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从技术贡献技术效率的测算分析看肇庆农技推广体系建立的重要性和不足

 啊羊的书店 2013-07-09
从技术贡献技术效率的测算分析看肇庆农技推广体系建立的重要性和不足
 
 
2013-6-27 10:37:35 来源:肇庆调查队  
 

近年来,随着耕地和水资源约束日益增强,以及粮食等主要农产品消费需求刚性增长,农业发展的任务十分繁重。从中长期来说,国家将面临可用耕地减少、劳动力转移、劳动力价格居高不下、农业生产步入高成本时代等难题。因此,加快农业科技化建设就变得极为重要,从2004年开始,每年中央一号文件都有专门篇幅强调农业科技问题,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把加大科技驱动力度列为实现农业农村工作的总体要求的三项重要手段之一,2012年的中央一号文件更是将加快农业科技创新放在了显著的位置,提出实现农业持续稳定发展、长期确保农产品有效供给,根本出路在科技。多年来,在国家政策的扶持下,农业科技进步取得了较大发展,但另一方面,农业科技转换率却较低,农业科技的效率并未发挥到最大。

本文以计量分析为主,首先运用改进的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CD生产函数)和索洛余值法,对2001—2010年肇庆农业科技进步对农业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进行测算,从实证分析的角度阐明科技进步对肇庆农业发展的重要性。接下来,利用非参数效率评价方法—数据包络分析方法(DEA)对肇庆农业科技效率进行定量分析,对在现有技术水平下肇庆农业实际产值与潜在产值间的差距进行量化,从而论证农技推广工作的重要性。最后通过对肇庆市农业推广体系现状的分析,找出肇庆农技推广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而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

 

一、肇庆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测算

(一)测算方法

本文以农业部科学技术和质量标准司颁布的全国统一方法,即增长速度方程测算法(索洛余值法),作为肇庆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测算模型的基础,采用改进的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C-D生产函数)和索洛余值法构建模型,将技术进步设定为剔除物资投入、劳动力、土地等要素对农业增长贡献后的剩余部分。计算步骤分为两步:第一步是通过C-D生产函数求得各投入要素的弹性值;第二步是通过索洛余值法求得技术进步率,进而求出农业技术进步贡献率。

(二)模型设定

改进的C-D生产函数模型为:

                          (1.1)

其中,Y为农业总产值,A为常数项,e为自然对数的底,表示技术进步率,K、L、M分别为物资、劳动力和土地的投入量,分别表示物资、劳动力和土地的投入产出弹性,0<<1。

对(1.1)式两边取对数可转化为如下形式:

                (1.2)

对(1.2)式两边对t求导可得:

                 (1.3)

因为此次测算使用年度数据,因此可取dt=1,同时将dY、dK、dL和dM换成△Y、△K、△L和△M,得到如下形式:

                         (1.4)

式(1.4)即为增长速度方程,进一步变形,技术进步率的测算模型为:

       (1.5) 

其中,分别是农业总产值增长率、物资投入增长率、劳动力增长率和土地增长率, 为技术进步的年增长率。继而可以求出:

农业技术进步贡献率     (1.6)

资本贡献率、劳动贡献率、土地贡献率分别为 

在本文中,假定规模报酬不变,即

(三)变量的选择和数据处理

测算模型使用的变量主要有:农业总产值Y、农业生产物资费用投入 K、农业劳动力L、农业土地投入量M,本着代表性强、方便可获得的数据选取选择,在本文中分别以2001—2010年《肇庆统计年鉴》中的农业总产值、农业总产值与第一产业增加值的差值、 第一产业劳动者、农作物总播种面积来衡量,其中农业总产值和农业生产物资费用投入均以当年价数据,通过价格指数换算成了2001年不变价。通过对以上变量数据的计算和处理,我们可得表1.1和表1.2。

1.1  肇庆2001—2010年农业总产值、物资消耗、劳动力投入

和农作物播种面积表

年份

农业总产值(亿元)

2001年不变价)

物资费用(亿元)

2001年不变价)

第一产业从业人数(万人)

农作物播种面积(万亩)

