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上官皇后:花不知人瘦(一)

 良辰美景奈何天 2013-07-07

上官皇后:花不知人瘦(一)

  

上官皇后(西汉,前89年-前37年)

汉昭帝刘弗陵的皇后。上官桀的孙女,上官安之女,其外祖父是权倾朝野的大将军霍光。

人物经历:

孩提时代便卷入宫廷斗争中,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儿童皇后。昭帝天性聪慧,然而却在21岁便西去。

上官氏年仅15岁就成了皇太后。因后来即位的刘贺荒淫无度,便搬出金印将其废掉,同时另立新君——汉武帝时期的废太子的孙子刘询,即世人所知的刘病已。

成为中国历史上最早也是最年轻的一位太皇太后。在后宫中安度晚年。

后人评价:

自幼在宫廷的腥风血雨,亲族间的厮杀中长大。从懵懂无知到少女怀春,都是一片空白。

然而即使是小小年纪,但柔中带刚的手腕依旧使其在后来的汉室争斗中安然到老。

 

人怜花依旧,花不知人瘦。独自倚栏干,夜深花正寒。

——《断肠集》朱淑真

 

(一)天荒地老只一人

她怎么可能忘记这里?

或者说,她怎么忘得记这里?

这里有她所有的记忆,她爱的,她恨的,都在这里。离开这里,她生命中的所有依托都将不存在。她爱的父母,她爱恨不知的祖父、外祖父,还有曾经相依相偎的皇帝丈夫或者皇帝哥哥。

她在宫中安享荣华,颐养天年;她闲时去平陵看望她曾经的丈夫;她去看看父亲、祖父们的坟墓,日出日落,花开花谢,云卷云舒,一生仿佛就这样在平淡中落下帷幕。

自刘询登基之后,宫中的一切,或者说这天下,已经彻底和自己没有了关系。到目前为止,自己已经完成了家族的遗命,完成了那个仰慕的身影的遗愿,那么这世界,与自己还剩下多少关联呢?

后人都觉得自己不幸福,仿佛一生都没有真正相爱的人。可是呢,有时候靠着回忆,是可以安然度过剩下的一生的,这也是一种幸福。

宫中的一切,都是熟悉的影子。幼小的时候嫁进皇宫,陌生的地方惟有他的温和;无助害怕的时候,有他守在身边;上官家被灭时无尽的恐惧,有他的陪护;霍家被灭时的复杂情绪,只有对他的记忆。

此生,立后,做太后,废帝,为太皇太后,她的人生太过传奇,也太过寂寞,仿佛是按棋局一步步走下去,而每走到一步,身边陪伴的人便会少去不少。如果可以重来,她会不会希望但得一心人,白首不相离?

如果换一个角度来想,她对刘弗陵是恨的,或者说对这权势的最顶端是憎恶的:没有这令人利欲熏心的诱惑,祖父和外祖父怎会相争?父母怎会惨死?自己又怎会终身呆在这不见天日的皇宫中,囚禁了一世的自由?

然而,如若真是如此,对于上官氏来说,未免太过残忍,如果要抱着这种深入骨髓的恨活下去,那么未免太过辛苦。那么还不如希望她真的对刘弗陵有情,那么对她后来那么多年的寂静冷落也是一丝慰藉。

漫长的岁月里,我很难说得清或者辨得清她是否真的靠着对刘弗陵的记忆活下去。简单来想,我情愿浪漫地想她对刘弗陵是有着爱恋的,等到他死后她成为太后,以及太皇太后,记忆里,都有过他的影子。

她跟张嫣相似,都是年幼为后,安安静静过完一生。但另一点又和张嫣不同,她和刘弗陵没有血缘至亲关系,因而,从某种程度而言,他们俩是建立在兄妹感情上的夫妻关系。那么,他们的感情有多深?

桐华的小说《云中歌3》中有过一篇番外,是给上官氏的,《一个人的地老天荒》:

“我知道外面的天地很大,可是再大的的天地,没有了你的身影,又于我何干呢?那些花再艳,那些树再美,那些景致再神奇,那些男儿再好,都不是我想要的,我只愿意守在这里,守着你与我的回忆,一个人地老天荒。”

记忆,有的时候可以是一种很自私的东西,只允许当事者双方或者一方记得便已足够。帝王将相,不至像小说中写的那样情根深种,故而,用桐华的这一番外来概述上官氏对昭帝刘弗陵的感情想来也是十分恰当的。

没有小说中虚构的云歌,刘弗陵这个早慧聪颖的皇帝,对待上官氏,恐怕也不简单是完全的喜爱吧。他对她有怜爱之情,也有对外戚权力的忌惮。

 

