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转载:八卦与天文、地理、五音、八律十二宿、、、等

 易学壁虎 2013-07-02

八卦与五声

《周礼》说:

        大师掌六律六同,以合阴阳之声……皆文之以五声

宫、商、角、徵、羽,皆播之以八音金、石、土、革、

丝、木、匏、竹。

 

这就告诉我们,五声是宫、商、角、徵(音止)、羽。

 

  

26-1 陈旸所列《五声》图        26-2  杨甲所列《五声八音图》

 

北宋陈旸于《乐书》中列出了《五声》图,宫声居中央,羽声居北方,徵声居南方,角声居东方,商声居西方。两宋间学者杨甲于《六经图》中列出了《五声八音图》,则以坎卦配羽声,离卦配徵声,震卦配角声,兑卦配商声,宫声居中央。

 

宋叶时于《礼经会元》中说:

    五声,宫为土,商为金,角为木,徵为火,羽为水。

 

八卦的五行,兑为金,震为木,离为火,坎为水,所以把五声与八卦匹配,就可以画出《五声八音图》。

 

宋末鲍宁于《天原发微·各类图》中列出了《五声八音图》,清趙世逈于《易经告蒙》书中列出了《元音图》,都将八卦与五音相配。鲍宁所列图,以坎卦配羽声,离卦配徵声,震卦配角声,兑卦配商声,宫声居中央。趙世逈所列图,不但以坎卦配羽声,离卦配徵声,震卦配角声,兑卦配商声,宫声居中央,还为八卦匹配了十数《河图》分解之数。分北方六属乾,南方二属巽,东方八属艮,西方四属坤。北方坎一为羽声数,南方离七为徵声数,东方震三为角声数,西方兑九为商声数,中央五与十为宫声数。

 

 

26-3  鲍宁所列《五声八音图》      26-4  清趙世逈所列《元音图》

 

清代乾隆年间,婺源学者江永于《河洛精蕴》书中本着朱熹的十数《河图》列出了《河图五音本数图》。

 

              

                26-5  江永所列《河图五音本数图》

 

关于五声数方面,江永以一六配羽声,二七配徵声,三八配角声,四九配商声,五十配宫声。并且称出于十数黑白点的《河图》数是“五音本数”。言外之意,就是说五音的本源发端于这样的“河图”。

 

宋代朱震早就在《汉上易传》书中,列出了“五声数”图。

 

                 

                    26-6  朱震所列《五声十二律数》图

 

我们从上图看到,朱震给北方羽声、南方徵声所配的数是九,给东方角声、西方商声所配的数是六。朱震在朱熹之前,他以十数黑白点图为《洛书》,可是他并没有用《洛书》给五声十二律配数。

 

总之,八卦有方位和五行属性,五声也有方位和五行属性,于是就可以把二者联系起来。这样一来 ,我们又了解到八卦还具有如此新的文化内涵。

 

思考题

1.       八卦配五声用的是“后天八卦”,用“先天八卦”可以与五声匹配吗?

2.       江永极力主张“河图为数之源,音律实昉于此”,您认为他的这一说法如何?

 

本讲参考资料

1.《周礼·春官宗伯下》:

以六律、六同、五声、八音、六舞、大合乐,以致鬼神示以和,邦国以谐,万民以安,宾客以说。

3.       宋林之奇《尚书全解》:

人声之发,有洪纎小大,则有宫商角徵羽之五声焉。声之洪而浊者曰宫,其次曰商,声之纎而清者曰羽,其次曰征,其声在洪纎清浊之中者曰角。人之声有此洪纎小大,则乐器依之而作焉。

4.       宋陈旸《乐书》:

先王作乐,莫不文之以五声,播之以八音,故列琴瑟于南,列管于东,列磬于西北,列钟于西,列鼓于北,所以正其位也。

5.  宋朱震《汉上易传》:

五声十二律数者,《太玄》曰:“子午之数九,丑未八,寅申七,卯酉六,辰戌五,巳亥四。故律四十二,吕三十六。并律吕之数,或还或否,凡七十有八,黄钟之数立焉。”

 

八卦与八音

    《尚书·虞书》中有“四海遏密八音”之说,唐陆德明《经典释文》解释说:八音谓,金,钟也;石,磬也;丝,琴瑟也;竹,篪(音池)笛也;匏(音袍),笙也;土,埙也;革,鼓也;木,柷(音祝)(音语)也。

这就是说,八音是指八钟乐器而言的。例如,出土的编钟为“金”;出土的石磬为“石”;古琴为“丝”;笛子和箫观为“竹”;笙和竽为“匏”;陶埙为“土”,皮鼓为“革”。“柷”为古代木制方形如斗的乐器;“敔”为古代木制形状如伏虎的乐器。

 

北宋陈旸在《乐书》里面说:

        金声冲容,秋分之音也,莫尚于钟。石声温润,立冬之

    音也,莫尚于磬。丝声纎微,夏至之音也,莫尚于琴瑟。竹

声清越,春分之音也,莫尚于管钥。匏声崇聚,立春之音也,

笙竽系焉。土声函胡,立秋之音也,埙缶系焉。革声隆大,

冬至之音也,鼗鼔系焉。木声无余,立夏之音也,柷敔系焉。

 

                

                    27-1 陈旸所列《八音》图

 

我们从上图看到,坎配革和冬至,艮配匏和立春,震配竹和春分,巽配木和立夏,离配丝和夏至,坤配土和立秋,兑配金和秋分,乾配石和立冬。这就表明了八卦与八音的关系。

所以,陈旸又说:

        八音之于乐,象为八卦,位为八方,气为八风,中为八极。

其数一本中和之五,冲气之三,以导中声而已。

 

南宋易袚于《周官总义》书中说:五声寓于八音,而八音实直乎八卦。金,钟也,属乎兑。石,磬也,属乎乾。土,埙也,属乎坤。革,鼓也,属乎坎。丝,琴瑟也,属乎离。木,柷敔也,属乎巽。匏,笙簧也,属乎艮。竹,箫管也,属乎震。

清代的萧光远也于《周易属辞通例》书中列出了八卦配八音的易图。

                     

                  27-2 萧光远所列《八音》图

我国古代的六经都崇尚中和之道。就礼乐来说,什么季节演奏什么音乐,把什么乐器摆放在什么地方,古代都有严格的规定。

              

                   27-3  陈旸所列《宫架》图

我们看上图可知,八音乐器是按照“九宫”位置摆放的,不能有所错乱。

                  

                27-4 陈旸所列《八音从八风》图

陈旸在书中说:自葛天氏作八阕之乐,少昊氏效八风之调,而八音固已大备。后世虽有作者,皆不能易兹八物矣。

 

这就是说,“八音”是效仿“八风之调”而来的。既然八卦可以与八风相配,那么八卦自然可以与八音相配了。当然,用八卦定八音之象和方位,一定要用“后天八卦”。陈旸的《乐书》作于北宋哲宗绍圣至徽宗建中靖国年间,而邵雍在哲宗即位之前就已经去世。所以,陈旸应该了解邵雍的“先天八卦”。他在叙述古代的礼乐时只用“后天八卦”,由此也可以证明所谓的“后天八卦”是很古老的。

 

 

 

思考题

1.                既然八卦可以与八风、八音匹配,当然证明八卦具有很多的文化内涵。那么,您对当前社会上流行的“八卦娱乐”说法,又将如何看呢?

2.                所谓“后天八卦”的说法,能够成立吗?

 

本讲参考资料   

    1.宋王昭禹《周礼详解》:

    六乐者,文之以五声,播之以八音……大师掌六律六同,以合阴阳之声。阳声黄钟、大蔟、姑洗、?宾、夷则、无射;阴声大吕、应钟、南吕、函钟、小吕、夹钟,皆文之以五声宫、商、角、征、羽,皆播之以八音金、石、土、革、丝、木、匏、竹。

    2.宋王安石《周官新義》:

    太师掌六律六同,以合阴阳之声。阳声黄钟、大簇、姑洗、?宾、夷则、无射;阴声大吕、应钟、南吕、函钟、小吕、夹钟,皆文之以五声宫、商、角、征、羽,皆播之以八音金、石、土、革、丝、木、匏、竹。

    3.宋易袚《周官總義》:

    上经言六律六同,以阴之同乎阳,故谓之同,所以合阴阳之声。总而言之,则十有二律也。十有二律各具五声,而五声实本于黄钟。黄钟为宫其管九寸,九之则其数八十一,三分宫而去其一,故下生征而其数五十四。又三分征而益其一,故上生商而其数七十二。又三分商而去其一,故下生羽而其数四十八。又三分羽而益其一,故上生角而其数六十四。多而浊者大,少而清者细,故大不踰宫,细不踰羽。征之声清于角,角之声清于商,惟五声相比而成文,故曰皆文之以五声。然五声寓于八音,而八音实直乎八卦。金,钟也,属乎兑。石,磬也,属乎乾。土,埙也,属乎坤。革,鼓也,属乎坎。丝,琴瑟也,属乎离。木,柷敔也,属乎巽。匏,笙簧也,属乎艮。竹,箫管也,属乎震。金石土为阴,阴逆推其所始,是以先金石而后土,匏竹木为阳,阳顺序其所生,是以先匏竹而后木,革丝居阴阳之正,是以先革而后丝,故曰皆播之以八音。五声八音,间奏迭举而乐成焉。要其所本,则声音皆出于十有二律者也。

    4.宋王与之《周礼订义》:

    易氏曰五声寓于八音,八音实直乎八卦。金钟也,属兑。石磬也,属干。土埙也,属坤。革鼔鼗也,属坎。丝琴瑟也,属离。木柷敔也,属巽。匏笙簧也,属艮。竹箫管也,属震。

    5.宋陈旸《乐书》:

    八音从八风

    至治之世,天地之气合以生风,日至则月,钟其风以生十有二律,故掦雄曰“?割匏竹,革木土金,击石弹丝,以和天下,掜拟之八风”,左氏论八音曰“以遂八风”,论舞曰“节八音而行八风”。由此推之,八风,象八卦者也。其所以拟而遂之者八音,节而行之者八佾之舞而已。盖主朔易者坎也,故其音革,其风广莫。为果蓏者艮也,故其音匏,其风融。震为竹,故其音竹,其风明庶。巽为木,故其音木,其风清明。兑为金,故其音金,其风阊阖。乾为玉,故其音石,其风不周。瓦土器也,故坤音土,而风凉。蚕火精也,故离音丝,而风景。是正北之风从黄钟之律,而黄钟冬至之气也。东北之风从大吕、太蔟之律,而大吕、太蔟大寒启蛰之气也。正东之风从夹钟之律,而夹钟春分之气也。东南之风从姑洗、仲吕之律,而姑洗、仲吕谷雨小满之气也。正南之风从蕤宾之律,而蕤宾夏至之气也。西南之风从林钟、夷则之律,而林钟、夷则大暑处暑之气也。正西之风从南吕之律,而南吕秋分之气也。西北之风从无射、应钟之律,而无射、应钟霜降小雪之气也。岂非传所谓“乐生于风”之谓乎。八方之风,周于十二律,如此则顺气应之,和乐兴而正声格矣。尚何奸声之有耶?《乐记》曰“八风从律而不奸”,《国语》曰“律吕不易无奸事也”,如此而已。五音有变宫、变征之数,琴有少宫、少商之调,皆非先王制乐度数之常也,抑其为变者欤?

