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黄柏

 修和 2013-06-29
别名:檗木、檗皮、黄檗。  
科属分类:芸香科。 
性味:苦;寒。 
归经:肾经;膀胱;大肠经。 
功能:清热解毒药;清热燥湿药。 
主治:湿热痢疾、泄泻、黄疸;梦遗、淋浊、带下;骨蒸劳热,盗汗;以及口舌生疮;目赤肿痛;痈疽疮毒;皮肤湿疹 
用法用量:煎汤,3-12g;或入丸、散。外用:适量,研末调敷,或煎水浸洗。 
药材基源:为芸香科植物黄檗或黄皮树的树皮。

【药材炮制】

  1.黄柏片: 将原药除去杂质,快洗,润至适度,开成3--4厘米直条,切0.5--l厘米顶头片,及时干燥。

  2.盐炒黄柏: 取黄柏片,用盐水拌匀,闷透,用文火炒干,取出,放凉。每100公斤黄相片,用食盐2公斤化水适量滤净后用。

  3.酒黄柏: 取黄相片,加黄酒拌匀,闷透,用文火炒干,取出,放凉。每100公斤黄柏片,用黄酒10公斤。

  4.黄柏炭: 取黄相片,用武火炒至外表焦褐色内部焦棕色,喷水灭尽火星,取出,晾干。


文献记载

  1.《别录》:黄檗,生汉中山谷及永昌。2. 陶弘景:(黄檗),今出邵陵者,轻薄色深为胜。出东山者,厚而色浅,其根于道家入木芝品,今人不知取服之。又有一种小树,状如石榴,其皮黄而苦,俗呼为子檗,亦主口疮。又一种小树,多刺,皮亦黄,亦主口疮。[1]

  3.《蜀本草》:《图经》云,黄檗,树高数文,叶似吴茱萸,亦如紫椿,皮黄,其根如松下茯苓。今所在有,本出房、商、合等州山谷。皮紧厚二、三分,鲜黄者上。二月五月采皮,日干。

  4.《本草图经》:檗木,黄檗也,今处处有之,以蜀中者为佳。五月六月采皮,去皱粗暴干用。其根名檀桓。

  5.《纲目》:檗木,名义未详。《神农本草经》言檗木及根,不言檗皮,岂古时木与皮通用乎。

  各家论述

  1. 《医学启源》:黄檗,治肾水膀胱不足,诸痿厥,腰无力,于黄芪汤中加用,使两膝中气力涌出,痿软即时去矣二制治上焦,单制治中焦,不制治下焦也。

  2.李杲:黄檗、苍术,乃治痿要药,凡去下焦湿热作肿及痛,并膀胱有火邪,并小便不利及黄涩者,并用酒洗黄檗、知母为君,茯苓、泽泻为佐。凡小便不通而口渴者,邪热在气分,肺中伏热不能生水,是绝小便之源也,法当用气味俱薄淡渗之药,猪苓、泽泻之类,泻肺火而清肺金,滋水之化源。若邪热在下焦血分,不渴而小便不通者,乃《素问》所谓无阴则阳无以生,无阳则阴无以化,膀胱者州都之官,津液藏焉,气化则能出矣。法当用气味俱厚,阴中之阴药治之,黄檗、知母是也。长安王善夫病小便不通,渐成中满,腹坚如石,脚腿裂破出水,双睛凸出,饮食不下,痛苦不可名状,治满利小便渗泄之药服遍矣,予诊之曰,此乃毒养太过,膏粱积热损伤肾水,致膀胱久而干涸,小便不化,火又逆上,而为呕哕。《难经》所谓关则不得小便,格则吐逆者。洁古老人言热在下焦,但治下焦,其病必愈。遂处以北方寒水所化大苦寒之药,黄檗、知母各一两,酒洗焙碾,肉桂一钱为引,熟水丸如芡子大,每服二百丸,沸汤下,少时如刀刺前阴火烧之状,溺如瀑泉涌出,床下成流,顾盼之间,肿胀消散。《内经》云,热者寒之,肾恶燥,急食辛以润之。以黄檗之苦寒泻热补水涸燥为君,知母之苦寒泻肾火为佐,肉桂辛热为使,寒因热用也。

