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六经开、阖、枢学说的渊源及应用

 共同成长888 2013-07-03

 

六经开、阖、枢学说的渊源及应用

梁华龙 河南中医学院(450003)

摘要 开、阖、枢说最早见于《内经》、《灵枢》,《伤寒论》并未明言。后世医家多以此说解释六经病机和症状、阐发六经病变的传变关系、预测六经病变的预后、指导六经病的治疗, 体现了祖国医学的整体观念, 并且能够利用六经之间的联系进行论治, 指导临床实践。

主题词 《伤寒论》 仲景学说 六经辨证

在《伤寒论》中, 并未明确提出开、阖、枢的说法, 唯言“传变”则有之。历来名家注《伤寒论》者, 以“开、阖、枢”之说作解释者很多。《伤寒论》“开、阖、枢”理论盛于明清之季, 柯琴、张志聪、陈修园等都极力倡论此说, 尤以卢之颐倡之最激, 渐至于成为研究张仲景学说的一大流派。

1 《伤寒论》开、阖、枢说的渊薮及争议开、阖、枢说最早见于《素问?阴阳离合论》和《灵枢?根结篇》。《伤寒论》虽无开、阖、枢的记载,但由于仲景善于“勤求古训”, 已把《内经》的学术思想融会在《伤寒杂病论》中。故后世医家, 为了说明六经病的机能, 阐发了仲景的这一学术思想。以开、阖、枢为理论, 对《伤寒论》进行了注疏。有关《内经》的开、阖、枢理论, 后世解释颇多, 阴阳盛衰转化说、六经经气逆变说、六经经气盛衰动转说等, 其开、阖、枢的意义, 不仅是说明由阳到阴, 由阴到阳, 由初到盛、由盛到衰, 由衰到转的阴阳运转递变过程,而同时应该看到它是一个完整而辨证的整体, 有开则有阖, 有阖则有开, 开阖之间又离不开枢转。所以开、阖、枢乃是说明同一事物的三个方面, 彼此各有所主而又不可分离, 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是以开、阖、枢原理说明三阴、三阳经络的生理、病理现象, 开、阖、枢作用的失调, 就必然导致六经疾病的发生。太阳为表, 太阴为里中之表, 俱属于开。两阳合明为阳明, 两阴交尽为厥阴, 俱属于阖; 开阖关键在于枢, 枢又有阳枢、阴枢之分, 少阳位于太阳、阳明之间, 为阳中之半表半里, 转太阳则开, 转阳明则阖, 故为阳中之枢; 少阴位于太阴、厥阴之间, 为阴中之半表半里, 转太阴则开, 转厥阴则阖, 故为阴中之枢。

2 《伤寒论》开、阖、枢说的意义

仲景《伤寒论》以六经为纲, 为治病应变之法,主要是以开、阖、枢体现三阴三阳及阳经与阴经之间的病理机转。以开、阖、枢比喻六经的生理功能,对于掌握六经的病机及治法有一定的意义, 据此探讨《伤寒论》的六经辨证论治, 有助于加深理解和便于掌握六经病的特点和治则。以开、阖、枢的原理来理解《伤寒论》六经, 有助于我们对伤寒六经病的性质有更为深刻的认识, 有助于判定六经病变的动向, 因而在临床实践中具有指导作用。

3 《伤寒论》开、阖、枢学说的运用

运用开、阖、枢理论, 对《伤寒论》的理、法、方、药进行研究和阐释, 是后世研究《伤寒论》的结晶。笔者通过对开、阖、枢理论和《伤寒论》的对照研究,认为开、阖、枢理论与气化理论、气机升降理论一样, 在《伤寒论》的学习和运用中, 有着极其重要的价值, 以下仅就研究心得作一简述。

《伤寒论》六经是以《内经》理论为基础的, 其中与脏腑经络的关系最为密切, 三阴三阳的六经名称与《内经》经络理论完全相同, 六经病的症状, 亦多经络及其所络属脏腑受病的表现, 而《内经》中的开、阖、枢原理主要用于阐明经络的生理、病理变化。虽然《伤寒论》中没有明确提出开、阖、枢的说法, 但就其论述病变的机理和传变来看, 始终贯穿这种精神。开、阖、枢学说不仅可以解释六经病的传变, 而且对六经病的病机、症状及治疗等方面, 均有一定指导意义。

