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2013-07-09 天津网-数字报刊 | |||||||
| |||||||
大型犬、烈性犬这些犬种本市禁养 (摘自北方网) 宠物的皮肤病,如疥癣、螨虫也会传染给人类。人夏天容易出汗,且皮肤暴露部位多,如果不医治病犬,犬螨就有可能爬到人身上。人感染了犬螨后,会起小红点,这种病痊愈后会留下黑疤痕,所以万不可大意。另一种猫、狗都会患的皮肤病即“钱癣”,也会传给人。传染后,患处四周凸起,中间低,状如古钱。狗等宠物与孩子接触,还常可引起过敏,常见症状表现为出痘疹、红疹等。引起这些病症的过敏原,可因与宠物的毛发或唾液、口水接触有关。严重者还可引起干草热。由呼吸系统吸入极少量的皮屑或毛发也可引发过敏性哮喘,猫、狗等多毛的动物都可成为引发哮喘病的罪魁祸首。 本市外环线以内陆区和外环线以外城市建成区,禁止饲养烈性犬及成年体高超过45厘米的犬种。如:獒犬、德国杜宾犬、圣伯纳犬、大丹犬、大白熊犬、波恩山犬、罗威纳犬、威玛猎犬、雪达犬、阿富汗猎犬、猎狐犬、寻血猎犬、爱尔兰狼犬、沙克犬、灵缇、苏俄牧羊犬、巴仙吉犬、澳洲牧羊犬、比利时牧羊犬、法兰德斯牧羊犬、长须牧羊犬、苏格兰牧羊犬、德国牧羊犬、古典英国牧羊犬、斗牛犬、松狮犬、斑点犬、荷兰毛狮犬、秋田犬、纽芬兰犬、雪橇犬、贝林登梗、伯德梗、斗牛梗、凯利兰梗等品种。 在很多养狗的家庭,主人与狗之间接触相当亲密,高兴时甚至让狗舔自己的脸颊、与狗互相亲吻,完全没有顾忌,忽视了与宠物密切接触存在的隐患。“事实上,狂犬病不仅可通过咬伤感染,病犬的唾液接触嘴唇、口腔黏膜或有外伤的皮肤,都有可能感染狂犬病毒。”天津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预防医学门诊部主任张文生说。 养狗者除了不要亲吻狗,更不要让狗舔伤口或小孩的肛门之外,遛狗时也尽量不要让狗离开自己的视线。因为狗与狗厮咬、打闹时,若一方为带毒犬,也可能将狂犬病毒传染给健康犬。 张文生说:“有牙印、爪痕就意味着有皮肤损伤,狂犬病毒很可能从伤口侵入,决不能因没有出血而置之不理。”被狗抓或咬后,若表面看不到伤口,短时间内可通过用酒精或白酒涂抹被抓咬处,如有刺痛感,则说明皮肤有破损。狂犬病潜伏期通常在1至3个月,该病极其凶险,病死率几乎100%。因此,一旦被狗咬、抓伤,尤其是大型犬,要尽早到市或各区县疾控中心动物致伤门诊接受正规的医学处理,并接种狂犬疫苗。
6月27日晚,大连一名3岁半小女孩被藏獒咬住脖子,最终因气管和动脉被咬断而不幸殒命。恶犬伤人事件在我国各地频频发生,单是最近一个多月,就连续发生了藏獒伤人事件10多起。面对藏獒这样的大型烈性犬,大部分市民都心怀恐惧,同时正是因为具有适应性强、抵抗力强、体大、凶猛等特点,藏獒等大型烈性犬又受到了部分饲养者的青睐。 上周,本版聚焦了困扰城市管理的流浪猫、犬问题。与面临诸多管理法规空白的流浪猫、犬问题不同,我国各地出台的养犬管理条例均对大型犬、烈性犬的饲养做出了明确的限制性规定,那么,为什么还会出现这一幕幕的惨剧呢?我们呼吁“管好狗”,更不能忽略先要“管好人”…… [现场走访] 小区儿童活动区 不见孩子只见狗 最近一周的傍晚,记者走访了本市一些大街小巷,不时看到有人遛狗,其中既有小型宠物狗,也有大型犬。有的用链子拴着狗,有的则没有,任由它们在街上自由跑叫,行人纷纷避让,唯恐遭受狗咬。 7月5日晚7点10分,记者来到河西区乐园道万顺温泉花园。小区内只有一条约500米长的小路从前门通到后门,小路的一边依次排列着四座公寓,另一边是绿地和户外活动区域,而儿童活动区域占了其中大部分。按理说,此时应是家长带着孩子在外面玩耍的时间,可是儿童活动区内却没看见一个小孩。大约过了5分钟,一位年轻妈妈带着孩子进入小区,小朋友见到滑梯情不自禁地跑了过去,妈妈只好答应让孩子玩一会儿。就在这时,小区一名男业主带着一条并没有拴着狗链、且有一米多高的白色松狮走了过来,一看到人,松狮发出了“呜呜”的声音。见此情景,刚才的那位妈妈立即一把拽住了孩子:“赶紧回家。”在记者的追问下,这位妈妈说:“这个人天天出来遛狗,早上一回,傍晚一回,而且从不把狗拴起来,再说小区活动区域本来就小,他天天遛,谁还敢带孩子在这玩。” 随后,记者在小区又看到了三四只中大型犬和一些小型犬,有的被拴起来,有的干脆散放着,任由它们追逐打斗。