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高污染使北方人平均短命5.5?年

 梧桐引凤凰1950 2013-07-10

高污染使北方人平均短命5.5 年

(2013-07-09 21:40:52)

[摘要:在美国《科学院年度文献》发表的文章明确指出,由于北方比南方污染更严重,相对南方人,以淮河为界的北方地区人均寿命,由于受污染的影响,平均寿命缩短5.5年。这是北方人寿命相对南方人寿命计算出来的,该文章并没有计算南方污染到底造成那里多大的生命损失。30多年的高速经济增长是好事,但是,生命和健康的巨大代价无法估量。摆在新一届政府面前的严峻考验是:降低增长速度,大幅度提高环境质量;而在降低增长速度的同时,必须保证就业增长的需求,保证社会和政治的稳定。]

清华,北大,麻省理工和赫布鲁大学共同的研究结果,震惊全球

七月九日,英国《金融时报》报道,《中国尘埃‘削减5.5 年’的生命预期》。该文章报道,中国北方因为高污染,导致跟多人受到肺癌,中风,和心脏病等疾病的危害,使北方人的人均预期寿命缩短5.5年。上世纪90年代,因为空气污染一项,北方人失去了25亿年的生命。如果到了21世纪的今天,这个数据肯定更加惊人。

20131月,北京的阴霾水平达到了历史的高峰。每当阴霾天气来临时,广大市民纷纷使用空气过滤器和口罩来保护自己。口罩的生产,成了最盈利的产业。

国内学界对污染的量化研究非常缺乏。到底污染的水平多高?对人民的生命和健康的影响有多大?国内的学者很少发表具有说服力的文章,使大家对污染的讨论多半停留在日常的观察中。

其实,污染对人体的影响需要10年,甚至20年,或者更长的时间才能有明显的表现结果。以前的报道许多,证据不够充分,本次由两个国内一流大学,两个国外的一流大学的许多著名学者联合研究的结果,享有最高的学术权威。

参加研究的人员包括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的李宏彬,麻省理工学院的迈克-格林斯通等著名的经济学和环境科学教授。参加研究的大学除了清华,北大,麻省理工以外,还有以色列的赫布鲁大学。

为啥北方的污染严重于南方?

北方的降雨量少,空气干燥。同时,因为北方的冬天比较冷,政府在冬天有免费的煤气取暖供应,导致北方的污染比南方更为严重。

上面的几所大学的学者,利用1981-2000的污染资料,和1991-2000的健康资料,以淮河作为南北的分界线,研究南北方人群的生命和健康状况。

结果表明,一立方米所含的污染颗粒,每增加100微克(micrograms),在作者所研究的期间和人群中,平均预期寿命就缩短3年。南北的污染差别,是185微克,所以,北方人的寿命比南方人缩短了5.5年。

迈克-格林斯通的原话是这样说的,‘我们所发现的,只要住在北方,就要比南方人少活5.5年。’

李宏彬的原话是这样说的,‘这是第一个用长时间和大面积的资料研究出来的成果。’

经济增长的生命代价

30多年的高速增长,基本上是建立在严重的环境破坏的基础上的。中国70% 的水体不适合人畜的饮用,一半的土地遭受酸雨的危害,空气的污染,连鼻子都能感觉出来。

人体对污染的忍耐力是有限的,而且,有的人忍耐力强一些,有的人弱一些。对忍耐力差的人,不是生病,就是死亡,这是非常残酷的现实,我们无法回避。

有关报道说,5年前,中国每年死于呼吸道疾病的人数是70万人,现在是超过100万人。全世界的国家都有污染,不过,中国的污染是最严重的。主要有下面几个特殊因素。

首先,煤炭是污染最严重的能源。中国每年消耗35亿吨煤炭,占世界煤炭消耗量的一半。每年近5万亿度的发电量,80% 通过煤炭的直接燃烧。中国的发电厂,几乎没有采取任何减污的手段,直接把污染的气体和颗粒向广阔的空间排出。

其次,重工业产值占工业产值从1978年的50%,上升到现在的70%。八种最污染的工业产品,其产值是工业产值的30% 污染占工业污染的73%

再次,环境污染的控制,在许多地方,尤其是基层单位,小企业,几乎是无政府状态。地方官员对GDP的盲目追求,环保官员的低素质和腐败,是造成污染无限制扩展的罪恶根源。

新一届政府的挑战

快速工业化,城市化,以低端制造业为主的国民经济,污染不可避免。然而,污染的代价太惨重了。国内许多富豪想移民,其中一个原因就是怕污染。他们许多是污染的制造者,把钱赚够了,到国外买低污染的空气,把污染留给无辜者,太不公平了。

降低增长速度,调整经济结构,是降低污染的必要前提。可是,低增长,如何解决一年上千万的就业岗位,是政府最头痛的问题。

就业难,会引起社会不安,这是低增长和就业难的两难选择。不过,我更偏向于调结构,降速度,提高单位GDP和单位投资的就业量。这样,不仅可以降低污染,也可以克服就业的压力。

然而,要做到这一点,一不容易,二需要时间,三需要提高管理人员和政府官员的素质和发展观念。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