    八音上

    乐出于虚而寓于实,出于虚则八音同冥于道,寓于实则八音各丽于器,器具而天地万物之声可得而考矣。故万物盈于天地之间,若坚若脆若劲若韧若实若虚若沉若浮,皆得効其响焉,故八物各音而同和也。自少皥氏効八风之调而八音固已大备,后世虽有作者皆不能易兹八物矣。金声舂容,秋分之音也,莫尚于钟。石声温润,立冬之音也,莫尚于磬。丝声纎微,夏至之音也,莫尚于琴瑟。竹声清越,春分之音也,莫尚于管钥。匏声崇聚,立春之音也,笙竽系焉。土声函胡,立秋之音也,埙缶系焉。革声隆大,冬至之音也,鼗鼔系焉。木声无余,立夏之音也,柷敔系焉。然金失之重,石失之轻,丝失之细,竹失之髙,匏失之长,土失之下,革失之洪,木失之短,要皆不相夺伦,然后克谐而无失也。经论八音多矣,原始言之,不过曰施之金石,要终言之,不过曰匏竹在下,兼始中终言之,则曰金石丝竹乐之器也。乃若论其详,冝莫若周官大师焉。盖乐器重者从细,而细不踰羽。轻者从大而大,不踰宫。适细大之中,而无踰者,其惟角乎。盖莫重于金,故尚羽莫。轻于瓦丝,故尚宫轻。于金重于瓦丝者,石也,故尚角。匏竹非有细大之从也,故尚议。革木非有清浊之变也,故一声。然金石土类,西凝之方也,故与土同位于西。匏竹木类,东生之方也,故与木同位于东。丝成于夏,故琴瑟在南。革成于冬,故鼗鼓在北。大师之序八音,以金石土为先,革丝次之,木匏竹为后者,盖西者,秋言之时,声之方也。虚者,乐所自出,声之本也,故音始于西成于东。于西则金石先于土者,以音逆推其所始故也。于东则匏竹后于木者,以阳顺序其所生故也。革丝居南北之正,先革后丝者,岂亦先虚之意欤?《乐记》言乐之器,荀卿言所以道徳者,以徳待器而后达故也。

    八音中

    八音之于乐,象为八卦,位为八方,气为八风,中为八极。其数一本中和之五,冲气之三,以导中声而已。古者上农捇土出金以为钟,上工磨石出玉以为磬。钟于五行为金,于五事为言,于五藏为气,于五性为义,金则奏为铿镪,言则发为号令,直其气所以立横,方其义所以立武,此听其声所以思武臣也。磬于八音为石,于八卦为乾石,则其形曲折而有别,乾则其行刚健而不?,有别所以立辨,不陷所以致死,此听其声所以思死封疆之臣也。琴瑟同出于丝而静,好其声则噍杀而哀,?静而亷,依义以立志而已,此听其声所以思志义之臣也。竽笙箫管同出于竹而发,猛其声,动浊而滥,合比而会有聚众之义焉,此听其声所以思畜聚之臣也。鼓为乐之君而鼙,则卑者所鼓,其为革声一也。士哗而欢,群趋而动,有进众之义焉,此听其声所以思将帅之臣也。由是观之,君子之于音,听之在心不在耳。彼其音之所发,亦诚有所合之也。岂在悦郑卫铿镪而已哉。而发之,言钟鼓鼙之声,则知丝为琴瑟,竹为竽笙箫管也。言丝声竹,则知钟为金,鼓鼙为革也。言石声磬,则金声钟之类见矣。言竹声滥,则石声清之类见矣。匏竹利制,言竹则匏在其中矣。革木声,言革则木在其中矣。就八者单出言之,故谓之声曲。听其杂比言之,故谓之音。八音不言土者,以七音待土赞之而后和故也。郑康成以石声磬,当为罄字之误,岂经旨哉。于有之,金声铿铿以立横,横以劲武,金声正则人思武矣。石声硁硁以立别,别以致死,石声正则人思死节矣。丝声哀哀以立亷,亷以立志,丝音正则人将立操矣。竹音滥滥以立会,会以聚众,竹音正则人思和洽矣。土音浊浊以立太,太以含育,土音正则人思寛厚矣。革音欢,欢以进众,革音正则人思毅勇矣。匏音啾啾以立清,清以忠谨,匏音正则人思恭爱矣。木音直,直以立正,正以寡欲,木音正则人思絜已矣。亦足发明于此琴瑟之音言哀、鼔鼙之音言欢者。盖琴瑟夏至之音,一阴生之时也。鼓鼙冬至之音,一阳生之时也。阳主乐以哗,阴主哀以静,此其音所以不同。

    八音下

    《乐经》之亡久矣,其遗音余韵虽夺于殽乱之众言,然质诸他经亦可少概见矣。《乐记》曰:“圣人作为鼗鼓椌楬埙箎,此六者徳音之音也,然后钟磬竽瑟以和之”。盖作革以为鼗鼓,作木以为椌楬,作土以为埙,作竹以为箎,作金以为钟,作石以为磬,作匏以为竽,作丝以为瑟,则鼗鼔椌楬埙箎,唱徳音于其始也,钟磬竽瑟和徳音于其终也。《书》曰:“戞击鸣球,搏拊琴瑟以咏。下管鼗鼔,合止柷敔笙镛以间。”盖鸣球以为石,琴瑟以为丝,下管以为竹,拊鼗鼔以为革,柷敔以为木,笙以为匏,镛以为金。则戞击鸣球,搏拊琴瑟,作之于堂上也。管鼗鼓柷敔笙镛,作之于堂下也。引而伸之,触类而长之。周官旋宫之乐,举钟以见石,举鼗鼓以见木,举管以见匏,举琴瑟以见瓦。《诗》之“有瞽”言“应田县鼓”与“鼗”,则革音也。言柷圉,则木音也。言箫管,则竹音也。言磬,则石音也。不言金者,以石见之。不言匏者,以竹见之。盖八音之于乐,一音不备不足以为乐。以用言之,未有不比音。以体言之,未有不比物。故金石以动之,丝竹以行之,革木以节之,匏以宣之,瓦以赞之。所道者中徳,所咏者中声。然后八音克谐,不至于夺伦也。然《诗》、《书》不言土音,《易》于比、坎、离独言“缶”,不及土音者,盖八音以土为主,犹“五事”以“思”为主也。故七音非土不和,土非七音不备。《诗》、《书》举七音以见土,推用以见体也。《易》举“缶”以见七音,明体以见用也。由是观之,八音乐之器,而乐非器也,君子和乐之情以制器,工师因乐之器以考音。古之人有鼓琴而流鱼为之出,听有鼓瑟而六马为之仰秣。凡类此者,固岂八音之器能使之然哉?盖亦冥于非器之器,载道而与之俱矣。

第二十八讲 八卦与律吕

《吕氏春秋》里面记载:

 

                   孟春之月 正月纪  其音角 律中太蔟 其数八

                   仲春之月 二月纪  其音角 律中夹钟 其数八

                   季春之月 三月纪  其音角 律中姑洗 其数八

                   孟夏之月 四月纪  其音徵 律中仲吕 其数七

                   仲夏之月 五月纪  其音徵 律中?宾 其数七

                   季夏之月 六月纪  其音徵 律中林钟 其数七

                   孟秋之月 七月纪  其音商 律中夷则 其数九

                   仲秋之月 八月纪  其音商 律中南吕 其数九

                   季秋之月 九月纪  其音商 律中无射 其数九

                   孟冬之月 十月纪  其音羽 律中应钟 其数六

                   仲冬之月 十一月纪其音羽 律中黄钟 其数六

                   季冬之月 十二月纪其音羽律中大吕 其数六

 

我们依据《吕氏春秋》书中的这些记载,可以作出下表:

 

季节

五声

十二律

所当之数

孟春

正月

太蔟

仲春

二月

夹钟

季春

三月

姑洗

孟夏

四月

仲吕

仲夏

五月

季夏

六月

林钟

孟秋

七月

夷则

仲秋

八月

南吕

季秋

九月

无射

孟冬

十月

应钟

仲冬

十一月

黄钟

季冬

十二月

大吕

 

后人根据这一说法画出了一些易图,比较典型的有宋代陈旸、朱震、杨甲和明代章潢所列出的易图。

            

       28-1 陈旸《乐书》所列图1   28-2陈旸《乐书》所列图2

 

28-1表达了八卦与十二地支、十二律匹配的文化内涵。图28-2表达了十二月与十二律匹配的文化内涵。

 

 

               28-3  朱震《汉上易传》所列《十二律相生图》

 

东汉郑玄注《周礼·大师》说:

        黄钟初九也,下生林钟之初六,林钟又上生大蔟之九二,

    大蔟又下生南吕之六二,南吕又上生姑洗之九三,姑洗又下

    生应钟之六三,应钟又上生蕤宾之九四,蕤宾又下生大吕之

    六四,大吕又上生夷则之九五,夷则又下生夹钟之六五,夹

    钟又上生无射之上九,无射又下生中吕之上六。

 

所谓“初九”至“上九”是指六爻乾卦而言,所谓“初六”至“上六”是指六爻坤卦而言。朱震的图,既是依据郑玄注这样说法而画。

             

                 28-4 清惠栋所画《郑氏周易爻辰图》

 

上图是清代惠栋依据郑玄注在《增补郑氏周易》书中所列《郑氏周易爻辰图》,其实早在《周易乾凿度》里面就有这样的说法。

 

           

                   29-5 杨甲《六经图》所列《六律六吕图》

 

十二律又分作六阳律与六阴律(阳称律,阴称吕),黄钟、大蔟、姑洗、蕤宾、夷则、无射为六阳律;大吕、夹钟、仲吕、林钟、南吕、应钟为六阴律。

             

                  28-6 章潢所列《八音之属》图

 

明代的章潢在《图书编》里面列出了《八音之属》图,他把八声(八器)、八音、八风、四季、十二律与八卦匹配在一图之中。应该说,这是一幅具有深刻文化内涵的易图。

 

我们注意到,《吕氏春秋》为五声、十二律所配的数只有八、七、九、六之四个数。此四数正是四季、五行配八卦震、离、坎、兑的四个数,也就是说在先秦的文化中,给八卦、四季、五行、五声、十二律所匹配的数就只有这四个数。如果依照郑玄的注释,用八卦与十二律匹配,也只有六个爻画的乾(重乾)和坤(重坤)两个卦。而后来的情况就发展演变了许多,特别是自朱熹十数黑白点《河图》问世之后,在音律与八卦匹配方面则又有了一些新的说法。

 

思考题

 

1.       八卦与十二律匹配的根本依据是什么?是方位属性,还是数字属性?