家住该小区的张先生无奈地告诉记者:“忙完一天,晚上想出来散散步都担惊受怕,养狗没问题,可不能打扰到别人的生活啊。这些狗把成年人吓得躲开,更是把小区内唯一一个儿童活动区域弄得人影全无。” 什么原因致使狗伤人频现 “身份”象征“炫富”道具 大型、烈性犬受追捧 藏獒,这种原产于我国青藏高原的大型烈性犬种,成年个体威风凛凛,神似雄狮,体长可达1.5米。其性格刚毅,力大凶猛,野性尚存,且在发情期间或在面对陌生人时暴躁易怒,有强烈攻击性难以控制。可以说,凶猛易怒、难以控制是藏獒的性格“缺陷”,但也是因为这种独有的特点,近年来,藏獒受到了越来越多人的追捧。“如果你看到有人牵着一条藏獒出来,第一你会觉得害怕,尽量躲得远点,第二你肯定也会觉得这个饲养人不简单,毕竟这不是谁都能养的狗。”对于藏獒及其饲养者,市民张先生持有这样的观点。而事实上,的确有不少人认为饲养藏獒这种特殊的大型、烈性犬是“身份”的象征。“普通百姓不会养这种狗,但凡养这种狗的一般都是经济条件不错的人,而且这种狗已经成为个别人用来‘炫富’的新道具。”某宠物医院负责人告诉记者。 大连3岁半小女孩被藏獒咬死事件发生后,有门户网站发起的一项15万人参与的调查显示,86.4%的受访者认为,“藏獒等烈性犬具有攻击性,市区人多应该禁养”。 “隐身”饲养大型、烈性犬 相关部门监管难以到位 近日,记者在某小区采访时遇到了几位正在遛狗的市民,他们中的大多数人并没有为狗拴上狗链,“这狗拴了链子多难受啊,它也需要自由啊。”还有一位正在遛金毛犬的市民说:“我的狗可乖了,从不咬人。”当记者上前询问其有没有给狗上户口时,他表示还没有,“这狗属于大型犬,不给上户口。”“城市里不是不允许养大型犬吗?”对于记者的问题,他则表示:“没事,只要不出事儿就行。”正是抱着这种侥幸的态度,不少饲养大型犬、烈性犬的人选择了“隐身”。“咱们国家或是天津市对于养狗的管理都还不是很完善,你让养犬办或是派出所管理养狗的事,他们哪能天天在这盯着,看看谁家养狗了,是不是大型犬,或是烈性犬?这不现实!不过养狗的人必须得有责任心,不让狗伤害自己,更不能伤害别人。”一名不愿透露姓名的社区工作人员说。 采访中记者也曾多次联系本市相关部门,想了解本市大型犬、烈性犬饲养的基本情况,但截至发稿时,没有得到任何回应。 天气炎热幼童好奇 都成狗伤人诱因 除了“人”为因素,夏天天气炎热也是导致近来犬伤人事件频发的另一个原因。天津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预防医学门诊部主任张文生分析,天气炎热,动物情绪不稳定,容易暴躁,加之夏季人们衣着较少,暴露部位增加,更容易被抓伤、咬伤。其次,发情也是引发狗烦躁的一个重要原因。夏天高温,也是狗的发情期,此时犬类易暴躁,经常会发生狗咬人的事件。还有就是饲养方式,一些市民用圈养的方式养一些大型犬,本来天就热,又在笼子里圈养,这些大型犬的脾气就会变得易怒、烦躁,一旦有机会从笼子里出去就会异常好斗。 此外,在动物致伤患者中,缺乏自我保护能力的幼童占有一定比例。幼童在和狗接触时往往没有防备心,不少孩子由于缺乏和狗相处的经验,有时会做出一些激怒狗的行为,如用力拉扯狗的毛发、耳朵、尾巴或是踩狗爪,甚至主动逗狗、与狗争抢食物或玩具等。而这些举动对狗来说就意味着一定的挑衅和威胁,攻击性强的犬种出于自保的意识和好斗的天性,它们会主动进攻,后果可想而知。 [法律规定] 危险动物伤人 饲养者担全责 随着饲养宠物的家庭越来越多,宠物伤人事件时有发生。如果生活在我们身边的人遇到被宠物侵权的事件该如何维权呢?天津惠华律师事务所主任律师高璐建议: 根据伤害程度的不同,饲养人对宠物的伤人行为应承担刑事或民事责任。如果因饲养人疏于管理,宠物伤人达到重伤或死亡的程度,那么饲养人将构成过失致人重伤罪或过失致人死亡罪。 我国《刑法》规定了过失致人重伤罪或过失致人死亡罪的量刑标准。过失伤害他人致人重伤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过失致人死亡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情节较轻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同时需要指出,在刑事诉讼中,被害人及其近亲属可提起附带民事诉讼,要求犯罪人赔偿一定数额的损失。 