时间变量

2001

169.56

72.03

94.58

580.62

1

2002

180.75

76.49

93.75

581.01

2

2003

191.05

81.80

93.71

582.56

3

2004

202.33

86.88

94.58

586.1

4

2005

218.71

96.58

95.76

591.61

5

2006

192.69

63.47

96.46

493.88

6

2007

194.43

63.78

97.33

494.87

7

2008

229.55

90.79

115.76

498.07

8

2009

270.53

124.55

114.49

502.91

9

2010

270.19

116.32

106.31

504.74

10

 

1.2  肇庆2001—2010年农业总产值、物资消耗、劳动力投入

和农作物播种面积变动情况表

年份

农业总产值增长率

物资费用增长率

第一产业从业人数增长率

农作物播种面积增长率

2001

-

-

-

-

2002

0.0660

0.0619

-0.0088

0.0007

2003

0.0570

0.0694

-0.0004

0.0027

2004

0.0590

0.0621

0.0093

0.0061

2005

0.0810

0.1117

0.0125

0.0094

2006

-0.1190

-0.3428

0.0073

-0.1652

2007

0.0090

0.0049

0.0090

0.0020

2008

0.1806

0.4234

0.1894

0.0065

2009

0.1785

0.3718

-0.0110

0.0097

2010

-0.0013

-0.0661

-0.0714

0.0036

(四)估计结果和假设检验

为避免多重共线性对参数估计的影响,假定规模报酬不变,即,则式(1.2)可变形为:

       (1.7)

利用表1.1数据和Eviews6.0软件直接采用最小二乘法(OLS)对模型(1.7)回归得到表1.3:

1.3  估计所得参数(一)

参数名称

常数项

回归值

-0.318

0.265

1.249

-0.514

0.042

t检验值

-1.815

7.425

5.845

9.063

Adjusted R Square=0.977  F=131.165  DW=2.182

由上表可看出,将农作物播种面积M作为变量时,结果不理想,且常数项的估计系数未能通过t检验,由于土地投入的变动性不大,在生产中弹性值较为稳定,因此最终选择去掉对变量M的测算,根据1997年初农业部发出《关于规范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测算方法的通知》中的相关规定,将土地的产出弹性定为0.25,则(1.7)式变为

                 (1.8)

利用表1.1数据和Eviews6.0软件直接采用最小二乘法(OLS)对模型(1.8)回归得到表1.4:

1.4  估计所得参数(二)

参数名称

常数项

回归值

0.206

0.317

0.433

0.25

0.030

t检验值

10.009

6.935

10.498

Adjusted R Square=0.962  F=114.810  DW=1.477

由上表可知,Adjusted R Square=0.962,方程具有较高的拟合优度,且所有估计系数均通过了t检验,但DW值=1.477<dU(k=2,n=10)=1.641,说明该方程存在明显的自相关,接下来,采用杜宾两步法对序列相关性进行处理,得到表1.5:

1.5  估计所得参数(三)

参数名称

常数项

回归值

0.465

0.285

0.25

0.025

t检验值

4.731

3.158

Adjusted R Square=0.926  F=172.106  DW=2.033

Adjusted R Square=0.926,方程的拟合度较高,且dU(k=2,n=10)<DW<4- dU(k=2,n=10),方程无自相关,用怀特异方差检验也能通过,因此,式(1.7)最终被设定为:
           (1.9)

通过表1.1求得肇庆2001年至2010年农业总产值、物资费用、劳动力和农作物播种面积的年平均增长率为5.13%、5.47%、1.31%和-1.54%。

通过式(1.5)测算肇庆2001年至2010年的科技进步率=2.78%。

再结式(1.6)可得肇庆2001年至2010年农业技术进步贡献率E(A)=52.39%。

资本贡献率、劳动贡献率、土地贡献率分别为47.87%,7.01%和-7.27%。对五年数据求解,得表1.6:

1.6  “十五”“十一五”期间肇庆各年技术进步、物资费用、劳动力人数和播种面积对农业经济增长的贡献率

年份

技术进步率

技术贡献率

物资贡献率

劳动贡献率

土地贡献率

2001-2005

2.83%

43.03%

53.84%

1.35%

1.79%

2006-2010

2.74%

63.35%

40.81%

13.94%

-18.10%

从上述模型测算结果可以看出,2001年至2010年,农业科技进步对肇庆农业经济的贡献率超过了一半,达到52.39%,且呈现出逐年上升的趋势。“十五”期间,推动肇庆农业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是农业物资投入,其次是农业科技进步,再次是劳动力的投入和土地投入;到了“十一五”期间,推动肇庆农业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已由农业物资投入转为农业科技进步,且随着耕地面积的减少,土地开始对农业经济起负作用,这表明肇庆在“十一五”时期,农业经济由依靠大量要素投入的粗放型生产向依靠科技进步的集约化增长的转变取得了较大突破,农业科技对于肇庆发展农业经济的重要性愈发凸显,已成为制约肇庆农业经济发展的第一要素。但同时也要注意到,2001年至2010年肇庆农业科技年均进步率仅为2.78%,肇庆农业技术进步率依然较低,且对比“十五”“十一五”时期数据,技术进步率没有呈现增长态势,反而有所下降,这说明目前肇庆农业科技发展水平依然较低,政府尚需出台政策大力提升农业科技研发水平和农业科技推广力度。

 

二、肇庆农业科技效率测算

(一)测算方法

在农业经济领域,技术效率是度量农作物实际产出与理论上的最大产出之间的差距,即在既定技术和生产要素投入的前提下,农作物实际产出达到理论最大值产出的程度,该程度较低则说明农业技术效率较低。影响农业技术效率的因素主要有农业产业化水平、农业人力资源、农业科技管理水平等,而这些因素或多或少都被广义的农机推广体系所制约,因此本章主要通过计算肇庆2001-2010年期间技术效率的均值测量效率损失,对加强农技推广可提升肇庆农业经济的潜力进行大致量化,从而反映出加强农业推广体系建设的重要性。

技术效率的测量方法有很多,本文主要采用基于随机前沿生产函数法(SFA),测量分两步进行,首先采用Battese and Coelli(1992)模型,建立超越对数随机前沿生产函数,判断实际产出与最大产出的差距是否主要来自统计误差,如是就没有必要进行进一步分析,如不是,则说明前沿生产函数的误差主要是由技术的非效率造成,则进行第二步运算,进一步运用Battese and Coelli(1995)模型,确定技术效率损失值,数据分析软件采用以最大似然估计方法为基础的专业软件Frontier4.1。

(二)模型设定

1.随机前沿生产函数

区别于上一章技术进步贡献率,在本章的模型构建中,农业生产的物资投入不再使用产值减去增加值的方法,而是使用代表固定资产的农业机械总动力K和代表流动资产的化肥施用折纯量H来计量,再加上农作物播种面积M、第一产业从业人数L以及时间趋势变量T,共计五个变量作为解释变量。

采用Battese and Coelli(1992)模型建立随机前沿生产函数,其一般形式为:

            (2.1)

其中,i和 t分别表示县(市、区)的序号和年份,j和k是解释变量的序号,

                 (2.2)               

                   (2.3)

            (2.4)

               (2.5)

上式中,为待估参数,是复合误差项,且相互独立。式(2.2)表示样本中第i个县(市、区)在第t时期内的农业技术效率水平,式(2.3)和式(2.4)定量描述时间因素对的影响。式(2.5)为方程统计检验的依据:越接近于0,则说明前沿生产函数的误差,即实际产出和最大产出之间的差距,主要来自统计误差;越接近于1,则说明差距主要来源于生产技术的非效率性,则需要进行下一步骤。

    2.技术效率损失模型

运用Battese and Coelli(1995)模型,技术效率损失模型为:

              (2.6)

其中,服从方差为、期望值为0的正态截尾分布,是技术非效率的解释变量,是待估参数,表示对技术非效率性的影响,负值表示其对技术效率有正的影响,j表示解释变量的序号,与式(2.1)相比,式(2.6)加入了虚拟变量,且变量值改为了平均数,具体来说,分别代表劳均农业机械总动力A(K/L)、亩均化肥施用量B(H/M)、劳均农作物播种面积C(M/L);为地区虚拟变量D1,属于中心区的县(市、区)D1=1,属于山区县的D1=0,这主要考虑到中心区和山区县差别较大的自然环境;此外,代表时间虚拟变量D07、D08、D09、D10,在2007年D07=1,否则D07=0。