3. 1 解释六经病机和症状 伤寒六经的性质和特点, 可以以开、阖、枢为理论基础, 来进行阐释。六经病变的发生, 乃是其所属经络脏腑开、阖、枢作用失调的结果, 兹分述之。太阳为三阳之开, 主一身之表, 为病邪出入门户, 外邪袭人, 始自太阳。太阳统营卫, 一方面主司汗孔的开合, 另一方面抗御外邪, 防止入侵, 其太阳经通行营卫, 其腑膀胱又主司气化。因此太阳的作用为上行外达, 故称太阳为开。当正气不足, 外邪侵袭人体, 太阳首当其冲而发病, 导致“开”的机能紊乱; 或者当开而反闭, 见发热恶寒、汗不出而喘; 或当“阖”而反开, 致汗出恶风, 脉浮缓; 或气化不行而口渴, 小便不利。总之太阳之气不能上行外达卫外而为固, 腠理开合紊乱不节, 以致于产生了太阳病。阳明位于三阳之里, 主腐化传导, 阳气蓄内而生精排浊, 其特点“内行下达”。故称阳明为三阳之阖。邪侵阳明, 则其内行下达的机能遭到破坏, 不能够腐化传导, 生精排浊, 则其阖的功能紊乱, 故出现不能食、大便燥结或呕逆、小便数、热结旁流, 若其阖的作用进一步破坏, 阳气不能内蓄, 反而外蒸上逆则见潮热、谵语、大汗等症。少阳位于半表半里, 具有宣通、升发、疏调的作用, 故称之为“枢”。少阳病多为枢机不利, 升发条达不及而为病。例如正邪分争于半表半里, 风热壅盛,故有往来寒热、胸胁苦满、心烦喜呕的症状, 少阳病, 既可外兼太阳, 也可内兼阳明, 因而在三阳中有着重要的枢转作用。太阴居阴分之表, 主宣发、输布, 凡气血化生,血脉周流, 津液四布, 都是太阴经的作用。因此称太阴经为三阴之“开”。太阴病, 是因其宣散、输布、运化的作用, 也即“开”的机能紊乱所导致的结果。如水津不能布输则见腹满时痛、呕吐下利不渴, 是太阴脾运失职, 当“开”不开; 而肺气壅郁不开, 则喘满、咳嗽, 是手太阴肺气不开所致。少阴居于阴分之中, 为一阴初生, 所连脏腑心火肾水, 所藏物质心血肾精, 皆宣布通达全身而为用, 与全身各经脉脏器有着密切的关系。在三阴经中, 少阴枢机不利, 则心肾中水火不交, 各自为政,故可见心烦不眠的热化证, 又可出现脉微下利的寒化证, 尚可见到单纯枢机不利的四逆散证。厥阴居阴分之里, 为两阴之交尽, 手厥阴心包代行君令, 使阴血敛而火不作; 足厥阴肝主藏血, 使血脉潜藏而精不泄, 故称厥阴为三阴之阖。若厥阴阖的机能失常, 则出现寒热不能交阖, 而见错杂胜负之象, 阴血不能潜藏则见呕吐或下利脓血等症。

3. 2 阐发六经病变的传变关系 《伤寒论》六经病变的转化是复杂的, 但也有它一定的规律。在三阳经开、阖、枢之间, 太阳“开”的作用可以转属阳明“阖”, 也可转属少阳“枢”。少阳作为“阳枢”的作用,在于少阳邪气多来自太阳“开”, 又最易入里转属阳明“阖”, 而阳明“阖”一般不传向太阳“开”或少阳“枢”, 即所谓“无所复传”。其出路或见自解, 或阳热亢极以致危殆。在三阴开、阖、枢之间, 太阴为里虚寒证, 病情进一步发展, 很容易转为全身性虚寒证的少阴病。少阴作为阴枢的作用在于病邪来自太阴“开”, 又可转向太阴“开”或厥阴“阖”, 其出路或阳复而解, 或转出阳经而愈。阴阳之间, 关系也甚密切, 一般是阳经的“开、阖、枢”, 皆可转至三阴, 表示病情的进展。阴经的“开、阖、枢”, 又皆可以转出三阳, 表示病情的好转。其相互转属关系最为密切的是太阳“开”与少阴“枢”, 阳明“阖”与太阴“开”, 少阳“枢”与厥阴“阖”。其转化归规律是“实则三阳, 虚则三阴”。三阳的“开、阖、枢”, 与三阴的“开、阖、枢”相应一对之间, 各有特点, 又互有相同之处。例如少阳“枢”以及少阴“枢”, 皆为半表半里, 颇有相似之处,少阳为阳枢, 侧重于表, 少阴为阴枢, 侧重于里; 少阳为病, 多寒热往来, 少阴为病, 多寒化热化; 少阳心烦喜呕, 少阴心烦欲寐, 呕主出为阳主于外, 寐主入为阴主于内, 都为枢机不利之象。少阳病的阳微结, 与少阴病的纯阴结有疑似之处; 少阳病的柴胡证与少阴病的四逆散证, 病机又多类同。因此, 阴阳二“枢”, 其病变机理异中有同, 同中有异。