  3.《本草衍义补遗》 :檗皮,走手厥阴,而有泻火补阴之功。配细辛,治口疮有奇功。

  4. 朱震亨:黄檗,走至阴,有泻火补阴之功,非阴中之火,不可用也。得知母滋阴降火,得苍术除湿清热。

  5.《汤液本草》 :黄檗,足少阴剂,肾苦燥,故肾停湿也,栀子、黄芩入肺,黄连入心,黄檗入肾,燥湿所归,各从其类也。《活人书》解毒汤,上下内外通治之。

  6.《医学入门》 :黄檗,治眼赤、鼻皶、喉痹及痈疽发背,乳痈脐疮亦用。东垣云,泻下焦隐伏之龙火,安上出虚哕之蛔虫,单治而能补肾不足,生用而能补阴痿厥,凡下体有湿,瘫痪肿痛,及膀胱有水,小便黄,小腹虚痛者,必用之,兼治外感肌热,内伤骨热,失血遗精阴痿。抑考黄连入心,栀、芩入肺,黄柏入肾,肾苦燥停湿,柏味微辛而能润燥,性利下而能除湿,故为肾经主药。然《本经》谓其主五脏热者,盖相火狂越上冲,肠胃干涸,五脏皆火,以上诸症,皆火之所为,湿亦火之郁而成也,用以泻火则肾水自固,而无狂越漏泄之患,所谓补肾者,亦此意也。丹溪谓肾家无火,而两尺脉微或左尺独旺者,皆不宜用,惟两尺脉俱旺者最宜。

  7.《纲目》:古书言知母佐黄檗滋阴降火,有金水相生之义,黄檗无知母,犹水母之无虾也。盖黄檗能治膀胱命门中之火,知母能清肺金,滋肾水之化源,故洁古、东垣、丹溪皆以为滋阴降火要药,上古所未言也。盖气为阳,血为阴,邪火煎熬,则阴血渐涸,故阴虚火动之病须之,然必少壮气盛能食者,用之相宜,若中气不足,而邪火炽盛者,久服则有寒中之变。近时虚损及纵欲求嗣之人用补阴药,往往以此二味为君,日日服饵,降令太过,脾胃受伤,真阳暗损,精气不暖,致生他病。盖不知此物苦寒而滑渗,且苦味久服,有反从火化之害,故叶氏《医学统旨》有四物加知母、黄檗,久服伤胃,不能生阴之戒。生用则降实火,熟用则不伤胃,酒制则治上,盐制则治下,蜜制则治中。

  8.《本草经疏》:黄檗,主五脏肠胃中结热。盖阴不足,则热始结于肠胃;黄瘅虽由湿热,然必发于真阴不足之人;肠痔漏,亦皆湿热伤血所致;泄痢者,滞下也,亦湿热干犯肠胃之病;女子漏下赤白,阴伤蚀疮,皆湿热乘阴虚流客下部而成;肤热赤起,目热赤痛口疮,皆阴虚血热所生病也。以至阴之气,补至阴之不足,虚则补之,以类相从,故阴回热解,湿燥而诸证自除矣。乃足少阴肾经之要药,专治明虚生内热诸证,功烈甚伟,非常药可比也。

  9.《本草正》:黄檗,性寒润降,去火最速,丹溪言其制伏龙火,补肾强阴,然龙火岂沉寒可除,水枯岂苦劣可补,阴虚水竭,得降愈亡,扑灭元阳,莫此为甚,水未枯而火盛者,用以抽薪则可,水既竭而枯热者,用以补阴实难,当局者慎勿认为补剂。予尝闻之丹溪曰,君火,可以直折,黄连之属可以制之;相火,当从其性而伏之,惟黄柏之属可以降之。按此议论若有高见,而实矫强之甚。夫所谓从其性者,即《内经》从治之说也,《经》曰:正者正治,从者反治。正治者,谓以水制火,以寒治热也;从治者,谓以火济火,以热治热也;亦所谓甘温除大热也,岂以黄连便是正治,黄柏便是从治乎?即曰黄连主心火,黄柏主肾火,然以便血、溺血者,俱宜黄连,又岂非膀胱、大肠下部药乎?治舌疮口疮者,俱宜黄拍,又岂非心、脾上部药乎?总之,黄连、黄柏均以大苦大寒之性,而曰黄连为水,黄柏非水,黄连为泻,黄柏为补,岂理也哉?

