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五个生活习惯,远离肠癌!

 yagi1 2013-07-06

个生活习惯,远离肠癌! 

结肠直肠癌发生率虽高,但很容易找到早期病灶,且防治成效最好。该如何做好预防,早期发现治疗?

哪一种癌症将会是未来国人最大的隐忧?答案是「大肠直肠癌」。

大肠直肠癌与静态生活、家族史和高热量、高脂饮食有关,也是现代人的文明病,近年来在全世界盛行率不断攀升,肠癌罹癌人数已经追过肝癌,居所有癌症首位。

大肠直肠癌发生率虽高,但值得庆幸的是,很容易找到早期病灶,且防治成效最好。这种癌绝大多数是由瘜肉变成,癌变时间约需5~10年,只要配合做好早期筛检,在尚未恶化之前先割除瘜肉,即可避免形成恶性肿瘤。

且大肠直肠癌从筛检、预防到治疗,上中下游都有很好的发展,早期发现治疗,治愈率和5年存活率都超过九成,是所有癌症中最容易被控制的。

盛行率高,但容易控制

且因标靶药物及手术进步,即使转移性的大肠直肠癌晚期患者也有不错的治愈机会。

根据最新的研究显示,腹腔镜出血少、止痛效果好,且可以增强肠道复原力,让病人早点排气,出院时间缩短两天。美国食品药物管理局也已证实,大肠直肠癌的腹腔镜手术和传统手术的复发率及存活率相当。

手术人性化、保留更多功能,让病患的生活质量得以提升,也是目前大肠直肠癌的手术新趋势。

譬如以往直肠癌有八成以上的性神经和自律神经会受损,但现在有了腹腔镜和手术前辅助疗法(电疗+化疗),让癌瘤缩小再开刀,病患的性神经、排便和排尿功能都获得保留,也可以减少做人工肛门机会,且愈后好、复发率低,有时甚至可以完全杀死癌细胞。

标靶药物的出现,更让大肠直肠癌出现曙光。以往传统化疗药物5FU效果较差且副作用大,近两、三年标靶药物出现,对于转移性大肠直肠癌病人有不错疗效。

最新研究发现,量身打造的个人化化疗,有助于控制大肠直肠癌。

研究显示,定期监测化疗病人的血液药物浓度并做调整,能有效减轻药物毒性和副作用,四成八的病人两年存活率提升。

而一般化疗药物剂量是按照病人的体表面积计算,结果发现有五成八病人药物剂量太少,达不到效果;一成七病人药物过量造成严重副作用,效果都比定期测量血中浓度的病人来得差。

早期筛检,早点脱离肠癌魔掌

尽管大肠直肠癌的治疗不断进步,然而早期筛检,才是远离大肠直肠癌的根本良方。

不少医师感叹,病人来大医院求诊时都已经拖到第三、四期,明明可以有更好的治愈机会,为什么不能早点发现?而且大肠直肠癌初期症状不明显,国人的筛检率又低,仅有两成,平白丧失许多治愈机会。

医师建议,一般人50岁以上应该每年做一次粪便潜血测试,5年一次定期大肠镜检,有家族病史者甚至可以提前到40岁做检查。

不过近来发现凹陷型瘜肉2~3年就能形成癌症,因此建议高危险群者(有瘜肉和肠癌家族史者)每2~3年可以做一次大肠镜追踪,积极预防癌症。

除了筛检之外,平日可多摄取蔬菜及纤维,减少大肠直肠癌发生。纤维可以增加粪便容量,稀释致癌物。二来纤维可促进肠蠕动,让粪便排空减少致癌物与肠壁的接触机会。

一分钟医学教室:认识大肠直肠癌

大肠直肠癌主要发生部位以直肠、乙状结肠及降结肠最多,临床表现是粪便出血(暗红色)、排便频率改变、粪便形状变细或有肠阻塞等。

常见的大肠直肠癌检测及专业建议:

粪便潜血反应:非侵入式方法,简单方便。但结果容易受到饮食或其他出血影响,准确度不高。最好进一步做下列检查检查:

乙状结肠镜:为60公分长的软管,准备简单,病人灌肠就可做,比较不痛,但缺点是只能看到一半大肠。

大肠镜检:可看到完整大肠,好处是检查兼治疗,有瘜肉可以当场切除。怕痛的人亦可考虑自费的无痛大肠镜检。

5个好习惯,有助远离大肠癌

丹麦一项研究发现,只要建立5个简单的生活习惯,就能降低23%罹患大肠癌的风险:

1.每天至少运动30分钟。

2.女性每周喝酒不超过7杯,男性不超过14杯。

3.别抽烟

4.健康饮食:多吃高纤蔬果、少吃红肉及加工肉品,同时脂肪摄取量应占总热量的30%以下。

5.女性腰围不超过88公分,男性不超过102公分。

丹麦癌症医学会癌症流行病学研究所的专家找来5万5千多名50~64岁、没有得癌症的民众,让他们填写问卷,了解他们的健康状况、生活及饮食习惯,追踪10年后,有678人得了大肠癌。

研究发现,民众每多运用上述5项健康生活习惯中的一项,就能降低13%罹患大肠癌的风险,如果5项全部都做到,就能降低23%的风险。要养成这些生活习惯并不难,可说是相当值得的「投资」。这项研究发表在近期《新英格兰医学期刊》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