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赵炳南皮外科辨证经验方

 循天园 2017-12-22

  辨證分型及湯劑經驗方

  從《趙炳南臨床經驗集》的驗案中可以歸納出最多出現的病證為熱毒、濕毒、血分、瘀血病證等四大類,各類病證均創立系列經驗湯劑,臨床療效顯著。

  熱毒病證類:如癤、癰、闌尾周圍膿腫、嚴重創傷手術后敗血癥等全身性感染。對于熱毒的不同證候,趙炳南制定了四個系列經驗方:
(1)解毒清熱湯:由蒲公英、野菊花、大葉青、地丁、蚤休、花粉、赤芍組成,功能為清熱解毒,主治疔、癤、癰、急性丹毒初期及一切體表感染初起。(2)解毒清營湯:由銀花、連翹、蒲公英、生地、白茅根、生玳瑁、丹皮、赤芍、黃連、綠豆衣、茜草根、梔子組成,功能為清營解毒、涼血護心,主治疔、癤、癰腫毒熱熾盛、氣營兩燔及一切化膿性感染所引起的毒血癥早期。(3)清熱涼血湯:由生地炭、雙花炭、蓮子心、白茅根、花粉、地丁、梔子、蚤休、甘草、黃連、生石膏等組成,功能為清營、涼血、解毒,主治感染性疾病,毒熱入于營血,相當于敗血癥階段。(4)解毒養陰湯:由西洋參(另煎對服)、南北沙參、耳環石斛、玄參、佛手參、黃芪、生地、丹參、金銀花、蒲公英、天麥冬、玉竹組成;功能為益氣養陰、清熱解毒;主治感染性疾病、毒熱耗傷氣陰,毒熱未盡,相當于敗血癥后期。上述方藥對于外科熱毒感染性疾病的全過程,有系統的經驗和診治方藥,效果均佳。


  以上四方劑中的清熱解毒湯為治毒熱初期的首選方,方中蒲公英長于解毒消癰,菊花清熱解毒,地丁長于清解疔毒,大青葉解毒清熱涼血,蚤休解肝膽之郁熱、息上擾之火毒,赤芍涼血散瘀,花粉清熱生津護陰。全方邪正兼顧,清熱護陰,涼血疏散。雖為毒熱初期,因為毒熱之邪勢猛力峻,極易入侵營血,灼陰耗津,故在初期即打破一般溫病學的衛、氣、營、血傳變規律,突出了清營、涼血、散瘀解毒的特點,從理論與實踐上有所發揮。趙炳南在運用解毒之品的同時選用生地炭、雙花炭,其認為二者炒黑存性,能入血分清解血分之毒熱,又能養陰護心,此是趙炳南獨特之處。從治療熱毒為病的立法、處方、遣藥,即可顯示趙炳南診治熱毒證的系統性和規律性。

  趙炳南對于體表感染初起、毒熱入于氣營、毒熱入于營血以及毒熱耗傷氣陰、毒熱未盡的不同疾病階段,形成了具有規律性經驗方藥,除此之外,他還單獨創立消癰湯,由金銀花、連翹、蒲公英、赤芍、花粉、白芷、川貝母、陳皮、蚤休、龍葵、鮮生地等組成,功能為清熱解毒、散瘀消腫、活血止痛,主治蜂窩組織炎、痛癥初起及深部膿腫等。

  濕毒病證類:如濕疹、接觸性皮炎、慢性下肢潰瘍、血管神經性水腫等多種滲出性皮膚。趙炳南創立經驗方有:(1)疏風除濕湯:由芥穗、防風、蟬衣、薏仁米、枳殼、白術、黃柏、車前子、車前草、菊花組成,功能為散風消腫、清熱除濕,主治血管神經性水腫、顏面部過敏性皮炎、顏面部風腫、過敏性陰囊水腫初期。(2)除濕解毒湯:由白鮮皮、大豆黃卷、薏仁米、土茯苓、梔子、丹皮、金銀花、連翹、地丁、木通、滑石塊、甘草組成,功能為除濕利水、清熱解毒,主治急性女陰潰瘍、急性自家過敏性皮炎、急性接觸性皮炎、下肢潰瘍合并感染。(3)健脾除濕湯:由薏仁米、生扁豆、山藥、芡實、枳殼、萆薢、黃柏、白術、茯苓、大豆黃卷組成,功能為健脾除濕利水,主治慢性濕疹滲出較多、慢性下肢潰瘍、足癬滲液、下肢浮腫、盤狀濕疹等。(4)搜風除濕湯:由全蟲、蜈蚣、海風藤、川槿皮、炒黃柏、炒白術、炒薏米、枳殼、白鮮皮、威靈仙,功能為搜內外風、除濕止癢,主治慢性濕疹、頑固性神經性皮炎、皮膚瘙癢癥日久、皮膚淀粉樣變、結節性癢疹等。