三阳之“开”与三阴之“开”间, 存在着内在联系, 太阳之“开”的功能失调, 可影响及太阴之“开”,使其宣散失常而见咳喘, 而太阴之“开”失常, 热在太阴肺, 开之太过, 则影响太阳主卫的功能, 而见汗出; 又太阳“开”之不及, 汗当出反而不出, 郁于内则碍及太阴之输布而生湿发黄, 太阴不能输布, 则太阳也失却营卫化源而不能主司皮毛开合; 若太阳能开, 汗泄而小便利则太阴宣散、输布如常, 咳喘、发黄自然痊愈。若太阴能够宣散布输, 则太阳之气充足, 也能正常主司毛孔, 故其两者之间联系紧密。三阳之“阖”与三阴之“阖”关系也非常密切, 阳阴主土属胃, 胃气盛, 则邪不传三阴, 胃气虚则邪易传三阴; 故三阴是否受邪, 一般不在太阳、少阳, 而在阳明, 故有阳明为三阴之外蔽的说法。此外, 阳明也是三阴病邪的出路, 它既是三阳之里, 有为三阴抗邪的作用, 又是三阴之表, 有为三阴透邪的功能,太阴大实痛、少阴三急下、厥阴实热厥, 均需清泄阳明, 方可痊愈。

3. 3 预测六经病变的预后 用开、阖、枢说来观察六经的吉凶有一定的意义。无论三阳病或三阴病,病在开时, 多为病轻易治; 病在阖时, 则稍重稍深不易治。“枢”在六经病预后中, 它既可外出转至开, 又可内入转至阖。但少阴为阴枢, 其病预后多不良, 而少阳为阳枢, 若病自太阳“开”来, 则病为进, 若由厥阴之“阖”转来, 则病为好转, 外出向愈。因为疾病是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 在观察疾病的好转与否, 判断预后时, 不可静止地看待某一个孤立的阶段, 而必须前后联系起来分析。开、阖、枢学说正是以发展和运动的观点来观察疾病动向的。

3. 4 指导六经病的治疗 六经病乃是六经正常“开、阖、枢”作用发生障碍的结果, 因此六经证治大法和方药, 都是针对恢复三阴、三阳“开、阖、枢”的正常作用这一目的而设的。三阳病是开、阖、枢的功能失调, 其立法旨在恢复开、阖、枢之功能。太阳病, 表闭不开, 或表疏开之太过, 以麻黄汤开腠发汗祛邪, 使闭者开。桂枝汤调和营卫, 使主卫司表的功能恢复, 都是针对太阳“开”的功能而立法遣方的。阳明病是向内下达的“阖”的功能失常, 故主以攻下, 祛其留邪, 恢复阳明

受纳传导之职。少阳病枢机不利, 邪在半表半里, 既不可汗, 又不可下, 则用小柴胡汤以和解表里, 恢复其枢机的作用。六经病最基本的治疗原则, 是通过方药和针灸的方法, 调整三阴三阳“开、阖、枢”的机能, 使之恢复其正常的作用, 疾病就可痊愈。用开、阖、枢理论来研究《伤寒论》六经, 也体现了祖国医学的整体观念, 并且能够很巧妙的利用六经之间的联系进行论治。如外感病在临床上除了出现比较典型的六经病象之外, 也往往出现错综复杂的二经(或三经) 皆受病的症状, 即所谓合病之类,治疗时除了兼顾的法则外, 还有开太阳即所以阖阳明、枢少阳即所以阖阳明, 以及阖阳明即所以枢少阳的法则, 这些都是以开、阖、枢理论指导临床实践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