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藥物性皮炎中医中药

 神医图书馆318 2013-06-29

凡口服、注射或皮膚黏膜直接用藥,引起的機體反應叫藥物反應。反應以皮膚黏膜急性炎症為主者,叫藥物性皮炎,簡稱藥疹。

特點

有一定潛伏期,常突然發病,除固定性紅斑外,皮損症狀多樣,呈全身性、對稱性、廣泛性分佈,多由面頸部迅速向軀幹四肢發展。

辨證論治

證型 主要症狀 治則 方藥/常用藥物
風熱證 主要皮疹為丘疹、紅斑、風團。來勢快,多在上半身,分佈疏散或密集。焮熱作癢, 伴有惡寒發熱、頭痛鼻塞、咳嗽、苔薄黃、脈浮數。 祛風清熱 牛蒡、荊芥、桑葉、薄荷、連翹、山梔、黃芩、蒲公英、白癬皮、地膚子等。
濕熱證 皮膚腫脹、潮紅、水庖、糜爛、流滋,多集中於下半身,或伴有胸悶、納呆、大便乾結或溏薄、小溲短少、苔白膩或黃、脈滑數。濕疹皮炎樣型多屬於此。 清熱利濕 蒼白朮、黃柏、茵陳、蒲公英、萆薢、土茯苓、生苡仁、車前子、六一散
血熱證 皮膚或黏膜發紅斑,顏色鮮艷,滲或有血庖、水庖。口腔、陰部黏膜糜爛,或伴有口乾、便秘、溲赤、苔薄舌紅、脈弦細數。固定性紅斑型多屬於此。 涼血清熱利濕 生地、赤芍、丹皮、紫草、生槐花、銀花、蒲公英、土茯苓、土大黃、車前草、生甘草。
火毒證 皮損全身泛發,侵犯黏膜、腫脹、潮紅、或有大、血庖,伴有嚴重的全身症狀,或有內臟損害,如寒戰、高熱、 渴煩、苔黃膩、舌紅絳、脈弦滑洪數。 清營解毒,養陰泄熱 鮮生地、水牛角(先煎)、紫草、赤芍、丹皮、玄參、銀花、連翹、生山梔、淡竹葉、生石膏、生甘草。
氣陰兩傷證 嚴重藥疹後期大片脫屑,黏膜剝落,神疲乏力,納呆便溏、口乾唇燥欲飲、苔剝舌紅、脈細數。 益氣養陰清熱,健脾和胃 生地、玄參、天冬、麥冬、製黃精、銀花、黃芩、黃耆、白朮、淮山藥、陳皮、穀芽、麥芽

外治

  • 小範圍皮損可用三黃洗劑外搽,皮損廣泛者可用青黛散乾撲,結痂、乾燥者用青黛膏外塗。
  • 剝落性皮炎型,在濕潤期,全身用青黛散麻油調塗,每日2~3次,宜經常用麻油潤濕;落屑期用麻油或清涼油乳劑少許保護皮膚,如凝成厚痂,需用棉花蘸麻油如磨墨狀輕輕柔。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