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三字经》的“知某数”

 兴安书馆 2013-07-01

《三字经》的“知某数”  

2009-09-21 17:04:06|  分类: 经文幼学 |字号 订阅

 

钱教授在讲到这个地方的时候。提到了康熙年间的学者李毓秀的《弟子规》里的那句“有余力,则学文”话里话外一直在强调孝悌的悌道。意思就是说学习文化也得先把孝道和悌道做好。等到了时间再去学习其它知识。

讲到这里我倒又想起一辈故人来了。回忆我在我过去那个少年时期。益友虽然不多,良师倒也还有几位。孟老夫子我已屡屡提起,这里就不再重复了。但是在我一生中还有三位良师,而且无一例外的他们都是孝子。第一位是我学京戏时的启蒙老师。他不教我行当,只是督促我勤苦练功。

我一生难忘的,而且始终坚持那句“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就是他告诉我的。那时候我才七岁,国语也听不大懂。追问了好长时间,我才把那句话弄清楚。记得他对我说:孩子啊,一个人无论大小。一定得明白事理。譬如孝顺父母的道理不但得懂还得执行。如果连这点道理你都不能懂彻底了。那你就会什么事也做不好。

不但他的这段话让我享受了一辈子。他对他七十几岁的老父亲的那份儿孝心,整个戏班子都得到了好评。

第二位是我演话剧时期的导演之一。吴仞之先生。记得他是江苏无锡人,国语说的很勉强。但是在排戏的时候那份认真劲,全上海的话剧电影界都是赫赫有名的。他给我最大的启发,就是鼓励我放弃英国文学系。改学戏剧表演专业。虽然由于某些原因,结果是事与愿违。但是这能怪吴先生一个人吗?同时他的对长辈的孝敬,也是世人皆知的。他的孝心和他的导演工作一样是被几乎所有人赞扬不已的。

第三位就是我在劳改农场的场部医院的宋院长。是他,多次在我失意的时候诚恳劝导。是他,告诉我,天生你才必有用。并且千方百计鼓励我离开农场,我去当地教书的那个学校也是他帮助联系的,也是他。启发我去大胆给劳改犯看病。并且悄悄地告诉我看病得个中三昧。这一点么,我就不方便在这里宣扬了。同样的,尽管他老家离农场不远。但是他始终坚持把父母接到场部赡养。

    我在上面所写的三位老师,都是既懂人道更懂孝道的。非常值得今天的年轻朋友们效仿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