  10.《药品化义》:黄柏,味苦入骨,是以降火能自顶至踵,沦肤彻髓,无不周到,专泻肾与膀胱之火。盖肾属寒水,水多则惭消,涸竭则变热。若气从脐下起者,阴火也。

  11.《本经逢原》:黄柏,生用降实火,酒制治阴火上炎,盐制治下焦之火,姜制治中焦痰火,姜汁炒黑治湿热,盐酒炒黑制虚火,阴虚火盛面赤戴阳,附子汁制。

  12.《长沙药解》:黄柏,泄己土之湿热,清乙木之郁蒸,调热利下重,理黄疸、腹满、伤寒。乌梅丸用之治厥阴伤寒,气上撞心,心中疼热,食即吐蛔,以木郁则虫化,郁冲而生上热,黄柏泄郁升之上热,而杀蛔虫也。白头翁汤用之治厥阴病热利下重者,以木郁则利作,郁陷而生下热,黄柏泄郁陷之下热,而举重坠也。《金匮》栀子柏皮汤用之治太阴病,身黄发热者;大黄硝石汤用之治黄疸腹满小便不利者;以乙木湿陷,不能疏泄,郁生下热,传于膀胱,水窍不开,溢于经络,则身黄腹满而发热,黄柏泄湿热而清膀胱也。阳衰土湿,乙木不达,抑遏面生湿热,冲于胃口,则心中疼热;陷于大肠,则热利下重;郁于膀胱,淫于肌肤,则腹满身黄。黄柏苦寒迅利,疏肝脾而泄湿热,清膀胱而排瘀浊,殊有捷效。最泻肝、肾、脾、胃之阳,后世以此为滋阴补水之剂,误人多。

  13.《得配本草》:以黄柏补水,以其能清自下泛上之阴火,火清则水得坚凝,不补而补也。盖阴中邪火,本非命门之真火,不妨用苦寒者除之,若肾中真水不足,水中之真火虚浮于上,宜用二地以滋之,水足火自归脏也。如误服知、相,水愈燥而火愈炎,反成孤阳飞越,莫可救矣。命门之火,安其位为生生之少火,出其位则为烁阴食气之壮火,是畏火也,非急除之不可,川柏、丹皮在所必需。然少火出位,失水之源,用川柏之苦燥,不若丹皮之辛润,为无伤于真阴也。

  14.《本草求真》:黄檗,昔人同知母用于六味丸中,名为知檗八味丸,又用知、檗各50克,酒洗焙研入桂,名为滋肾丸,谓其可滋真阴,此说一出,而天下翕然宗之,以至于今,牢不可破。返知黄檗性禀至阴,味苦性寒,行隆冬肃杀之令,故独入少阴泻火,入膀胱泻热。凡病人团火亢而见骨蒸劳热,目赤耳鸣,消渴便闭,及湿热为病而见诸痿瘫痪,水泻热利,黄疸水肿,痔血肠风,漏下赤白,与乎诸痛疮痒,蛔虫内攻,诊其尺果洪大,按之而有力,可炒黑暂用,使其湿热顺流而下,阴火因而潜伏,则阴不受煎熬,而阴乃得长矣,非谓真阴虚损,服此即有滋润之力也。故于实热实火财宜,而于虚热虚火,则徒有损而无益。阴寒之性,能损人气,减人食,命门真元之火,一见而消亡,脾胃运行之职,一见而沮丧,元气既虚,又用蓄寒,遏绝生机,莫此为甚。

  15.《重庆堂随笔》 :黄檗之功,昔人已详之矣,或竟视力毒药,痛戒勿用, 毋乃议药不议病之陋习耶?《经》言肾欲坚,急食苦以坚之。凡下部不坚之病多矣,如茎痿、遗浊、带漏、痿躄、便血、泻痢诸症,今人不察病情,但从虚寒治之,而不知大半属于虚热也。盖下焦多湿, 始因阴虚火盛而湿渐化热,继则湿热阻夫气化,反耗精液,遂成不坚之病,皆黄檗之专司也,去其蚀阴之病,正是保全生气,谁谓苦寒无益于生气哉盖黄檗治下焦湿热诸证,正与蛇床子治下焦寒湿诸证为对待。