然而,在实际生活中,因宠物伤人构成犯罪的情况比较少见。大多数情况只能构成民事侵权行为。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第七十八条的规定,“饲养的动物造成他人损害的,动物饲养人或者管理人应当承担侵权责任,但能够证明损害是因被侵权人故意或者重大过失造成的,可以不承担或者减轻责任。” 特别需要指出的是,该法第八十条规定,“禁止饲养的烈性犬等危险动物造成他人损害的,动物饲养人或者管理人应当承担侵权责任。”根据该规定,如果是烈性犬等危险动物造成他人损害的,饲养人必须承担全部的赔偿责任。 法律规定,如果被害人在受到宠物的侵害后,可以向饲养人主张以下赔偿项目:医疗费、误工费、护理费、交通费、住宿费、住院伙食补助费、必要的营养费、精神损害抚慰金;如致残,还可请求残疾赔偿金、残疾辅助器具费、被扶养人生活费以及因康复护理、继续治疗实际发生的必要的康复费、护理费、后续治疗费;如致死,还可请求丧葬费、被扶养人生活费、死亡补偿费以及受害人亲属办理丧葬事宜支出的交通费、住宿费和误工费等损失。 专家建议 宠物专家:不要和陌生狗亲近 夏季天气炎热会导致犬类情绪不稳定,那么,有何办法能让狗消消火、降降躁呢?记者就此采访了河西区前进宠物医院院长刘昆明。 刘昆明说,随着气温的逐渐攀高,狗会因高温闷热而情绪急躁或身体不适。特别是宠物狗咬人的几率要比平日高。平日很乖的狗脾气也会变坏。有些市民为了帮狗降温,就把狗身上的毛全部剃掉。这是严重的误区,夏天紫外线强烈,毛被剃光了,不但起不到降温的效果,反而会引发狗患皮肤病。刘昆明建议,可以试试经常把一块阴凉地方的地板反复用水擦,这块地板的温度自然就降下来了,狗自己会主动到这里。每次出去玩时给狗带足清水,以便它们在口渴时能喝到。玩耍的时间不宜过长,回来后不必马上洗澡,等到狗狗平静下来,不再喘粗气时再洗,尽量选用温水。同时他还建议养大型犬的主人,用绳子把狗拴好,适当带它们溜溜,不要老圈养在笼子里。 针对如何防范被狗咬伤,刘昆明也给出了一些建议。根据多年经验,伤人概率最高的是藏獒,其次是松狮、哈士奇、京巴。这几类犬,市民尤其要提高警惕。千万不要去亲近一只不熟悉的狗,不要打扰狗睡觉、进食、啃咬玩具。不要正视狗狗的眼睛,正视它的眼睛就更容易激怒它,很容易让它主动的攻击你。不要无故奔跑,这样容易引来犬的追逐,如果被狗追逐应尽快攀高或进入室内躲避。如果狗上前闻你的鞋子或裤脚,它可能就是对你好奇,不用害怕,最好站在原地不动。虽然狗是色盲,但根据刘昆明的经验,鲜艳的颜色也会让狗变得冲动,因此提醒市民,身着大红、大绿、大黄这些鲜艳色彩时,最好和狗保持距离。 疾控专家:接触狗小心惹病上身 天津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预防医学门诊部主任张文生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宠物身上大多带有病菌。比如狗易携带狂犬病毒、布鲁氏菌等,还会传播多种寄生虫病,同狗密切接触的人便会因此发病。这些疾病往往发病隐蔽,症状各种各样,如感染了动物身上的病菌后会出现长期低烧,有的还伴随关节、肌肉疼痛。这类感染通过血、尿、便等常规检查等均很难查出,必须做细菌培养、特殊分析才行,所以不少养宠物者患了低烧却不知病从何来。 对于养狗的人,张文生建议: 首先要在生活中与宠物保持一定距离,不要过分亲密,尤其不要与它们同床而居; 二是注意卫生,经常给宠物洗澡; 三是注意宠物的免疫预防和治疗,主人要常为宠物做体检,有病早治,无病早防,所养宠物要定期注射疫苗,定期为家中的宠物驱虫; 四是宠物住处常打扫,尤其是犬类,从室外草地回家后一定要洗澡,注意杀灭其身上的螨、虱、跳蚤、绦虫、蜱虫等,定期清理宠物的排泄物,这样既可使宠物活泼健康,也可有效避免主人自身得病; 五是市民切勿擅自逗弄不熟悉的猫狗。 张文生建议,一旦被狗咬、抓伤,尤其是大型犬,要尽早到市或各区县疾控中心动物致伤门诊接受正规的医学处理,并接种狂犬疫苗。市疾控中心动物致伤门诊电话:24333401。 本版照片 本报记者 吴迪 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