拿什么爱岗敬业,教书育人,以身示范?

 

劝学生读书,自己却对阅读不屑一顾,弃之如敝屣;要学生交流读书,你与同人交谈社会乱事、时尚名牌,偶与学生谈书竟闹出驴唇不对马嘴匪夷所思的笑话,怎能给孩子的心灵播洒阳光,将他们带到圣地?

 

 

三、阅读的能量能感知吗?

 

古人有“书中自有黄金屋”、“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等不刊之论。书中有无穷的知识智慧,不尽的思想精华,取之不完的治学奥妙,用之不竭的为师之道,有立马可以借鉴的方法路径,有以后随时随地信手拈得的忠告启迪。作用于漫长人生中的长效应,会像酵母一样显现奇功。

 

阅读是寻觅珍宝,储蓄财富;承启文化,驱散愚昧。阅读升华人类,阅读改变未来。

 

不能企望读书有立竿见影之效,一剑封喉之功。

 

读书之于人,有润泽效应,如水之浸润,润物无声;气之弥漫,随器成形;光之照耀,悄然给予。

 

潜心攻书,看文章,研读思想理念、人物传奇,其中精华之点就像一束束神秘的光焰,总会把生命映亮。平时,这些神秘光被密封在大脑暗库里,留储在心灵深处,似乎被搁置遗忘了。但是,光焰永远封锁不住,遮挡不了,当遇事、处人、面对谜团或思路堵塞时,这光焰会随时随地自动寻得佳机,喷射而出,照亮眼前的路,点燃心灵火苗,砥砺精神锋芒,给迷惘以明示,解疑窦于危机。这束束光焰就是精神财富,人生内涵,心空的太阳。如果没有阅读,就永远不会空穴生出未雨绸缪的生命之火、精神之光。

 

读书人宜立足久远,放开眼量,解决好快与慢、虚与实、远与近的辩证关系,方使得人书互动,书人合一。

 

 

四、教师生涯中哪些书不可或缺?

 

一是学科专业书,建立学术高地的“孵化器”。这些书犹如精品细粮,需要慢嚼细咽,来厚积学科知识,激活学术智慧。

 

一是人文科学书,如文学、哲学、历史、社会学、科学、美学、伦理学、人物等多方面的书,竖起健全人格的“定海神针”。这些书好像粗粮,粗细搭配,营养齐全,方能广开视界,全息思维,纵横支撑,多元建构。

 

一是教育理性书,如教育学、心理学、管理学、教学论、学习论、教育哲学等方面的书,娴熟把握教书育人的“游泳术”。这些书像金钥匙,应用在教育、教学的践行中,开锁一扇扇心门知窗,搭就师与生的情感虹桥,让快乐充满校园。

 

 

五、阅读可达几重境界?

 

喜爱阅读,生出兴趣,为入门阶段,是阅读的第一境界。其意象好像“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朱熹《观书有感》)

 

深爱阅读,渐成习惯,为深化阶段,是阅读的第二境界。其意象近似“漫卷诗书喜欲狂,青春作伴好还乡”(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酷爱阅读,融入人生,为自动阶段,是阅读的第三境界。其意象犹如“天机云锦用在我,剪裁妙处非刀尺”(陆游《论诗诗》)

 

阅读的三重境界递进高升:兴趣是爱好,此为起点;习惯成自然,此为支点;融入为素养,此为峰点。

 

当进入第三境界峰点时,阅读早已从兴趣的起点走出很远很远,也已超越习惯性的阅读台阶,而像须臾不可离开的空气、阳光、水一样,融入每时每刻的生活,化进漫长的人生之旅,升华为坚实的教育信仰和内在需求,成为无法离弃的精神生活方式,就像呼吸大森林沁人心脾的气息一样欢快而自然,体味从身到心的享受。此外,有些人受书文点燃,神动思涌,情急意切,灵性骤升,壮怀激烈,大有不吐不快之感,遂入发现与创作的酣畅淋漓之中。

 

自古至今,都有学人达此境界,不过,当下此类学人寥如晨星。

 

 

六、学生的阅读路标如何确立?