功能主治

  清热。燥湿,泻火,解毒。治热痢,泄泻,消渴,黄疸,痿躄,梦遗,淋浊,痔疮,便血,亦白带下,骨蒸劳热,目赤肿痛,口舌生疮,疮疡肿毒。

  ①《本经》:主五脏肠胃中结热,黄疸,肠痔;止泄痢,女子漏下赤白,阴伤蚀疮。

  ②《别录》:疗惊气在皮间,肌肤热赤起,目热赤痛,口疮。

  ③《药性论》:主男子阴痿。治下血如鸡鸭肝片;及男子茎上疮,屑末敷之。

  ④《本草拾遗》:主热疮疱起,虫疮,痢,下血,杀蛀虫;煎服,主消渴。

  ⑤《日华子本草》:安心除劳,治骨蒸,洗肝,明目,多泪,口干,心热,杀疳虫,治蛔心痛,疥癣,蜜炙治鼻洪,肠风,泻血,后分急热肿痛。

  ⑥《珍珠囊》:治肾水。膀胱不足,诸痿厥,腰膝无力。

  ⑦《医学启源》:《主治秘诀》云,泻膀胱龙火,利结小便,下焦湿肿,痢疾先见血,脐中痛,补肾水不足。

  ⑧《用药心法》:治疮痛不可忍者。

  ⑨《兰室秘藏》:泻冲脉之邪。治夏月气上冲咽不得息而喘息有音不得卧。

  ⑩《纲目》:敷小儿头疮。

  ⑾《现代实用中药》:打扑挫筋等,磨粉调如泥状涂贴。

临床运用

  1.治疗脑脊髓膜炎

  用黄柏制成的流浸膏(每毫升相当生药黄柏1g),3岁以下每6小时服3ml,3岁以上4-6ml,成人6-lOml。治疗2O例,年龄最大24岁,最小4岁,病程最短1天,最长18天,全部治愈。轻症治疗后1天即好转,一般约在治疗8天后症状与体征消失,约10天后脑脊液转为正常。治疗同时仍应予水分、营养及常规护理,并辅以一般对症处理。对于呕吐剧烈的患者,有人试用黄柏甘草汤(黄柏1两,甘草4钱,加水煎成100ml)作保留灌肠,首次50ml,以后每次30ml,每6小时1次。待呕吐停止后,改为内服。治疗10余例,其中4例自始至终均采用保留灌肠法,疗效与内服相同。

  2.治疗细菌性痢疾

  内服黄柏干浸冒(0.13g=生药1g),每次0.4g,每日3-4次,治疗31例,全部治愈。又采用黄柏干浸膏(0.2g=生药 1g)每次0.9g,每日4次,连服2-3日,治疗25例,治愈24例。退热平均为2.3天,腹痛及乙状结肠部压痛消失为4天,里急后重消失为3.3天,大便性状恢复正常肉眼为4天,镜检为4.7天,粪培养转阴为4.4天。有用盐酸黄柏小檗碱片(每片含盐酸小檗碱0.04g,相当于生药1g),首剂服0.24-0.32g,以后每4小时服0.12-0.16g,临床症状好转后,改为每6小时给药1次。治疗菌痢83例,痊愈82例。体温降至正常平均为1.6天;腹痛消失为4天;里急后重消失为3.8天,便次恢复正常为3.8天;粪检恢复正常为4.8天;粪培养阴性为5.4天。多数病例的临床症状、粪检及细菌培养,均在 1周内恢复正常。对于慢性细菌性痢疾,可用黄柏皮切碎晒干,研粉过筛,再用10%酒精泛丸。每次4g,日服2次,7天为一疗程。观察40例,经乙状结肠镜检查结果:3例肠腔粘膜糜烂经2-4疗程治愈2例;16例溃疡经第一疗程愈合者10例,第二疗程愈合者5例,第三疗程愈合者1例;3例重度充血者,经第一疗程治愈者2例,第二疗程治愈看 1例;14例一般充血者,第一疗程治愈10例,第二疗程治愈3例,第三疗程治愈 1例;仅有出血点者4例,于第一疗程全部治愈。采用黄柏生药每次1.5-2钱,每日3次,煎服,疗程8-10天。治疗菌痢156例,痊愈者90%,基本痊愈者4.9%,大便培养转阴率为96%,阴转时间多为2-6天。其近期疗效似较磺胺为优。