因此,技术效率损失函数最终设定为以下形式:

(2.7)

通过SFA估计专用软件Frontier4.1,将式(2.1)和式(2.7)中的待估参数由最大似然法估算出来,就可得到肇庆全市及各县区历年来的农业技术效率。

(三)变量的选择和数据处理

农业生产的投入要素包括土地、劳动力和资本,在此模型中,依然采用农作物播种面积、第一产业从业人数以及农业总产值可比价代表土地投入、劳动力投入和总产值,由于对此模型的估计是通过基于面板数据的最大似然估计法进行,与上一章中的最小二乘法估计模型不同,可以并用两个变量,因此在物资投入上,采用代表固定资产的农业机械总动力和代表流动资产的化肥施用折纯量来计算。相应的,在考虑对技术效率的影响因素时,采用劳均农业机械总动力、亩均化肥施用量、劳均农作物播种面积等三个变量。考虑到时间、地域的不同代表性,本模型也增加了相应的虚拟变量。本章采用的数据为肇庆全市以及分县区2006-2010年的相关数据。

(四)估计结果和假设检验

采用Frontier4.1软件,对随机前沿生产函数式(2.1)—式(2.5)进行测算,测算结果见表2.1:

2.1  SFA模型(2.1)—(2.5)估计结果

变量

系数

参数估计值

标准差

t值

常数

15.1196***

0.9705

8.9663

T

0.1034

0.0966

0.7263

-0.0306***

0.0107

-3.455

-1.1963***

0.4655

-4.325

2.5685***

0.6691

3.964

0.5142**

0.5438

4.3682

-2.0068***

0.3294

-2.9983

……

……

……

……

……

 

0.1225***

0.0201

5.794

 

0.9462***

0.0075

115.215

 

0.5445***

0.055

8.956

 

0.1893

0.029

1.69

极大似然值:239.1126   LR单边检验误差:395.6997

*、**、***分别表示10%、5%和1%的显著性水平

LR为最大似然比检验统计量,服从混合卡方分布,上表显示LR单边检验误差值达到395.6997,明显能通过检验,表明上述建立的模型中存在技术效率效应。的估计值为0.9462,t值为115.215,的t值为5.794,均能通过t检验,这说明肇庆农业的实际产出和可能最大产值的差距有94.62%的因素可以用技术效率来解释。另外,表中=0.1893>0,表明肇庆农业的无效率随着时间推移而加速下降,也就是说肇庆农业技术效率呈上升势头,由于接近于1,下面利用Frontier4.1软件对技术效率损失模型(2.6)进行参数估计,得出待估参数的值,并带入式(2.7),得出2006至2010年肇庆全市以及各县(市、区)的农业技术效率值,如表2.2所示:

2.2  肇庆市2006—2010年农业技术效率值

县(市、区)

2006

2007

2008

2009

2010

平均值

端州

0.7553

0.7561

0.7634

0.7763

0.7919

0.7686

鼎湖

0.7676

0.7712

0.7743

0.7776

0.7811

0.7744

四会

0.8327

0.8309

0.8346

0.8363

0.8379

0.8345

大旺

0.744

0.7469

0.7461

0.7482

0.7486

0.7468

高要

0.8322

0.8352

0.8363

0.8386

0.8403

0.8365

广宁

0.7213

0.7252

0.7291

0.7344

0.7369

0.7294

德庆

0.7203

0.7243

0.7283

0.7321

0.7357

0.7281

封开

0.7003

0.7056

0.7126

0.7086

0.7193

0.7093

怀集

0.7332

0.7365

0.7412

0.7483

0.7455

0.7409

全市平均

0.7563

0.7591

0.7629

0.7667

0.7708

0.7632

从上表可以看出,2006—2010年肇庆农业平均技术效率为0.7632,也就是说在现有的技术水平和不变的投入,如果消除技术损失,肇庆农业产值还能增加23.68%,肇庆农业生产的潜力依然较大。从变化趋势看,肇庆农业技术效率平均值呈逐年递增趋势,说明技术效率的损失逐年在缩小。