 

学生阅读的路标是老师。

 

早年流行一句话:村看村,户看户,社员看干部。学校里呢,班看班,组看组,学生看师父。师即师父。教师是学生的路标(校长是教师的路标)。教师向学之气,拂来学生的勤学之风;教师渊深之养,润泽学生的聪慧之心。有嗜书如命的老师,必有酷读似渴的学子。教师竖的标杆有多高,学生模仿乃至超越有多高。

 

从此说来,教师是学生每日每时读的书。名师、高师则是学生终身必读的书。

 

然而,本该堪称“书”的若干人,自己不甚爱书,不喜读书,不能论书,如此教师能成学子百读不厌常读常新的“书”吗?

 

笔者近作《教育大乾坤》道:“观照我们的教育军团,那种职业七分倦怠、激情三分蒸发的精神状态能为民族输送浩然正气而领航吗?那智能远未丰盈的教者能成为国民'传道、授业、解惑’的导师吗?那在中国职业排行榜上眼下不被看好的行业能传承国家文明使之飞升吗?如此的教育军团能担当中国乃至人类优秀教育的再出发吗?”

 

 

七、对阅读何以兴趣索然?

 

酷爱读书的以色列人年均读书64本。英国学生谁未读过莎士比亚作品,被视为耻辱。而我国学生,不读唐诗宋词,没看四大名著者还小有人在吗?然谁有耻辱之心尴尬之容呢?

 

就社会大环境看,国民多急功近利,冷漠书刊,亲近粗俗,乐娱麻坛,遥望学习性社会之门而不想踏足。

 

就教育中环境说,教育几成了教考,题海几将学生拖入没顶之灾;家庭又火上浇油,把孩子走马灯似的驱到五花八门的补课班或特长班。学校、家庭聚焦的多是知识灌输,不是文化熏陶。

 

就学生小环境言,他们放不下的是课本、习题集、作文选。功利性阅读,正在败坏匍匐于应试窄道上的中国孩子阅读的品位和胃口,甚至可能造成他们对读书的怨恨。

 

从根本上提升学生书趣,实需全社会热衷读书的大气候,更需改革人才选拔“一张卷”的机制。在教育思想、育人机制尚未得以解放之时,我们热望有更多校长、教师警醒起来,走出浮躁,做阅读的先驱者和引领者,打造春和景明的圣园小气候,激活学生的阅读乐趣,让他们在文化百花园吸纳“富氧”,丰厚自身,健全人格。

 

 

八、不阅读的后遗症是什么?

 

当下,许多师生缺失阅读兴趣,久而久之便以为:阅读不多啥,不阅读不少啥;升学不考阅读,择业不察阅读。人生之旅,一切不误。从少到老,什么不缺。

 

不阅读果真什么不缺?否!

 

他们的知识仓库常常显现出狭窄贫乏,缺失学识的广角镜,视野里自然没有广阔的地平线。

 

他们的兴趣一般表现为索然无味,缺失对学习与生活的足够动力和敏锐感悟力。

 

他们的头脑属于应用性的,思维单一,思辨力弱,缺失想象力的灵动迸发与联想力的随意飞翔。

 

他们是智力大都呈现平面结构的,就事论事,生命缺少诗意的栖居与创意的精彩。

 

他们的情感往往有几分苍白,热情流失,激情蒸发,缺乏广度的人文关怀和深度的大爱情愫。

 

他们的人性或少或多地沾染上暴躁、轻浮、冷酷、专制等不和谐元素,缺少一盏焕发着尊重、理解、怜悯、宽容、慈善的美丽的心灯。

 

他们的人格不够健全,遇难受挫易变态走形,心空缺失七彩的光芒与明亮的太阳。

 

他们的人生轨迹多呈显平滑或下滑走势,因得不到左右大脑的轮流或交叉支撑,梦想的目标和创造的价值难以达至生命的极限。

 

况且古今中外,人类创造如此丰富的书典,灿烂的文化,精深的思想,美妙的智慧,精彩的诗篇,倘不被我辈认知、赏识、吸纳,我们岂不枉活一世,为自己制造一个天大的遗憾吗?