  3.治疗肺炎

  用0.2%黄柏碱注射液,每次肌肉注射3ml,每8小时1次,体温降至正常后2-3天,减为每日注射2次。治疗儿童小病灶性肺炎6例、大叶性肺炎1例,患儿热度均干用药后12-72小时内下降至正常,炎症吸收消散平均为9天。实验证明,黄柏碱在试管内对肺炎双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均有显著的抑菌作用。

  4.治疗肺结核

  用0.2%黄柏碱注射液3-6ml,肌肉注射,每日2次,2个月为一疗程。治疗30例(其中浸润型26例,血行播散型4例;有空洞者占17例),治后病灶吸收好转者24例,无变化者6例,8例空洞缩小。血沉增高的23例,治后均见减低。副作用有轻微腹泻,注射局部的疼痛,经调整注射液的 PH至6.5左右即仅有酸胀感。一般认为黄柏碱注射液对浸润型渗出为主的炎性病灶有良好的效果,对增殖性病灶则疗效不显。亦有用黄柏干浸膏每日3g,分3次食后服,3个月为一疗程。治疗12例,治愈8例,进步和显著进步各2例。一般服药后热度很快恢复正常,咯痰减少,食欲增进,体重增加。

  5.肝硬化、慢性肝炎黄柏的图片(20张)

  用黄柏小檗碱注射液治疗肝硬化40例,临床治愈6例,显效20例,有效10例,无效 1例,死亡3例;慢性肝炎19例,临床治愈12例,显效5例,无效2例,治疗期间未见副作用。

  6.治疗滴虫性阴道炎

  每晚清洗阴道后,塞黄柏栓剂 1枚(每枚重7g,含黄柏碱0.5g),4次为一疗程;对阴道宫颈炎患者,隔日使用1枚。治疗滴虫性阴道炎14例,13例转为阴性;单纯宫颈炎6人,全部治愈。本药对妊娠及未婚吝,均可使用。

  7.治疗急性结膜炎

  用10%黄柏煎液滴眼,治疗儿童患者474例,每次用1-2ml冲滴,每日2-3次。由于黄柏质量不同,疗效亦有差别。优质黄柏的治愈率100%(78例),3-4日治愈;劣质黄柏的治愈率为55.8%(158例),在3日内治愈者汉23.96%。

  8.慢性化脓性中耳炎

  采用20%或30%黄柏煎液(滤过冷藏)滴耳。用时先以双氧水洗净外耳道脓液,拭干,而后滴入药液5-10滴,侧卧15分钟。所治76例,有41例合并鼓膜中央性穿孔。治疗效果:痊愈59例,进步13例,无效4例。与0.5%金霉素甘油溶液及4%硼酸酒精溶液作对照,疗效相似。黄柏木

  9.治疗颈椎病

  选粗细适中的黄柏截成30cm左右木段,睡觉时枕于颈椎弯曲处,其黄柏酮酸(Obacunonic acid)通过渗透作用于患处,加之物理作用,对颈椎病有明显疗效,一般坚持使用一至三个月可根治颈椎病。

  10.治疗耳部湿疹

  用黄柏粉(含小菜碱 1.6%) 1份,香油1.2份,调成糊状,每日涂药1次。共治疗30例,涂药1-2次后85%以上患者湿烂面干燥结痂,5-7次后均基本好转或痊愈。

  11.黄柏过敏性药疹

  曾有1例患者用开水冲服黄柏1钱左右,于服药5-6小时后,胸部发痒,继起多个小疙瘩,并蔓延全身,经脱敏常规治疗而愈。事后再用黄柏煎液行皮肤划痕试验,呈强阳性反应。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