  血分病證類:包括血熱為病者多見有皮膚紅斑(充血性)紫癜(出血性)以及瘀血阻滯、凝聚等證,多見于乳腺小葉增生、結節或腫塊,或為血脈阻滯運行不暢等病癥。趙炳南創立經驗方有:(1)涼血五花湯:由野菊花、凌霄花、紅花、雞冠花、玫瑰花組成,功能為涼血活血、疏風解毒,適用于血熱發斑、熱毒阻絡等病證。所用藥材均為其花,而花性輕揚,故用于發散上半身紅斑類皮膚病的初期相宜,如多形性紅斑、玫瑰糠疹等。(2)涼血五根湯:由白茅根、瓜蔞根、茜草根、紫草根、板藍根組成,功能為涼血活血、養陰生津、清熱解毒,適用于血熱發斑、熱毒阻絡之證,如多形性紅斑、丹毒初期、紫癜、結節性紅斑等紅斑類皮膚病偏于下肢者。

  瘀血阻滯脈絡證:對于此證,趙炳南有輕劑、中劑、重劑等系列方藥。(1)輕劑用活血散瘀湯:由蘇木、赤白芍、草紅花、桃仁、鬼箭羽、三棱、莪術、木香、陳皮組成,功能為活血、散瘀、定痛,適用于淺層靜脈炎、皮下淤血,以及跌打損傷,瘀血脹痛。本方為活血散瘀的輕劑,適用于氣隔血聚的初期。方中木香、陳皮理氣行氣偏于溫散,使之“氣行則血行”為組方之特點。若因外傷所致者,加劉寄奴、徐長卿增強散瘀之效。見有熱象者加大黃,取其清熱破瘀之效。(2)中劑為活血逐瘀湯:由丹參、當歸、白僵蠶、三棱、莪術、白芥子、厚樸、橘紅、土貝母、沉香組成,功能為活血化瘀、軟堅內消,適用于腹部包塊、乳腺增生(或纖維瘤)體表小腫瘤或寒性膿腫、關節腫脹等。(3)重劑為逐血破瘀湯:由水蛭、蟲、地龍、蟅蟲、黑丑、路路通、透骨草、水紅花子、盤龍參、紫草組成,功能為活血破瘀、通經活絡,偏于性寒涼者加紫油肉桂。適用于深部栓塞性靜脈炎、腹腔瘀血腫塊。本方祛邪扶正兼顧且以祛邪為主。

  另外,趙炳南對于疔毒走黃、全身性細菌性感染、嚴重創傷手術后合并敗血癥、Ⅲ期血塞閉塞性脈管炎(脫)、紅斑性天皰瘡、系統性紅斑性狼瘡等危重病證的診治,均有系統的看法和經驗。

  丸丹經驗方

  對于治療熱、濕、瘀毒相應的丸丹類經驗方有抗毒丸(片)、滅毒丹、斬癢丹和外用藥膏:敗醬草膏、蒼術膏;散劑有祛濕散、新青黛散、止癢藥粉等。趙炳南創立的新的中藥劑型,與上述經驗湯劑形成內外兼治的統一性與系統性。

  瘙癢癥辨治特點

  趙炳南認為,風、濕、熱、蟲皆可作癢。風熱作癢者可以荊防方為主加減,藥用荊芥穗、防風、僵蠶、金銀花、牛蒡子、丹皮、浮萍、生地、薄荷、黃芩、蟬衣、甘草等,功能為疏風解表、清熱止癢,方中以荊芥穗、防風、薄荷、蟬衣為主,而且認為防風必與荊芥同伍,才能疏散侵入骨肉之風邪。對于風寒束表所致瘙癢者,重用荊芥穗,另加干姜皮等。

  對于血虛外受風寒所致瘙癢者,則以麻黃方為主,多用于急性蕁麻疹,組成:麻黃、杏仁、干姜皮、浮萍、白鮮皮、陳皮、丹皮、白僵蠶、丹參。方中以麻黃、杏仁、干姜皮為主要藥,取其辛溫宣散以開腠理祛邪外出,佐以浮萍、白鮮皮表散寒濕;丹參、丹皮、白僵蠶涼血養血潤膚,和血止癢;陳皮、干姜皮合用理氣開胃,醒脾化濕。趙炳南認為,干姜皮與麻黃相配合,可以緩和麻黃辛溫過于透發之憋,以免大汗傷正。全方共奏開腠理,和血止癢之功效。

  對于慢性頑固性瘙癢病癥,則以全蟲方組成:全蟲、皂刺、豬牙皂、刺蒺藜、槐花、威靈仙、苦參、白鮮皮、黃柏。功能為息風止癢、除濕解毒。方中全蟲,性平,走而不守,能息內外表里之風邪;皂刺,辛散溫通,祛風殺蟲;豬牙皂能通肺與大腸之氣,滌清胃腸濕滯,消風止癢散毒。以上三味同伍,既能息風止癢又能托毒攻伐。對于頑固蘊久深在之濕毒作癢用之最為相宜。方中白鮮皮、苦參、刺蒺藜、威靈仙輔助主要藥散風除濕通絡,祛除深在的濕毒而治頑固性瘙癢。另外,趙炳南認為脾胃氣滯蘊濕聚毒則瘙癢無度,故方中佐以枳殼、黃柏、槐花以行氣清理胃腸之結熱,調理脾胃以治其本,主要適用于濕毒聚結日久而致頑固性瘙癢癥,如慢性濕疹、陰囊濕疹、神經性皮炎、結節性癢疹等。如用之效果不明顯者,可加烏梢蛇。若瘙癢劇烈,皮損肥厚,明顯色素沉著,或見大便干燥者,均可加川軍,既可加強活血破瘀排毒之功,又可促進增厚的皮損使之逐漸消退。

    作者:高益民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