紊乱紊乱,这个紊字的意思就不解自明了。也就是说,“仁义礼智信”的顺序是不容更改的。前两天我们曾经就这个事,说了不少了。今天咱们就不必再旧事重提了。 反正智也好,信也好。一旦缺失了仁义和礼数,智力再高,本领再强也是徒然的。没有了仁义道德,就不可能会讲什么信用。起码会成事不足,败事有余。甚至贻害他人,这也不是不可能的事。 自古到今,盘古创天地,女娲补天。这一系列的传说,都是颇具哲理的。是有一定的理论根据的。《三字经》里的种种说法,也是符合中华文化的传统教育理念的。 说到这里,我倒突然想起了一段往事。那还是在那个六七十年代敏感运动时期。我在劳改农场当了一名包耕组长,也就是管理一个耕作组的头子吧。好强斗胜是我这个家伙的一贯作风。稻子种下去以后,就应该是田间管理了。管什么呢?灌水放水啊!中耕除草啊!施肥灭虫啊!忙的个不亦乐乎。 那个时候一般人都是用耙子来耘田的。我认为这样做,既容易刮倒稻苗,除草又不彻底。功夫干的太粗糙了。我就提出用手来耘。 这时就有人提出了抗议,说是,用耙子耘是一贯的传统。既不用弯腰,更不用搞得手上一手泥巴,脏的要命。我就说:我看咱们附近的农民老表都是这么干的,他们的产量就比咱们高。吃点苦算什么? 我的话声还没落地,就有一个人跳了出来指着我的鼻子骂,他说:当然喽,你是组长,上牙打下牙,说话不费劲儿,真要是干,也是我们这帮人啊!轮到你,不过也就是比划比划。你站着说话不腰疼。倒霉的还是我们啊! 那么后来呢,做是这样做了,最后到了运动激烈时期,这个人检举揭发了我很多事情,挨打挨骂不说。徒然得罪了那么多的人,我自己还一点好处没捞着。 但是通过实践证明,我的方法是对的。我这个组的产量,得了全场第一。到现在我也还是没拐过这个弯。我做的究竟是对呀还是错啊?只有不见面的天老爷才能知道啊!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