2.       在我国古代,为什么讲音律的时候,都要用八卦?

 

本讲参考资料

 

1.《周语》韦昭注:

十一月黄钟,乾初九也。十二月大吕,坤六四也。正月太蔟,乾九二也。二月夹钟,坤六五也。三月姑洗,乾九三也。四月中吕,坤上六也。五月蕤宾,乾九四也。六月林钟,坤初六也。七月夷则,乾九五也。八月南吕,坤六二也九。月无射,乾上九也。十月应钟,坤六三也。

2.宋陈旸《乐书·乐图论》:

律吕辨天地四方声

    阳六为律吕,黄钟至无射阳声也。阴六为同,自大吕至应钟阴声也。阳声左旋,始于子终于巳,阴声右转,始于丑终于卯,而天地四方阴阳之声具焉。盖乾位西北,气覆为天,众阳之主也。坤位东南,形载为地,众阴之主也。然天虽为众阳之主,而有阴焉,故曰“立天之道曰阴与阳”,此天所以有阴阳之声也。地虽为众阴之主,而有阳焉,故曰“立地之道曰柔与刚”,此地所以有阴阳之声也。丽乎乾者为震、为坎,丽乎坤者为离、为兑。震、坎阳卦也,然而多阴。离、兊阴卦也,然而多阳。语其位,则正四方之卦焉,此四方所以各有阴阳之声也。天地四方阴阳之声,出于自然者也。六律六同,阴阳之声,出于人为者也。即人为之声辨自然之声,以为乐器,此掦子所谓作者“贵其有循而体自然”者也。道生一则竒而为阳,一生二则耦而为阴,二生三则阴阳参和为冲气,三生万物而乐器取具焉。是杂比十有二声,而和之取中声以为乐器之意也。《易》曰“制器者尚其象”,《记》曰“声,乐之象也”,即十有二声以为乐器,得不为制器尚象者乎。典同所掌者器也,大师所掌者声也,器异异声,故言“掌六律六同之和,以辨天地四方阴阳之声”,声则各有所合,故言“掌六律六同,以合阴阳之声”。


八卦与十二辰

唐李鼎祚《周易集解》里面说:

        乾坤消息法周天地,而不过于十二辰也。辰,日月所会

    之宿,谓诹(音邹)(音子)、降娄、大梁、实沈(音沉)、鹑

    首、鹑火、鹑尾、寿星、大火、析木、星纪、玄枵(音消)

    属是也。

宋林之竒《尚書全解》里面说:

        辰,则日月所会也。正月会于亥,其辰为娵訾。二月会于

    戌,其辰为降娄。三月会于酉,其辰为大梁。四月会于申,其

    辰为实沈。五月会于未,其辰为鹑首。六月会于午,其辰为鹑

    火。七月会于巳,其辰为鹑尾。八月会于辰,其辰为寿星。九

    月会于卯,其辰为大火。十月会于寅,其辰为析木。十一月会

    于丑,其辰为星纪。十二月会于子,其辰为玄枵。

《周礼注疏》郑氏注:

黄钟,子之气也,十一月建焉,而辰在星纪。大吕,丑之气也,十二月建焉,而辰在玄枵。大蔟,寅之气也,正月建焉,而辰在娵訾。应钟,亥之气也,十月建焉,而辰在析木。姑洗,辰之气也,三月建焉,而辰在大梁。南吕,酉之气也,八月建焉,而辰在寿星。蕤宾,午之气也,五月建焉,而辰在鹑首。林钟,未之气也,六月建焉,而辰在鹑火。夷则,申之气也,七月建焉,而辰在鹑尾。中吕,巳之气也,四月建焉,而辰在实沈。无射,戌之气也,九月建焉,而辰在大火。夹钟,卯之气也,二月建焉,而辰在降娄。

 

           

                 29-1  朱震所列《阳律阴吕合声图》

 

两宋间学者朱震在《汉上易传》书中所列的《阳律阴吕合声图》,把十二辰与十二地支、十二律、二十八宿配合起来。古人以十二地支表示十二月,图中“子黄钟合星纪”,既是说十一月之气为黄钟,而合十二辰之星纪,余可类推。可见,朱震所列出来的易图,表达了《周礼注疏》郑氏注的本义。

 

       

 29-2 陈旸所列《八音从八风》图        29-3  萧光远所列《十二辰》图

 

宋易祓《周官总义》说:“八音实直乎八卦,金钟也属乎兑,石磬也属乎乾,土埙也属乎坤,革鼓也属乎坎,丝琴瑟也属乎离,木柷敔也属乎巽,匏笙簧也属乎艮,竹箫管也属乎震。”宋鲍云龙《天原发微》说:“冬至,日月五星皆起牵牛之一度,牵牛星纪也,水位也,坎卦也。”

宋代陈旸于《乐书》里面列出了《八音从八风》图,已经把十二律与八个方位配合起来,又十二律可以配合十二辰。“八音直乎八卦”,所以就有了清代学者萧光远于《周易属辞通例》书中所列的八卦配合十二辰的易图。

       

《周礼注疏》郑氏注:“堪舆虽有郡国所入度,非古数也。今其存可言者,十二次之分也。星纪,吴越也。玄枵,齐也。娵訾,卫也。降娄,鲁也。大梁,赵也。实沈,晋也。鹑首,秦也。鹑火,周也。鹑尾,楚也。寿星,郑也。大火,宋也。析木,燕也。”

宋易祓《周官总义》:“冬至之节,日月会于星纪,其位在丑,气合于子,所以为黄钟。大寒之节,日月会于玄枵,其位在子,气合于丑,所以为大吕。雨水之节,日月会于娵訾,其位在亥,气合于寅,所以为大簇。春分之节,日月会于?娄,其位在戍,气合于卯,所以为夹钟。榖雨之节,日月会于大梁,其位在酉,气合于辰,所以为姑洗。小满之节,日月会于实沈,其位在申,气合于巳,所以为仲吕。夏至之节,日月会于鹑首,其位在未,气合于午,所以为?宾。大暑之节,日月会于鹑火,其位在午,气合于未,所以为函钟。处暑之节,日月会于鹑尾,其位在巳,气合于申,所以为夷则。秋分之节,日月会于寿星,其位在辰,气合于酉,所以为南吕。霜降之节,日月会于大火,其位在卯,气合于戍,所以为无射。小雪之节,日月会于析木,其位在寅,气合于亥,所以为应钟。”

清江永《数学》:“十二宫名虽人所为,然其来久矣。今考宫名皆依天上星宿而定,非漫设者。如南方七宿为朱鸟之象,故名其宫曰鹑首、鹑火、鹑尾。东方七宿为苍龙,故其宫曰寿星、曰大火、曰析木。北方七星为玄武,其宫曰星纪、曰元枵、曰娵訾。西方七宿为白虎,其宫曰降娄、曰大梁、曰实沈。由是以观,十二宫名皆依星象而取,非漫设也。”

根据以上诸多的说法,于是就有了下面的易图。

 

  

   

  29-4 清张恩霨所列《仰观俯察图》   29-5 清冯道立所列《支辰分野》图

 

清代所谓学者张恩霨在《删定来氏易注象数图说》一书中列出了《仰观俯察图》,图中坎卦配水、子、虚与女、玄枵、青州、冬至,可谓集成五行、八卦、十二地支、二十八宿、十二辰、十二州、二十四气的一幅易图。清代学者冯道立于《周易三极图贯》一书中列出了《支辰分野天地同一太极》之图,其“分野”与“十二辰”有二层,外层为“古图”,内层为“新图”。外层子位配赵、大梁,内层子位配齐、玄枵。

 

清江永在《数学》一书中说:“在天犹有不变之十二宫,盖列宿之天分为四维,析为十二次星纪、鹑首等名,西国则有磨羯、巨蟹等名,皆以星象定之,古今不变者也。此与黄道之十二宫同归而殊涂。恒星,天亦宗黄极,是同归也。列宿自布十二宫,恒以虚六度为玄枵之半,斗四度为磨羯之初,岁岁推移,不与中气节气相直,是殊涂也。” 我国古代天文学的“十二辰”内容与西方天文学“黄道十二宫”的内容,都是以星象而命名,的确有相同之处,但是“岁岁推移,不与中气节气相直”,也的确有不同之处。

例如,将来于20091222(阴历11月初七日)出生的婴儿,于我国十二辰合于星纪,于西方黄道十二宫则属摩羯座,而于前一天(阴历11月初六日)出生的婴儿,于我国十二辰仍然合于星纪,于西方黄道十二宫则不再是摩羯座,而属射手座。

 

 

 

思考题

    目前在网络上,“星座”之说非常时髦,如“12星座爱情事业本周忠告”、“本周行运榜第1位人马座  左右逢源、出人头地、人生无憾”等等,特别得到年轻人的青睐。其实,我国古代早就有“占星术”。例如《唐开元占经》说:“孟春建寅,日月会于豕韦,仲春建卯,会于降娄,季春建辰,会于大梁,孟夏建巳,会于实沈,仲夏建午,会于鹑首,季夏建未,会于鹑火,孟秋建申,会于鹑尾,仲秋建酉,会于寿星,季秋建戌,会于大火,孟冬建亥,会于析木,仲冬建子,会于星纪,季冬建丑,会于玄枵。《黄帝占》曰:北斗七星名曰七神,神各主四宿,而卫太一之宫。其星欲明大润泽相类七政齐,明则天子吉大臣昌,其星不明,王者弱大臣有殃,星若摇动,不出百八十日天下尽兵,多有死者。”为什么我国古老的占星术不敌西方的占星术?