(二)处境微妙徒天真

自武帝太子刘据兵败自杀后,皇太子的位子便一直空悬。晚年的汉武帝相当迷信,最为宠爱的妃子便是钩弋夫人。而她怀胎十四月后诞下刘弗陵,与史书记载的尧一样。故而汉武帝大喜,并将钩弋夫人所居之门命名为尧母门。此后,在三子燕王刘旦、广陵王刘肾、刘弗陵之间徘徊后,武帝最终决定最后废长立幼,又怕子少母壮重蹈吕后风波,便将钩弋夫人打入掖庭,打死之后以让刘弗陵即位。

这三人中,刘旦性情桀骜不驯,刘肾不学无术,而刘弗陵符合武帝的迷信心理,更重要的是他年少聪明,和武帝年轻时期最为相像。

对于登基后刘弗陵而已,我不知这是怎样的感受,龙椅是用唯一的母亲的鲜血换来的。不过按昭帝后来的作为来看,他起码比惠帝要坚强得多。又或者,这不是他应该考虑的问题。从一开始,便被父亲教育女人如衣。想那位令武帝魂牵梦萦的李夫人,不过是因为临终时拒绝见武帝一面而已,得不到的才是最好的,终能换得武帝一生的眷恋。那么,为了帝位,其余的东西都可以抛弃。

汉武帝临终时又怕幼帝易受欺骗,托孤大臣一手坐大的局面出现,故而选择了厚重的霍光和金日磾,并将“周公负成王朝诸侯图”赐予霍光,封其为大司马大将军,金日磾为车骑将军,太仆上官桀为左将军,并和丞相,御史大夫桑弘羊一起,五人辅政。

表面看起来仿佛是武帝担心刘弗陵不能执好政,故而给他指派了这么多名顾命大臣,其实不过是为了完成这些臣子间的权利制衡而已。另一方面,武帝赐给霍光“周公负成王朝诸侯图”,不过是在这几个人当中发现霍光较为忠厚,且以霍家的威望,可以压制其他几名大臣,避免在刘弗陵年幼时造成五虎相争,皇位架空的局面出现。

武帝在诸位儿孙中最终选择了刘弗陵作为自己的继承人,并不是以所谓的怀胎十四月来迎合了汉武帝老年迷信的心理,而是刘弗陵自身就天资聪颖,有本事坐稳这个江山。

元凤元年,汉昭帝临朝,桑弘羊却出列上奏:“今有燕王旦奏章一份,嘱臣代为转呈陛下。”

昭帝一看,原来是燕王刘旦弹劾霍光,说霍光去广明校阅羽林军时,居然私自动用了天子仪仗,“专权自恣,疑有非常之心”,故燕王自请入宫保卫皇帝。

霍光知道后,惊恐万分,只敢在殿前摘下大将军冠,战战兢兢匍匐于地,听后发落。却不料昭帝颜悦色地说:“大将军不必惊慌,朕知道大将军无罪。”

如若一味偏听偏信,自然不能令群臣信服,更可坐实霍光独揽大权,意图谋反之名。故而,霍光虽稍感轻松,但仍是如芒在背。皇帝虽然相信自己,可是这样的信任究竟还能持续多久,而在这信任背后更有着诸位大臣的嫉恨。

面对群臣的疑惑,昭帝不慌不忙道:“大将军去广明阅兵,往返几日功夫,怎么燕王远在蓟地都能知晓?如此看来,分明是朝中有人伪造生事,意图陷害大将军、”

在场之人,无不佩服这位少年天子的聪颖善断。

不过此事昭帝也未曾追查下去,不了了之。

而这桩阴谋的真相呢?原来策划主使的便是桑弘羊和上官桀父子。而这上官桀和霍光又是亲家,上官桀又是昭帝皇后上官氏的祖父,故而,这些微妙关系加在一起,这桩案子便处理得有些微妙了。

可以想见,夹在在这些微妙关系中的人物——皇后上官氏是处于怎样一个位置。因而,上面说的那篇番外《一个人的地老天荒》用来描述她恐怕是不错的。

刘弗陵对她,有怜爱,也可能有防范。只是,联想到上官氏后来的作为,一个人的地老天荒也有些道理。

正如茨威格《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一样,爱情,不过是一个人的事情。刘弗陵在她心中,恐怕也不是十全十美。也许,初进宫时,对他只是如哥哥般的依恋;之后,是牵挂的丈夫。经历那么多事后,成为太皇太后的她,独坐宫中,一切早已是物是人非,回忆往昔,由于时间的柔光美化,有的单纯的记忆变得越发美好。

也许并不是要相守白头,儿女绕膝,然而,在她的记忆里,这样可能曾经都出现过。只要愿意,一个人自己的记忆是可以根据自己的意愿更改的,不是吗?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