一般而言,当出现一项技术创新而出现一条新的生产函数曲线时,工作重心则转向对该项技术的推广和普及来,农业尤为如此,这个时候,通过加强技术的推广和普及工作,即使在技术进步停滞的前提下,提升技术效率也是可能的。基于这个观点,依据模型测算的结果可以得出结论,肇庆农业生产中现有技术的潜力并没有完全挖掘出来,在现有的技术条件下,肇庆完全有可能通过健全和加强农技推广工作,加大消化、吸收农业技术的力度,将技术、要素的生产潜力充分发挥出来,尽量缩小实际生产与潜在产出的差距,提高相对前沿面的生产效率,全面提升生产率,从而提升农业的产出和效益。

通过前两章的实证分析,我们可以更为直观地体会到科学技术对促进肇庆农业生产的重要性,技术进步已逐步成为肇庆农业增长的首要推动力,肇庆农业生产只有通过技术进步,走依靠科技进步的集约化增长道路,不断提升农业现代化、产业化水平,在资源日益紧张的今天,才能持续健康发展。同时,也要看到,只讲技术进步而忽视提升技术效率也是不可取的,在技术进步的同时,还要通过建立健全农技推广体系,切实将技术转化为生产力,最大限度地提升技术效率水平,缩小实际产出与潜在产出的差距,从而不断增加农业技术对农业增长的贡献率。下一章就将围绕提升技术效率,从肇庆农技推广现状入手,谈谈怎样加强和完善肇庆农技推广体系。

 

三、肇庆农技推广体系现状、问题及发展对策

(一)肇庆农技推广体系现状及其成效

近年来,肇庆市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深化改革加强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的意见》,积极开展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工作,并取得了一定成效,已初步建立起较为完善的农技推广体系。

1.基层农技推广服务内容齐全,市县乡村四级推广体系基本建成。2008年起,肇庆各级政府都大力开展了基层农业技术推广机构改革与建设工作,目前,肇庆各地都基本完成了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任务,建立了覆盖粮食、果蔬、园艺、林业、畜牧、渔业、农机等农业生产各方面的农技推广服务体系。截止到2012年10月,肇庆市设立的基层农技推广机构316个,其中,县级推广机构29个,包括农技(种植业)9个、农机化3个、畜牧7个、综合站1个、林业站9个;乡镇级设立的农技推广机构287个,包括农技(种植业)102个、畜牧业80个、农机化20个、林业85个,且在每个村均选派了农机推广员。全市从上到下形成了以市级农技推广服务机构为龙头,县级农技推广中心为枢纽,乡镇农技推广机构、村农机推广员为骨干的基层农技推广网络,基本建立起职责分明、行为规范、监督有效、保障有力的农技推广体系。

2.基层农技推广示范县建设逐现成效,基层农技推广机构硬件建设不断加强。2009年起,按照中央和省统一部署,肇庆分别在德庆县和高要市实施了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示范县补助项目。在国家和省共计300万元的项目资金补助带动下,2009年以来,这两个县(市)每年均培育科技示范户1000个,辐射带动农户20000个,通过辐射带动作用,推动示范县现代农业的发展;共建设农业科技示范基地10个,通过农业科技示范基地的建设,示范推广规范化栽培技术、测土配方施肥、生物防治、节水灌溉等关键技术,带动示范县农业标准化生产发展。通过开展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示范县补助建设项目,既提高了优良新品种和先进适用技术的应用,也为广大农民群众及时解决了生产上的难题,提高了农户的生产效益、推动了农村经济的发展。

近年来,肇庆市也大力加强基层农技推广机构,特别是乡镇一级的农技推广机构的硬件建设。以2011年为例,肇庆市累计投入专项资金288万元,积极开展乡镇农技推广机构硬件建设,项目共计30个,分别是高要市14个、德庆县10个、封开县4个、怀集县2个。项目资金主要用于为乡镇级农技推广机构配备仪器设备、改善办公环境。经过近几年的努力,肇庆基层农技推广机构建设日趋完善,有效解决了阻碍农技推广服务开展的硬件约束。