 

本讲参考资料

    唐瞿昙悉达撰《唐开元占经·分野略例·宿次分野》:

角、亢,郑之分野。自轸十二度至氐四度,于辰在辰,为寿星,三月之时,万物始达于地,春气布养万物,各尽于其天性,不罹天天,故曰寿星

氐、房、心,宋之分野。自氐五度至尾九度,于辰在卯,为大火,东方为木,心星在卯,火出木心,故曰大火

尾、箕,燕之分野。自尾十度至南斗十一度,于辰在寅,为析木。尾,东方木宿之末,斗,北方水宿之初,次在其间,隔别水木,故曰析木

南斗、牵牛,吴越之分野。自南斗十二度至须女七度,于辰在丑,为星纪。星纪者,言其统纪万物,十二月之位,万物之所终始,故曰星纪也。

须女、虚,齐之分野。自须女八度至危十五度,于辰在子,为枵也。者黒,北方之色,枵者耗也。十一月之时,阳气在下,阴气在上,万物幽死,未有生者,天地空虚,故曰也。

危、室、壁,卫之分野。自危十六度至奎四度,于辰在亥,为诹訾。诹訾,叹息也。十月之时,阴气始盛,阳气伏藏,万物失藏养育之气,故哀愁而叹,悲嫌无阳,故曰诹訾

奎、娄,鲁之分野。自奎五度至胃六度,于辰在戌,为降娄,降下娄曲也。阴生于午,与阳俱行,至八月阳遂下,九月阳微,剥卦用事,阳将剥尽,阳在上,万物枯落,卷缩而死,故曰降娄

胃、昴,赵之分野。自胃七度至毕十一度,于辰在酉,为大梁,梁强也。八月之时,白露始降,万物于是坚成而强,故曰大梁

毕、觜、参,魏之分野。自毕十二度至东井十五度,于辰在申,为实沈。言七月之时,万物极茂,阴气沉重,降实万物,故曰实沈

东井、舆鬼,秦之分野。自东井十六度至柳八度,于辰在未,为鹑首。南方七宿,其形象鸟,以井为冠,以柳为口,鹑鸟也,首头也,故曰鹑首

柳、七星、张,周之分野。自柳九度至张十七度,于辰在午,为鹑火。南方为火,言五月之时,阳气始隆,火星昏中,在七星朱鸟之处,故曰鹑火

翼、轸,楚分野。自张十八度至轸十一度,于辰在巳,为鹑尾。南方朱雀七宿,以轸为尾,故曰鹑尾

八卦与二十八宿

我国古代的天文学中,把天空可见的星体分作二十八组,称之为二十八宿,东南西北四方各有七宿。

 

《吕氏春秋》里面说:

孟春之月,日在营室,昏参中,旦尾中,其日甲乙,其帝太皥,其神句芒,其虫鳞,其音角,律中太蔟,其数八。

仲春之月,日在奎,昏弧中,旦建星中,其日甲乙,其帝太皥,其神句芒,其虫鳞,其音角,律中夹钟,其数八。

季春之月,日在胃,昏七星中,旦牵牛中,其日甲乙,其帝太皥,其神句芒,其虫鳞,其音角,律中姑洗,其数八。

孟夏之月,日在毕,昏翼中,旦婺女中,其日丙丁,其帝炎帝,其神祝融,其虫羽,其音征,律中仲吕,其数七。

仲夏之月,日在东井,昏亢中,旦危中,其日丙丁,其帝炎帝,其神祝融,其虫羽,其音征,律中?宾,其数七。

季夏之月,日在柳,昏心中,旦奎中,其日丙丁,其帝炎帝,其神祝融,其虫羽,其音征,律中林钟,其数七。

孟秋之月,长日至四旬六日,日在翼,昏斗中,旦毕中,则立秋,其日庚辛,其帝少皥,其神蓐收,其虫毛,其音商,律中夷则,其数九。

仲秋之月,日在角,昏牵牛中,旦觜嶲中,其日庚辛,其帝少皥,其神蓐收,其虫毛,其音商,律中南吕,其数九。

季秋之月,日在房,昏虚中,旦柳中,其日庚辛,其帝少皥,其神蓐收,其虫毛,其音商,律中无射,其数九。

孟冬之月,日在尾,昏危中,旦七星中,其日壬癸,其帝颛顼,其神玄冥,其虫介,其音羽,律中应钟,其数六。

仲冬之月,日在斗,昏东壁中,旦轸中,其日壬癸,其帝颛顼,其神玄冥,其虫介,其音羽,律中黄钟,其数六。

季冬之月,日在婺女,昏娄中,旦氐中,其日壬癸,其帝颛顼,其神玄冥,其虫介,其音羽,律中大吕,其数六。

 

我们把上面有关二十八宿的内容,摘录下来。

 

东方苍龙七宿:角、亢、氐(音低)、房、心、尾、箕(音机)

南方朱雀七宿:东井、舆鬼、柳、七星、张、翼、轸(音枕)

西方白虎七宿:奎、娄、胃、昴(音卯)、毕、觜(音姿)、参(音深)

北方玄武七宿:南斗、牵牛、婺(音勿)女、虚、危、营室、东壁。

 

    从《吕氏春秋》的有关叙述得知,二十八宿可以与十二月(十二地支)、八天干、五声、十二律、四数等配合起来。那么,把二十八宿与八卦配合起来也应该是行得通的。

   

 

                   

                         30-1  《道藏》所列《明镜图》

上图,是五代彭晓在《周易参同契分章通真义》书中所列的《明镜图》。我们从图中看到,最外层为“后天八卦”,里层接二十八宿。这是一幅典型的八卦与二十八宿匹配的易图。

       

                30-2 《图书编》所列《周天日月节候卦律分野总图》

上图,是明代学者章潢于《图书编》里面列出来的易图。涵盖了二十八宿、九州分野、二十四气、六十四卦、十二律、十二地支、十二月、十二辟卦、四季、五行、纳甲月象等内容。

             

                    30-3  《图书编》所列《周天历象节气之图》

 

上图,是明代学者章潢于《图书编》里面列出来的易图。是一幅八卦与二十八宿配合的易图。

 

众所周知“八卦定吉凶”,也就是说八卦具有占筮的功能。同样,在占星术中,二十八宿也被赋予了占测吉凶的功能。例如,当今网络上就有这方面的内容:

民间择吉用法

1.角宿: 属木,为蛟。为东方七宿之首,有两颗星如苍龙的两角。龙角,乃斗杀之首冲,故多凶。 角宿值日不非轻,祭祀婚姻事不成,埋葬若还逢此日,三年之内有灾惊。

2.亢宿:属金,为龙。是东方第二宿,为苍龙的颈。龙颈,有龙角之护卫,变者带动全身,故多吉。 亢宿之星事可求,婚姻祭祀有来头,葬埋必出有官贵,开门放水出公侯。

3.氐宿: 属土,为貉。氐,为根为本,如木之有根始能往上支天柱、往下扎深根,但当其根露现时即是冬寒草木枯黄之时。《史记》记载:“氐,东方之宿,氐者言万物皆至也。”氐宿是东方第三宿,为苍龙之胸,万事万物皆了然于心。龙胸,乃龙之中心要害,重中之重,故多吉。氐宿之星吉庆多,招得横财贺有功,葬埋若还逢此日,一年之内进钱财。

4.房宿: 为日,为兔。为东方第四宿,为苍龙腹房,古人也称之为“天驷”,取龙为天马和房宿有四颗星之意。龙腹,五脏之所在,万物在这里被消化,故多凶。 房宿值日事难成,办事多半不吉庆,葬埋多有不吉利,起造三年有灾殃。

5.心宿: 为月,为狐。为东方第五宿,为苍龙腰部。心为火,是夏季第一个月应候的星宿,常和房宿连用,用来论述“中央支配四方”。龙腰,肾脏之所在,新陈代谢的源泉,不可等闲视之,故多凶。 心宿恶星元非横,起造男女事有伤,坟葬不可用此日,三年之内见瘟亡。

6.尾宿: 属火,为虎。为东方第六宿,尾宿九颗星形成苍龙之尾。龙尾,是斗杀中最易受到攻击部位,故多凶。 尾宿之日不可求,一切兴工有犯仇,若是婚姻用此日,三年之内有悲哀。

7.箕宿: 属水,为豹。为东方最后一宿,为龙尾摆动所引发之旋风。故箕宿好风,一旦特别明亮就是起风的预兆,因此又代表好调弄是非的人物、主口舌之象,故多凶。 箕宿值日害男女,官非口舌入门来,一切修造不用利,婚姻孤独守空房。

8.斗宿: 属水,为獬。为北方之首宿,因其星群组合状如斗而得名,古人又称“天庙”,是属于天子的星。天子之星常人是不可轻易冒犯的,故多凶。 斗宿值日不吉良,婚姻祭祀不吉昌,葬埋不可用此日,百般万事有灾殃。

9.牛宿: 属金,为牛。为北方第二宿,因其星群组合如牛角而得名,其中最著名的是织女与牵牛星,虽然牛郎与织女的忠贞爱情能让数代人倾心感动,然最终还是无法逃脱悲剧性的结局,故牛宿多凶。 牛宿值日利不多,一切修造事灾多,葬埋修造用此日,卖尽田庄不记丘。

10.女宿: 属土,为蝠。为北方第三宿,其星群组合状如箕,亦似“女”字,古时妇女常用簸箕颠簸五谷,去弃糟粕留取精华,故女宿多吉。 女宿值日吉庆多,起造兴工事事昌,葬埋婚姻用此日,三年之内进田庄。

11.虚宿: 为日,为鼠。为北方第四宿,古人称为“天节”。当半夜时虚宿居于南中正是冬至的节令。冬至一阳初生,为新的一年即将开始,如同子时一阳初生意味着新的一天开始一样,给人以美好的期待和希望,故虚宿多吉。 虚宿值日吉庆多,祭祀婚姻大吉昌,埋葬若还逢此日,一年之内进钱财。

12.危宿: 为月,为燕。为北方第五宿,居龟蛇尾部之处,故此而得名“危”。危者,高也,高而有险,故危宿多凶。 危宿值日不多吉,灾祸必定注瘟亡,一切修营尽不利,灾多吉少事成灾。

13.室宿: 属火,为猪。为北方第六宿,因其星群组合象房屋状而得名“室”,房屋乃居住之所,人之所需,故室宿多吉。 室宿值日大吉利,婚姻祭祀主恩荣,葬埋苦还逢此日,三年必定进田庄。

14.壁宿: 属水,为犭俞。为北方第七宿,居室宿之外,形如室宿的围墙,故此而得名“壁”。墙壁,乃家园之屏障,故壁宿多吉。 壁宿之星好利宜,祭祀兴工吉庆多,修造安门逢此日,三朝七日进钱财。

15.奎宿: 属木,为狼。为西方第一宿,有天之府库的意思,故奎宿多吉。

奎宿值日好安营,一切修造大吉昌,葬埋婚姻用此日,朝朝日日进田庄。

16.娄宿: 属金,为狗。为西方第二宿,娄,同“屡”,有聚众的含意,也有牧养众畜以供祭祀的意思,故娄宿多吉。 娄宿之星吉庆多,婚姻祭祀主荣华,开门放水用此日,三年之内主官班。

