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简单的医学:血小板减少

 老庄. 2013-07-01

 

    人体任何一处微小的血管破裂,都会引起一系列极其复杂的连锁反应,最后形成血栓,堵住血管的缺口。这个过程中,血小板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如果血小 板减少,止血和凝血功能将会受损,临床上可以看到各种自发性出血:皮肤黏膜的紫癜瘀斑、鼻衄、牙龈出血、月经过多等等。以上知识是初中生就应该掌握的。古 人想当然的以为“脾主统血”,那是因为他们压根没想到还有血小板这种东西。今天的初中生的常识,已经远远超过古代的医圣,单凭这一点,老祖宗们该多么欣慰 啊。


    血小板正常值是10万到30/分升,低于10万就算减少。血小板减少非常常见,很多人在体检,或者感冒等小病化验时意外发现血小板减少。只要不低于5万,不要过于忧虑,因为5万的血小板已经足够用了。不过,不管减少到什么程度,还是建议看三甲医院的血液科医生。之所以强调三甲医院,是因为中国三甲以下的医院很少有独立的血液科。


    经过血液科医生的检查,多数情况下会找到血小板减少的原因,有十几种之多。常见的一种叫“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diopathic thrombocytopenic purpuraITP)”。所谓“特发性”是指找不到原因,所谓“紫癜”是因为本病主要表现为皮肤的小出血点。这一命名已经过时,国际专家共识建议改为“原发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西医经常干这种自我修正甚至自我否定的事。中华医学会血液学分会也已经接受这一修改。用“immune(免疫性)”强调本病由免疫介导而发病,避免使用“idiopathic(特发性)”;去掉“purpura(紫癜)”一词,因为许多患者仅有血小板减少,并无出血体征;“ITP”的缩写仍然保留,但它的三个代表已变为“immune thrombocytopenia(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类。药物、狼疮、艾滋等也可以引起血小板减少,这叫继发性ITP


    原发性ITP约占全部出血性疾病的1/3。怎么治疗?这是患者最关心的事。


    患者首先要明白,血小板减少不一定非要治疗。成人ITP患者,只要没有出血,血小板计数大于3万,且不从事增加出血危险的工作或活动,就不需要治疗。很多患者就是不放心,非要医生给他升到10万。对医生而言,这是很容易的事。但是,我要告诉你的实情之一是:很多ITP病人不是死于血小板减少,而是死于治疗血小板减少的药物副作用。自然,如果已有出血的临床表现,那么,不论血小板计数是多少,都应该治疗。


    很多患者在手术前意外发现血小板减少,外科医生很担心,不升到10万不给你开刀。这种担心是不必要的,大量的研究证明以下事实:口腔科检查,血小板只需要2万;拔牙或补牙,3万;小手术,5万;大手术,8万;自然分娩,5万;剖腹产,8万。医生如果不清楚这些事实,你可以告诉他嘛。


    如果血小板低于3万,或者已有出血,那么,首选的治疗仍然是激素。强的松每公斤体重1毫克,分次或顿服。病情稳定后(没有出血,血小板升到3万以上),剂量逐渐减少到510 mg/天,维持3—6个月。如果治疗4周仍无反应,说明激素治疗无效,应迅速减量至停用。既然用激素治疗,就要承担因此而带来的可能的副作用,这是没办法的事。


    如果激素治疗无效,或者虽有效,但需要大剂量维持(>30 mg/d),或者有激素禁忌症。那么,脾切除是最佳选择。中医说“脾主统血”,切了脾还了得,谁来“统血”啊?放心好了,中医的脾连中医都 不知道是什么鬼东西,西医是切不掉的。你会发现,切了脾之后,血反而统住了。这是因为,人体的血小板主要是在脾里被破坏的。老祖宗见了这样的铁的事实,一 定会惊讶的目瞪口呆,立即修正“脾主统血”的理论。不过,这别指望现代中医,他们坚持认为,老祖宗是不会错的。


    脾切除后仍有少部分无效,这叫难治性ITP。可以试用硫唑嘌呤、环孢素、达那唑、利妥昔单抗、重组TPO(特比澳)等药。医学只进步到这里,这是没办法的事,得接受现实。


    如果出现危及生命的出血,或者血小板不到1万,需要紧急治疗。这种情况就完全交给医生了。


    总结要点:只要血小板不低于3万,同时没有出血表现,就不需要治疗;治疗的话,首选激素;激素无效,考虑脾切除或其他药物。


    医学如此简单,知道这些简单事实,医生就不能忽悠你。

(作者:棒棒医生)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