3.农技推广机构逐步走向规范化管理轨道,农技推广人员素质有所提升。目前肇庆各级农技推广机构均实行了规范化管理,建立了人员聘用制度、推广责任制度、考评制度、人员培训制度和多元化推广制度等五项管理制度。由于健全了有关的管理制度,逐步提高了工作效率,克服了过去管理混乱,干多干少一个样,干好干坏一个样的现象。进一步强化了农技推广服务的公益属性,明确了农技推广体系各专业站的职能,实行了经营性与公益性分离,使农技人员能有更多的精力和时间开展公益性农技推广服务工作。

肇庆各级政府加大对市、县、乡、村四级农技推广体系的投入,将农技人员工资、福利纳入财政预算,农技人员基本享受了当地同级公务员的待遇,有效地解决了农技人员的后顾之忧,同时吸引了更多高素质的专业人员,稳定和加强了基层农技推广队伍,激发了基层农技推广人员工作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促进了农技推广工作上新水平。

4.农技推广服务提升了农业科技贡献率,为促进肇庆农业经济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近几年来,在农技推广体系的带动下,肇庆农业科技在农业生产中的作用愈发凸显,肇庆农业经济已逐步走上依靠科技进步的集约化增长道路,农业经济增长的科技贡献率在“十一五”期间已突破60%,比“十五”期间提升了超过20个百分点,且目前仍呈逐年上升趋势,其对肇庆农业经济的贡献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促进了农业稳定增产。长期以来,基层农技推广体系在指导农业生产、示范推广新品种、新技术方面发挥着积极作用,为保障肇庆农业稳产增产作出了积极贡献。特别是近年来,肇庆各级农业服务机构不断加强科技创新,加大农业技术推广工作力度,不断提升单位面积产出率。以粮食作物为例,“十一五”期间,肇庆农业作物产量在播种面积不变甚至减少的情况下,依然逐年增长,年均涨幅达到0.3%,亩产量年均增长0.38%。二是促进农民增收。肇庆农技推广服务机构通过大力推进先进适用技术,帮助农民科学种田、科学养殖,大大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益,促进了农民增收。2011年, 肇庆农民人均纯收入首次超过9000元大关,达到9013元,比上年增长19.8%,“十一五”期间的平均增幅达到12.0%。三是促进现代农业发展。通过基层农技推广体系的引导,有效地把各种现代生产要素注入农业生产经营中。基层农技推广体系以提供技术服务为桥梁,把以户为基础的生产单位同社会化联系起来,带动了农村经济合作组织、农业龙头企业等社会化服务组织的发展,促使他们积极整合生产要素,实现农村资金、技术、劳动力、设施等生产要素的较好配置,集聚分散的农村生产力,使农业和农村结构更加合理和优化,有效促进了现代农业的发展,目前肇庆已建成农业经济合作社605个,农业龙头企业115个。

(二)肇庆基层农技推广体系存在的问题

当前随着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农业技术推广取得了很大进步,但同时由于现有的肇庆农技推广体系是在长期的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在现代农业发展的过程中,农业技术推广体系依然存在诸多问题,严重制约了农业新技术的普及、高效生态农业的发展,降低了肇庆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和农业科技效率。

1.基层农技推广机构管理多头、运行不畅。目前肇庆基层农技推广体系大多是按照专业设站,业务分别归口不同部门管理,其中种子站、畜牧兽医站等归农业行政部门领导;农机站归农机管理行政部门领导;水利站归水利行政部门领导;渔业推广站归渔业行政部门领导。这种长期条块分割、多头管理的体制,导致各类农技推广机构林立,政事企职能交叉,队伍成分庞杂。且随着人事制度改革的不断深入,农技推广体系出现断链现象,县级农技推广部门只对乡镇农技部门进行业务指导,乡镇农技推广人员的工资、福利待遇、任免权都归乡镇政府负责。这种“财政切块、业务指导”的人事制度,使得农技推广组织上下脱节,直接影响了农技推广工作的顺利开展。