17.胃宿: 属土,为雉。为西方第三宿,如同人体胃之作用一样,胃宿就象天的仓库屯积粮食,故胃宿多吉。 胃宿修造事亨通,祭祀婚姻贺有功,葬埋若还逢此日,田园五谷大登丰。

18.昴宿: 为日,为鸡。为西方第四宿,居白虎七宿的中央,在古文中西从卯,西为秋门,一切已收获入内,该是关门闭户的时候了,故昴宿多凶。 昴宿值日有灾殃,凶多吉少不寻常,一切兴工多不利,朝朝日日有瘟伤。

19.毕宿: 为月,为鸟。为西方第五宿,又名“罕车”,相当于边境的军队,又“毕”有“完全”之意,故毕宿多吉。 毕宿造作主兴隆,祭祀开门吉庆多,一切修造主大旺,钱财牛马满山川。

20.觜宿: 属火,为猴。为西方第六宿,居白虎之口,口福之象征,故觜宿多吉。 觜宿值日主吉良,埋葬修造主荣昌,若是婚姻用此日,三年之内降麒麟。

21.参宿: 属水,为猿。为西方第七宿,居白虎之前胸,虽居七宿之末但为最要害部位,故参宿多吉。 参宿造作事兴隆,富贵荣华胜石崇,葬埋婚姻多吉庆,衣粮牛马满家中。

22.井宿: 属水,为犴(即驼鹿)。为南方第一宿,其组合星群状如网,由此而得名“井”(井字如网状)。井宿就象一张迎头之网,又如一片无底汪洋(请参阅神话传说中的“精卫填海”故事),故井宿多凶。

23.鬼宿: 属金,为羊。为南方第二宿,犹如一顶戴在朱雀头上的帽子,鸟类在受到惊吓时头顶羽毛成冠状,人们把最害怕而又并不存在的东西称作“鬼”,鬼宿因此而得名,主惊吓,故多凶。 鬼宿值日不非轻,一切所求事有惊,买卖求财都不利,家门灾祸散零丁。

24,柳宿: 属土,为獐。为南方第三宿,居朱雀之嘴,其状如柳叶,嘴为进食之用,故柳宿多吉。 柳宿修造主钱财,富贵双全入家来,葬埋婚姻用此日,多招福禄主荣昌。

25.星宿: 为日,为马。为南方第四宿,居朱雀之目,鸟类的眼睛多如星星般明亮,故由此而得名“星”。俗话说“眼里不揉沙子”,故星宿多凶。 星宿值日有悲哀,凶多吉少有横灾,一切兴工都不利,家门灾祸起重重。

26.张宿: 为月,为鹿。为南方第五宿,居朱雀身体与翅膀连接处,翅膀张开才意味着飞翔,民间常有“开张大吉”等说法,故张宿多吉。 张宿之星大吉昌,祭祀婚姻日久长,葬埋兴工用此日,三年官禄进朝堂。

27.翼宿: 属火,为蛇。为南方第六宿,居朱雀之翅膀之位,故而得名“翼”,鸟有了翅膀才能腾飞,翼宿多吉。 翼宿值日主吉祥,年年进禄入门堂,一切兴工有利益,子孙富贵置田庄。

28.轸宿:属水,为蚓。为南方第七宿,居朱雀之尾,鸟儿的尾巴是用来掌握方向的。古代称车箱底部后面的横木为“轸”,其部位与轸宿居朱雀之位相当,故此而得名。轸宿古称“天车”,“轸”有悲痛之意,故轸宿多凶。轸宿凶星不敢当,人离财散有消亡,葬埋婚姻皆不利,朝朝日日有惊慌。

趋吉避凶,人之常情。《前汉书》里面引杨恽语“夫人情所不能止者,圣人弗禁”,用二十八宿的占星术“趋吉避凶”,固然无可非议,然而“过犹不及”,还是“允执其中”为好。

 

思考题

 

古代人是用肉眼仰观天文,今人是用哈博望远镜观察天文,二者的观察结果自然大不相同。如果仅仅用二十八宿推断吉凶,显然不具有科学性。您是否能从民俗学或心理学的角度给与一个合理的解释呢?

 

本讲参考资料

 

《新仪象法要》:

    二十八宿,为十二次三百六十五度有畸,日月五星之所舍也。史志曰:东宫苍龙,谓角、亢、氐、房、心、尾、箕七宿,其形如龙在东方,故曰苍龙也。南宫朱鸟,谓东井、舆鬼、柳、七星、张、翼、轸七宿,其形如鹑鸟在南方,故曰朱鸟也。西宫咸池白虎,谓奎、娄、胃、昴、毕、觜、参,为白虎在西方,故曰白虎也。北方玄武,谓南斗、牵牛、女、虚、危、营室、东壁,有龟蛇体在北方,故曰玄武也。凡星皆随天左旋,日月五星常违天右转。昏晓于是乎正,寒暑于是乎生,岁时于是乎成。

八卦天文

这个“八卦天文”的题目,是指我国古代天文学中用八卦表示“仰观天文”的易学内容而言的。

《周易·系辞》里面说:

        古者包牺氏之王天下也,仰则观象于天,俯则观法于地,

观鸟兽之文与地之宜,近取诸身,远取诸物,于是始作八卦。

以通神明之德,以类万物之情。

我国古代圣人仰观天文始作八卦,有了八卦之后又能够类比万物的情况。如此说“八卦天文”,似乎也有一定的道理。

          

                  31-1  杨甲所列《仰观天文图》

两宋间学者杨甲于《六经图·大易象数钩深图》书中列出了《仰观天文图》,它是一幅“后天八卦”与二十八宿、北斗七星、二至二分配合的易图。也就是说,它是一幅典型的“八卦天文”图。

那么,杨甲列出此图除了《周易》里面的根据,在其它方面还有什么根据呢?我们仅从《淮南子》书中查找一下。

《淮南鴻烈解·天文訓》说:       

天先成而地后定,天地之袭精为阴阳,阴阳之专精为四时,

四时之散精为万物。积阳之热气生火,火气之精者为日。积阴

之寒气为水,水气之精者为月。日月之淫为精者为星辰。天受

日月星辰,地受水潦尘埃……天道曰圆,地道曰方。方者主幽,

圆者主明。明者吐气者也,是故火曰外景。幽者含气者也,是

故水曰内景。吐气者施,含气者化,是故阳施阴化。天之偏气,

怒者为风,地之含气,和者为雨,阴阳相薄,感而为雷,激而

为霆,乱而为雾。阳气胜则散而为雨露,阴气胜则凝而为霜雪。

这里说了“天地”、“水火”、“风雷”,显然可以与八卦的乾坤、坎离、巽震联系起来。

 《淮南鴻烈解·天文訓》又说:

東方木也,其帝太皥,其佐句芒,執規而治春,其神為嵗星,

其兽蒼龍,其音角,其日甲乙。

南方火也,其帝炎帝,其佐朱明,執衡而治夏,其神為熒惑,

其兽朱鳥,其音徵,其日丙丁。

中央土也,其帝黄帝,其佐后土,執繩而制四方,其神為鎮

星,其兽黄龍,其音宫,其日戊己。

西方金也,其帝少昊,其佐蓐收,執矩而治秋,其神為太白,

其兽白虎,其音商,其日庚辛。

北方水也,其帝顓頊,其佐玄冥,執權而治冬,其神為辰星,

其兽武,其音羽,其日壬癸。

这里说了五方、五行、五声、五帝、五兽、五佐、分土王四季、五星、十天干,显然可以与八卦联系起来。

《淮南鴻烈解·天文訓》又说:

        何谓八风距日?冬至四十五日条风至,艮卦之风,一名融为笙。

    条风至四十五日明庶风至,震卦之风也为管。明庶风至四十五日清明

   风至,巽卦之风也,为柷。清明风至四十五日景风至,离卦之风也,为弦。

    景风至四十五日凉风至,坤卦之风也,为埙。凉风至四十五日阊阖风

   至,兑卦之风也,为钟。阊阖风至四十五日不周风至,乾卦之风也,为罄。

    不周风至四十五日广莫风至。坎卦之风也,为鼓。

这里汉高诱以八卦注八风,显然把天文八风直接与八卦联系起来。

下面,我们来看几幅“八卦天文”图。

      

     31-2 南宋朱震所列《天文图》   31-3 元张理所列《周天历象气节之图》

 

31-4 清萧光远《天文》图         31-5 清陈应选《天圆地方图》

 

以上四图,朱震所列《天文》图见于《汉上易传卦图》,张理所列《周天历象气节之图》见于《易象图说》,萧光远所列《天文》图见于《周易属辞通例》,陈应选所列《天圆地方图》见于《陈子性藏书》,他们都是以“后天八卦”匹配二十八宿,而且有的还直接命名“天文”图。如此,则进一步说明“八卦天文”这一概念是可以成立的。

 

思考题

您听过“八卦天文”这一说法吗?与“八卦娱乐”比较一下,哪个具有传统文化的深刻涵义呢?

 

本讲参考资料

1.张理《易象图说》:

革之《象》曰:“泽中有火,革。君子以治历明时。”四时变化,革之大者治。历数者,推日月星辰之迁易,以明四时之序,而于“泽中有火”言之,何也?《说卦》离为火、为日,兑为泽、为水,而邵子《经世书》以兑为月,离为星,由是言之,则离兑二卦有日月星三辰之象焉,故《彖》曰水“火相息水”。水为月,火为日,日月相推而明生焉。水为寒,火为暑,寒暑相推而岁成焉。夫悬象著明莫大乎日月,天垂象而圣人象之。观周岁日月之行,所会为辰,辰十有二,所次为舍,舍二十有八,所历为度,度三百六十有五度四分度之一,由是叙之为四时,正之为八节,建之为十二月,分之为二十四气,定之为七十二候,期之为三百六十五日四分日之一,而一岁周矣。夫易者,范围天地之化而不过者也,易有四象以应四时,易有八卦以应八节,卦有十二辟以应十二辰,八卦二十四爻以应二十四气,辟卦七十二爻以应七十二候,反易之卦二十有八,以应二十八舍。六十四卦三百八十四爻,当期之日以应周天三百六十五度。是故履端于始,表正于中,归余于终,合气朔虚盈而闰生焉。

 

2.宋王应麟《六经天文编》:

天文

郑氏曰:离为日,日天文也。艮为石,石地文也。天文在下,地文在上,天地之文交相饰成贲。

汉上朱氏曰:以天文言之,无非刚柔交错,阴阳之精,在地象物成列,光耀离合皆刚柔也。日阳也而为离,月阴也而为坎。纬星动者阳也,而太白辰星为阴。经星不动者阴也,而析木鹑首为阳。北斗振天二极不动,故曰天文也。圣人观乎天文,则知刚柔有常矣。故南面而立,视昏旦之星,日月之次,以知四时寒暑之变。春震秋兑,泰之时也。夏离冬坎,贲之时也。泰易为贲,四时互变,时变之象也。离有坎,日降而月升也。坎复成离,月降而日升也。天气也而成文,地形也而有理,形散为气,明而幽也,气聚成形,幽而明也。仰观乎天,凡地之成形者莫不有是文,俯察乎地,凡天之成象者莫不具是理。故分而为二,揲之以四,生二仪四象八卦,成三百八十四爻,万有一千五百二十策,皆源于太极。知此,则知幽明之故也。鸟兽之文即天文,《太玄》曰“察龙虎之文,观鸟之理”,举鸟兽则见矣。仰观龙虎鸟之文,其形成于地。俯观山川原隰之宜,其象见于天。凡在地者,皆法天者也……乾言“日月合其明”者,坎离互用也。豫言“日月不过”者,坎为月,伏离为日,日月?于北方也。恒言“日月得天”者,乾九四之五变离坎也。小畜上九、中孚六四、归妹六五“月几望”者,小畜四有伏坎,巽有伏震,月在东日在西,望也。中孚、讼坎变震,月在东,亦望也。归妹六五,月在东日在西,亦望也。然曰“几望”者,小畜、中孚坎在四也。归妹六五,爻在五也。坎在四,若五则中矣,是故日望月则月食,月掩日则日食,坎离之交胜也。离在地为火,在天为日,乾体也,其中画乃坤之二五,横渠所谓“阴阳之精互蔵其宅”欤?行迟者,阴丽乎阳也。晋曰“昼”者,日出地上,进而中也。丰曰“宜日中”者,九四之五也。离九三、丰《彖》曰“日昃”者,日中而又西也。乾九三、既济曰“终日”者,日在下也。豫六二曰“不终日”者,二动之五成离,日在上也。夬九二曰“暮夜”者,动成离,日在西方之下,日薄于虞渊之时也。

或曰:夕,日入为夕,大畜。曰:“日新”者,大壮一变需,坎月离日合照也。再变大畜,艮终复始,日新也。益曰“日进”者,初九自下而进也。卜丘楚论十日,其说源于《易》之“昼夜”。又为“大明”者,“悬象著明莫大于日月”,而月受明于日,阳为大,阴为小,故曰“大明”。乾“大明终始”、晋“进而丽乎大明”,皆日也。又为明者,日月相推而生明。屯九五求四,四往之五,讼初往四,皆坎月在东,月之明也。大有九四离动,井九五旅上体,日在上,日之明也。困初六、丰九四曰“幽不明”者,日在西而隠伏也。大有、贲、同人、明夷曰“文明”者,离居二五也。坤为文又为光者,日月之明无所不及也。孟子曰“日月有明,容光必照”,管辂曰“日中为光”,《易》九言“光”者,皆明之所及也。坤之“化光”者,舍坎离也。观之“观光”者,四五交也。颐之“光”者,四施初也。夬之“光”者,离自下升也。未济之“光”者,二五易也。需“光亨”者,大壮四之五,日西月东,四五得位也。凡言“未光”者,皆未能行也。屯九五未之二也,噬嗑九四噬六五而后光也,晋上九反三,自治而后光也,夬九五中行上决而后光也,萃九五之二而后光也。凡言“光明”者,兼体用也。老子曰“用其光,复归于明”,体用合一,光明无尽,履刚中正而不倚,故离目下升光明不疚,言无私照也。谦以刚济柔,故坎自上降,万物化光,言皆相见也。艮行止动静,不失其时,故坎离下济“其道光明”,言久不息也。凡言“光大”者,其象与“光明”同。曰“大”者,指阳爻也。坤曰“光大”者,初三五也。涣六四曰“光大”者,二从四也。咸九四可以“光大”者,九也。四来初往,则离坎成,四往初来,则离坎毁,“未光大”也。益自否之九四,三变离坎而成益,“大”者“光”也。言“光辉”者,日月之光挥散也。言“晖”者,主离日也。管辂曰:“朝日为晖。”。

或曰:星辰,何象也?曰:艮离也。邵雍曰“离为星”,贲,艮上离下,《彖》曰“柔来文刚”,又曰“分刚上而文柔”,天文也。班固曰“阴阳之精,其本在地”,张衡曰“地有山岳,精锺为星”,盖星辰者,地之精气上发乎天而有光耀者也。星,日之余也。辰,月之余也。月生于日之所照也,众星被耀,因水转光,三辰同形,阴阳相配,其体则艮也……天南为阳,北为阴,东为阳,西为阴,日月东行天西转,日自牵牛至东井,分刚上而文柔也。月自角至壁,柔来而文刚也。五星东行,有迟有速,北斗西行,昏明迭建,二十八宿分配五行,各有阴阳,四时隐见,至于中外之宫,无名之星,河汉之精,皆发乎阴阳者也。则二气交错成天之文,信矣。

第三十二讲 八卦地理

这个“八卦地理”的题目,是指我国古代地理学中用八卦表示“俯察地理”的易学内容而言的。

 

《周易·系辞》里面说:

        古者包牺氏之王天下也,仰则观象于天,俯则观法于地,

观鸟兽之文与地之宜,近取诸身,远取诸物,于是始作八卦。

以通神明之德,以类万物之情。

 

我国古代圣人俯察地理始作八卦,有了八卦之后又能够类比万物的情况。如此说“八卦地理”,似乎也有一定的道理。

 

          

                  31-1  杨甲所列《仰观天文图》

 

两宋间学者杨甲于《六经图·大易象数钩深图》书中列出了《俯察地理图》,它是一幅“后天八卦”与九州、二十四向配合的易图。也就是说,它是一幅典型的“八卦地理”图。

 

那么,杨甲列出此图除了《周易》里面的根据,在其它方面还有什么根据呢?我们仅从《淮南子》书中查找一下。

 

《淮南鴻烈解·泰族訓》说: 

 

         仰取象于天,俯取度于地,中取法于人,乃立明堂之朝,

    行明堂之令,以调阴阳之气,以和四时之节,以辟疾病之菑。

    俯视地理,以制度量,察陵陆水泽肥墽髙下之宜,立事生财,

以除饥寒之患……乃裂地而州之,分职而治之,筑城而居之,

割宅而异之,分财而衣食之。

 

这里说“俯视地理”时提到“裂地而州之”,凡说中国地理者,都离不开“九州”。

 

《吕氏春秋·有始览》说:“天有九野,地有九州,土有九山,山有九塞,泽有九薮,风有八等,水有六川……何谓九州?河汉之间为豫州,周也。两河之间为冀州,晋也。河济之间为兖州,卫也。东方为青州,齐也。泗上为徐州,鲁也。东南为扬州,越也。南方为荆州,楚也。西方为雍州,秦也。北方为幽州,燕也。”

 

司马迁《史记》说:“禹行自冀州始……济河维兖州……海岱维青州……海岱及淮维徐州……淮海维扬州……荆及衡阳维荆州……荆河惟豫州……黑水惟梁州……黒水西河惟雍州。”

 

汉班固撰《前汉书》说“禹平洪水,定九州岛”,唐颜师古注:“九州谓冀、兖、靑、徐、扬、荆、豫、梁、雍。”

 

历史上,汉献帝时期曾经并州,或三国魏又并十四州为九州等,至唐宋时九州名义及所辖地域则与古时有所不同。

 

那么,八卦与九州之间有什么关联呢?

孔颖达疏《尚书序》说:

    八卦事义之说者,其书谓之《八索》,其论九州岛之事所有志记者,

其书谓之《九丘》。所以名丘者,以丘聚也。言于九州,当有土地所生之

物,风气所宜之事,莫不皆聚见于此书,故谓之九丘焉。然八卦言之说,

九州岛言之志,不同者以八卦交互,相说其理,九州当州,有所志识,

以此而不同……以《易》八卦为主,故《易》曰“八卦成列,象在其中

矣。因而重之,爻在其中矣”,又曰“八卦相荡”,是六十四卦三百八十四

爻,皆出于八卦,就八卦而求其百二十?,天下之事得。

 

“就八卦而求”就会“相说其理”和“天下之事得”,这大概就是用“后天八卦”与九州地理匹配的理由了。

 

我们看杨甲所列的《俯察地理图》:以八卦的八个方位与九州匹配,豫州居中不图。坎北为冀州,艮东北为兖州,震东为青州,巽东南为徐州,离南为扬州,坤西南为荆州,兑西为梁州,乾西北为雍州。由此可知,杨甲是采取司马迁之说,而不宗法吕不韦之说。

后来的学者,对易学“俯察地理”方面又有所变通,画出了不同的易图。

       

31-2  清胡世安所列《先后天俯察地理图》  31-3  清萧光远所列《十二州》图

 

    清初,贰臣大学士胡世安在《大易则通》书中列出了《先后天俯察地理图》,独出心裁把“先天八卦”画在“后天八卦”之中,则是毫无易理可言。后来的萧光远则抛弃《禹贡》九州之说,改用“十二州”与“后天八卦”匹配,此图,四正卦唯独坎配二州,四隅卦唯独艮、巽配二州,而中心配豫州,也属于独出心裁之列。

 

 

思考题

这一讲的题目是“八卦地理”,也只局限于中国的地理情况。如果用八卦去匹配澳洲的地理,能行得通吗?

