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景谷大白毫

 共同成长888 2013-07-01
景谷大白毫

白毫


--------------------------------------------------------------------------------

  白毫是茶叶嫩芽背面生长的一层细绒毛,干燥后呈现白色,如果保持其不脱落,茶叶显现白色,为白茶,浸泡后,白毫仍然附着在茶叶上。绿茶经过揉捻,白毫脱落干碎,沏银针白毫茶后,碎落的白毫漂浮在水面,形成似乎像油膜一样,证明茶叶非常新鲜,如果保存时间长或经过长途运输,白毫散失,不会再有这种现象。其他种茶叶由于经过深加工,不会有白毫存在,
 


佛教


--------------------------------------------------------------------------------


  白毫:佛家指如来三十二相之一,其眉间白色毫毛,放有光明,称白毫相。指供养僧徒之物。
  成语:白毫之赐
  注音:bái háo zhī cì
  出处:《佛藏经·了戒品》:“如来灭后,白毫相中百千亿分,其中一分供养舍利及诸弟子,……设使一切世间人皆共出家,随顺法行,于白毫相百千亿分,不尽其一。”


--------------------------------------------------------------------------------


景谷

     景谷地图 景谷位于云南省普洱中部偏西,地处东经100°02′——101°07′、北纬22°49′——23°52′之间的一个县。景谷古称“勐卧”,傣语“勐”为地方、“卧”为井,意思为有盐井的地方。是以傣族、彝族为自治民族的多种民族聚居的自治县,素有“林海明珠、杧果之乡、佛教圣地”的 美称。总面积7550平方公里,辖钟山、凤山、景谷、边江、半坡、勐班、碧安、益智8个乡和威远、永平、正兴、民乐4个镇,下设132个村委会、1929个村民小组,60023户农户,总人口291700人,其中农业人口占88.1%,以傣族、彝族为主的少数民族人口占46.3%,县内居住着汉族、 傣族、彝族、拉祜族、哈尼族、回族、布朗族、白族、瑶族、苗族、满族、普米族、壮族、纳西族、佤族、高山族、京族、基诺族、僳僳族、布依族、土族、侗族、土家族、怒族等24种民族,每平方公里人口密度38.64人。


--------------------------------------------------------------------------------

 

景谷大白茶(Jinggu dabaicha)

茶树有性群体品种之一。原产云南省景谷县民乐区大树乡秧塔村海拔1700多米地区。以叶大和嫩叶茸毛多为特色。

属乔木型、大叶类、中生种。植株高大,一般为3-5m,树姿半开张,分枝较疏。叶片长13-17cm,宽5.7-7.8cm,呈椭圆形,侧脉11-13对,叶面隆起,稍内折,叶质软,叶尖骤尖和渐尖,叶姿下垂或水平,叶色绿亮。嫩芽肥壮,一芽二叶平均重0.67g,色黄绿,茸毛特多,发芽整齐,持嫩性强。花冠较大,直径为4-5cm,花瓣7-8片。抗寒性较强,扦插成活率高。适制普洱茶和滇绿茶。亦适制红茶。所制的工夫红茶峰苗挺直、显毫、味浓。适宜在滇南和滇西推广。
大白茶产于中国云南省景谷县民乐乡大村秧塔,其特点是茶树品种优良,芽叶满披茸毛,成茶肥硕重实。白毫显露,条索银白,气味清香,茶汤清亮,滋味醇和回甜,耐泡饮,以产地特色命名。秧塔地处高山密林的云雾山中,气候温凉,种植历史已有150多年,今老种树尚在。白茶与其他茶不同,外形特白,卖样好,于是当地土官责令精心采制成“白龙须贡茶”,向朝廷纳贡,成为稀有珍品。大白茶适制多种茶类,制作传统晒青茶,以春茶为佳,谷花茶次之,尤以清明前最好,称明前春尖,制成炒青,烘青茶类,香气更好,毫色银灰,汤青绿。制成红茶:金毫显露,条索肥硕、口感甚佳。1981年,大白茶被评为云南八大名茶之一,被列为地方名茶良种,载入1989年出版的《中国农业百景谷大白茶(Jinggu dabaicha)

茶树有性群体品种之一。原产云南省景谷县民乐区大树乡秧塔村海拔1700多米地区。以叶大和嫩叶茸毛多为特色。

属乔木型、大叶类、中生种。植株高大,一般为3-5m,树姿半开张,分枝较疏。叶片长13-17cm,宽5.7-7.8cm,呈椭圆形,侧脉11-13对,叶面隆起,稍内折,叶质软,叶尖骤尖和渐尖,叶姿下垂或水平,叶色绿亮。嫩芽肥壮,一芽二叶平均重0.67g,色黄绿,茸毛特多,发芽整齐,持嫩性强。花冠较大,直径为4-5cm,花瓣7-8片。抗寒性较强,扦插成活率高。适制普洱茶和滇绿茶。亦适制红茶。所制的工夫红茶峰苗挺直、显毫、味浓。适宜在滇南和滇西推广。
大白茶产于中国云南省景谷县民乐乡大村秧塔,其特点是茶树品种优良,芽叶满披茸毛,成茶肥硕重实。白毫显露,条索银白,气味清香,茶汤清亮,滋味醇和回甜,耐泡饮,以产地特色命名。秧塔地处高山密林的云雾山中,气候温凉,种植历史已有150多年,今老种树尚在。白茶与其他茶不同,外形特白,卖样好,于是当地土官责令精心采制成“白龙须贡茶”,向朝廷纳贡,成为稀有珍品。大白茶适制多种茶类,制作传统晒青茶,以春茶为佳,谷花茶次之,尤以清明前最好,称明前春尖,制成炒青,烘青茶类,香气更好,毫色银灰,汤青绿。制成红茶:金毫显露,条索肥硕、口感甚佳。1981年,大白茶被评为云南八大名茶之一,被列为地方名茶良种,载入1989年出版的《中国农业百

景谷大白茶C.sinensis var.assamica cv.Jinggu-dabaicha


--------------------------------------------------------------------------------

 
  有性系。乔木型,大叶类,中生种。二倍体。 产地及分布:原产云南省景谷县民乐乡秧塔村。在当地广泛栽培。云南其他茶区有引种。 特征:植株高大,树姿半开张,主干显,分枝密,叶片下垂状着生。叶片特大,宽椭圆形,叶色深绿,叶面隆起,叶身内折,叶缘平,叶齿浅粗,叶尖渐尖,叶质厚软。芽叶粗壮,黄绿色,茸毛特多,一芽三叶百芽重163.8g。花冠直径2.6~5.3cm,花瓣7~8瓣,子房茸毛多,花柱3裂。果径2.2cm,种子褐色,种径1.5cm。 特性:生长势和持嫩性均强,发芽整齐,新梢年生长6轮。春茶开采期在3月上旬。产量高,每667平方米可达200kg左右。春茶一芽二叶干样约含氨基酸3.8%、茶多酚29.9%、儿茶素总量15.3%、咖啡碱5.2%。适制红茶、绿茶和普洱茶,品质优良。抗寒性弱。结实性弱。 适栽地区:云南南部和西部茶区。 栽培要点:深挖种植沟,施足基肥,育苗移栽采用双行双株或双行单株种植,每667平方米植3000株左右,严格多次低位定型修剪。注意预防冻害。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