2.农技推广机构人员结构不合理。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一是农技推广队伍的整体专业技术还处在较低水平。从事基层农技推广工作的优秀专业人员少,大多是转岗来的非专业人员;大多数基层农技推广人员缺乏知识更新和进修深造机会,对现代农业新技术的熟悉程度和操作能力不够;农技推广人员知识结构单一,主要从事粮食作物栽培、育种和管理的技术推广工作,而从事园艺、蔬菜等经济作物和农产品加工的技术推广人员少,不能适应现代农业多样化发展的要求。二是基层农技推广人员“在编不在岗”问题突出。农技人员多为镇一级政府管理,业务上受县农业部门指导,很多时候农技人员主要精力被牵扯到镇中心工作,既搞行政、又搞推广,造成业务主管部门上下衔接困难,难以发挥基层农技推广机构应有的公益性和农技推广作用。三是非科技人员“占编顶岗”问题严重。据统计,肇庆目前乡镇农技推广机构编制数1597人,实有人数1412人,其中农业专业技术人员998人(包括种植业593人、畜牧业121人、农机化18人、林业266人),仅占总编制的62.5%。一线工作的专业技术人员远未达到专业技术人员占推广机构人员不低于80%的要求,无法完全胜任新品种、新技术的推广工作。

3.农技推广经费不足,工作条件落后。虽然目前肇庆绝大部分农技推广人员的工资、福利、部份工作经费已经得到解决,但由于农技推广机构已回归公益属性,无经营性收入,导致农技人员履行公益性职能工作缺乏推广经费,出现了“有钱养兵,无钱打仗”的局面。农技推广经费的不足,一方面使得农技推广的各项工作因为资金的限制而减慢进程或停滞;另一方面,不利于调动农技推广人员投身农技推广事业的积极性。同时,肇庆基层农技推广机构也缺乏独立办公场所。据统计,目前全市乡镇级农技推广机构共计287个,除了大部分畜牧兽医站和林业站外,其余的都没有独立办公场所,只由乡镇政府统筹安排或自己出资租用,缺少摩托车等交通工具及业务工作必备仪器设施。农技人员开展工作只能凭经验、靠眼看、用手摸等落后传统方式,制约了农技推广工作向广度、深度开展。

4.农机推广速度较慢,农业机械化水平不高。在本文第二部分测算技术效率损失的模型中,主要使用了劳均农业机械总动力、亩均化肥施用量以及劳均农作物播种面积作为技术效率损失的解释变量,从这三个解释变量2006年至2010年的数据变动情况看,除亩均化肥施用量逐年上升外,劳均农业机械总动力和劳均农作物播种面积均呈震荡变动趋势,劳均农业机械总动力2010年环比下降了9.96%,2006年—2010年年均增长4.42%;劳均农作物播种面积在2009年不降反升,2006年—2010年年均下降4.71%。这两个指标的年均变动幅度均远小于2006年—2010年肇庆农业总产值(当年价)10.96%的年均增长率,可以说劳均农业机械总动力和劳均农作物播种面积是制约农业技术效率提升的主要因素,而出现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在于肇庆农机推广速度较慢,农业机械化水平不高。2004年11月国家正式实施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机械化促进法》,对农机具购置进行补贴,但由于肇庆大多地处山区,人均耕地面积少、地块小、插花田多,连片经营少,农机作业效率较低,再加上山区经济落后,交通不便,农民观念传统等原因,肇庆农机推广速度依然落后于农业产值增长速度,2006年—2010年肇庆农业机械总动力年均增长率为10.19%,虽然高于6.87%的全国年均增长率,但仍低于肇庆农业总产值的年均增长率。而肇庆目前农业机械化除了水平不高外,还存在小型拖拉机多、高性能动力机械少;主机多、配套机具少;机械化应用范围小等结构性矛盾。

5.多元化基层农技推广组织发育滞后。农业科研单位、高等院校作为基层农技推广体系的主要组成部分,目前没有在农技推广体系中发挥主体作用。农业科研、教学和基层农技推广机构之间彼此独立,没有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在管理和运行上缺乏配合,制约了肇庆农业科技成果创新和转化。此外,农业专业技术协会、技术中介等非政府或经营性的推广服务组织和农业龙头企业作为农技推广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基层农技推广工作特别是对农技人员与农民的培训中,发挥着日益重要且不可替代的作用。目前肇庆农业专业合作组织、农业龙头企业虽然发展势头良好,但尚未形成气候,且大多数没有和农民形成紧密的利益共同体,农技推广服务意识和服务质量有待提高,对科技成果转化应用的贡献还不够突出。