 

本讲参考资料

宋王应麟《六经天文编》:

《春秋纬文耀钩》:北斗七星主九州岛,华岐、龙门、积石至三危之野,雍州属魁星。大行以东至碣石、王屋、砥柱,冀州属枢星。三河、雷泽东至海岱以北,兖州、青州属机星。山以东至南江会稽、震泽,徐、扬之州属权星。大别以东至雷泽、九江,荆州属衡星。荆山西南至岷山、北岖、鸟鼠,梁州属开星。外方熊耳以至泗水、陪尾,豫州属揺星。

陈氏曰:九州岛十二域,或系之北斗,或系之二十八宿,或系之五星。雍主魁,冀主枢,青兖主机,扬徐主权,荆主衡,梁主开阳,豫主揺光,此系之北斗者也。星纪吴越,枵齐,娵訾卫,降娄鲁,大梁赵,实沈晋,鹑首秦,鹑火周,鹑尾楚,寿星郑,大火宋,析木燕,此系之二十八宿者也。岁星主齐吴,荧惑主楚越,镇星主王子,太白主大臣,辰星主燕赵代,此系之五星者也。然吴越南而星纪在丑,齐东而玄枵在子,鲁东而降娄在戌,东西南北相反而相属,何耶?先儒以为古者受封之日,岁星所在之辰,其国属焉。

八卦与九星

 

     33-1 卫星星座图片               33-2 古天文图(北斗七加左辅、右弼)

    北斗七星属于大熊星座,民间俗称之为“勺子星”。

    《唐开元占经·北斗星占》里面说:

            北斗魁,第一曰天枢,第二璇星,第三玑星,第四权星。第五玉衡,

        第六开阳,第七摇光。第一至第四为魁,第五至第七为杓,合为斗杓。

            第一曰破军,第二曰武曲,第三曰亷,第四曰文曲,第五曰禄存,

        第六曰巨门,第七曰贪狼。

我们看北斗七星,象“量斗”的四颗星称之为“魁”,象“勺柄”的三颗星称之为“杓”(音彪)

                 

                      33-3 《六经图》所列《二十四气图》

    上图,是两宋间学者杨甲于《六经图》书中列出的《二十四气图》。古代,人们通过对“斗杓”指向的观察,了解到与二十四气之间有关系。所以,清马骕于《绎史》里面说:“斗柄东指天下皆春,斗柄南指天下皆夏,斗柄西指天下皆秋,斗柄北指天下皆冬。斗柄运于上,事立于下。”

   

    唐代以后发展起来的堪舆术里面,出现了“九星”的说法,如《灵城精义》里面说:

            杨氏看行龙,多用斗枢之九星,如贪狼、巨门云云。以斗杓居中而运

        方,故行龙取象焉

            以地法翻卦,配合天星,则艮为贪狼,兑为武曲,巽为巨门,震为廉

        贞。经以贪、巨、武为三吉。九星中以贪狼为首吉者,亦以贪狼属木耳。

 

    所谓“斗枢之九星”,则是在“一贪狼,二巨门,三禄存,四文曲,五廉贞,六武曲,七破军”七个星之后添加了“八左辅”和“九右弼”二星。所谓的“左辅”和“右弼”,原意是指帝王左右“四辅”而言,后来星术家把“斗杓”左右看到之星称之为“左辅”和“右弼”。于是,就有了“斗枢九星”之名。

我们从《灵城精义》的内容中看到,八卦与九星已经有所配合。按照清乾隆六年编纂的《钦定协纪辨方书》里面的说法,八卦与九星的配合有“小游年”、“大游年”两种不同的次序。

 

“小游年”九星次序:

贪狼、巨门、禄存、文曲、廉贞、武曲、破军、左辅、右弼。

“大游年”九星次序:

贪狼、廉贞、武曲、文曲、禄存、巨门、破军、左辅、右弼。

 

八卦与九星的配合,在地理风水术中有广泛用途。一般小游年九星次序用于阴宅的踏勘,大游年九星次序用于阳宅踏勘。在大部分罗经(俗称“罗盘”)上面都有八卦与九星配合的圈层。

      

      33-4  罗经八卦与九星圈层之一    33-5  罗经八卦与九星圈层之二

   

上图,是传统的“后天八卦”与小游年九星次序的配合图。现在市面上的罗经几乎全是这样的配合,也就是说正针二十四山所配九星一律为小游年九星次序,一律为相看阴宅而设计的。如果想要来相看阳宅,那就要重新翻卦,用大游年九星次序求得“三吉六秀”。

 

        

      33-6  “地母卦”翻卦例          33-7  “天父卦”翻卦例

 

上二图,是《协纪辨方书》中所列的翻卦图,一是从“地母卦”翻卦,一是从“天父卦”翻卦。

从“地母”翻卦得:

贪狼艮,巨门巽,禄存乾,文曲离,廉贞震,武曲兑,破军坎,辅弼坤。

从“天父”翻卦得:

贪狼兑,巨门震,禄存坤,文曲坎,廉贞巽,武曲艮,破军离,辅弼乾。

   

   源于《天玉经》的“玄空风水”术,有“九宫飞星”之法。其“元旦盘”则本于《通书》“九宫之次,自一白至九紫。九星之次,則一貪狼,二巨門,三禄存,四文曲,五廉貞,六武曲,七破軍,八左輔,九右弼”里面的说法。说到底,仍然是“小游年”的飞星法。

 

思考题

1.       当前风水术中所谓的“玄空飞星”,其排盘的九星次序仍然是小游年法,用来相看阳宅风水合适吗?

2.       九星翻卦之法用的是“后天八卦”,还是“先天八卦”?

 

本讲参考资料

    1.康熙五十二年御定《星历考原》:

    《通书》云:俗忌初五、十四、二十三,年年月月在人间。其法以五黄土值日相配,廉贞火生,起中宫之土也。每月初一日,起一白水入中宫,与贪狼木相配,水木相生也。初二日,二黑土与巨门土相配,比和也。初三日,三碧木能制绿存土也。初四日,四緑木与文曲水相生也。初五日,五黄土配廉贞火,火生土旺,火晦土湮而已。初十、十九又数一白贪狼,至十四、二十三又值五黄廉贞,此俗忌也。

九宫之次,自一白至九紫。九星之次,则一贪狼,二巨门,三禄存,四文曲,五廉贞,六武曲,七破军,八左辅,九右弻。

 

    2.乾隆六年《钦定协纪辨方书》:

小游年变卦

小游年变卦,《青囊经》谓之九曜,亦名翻卦。从乾卦翻者,为天父卦。从坤卦翻者,为地母卦。皆由天定卦翻变而出,地理家之净阴净阳、三吉六秀、八贵十二吉龙,皆本于此。后世借以为男女生命合婚之用,故名游年。因阳宅又有游年变卦之法,故此为小游年。其法以贪狼、巨门、禄存、文曲、廉贞、武曲、破军、左辅、右弼为序。以八卦而论,则右弼与左辅同宫。以九宫而论,则贪狼为一白,属水。巨门为二黑,属土。禄存为三碧,文曲为四緑,属木。廉贞为五黄,属土。武曲为六白,破军为七赤,属金。左辅为八白,属土。右弼为九紫,属火。又以五星而论,则贪狼为生气,属木。巨门为天医,禄存为絶体,属土。文曲为游魂,属水。廉贞为五鬼,属火。武曲为福徳,破军为絶命,属金。辅弼从本宫,无端属。地理家从龙上起,以贪狼、巨门、武曲、廉贞为吉,禄存、文曲、破军、辅弼为凶。选择家从向上起,以贪狼、巨门、武曲、文曲为吉,禄存、廉贞、破军、辅弼为凶。其取义各自不同。

    如坤为本龙,艮为贪狼,巽为巨门,兑为武曲,故以艮、巽、兑为三吉,艮纳丙,巽纳辛,兑纳丁,故以丙、辛、丁并三吉为六秀。

大游年变卦

大游年变卦,相宅家用之。选择有以宅长行年配合修造之说。故名游年,因地理亦有游年变卦之法,故此名大游年,小阴而大阳也。其法亦由天定卦翻变而出,而以贪狼、廉贞、武曲、文曲、禄存、巨门、破军、辅弼为序。如干为本宫,乾上爻变为兑为贪狼,兑中爻变为震为五鬼,震下爻变为坤为武曲,坤中爻变为坎为文曲,坎上爻变为巽为禄存,巽中爻变为艮为巨门,艮下爻变为离为破军,离中爻变复为乾为辅弼。贪狼与小游同,亦曰生气。廉贞即小游之巨门,亦曰五鬼。武曲即小游之絶体,又曰延年。文曲与小游同,又曰六煞。禄存即小游之五鬼,又曰祸害。巨门即小游之福徳,亦曰天医。破军辅弼与小游同。盖阳宅之法,以干兑为老阳,艮坤为老阴,离震为少阴,巽坎为少阳,二老相配为西四宅,二少相配为东四宅,东西各自相配为吉,交错相配为凶。故变卦之吉凶与小游年有同异耳。翻卦之法,皆以上一爻变为生气贪狼,下二爻变为天医巨门,三爻俱变为延年武曲,三爻俱不变为伏位辅弼。盖上一爻变者,则乾兑互变,艮坤互变,离震互变,巽坎互变。下二爻变者,则乾艮互变,兑坤互变,离巽互变,震坎互变。三爻俱变者,则乾坤互变,兑艮互变,离坎互变,震巽互变。三爻俱不变者,则自得本宫,皆老少各自相配,故为吉也。外此则老少交错相配,故为凶也。在八宫卦象,则上爻持世卦为伏位,初世卦为祸害,二世卦为天医,三世卦为延年,四世卦为五鬼,五世卦为生气,游魂卦为六煞,归魂卦为絶命,与小游年例亦有异同。

    盖山黄道

    盖山黄道,起于《青囊》九曜,以本年支对宫之卦为本宫,用小游年变卦法。贪狼为黄罗,巨门为天皇,文曲为紫檀,武曲为地皇。如子年属坎,对宫为离,即以离为本宫,贪狼在震,巨门在兑,文曲在坤,武曲在巽。又依九曜纳甲三合之法,庚亥未并属于震,丁巳丑并属于兑,乙纳于坤辛纳于巽是也。余年仿此。《通书》曰:其方开山立向修营并吉,起例则止取八卦,不用纳甲三合。

 

    3.明邢云路《古今律历考》:

正北位居中,一炁生水万物,皆因水而生,故北斗居中天,第一贪狼星,第三禄存星,为东斗主算。第二巨门星,第四文曲星,为西斗记名。第六武曲星,正居本位,为北斗落死。第五廉贞星,为南斗上生。第七破军星,正居中位,为中斗大魁,总监众灵,周回指十二辰。又《度人经》言五斗,东斗角亢氐房心尾箕,北斗斗牛女虚危室壁,西斗奎娄胃昴毕觜参,南斗井鬼柳星张翼轸,中斗贪巨禄文廉武破。其言二十八宿,即天四围。《经星》云,指十二辰,则历家斗柄指十二节之说也。

 

 

    4.清徐文靖《管城硕记》:

    康成注《乾凿度》太一下行八卦之宫,每四乃还于中央,谓之九宫。遁甲式,凡行军皆按八门,合之中宫而为九。八门九星,坎宫天蓬星,休门,贪狼,属水,曰白,居一。坤宫天内星,死门,巨门,属土,曰黑,居二。震宫天冲星,伤门,禄存,属木,曰碧,居三。?宫天辅星,杜门,文曲,属木,曰緑,居四。中宫天禽星,大将居之,亷贞,属土,曰黄,居五。乾宫天心星,开门,武曲,属金,曰白,居六。兑宫天柱星,惊门,破军,属火,曰赤,居七。艮宫天任星,生门,左辅,属土,曰白,居八。离宫天英星,景门,右弼,属火,曰紫,居九。九宫八门,大将居中不动,其余八星各随六甲六己符头所指,与八门俱变易,八门有九星,故曰星门。《易斗中占》,北斗第一星曰破军,二曰武曲,三曰亷贞,四曰文曲,五曰禄存,六曰巨门,七曰贪狼。今《遁甲》及堪舆家,故易其名以眩众耳。八曰左辅,在斗第六星之左,七曰右弼,在斗第七星之右。所谓九宫九星者,即北斗之九星也。九宫凡七色,坎水白,坤土黑,震木碧,巽木緑,中土黄,乾金白,兑金赤,艮土白,离火紫。今《时宪书》每月列于下方,谓之飞九宫,以八卦方位合之中宫为九,而九宫七色之中有三白者,盖以是也。