 

 

九、有效阅读当冲破几道关?

 

有效阅读机制像一张无形而实有的网,将师与生网罗其中,让你不能不、不得不、不可不进入阅读大网,在相互滋润、推助、传染中,由必然走向自由,从外促渐入自觉,自约束转为习惯。

 

首当点燃起阅读之火,让师生书香盈袖。柳斌先生曾著文赞扬河南省许衡中学校长张璧宏力倡读书的高行。张璧宏深信“读书使生命更精彩”的命题,将校图书馆办成文化的灯塔,将读书作为文化的特色,师生读一本他读三本。他读在头里,用在头里,写在头里;疾呼读书,检阅读书,彰显读书。读书唤醒每一颗昂进的灵魂,砥砺每一个鲜丽的人生,学校迅而完成向全国名校的跨越。

 

其次多种举措拓宽阅读之路,让师生开卷有益。黑龙江省哈工大附中徐秀珍是一位人文品位极高的校长。她在任职的几所学校里,下发文件规定阅读,赠给教师人手一册必读书规范阅读,交流读书心得促进阅读,表彰师生读书标兵助推阅读。她打造的教师队伍,温文儒雅,厚德博识。她育出的众多学子,视界宏阔,德才兼备。

 

三是用校本课程硬性定规阅读,让书香飘溢校园。山东省昌乐二中校长赵丰平为解决学生没时间读、没好书读、不知如何读的三大顽症,制定《阅读课程标准》,列阅读为课程:每周初中、高一高二、高三分别上10节、6节、4节,每年初中、高中生分别读书40本和30本。学校还举办读书交流会、学术报告会、“阅读之星”风采展示、学生自主出版各种刊物来恢宏阅读之风。

 

读书终靠内动。学校促,动一时;别人推,动一动。被阅读难成真读。自己喜欢读方能持久,像每日必亲自吃饭、喝水、呼吸、行走、运动、睡觉、上厕所一样,他人替代不成,学校安排不得。英国小说家司各特写道:“一个人可以把马牵到水边,但二十个人也没法强迫它饮水。”足以表明:悠悠万事,成于自动。自身不动,神仙没用。

 

笔者常听老师诉苦没空看书。任务重、要求高是实情,但绝不是没时间可挤,没法子去抓。你对阅读认识有多高,你的阅读力度有多大。

 

 

十、如何步入阅读的收获期?

 

阅读不为装门面、做高深、炫才华,而是为了做成事业,过好人生。

 

笔者考察多位名师,尤其写作《从教师到教育家》,对传主洪宗礼深入采访发现,名师成功大抵源于读思做的综合因素。读,即不断学习新知识、新经验、新理论;做,即躬行,脚踏实进行教改实践。思,即潜心研究,勤于思考。教师是学习者、思想者、研究者。洪宗礼说:“我在语文教改漫漫之路上跋涉,天天都在吸收,天天都在走路,天天都在思考,在学、做、思中增多文化积累、情感积累和思想积累,不断丰富自己,成长自己,强大自己!”

 

回眸来路几十载,笔者做教师、任铁岭市教育局科长副局长、退休离岗,尽管常常如牛负重,阅读始终为第一要务。日读5万字,周天读10万字,在家里、车船、飞机上读,边边角角时间也不放过,连购票站排的空儿也读上几页,几十年读了数千部书,作万余张卡片,记大量心得,创作出版中国教育三部曲、大教育三部曲等十余部书近500万字。这是打一套“读思做组合拳”的结果。

 

    (傅东缨发表于2013-5-6《中国教育报》)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