(三)完善肇庆基层农技推广体系的建议

1.深化农业技术推广管理体制改革。(1)切实解决市县两级农技部门多头管理问题。在市县两级成立专管农技推广的组织机构,把农机局、农技中心、种子站、畜牧站、农校等部门组织协调起来,统筹负责全市或全县的农技推广工作,这样可以有效解决职能重复、服务单一等问题。(2)进一步健全乡镇农技推广机构。政府要加强对乡镇农技推广机构的管理,规范乡镇农技推广机构职能,充实乡镇农技推广人员,严格技术人员从业标准,强化乡镇农技推广机构的服务职能。(3)抓好村级农技推广服务工作。以政府购买服务的形式,配备村级农技推广员,开展对农民“一对一”的技术指导和服务。

2.改进农业技术推广方式。要不断创新农技推广服务形式,建立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人员包村联户制度, 逐步形成农业技术推广人员抓科技示范户、科技示范户带动普通农户的科技入户机制。积极探索科技大集、科技示范场、技物结合的连锁经营、多种形式的技术承包等多种推广形式,并把农业生产新技术通过文本、图形艺术、声音、动画和视频等的形式,简单明了地传授给广大农民。要积极为农业技术的推广创造条件,如针对山区县农机推广缓慢的问题,农技推广部门要协调当地政府有规划、有投入地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完善农田、道路的改造,为加快农业机械的推广应用创造条件。

3.加大农业技术推广资金投入。充足的资金投入是肇庆农技推广事业发展的保障。一方面,必须依法加大政府的财政投入力度,建立健全公益性农业技术推广机构经费保障机制,采取切实措施,确保公益性农业技术推广机构履行职能所需经费,并全额纳入财政预算。另一方面,实行投资主体多元化,积极引导涉农企业、专业合作社等社会组织进入,以弥补政府财政投入的不足。建立和完善农技推广资金监管制度,明确各部分资金的用途,使资金最大限度的发挥作用。

4.加强农业技术推广的配套服务。农业技术推广必须要做好配套服务工作。农技管理机构要充分发挥网点多、分布广、行业信息掌握及时的特点,对农业技术推广的全过程做好配套服务,包括项目上马前的筛选、实施过程的服务和指导,生产收获后的加工、收购、储存、销售等方式,使新技术、新项目从开始就解除农民的后顾之忧。在这些环节中,农技服务部门都应该提前做出调查和市场前景预测,力求把准确、可靠的信息传达给农民,充分做好技术服务方面的准备,借助于农副产品增值的多样化和多层次性,让农民切实从新农业技术的推广和应用中得到收益。

5.加强基层农技人员队伍建设。1)加大农技人员技能培训力度,制定具体措施,对农技推广人员进行定期培训和考核,通过岗前培训、继续教育、外出进修、专家授课等多种方式,使农技人员不断更新知识,提高农技推广技术水平。(2)建立科学的绩效考核制度和分配制度,逐步提高基层农技人员的工资福利待遇,充分调动农技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同时吸引更多高素质专业人才投身农技推广工作。(3)认真清理当前存在的农技人员“在编不在岗”、“占编顶岗”等问题,充实基层农技推广人员,强化履行职能意识,确保农技人员把主要精力放在农技推广工作上,确保一线工作专业技术人员的比例,以适应基层农技推广工作的需要。

6.建立多元化的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体系。积极引导农业科研教育机构、涉农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等参与农业技术推广服务,发挥好在农技推广方面的示范带动作用。(1)要发挥龙头企业在资金、技术等方面的优势,与广大农户实现产、供、销的对接,为农户提供产前和产中的技术服务和产后的销售服务,培植以龙头企业为主体的“企业+ 技术+ 农户”的产业化服务组织。(2)继续建设和完善农业生产合作组织。根据肇庆农业的发展状况,按特色成立农业生产专业合作社,并实施规范化管理,加大财政支持力度,促使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的发展壮大。(3)以示范县项目为契机,抓好示范基地建设。制定基地、专家和技术负责人、档案记录等工作制度,使基地建设规范有序进行;加强基地基础设施建设,搞好试验示范、培训观摩工作,并建立基地档案,对每一项技术管理措施的效果进行详细记录。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