八卦纳甲

北宋张浚在《紫岩易传》里面说:“乾配甲壬,坤配乙癸,艮兑配丙丁,坎离配戊己,震巽配庚辛,此纳甲法也。”八卦纳甲,就是以八卦与十天乾匹配。据说,其法起于西汉时期的京房,东汉魏伯阳著《周易参同契》及三国虞翻注解《周易》,都用此纳甲法。

 

          

                         34-1 纳甲法图

上图,是宋元时期典型的八卦纳甲易图,见于元元胡一桂《周易启蒙翼传》书中。

 

此图,似乎可以用来表达《周易·系辞》“悬象著明莫大于日月”的含义。我们看到,把十天乾匹配到“先天八卦”图上面,正是“乾配甲壬,坤配乙癸,艮兑配丙丁,坎离配戊己,震巽配庚辛”。就月象来看,初三日暮“月出庚”,为生明震象;初八日“月見丁”,为上弦兌象。十五日“月盈甲壬”,为月望乾象;十六日旦“月退辛”,为生魄巽象;二十三日“月消丙”,为下弦艮象;三十日“月灭乙癸”,为月晦坤象。

 

                      

                              34-2 月象图

 

南宋朱震之前,有北宋沈括于《梦溪笔谈》书中谈到纳甲法,没有用“先天八卦”匹配十天乾的易图。至朱震方于《汉十易传卦图》中列出用“先天八卦”匹配十天乾的易图。

 

                

                        34-3 朱震所列月之盈虚图

    上图是本魏伯阳《周易参同契》里面的说法而画,是用所谓的“先天八卦”匹配十天乾。

          

                        34-4 朱震所列纳甲图

上图是为着表达“八卦十日之义”而画,并且说明“举甲以该十日”就是“纳甲”的定义。

 

我们查阅“先天八卦”图出现之前的道教典籍,虽然有天干配月象之说,但是却没有用“先天八卦”方位予以表达的迹象。即便是五代的彭晓注解东汉魏伯阳的《周易参同契》,也是本着“后天八卦”解释“       坤乙三十日,东北丧其明”。所以,后来清代的大学问家黄宗羲在《易学象数论》书中多有所辨正。

 

                  

                   

                       34-5 惠栋所列纳甲图

 

上图为清代易学家惠栋在《易汉学》书中列出的《八卦纳甲之图》,这幅图的构思符合《月令》及《吕氏春秋》之说。图有东西南北四正方向,圆周各布十天乾。东方为甲乙,南方为丙丁,中央为戊己,西方为庚辛,北方为壬癸。

 

惠栋说:右图,坎离,日月也。戊己,中土也。晦夕朔旦,坎象流戊,日中则离,离象就己。三十日?于壬,三日出于庚,八日见于丁,十五日盈于甲,十六日退于辛,二十三日消于丙,二十九日穷于乙灭于癸,乾息坤成。震,三日之象。兑,八日之象。十五日而乾体成,坤消乾成。巽,十六日也。艮,二十三日也。二十九日而乾体就。出庚见丁者,指月之盈虚而言,非八卦之定体也。甲乾乙坤,相得合木,故甲乙在东。丙艮丁兑,相得合火,故丙丁在南。戊坎己离,相得合土,故戊己居中。庚震辛巽,相得合金,故庚辛在西。天壬地癸,相得合水,故壬癸在北。

足见,惠栋所列《八卦纳甲之图》,较之朱震、杨甲、胡一桂所列“纳甲图”富有易理。

 

 

思考题

    1. 邵雍说“乾坤纵而六子横”、“乾坤定上下之位,离坎列左右之门”,从来没有说过什么“乾南坤北”。我们看图34-1,十五日“月盈甲壬”,为月望乾象,是以乾卦当正南方位。《周易参同契》说“十五乾体就,盛满甲东方”,则明显说乾卦所纳之甲在东方。那么,说“先天八卦乾南坤北”,是从谁开始的呢?

 

本讲参考资料

 

1.       后蜀彭晓《周易参同契通真义》:

三日出为爽,震庚受西方。

八日兑受丁,上平如绳。

    震是乾之长子,从此随时渐变至十五日,变成纯乾,乾父也,故云继父体也。亦如月自三日现形,至于八日成上弦,阳数得半,喻鼎中金木各半也。至十五日圆满出于东方,鼎中金水圆满得火候也。魏公托此卦象喻月生者,盖将半月三候,攅于半日六辰,内进阳火,抽添于鼎中,内受火符,有此变化兆萌也。七八道已讫者,谓十五日乾体成就也。屈折低下降者,谓下文十六日以后,退阳火用阴符也。

十五乾体就,盛满甲东方。

十六转受统,辛见平明。

*    艮直于丙南,下二十三。

*   坤乙三十日,东北丧其明。

    十六转受统者,谓十六日以后阳火初退,阴符始生也。巽辛见平明者,亦如阳火初进之时,与月生三日同也。下二十三日,复如上同义,金水各半也。坤乙三十日,东北丧其明者,阴符到此消尽阳火也。縁一月内阴阳各半,阴阳相禅,水火相须,一月既终,复又如初再用复卦起首,故云继体复生龙也。

壬癸配甲乙,乾坤括终始。

七八数十五,九六亦相应。

四者合三十,阳气索灭藏。

八卦布列曜,运移不失中。

壬癸,阴也。甲乙,阳也。阴阳相配,谓丹母在乾坤。鼎中受阳龙阴虎相合之气,故云乾坤括终始也。七八九六者,合三十日也。三十日内,七九应阳数,六八应阴数,乾坤各分其半,至三十日而尽。阴符阳火俱终,故当一月运火之时,皆循八卦列曜,运行子午,东西抽添升降,则阴阳舒巻,使金水调和。

 

2.  唐李鼎祚《周易集解》:

    在天成象,在地成形,變化見矣。

虞翻曰:谓日月在天成八卦,震象出庚,兑象见丁,乾象盈甲,巽象伏辛,艮象消丙,坤象丧乙,坎象流戊,离象就己。故在天成象也。在地成形,震为竹,巽木,坎水,离火,艮山,兑泽,乾金,坤土,在天为变,在地为化,刚柔相推而生变化矣。

 

    3.  宋沈括《梦溪笔谈》:

《易》有纳甲之法,未知起于何时?予尝考之,可以推见天地胎育之理。乾纳甲壬,坤纳乙癸者,上下包之也。震、巽、坎、离、艮、兑纳庚、辛、戊、己、丙、丁者,六子生于乾坤之包中,如物之处胎。甲者左三刚爻,乾之气也。右三柔爻,坤之气也。

乾之初爻交于坤生震,故震之初爻纳子午,中爻交于坤生坎,初爻纳寅申,上爻交于坤生艮,初爻纳辰戌,坤之初爻交于乾生巽,故巽之初爻纳丑未,中爻交于乾生离,初爻纳卯酉,上爻交于乾生兑,初爻纳巳亥。乾坤始于甲乙,则长男长女乃其次,宜纳丙丁,少男少女居其末,宜纳庚辛。今乃反此者,卦必自下生,先初爻,次中及末,乃至上爻,此易之叙。然亦胎育之理也。物之处胎甲,莫不倒生,自下而生者卦之叙,而冥合造化胎育之理,此至理合自然者也。

 

4.  宋陈显微《周易参同契解》:

毎月初三日,月现微明于西方庚位,应震之一阳初生,而《周易》纳甲法,震卦纳六庚,其造化之理,参合如此。初八日,月现上于南方丁位,应兑卦二阳生,而纳丁法则兑纳六丁,以至十五日,月满于东方甲位,则乾卦又纳六甲,其时卦备三阳,兔蟾俱盛,蟾蜍本金气之精,故视卦节而渐旺,玉兔乃卯木之魄,故望太阳而吐光。七八者十五也,三五之道已终,则满者亏而伸者屈,高者低而升者降。至十六日一阴生,而当阴用事,月于平旦现在西方辛位,以应巽卦纳辛。至二十三日,月于平旦现南方丙位,应艮卦纳丙。至三十日,月没东方乙位,应坤卦纳乙。节尽则又相禅,与阳复用事,继体生龙。龙者,震也。八卦之中独坎离二卦不与者,徃来升降于六卦,即坎离之二用也。坎离之用,大矣哉!

 

5.        宋俞琰《周易参同契发挥》:

乾纳甲壬,坤纳乙癸,故曰壬癸配甲乙。十干始于甲乙终于壬癸,故曰乾坤括始终。

盖纳甲者,火候之取象也。火候之抽添,与月之盈亏无异。今以六卦布于一月,则震象三日月出于庚,兑象上弦月见于丁,乾象望日月满于甲,巽象十六日月亏于辛,艮象下弦月消于丙,坤象晦日月没于乙,不过借此以论身中六卦火候之进退,非真以为一月三十日也。何以明之?盖参以历法则昼夜有短长,若昼短日没于申,则月合于申望于寅。昼长日没于戌,则月合于戌望于辰。十二月间,三日之月未必尽见庚,十五日之月未必尽见甲。合朔有先后,则上下弦,未必尽在八日、二十三日明望晦未必尽在十五日、三十日。

  

6.  清黄宗羲《易学象数论》:

纳甲

世言纳甲本于《参同契》,然京房积算已言“分天地乾坤之象,益之以甲乙。壬癸震巽之象配庚辛,坎离之象配戊己,艮兑之象配丙丁”,是则西汉之前已有之矣。魏伯阳因其说而以月象附会之,《参同契》曰:“三日出为爽,震庚受西方。八日兑受丁,上平如绳。十五乾体就,盛满甲东方。十六转就绪,巽辛见平明。艮直于丙南,下二十三。坤乙三十日,东方丧其明。壬癸配甲乙,乾坤括始终。”虞翻注《易》,亦祖伯阳。盖以月之明魄多少取象于卦画,而以所见方位为所纳之甲。赵汝楳驳之曰:“昼夜有长短,昼短日没于申,则月合于申望于寅。昼长则日没于戌,则月合于戌望于辰。十二月间,三日之月未必昼见庚。十五日之月,未必尽见甲。合朔有先后,则上下弦未必尽在八日、二十三日。望晦,未必尽在十五日、三十日。”震巽位于西,兑艮位于南,乾坤位于东,与《大传》甲壬阳入乾,乙癸阴入坤,庚阳入震之卦易位。兑画阳过阴,艮画阴过阳,不能均平与上下弦月体相符。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