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陈滞冬:书法的命运

 聽雨軒sjh 2013-07-10

陈滞冬:书法的命运

1977年,在美国伯克利加尼福尼亚大学召开了有世界各国学者参加的中国书法讨论会,讨论了中国书法的历史、书体演变、与西方绘画的对比、古代哲学与书法的关系等问题。这是一个讯号,它正式表明中国书法这古老的东方文化传统的产物.已作为一种具有世界意义的艺术形式走上了历史的舞台,为现代世界不同民族、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所共同欣赏、研究和利用。然而,仅仅在六七十年以前,中国书法还只是中国封建社会中少数士大夫、官僚、文人们以“秘玩”的方式所享有的艺术品,传统的自命清高与故弄玄虚,使书法在一般人眼中更加显得莫测高深。在书法传统的内部,帖学自魏晋以后,一千五百余年的发展,已使其内蕴生命力发挥殆尽,碑学的兴起,作为帖学的反动也仅可看作是一种回光返照,书法这种产生、繁衍于封建知识阶层之中艺术形式,似乎也随着封建社会的大江东去而气息奄奄。但是,在近代中国人睁眼看世界、从封建的环境走向现代生活的过程中,书法作为一种艺术却也勇敢地走向一r现代世界,从而成为一种世界性的艺术形式,为更多的、不同种族的、不同文化的、不同阶层的人们所理解与利用,这无疑标志着这一古老艺术的新生。来源书法.屋,书法屋中国书法学习网。
    然而,这一新生究竞是腐朽的封建意识在书法艺术领域里的延续,抑或是一种风凰涅槃式再生?究竟是中国封建文化中的优美素质使得书法艺术在现代这样一个否定封建意识的时代得以继续存在,抑或是现代思想与文化对于过去的有价值的因素的发现?就书法本身来说,如果地可以把握自己的命运的话,其前景究竟是维护其内在的封建意识,还是开拓新的境界,究竟是打算使现代人抱着封建时代的情调来欣赏书法,还是创造出为现代人所理解、欣赏、利用的新的艺术形式?

一、现代世界对中国书法的发现

    在古代,远东地区使用汉字作为语言符号的有中国、日本、朝鲜及东南亚一些国家.这一地区之内曾产生了古代世界中最辉煌灿烂的文明,但与此同时,这又是一个相对封闭的地区,因此,有些研究者(如日本的今道有信等)将这一特定地区称为“汉字文化圈”,而代表“汉字文化圈”的最高艺术形态,我们认为就是书法。
    近代以来,“汉字文化圈”内的传统社会文明的各个方面,都受到了西方文明的强烈冲击。在这场东西方文化大撞击中,对于这些来自西方的挑战,远东传统社会文明作出了一系列反映。在这一相互撞击、排斥或接受、适应的过程中,西方文明对远东社会文明也生产了全新的认识,重新清理了自己对于东方文明的传统肴法,并且重新肯定了其内在的价值与美学意义。西方人对于汉字朽法的理解与重视,也就是在这一过程中完成的。第一次世界大战在西方社会中留下的一个重要影响.就是使人们认识到,近代以来,西方人自信地认为以西欧为中心的文明进步,其实在很大程度上是一种人为的虚构,特别是在艺术领域中,“近代西方艺术虽然具有许多重要价值,但并非是惟一好的,或者重要的艺术种类,因为被西方哲学界所发展的规则和标准并非对于所有的艺术都有效”(1973年版(不列颠百科全书》A卷·美学)。在这样的思想背景之下,有不少西方艺术家注日于东方艺术,对之进行着严肃的思考与领悟。当然,这种思考与领悟与他们的前辈东方学者对于东方文物的古董商似的猎奇态度是不可同日而语的,尽管从表面看来似乎有着同等程度的狂热与醉心。
    1913年美国学者费内洛沙(Fenello a )著(东方美术史),开始注意到中国书法在艺术上的独特性。此后,欧洲现代抽象主义画家米肖(Michaux Henri)于1933年专程到远东地区考察东方书画,特别留意书法,美国现代派画家托JR(Tcbey Mark)于1934年到上海学习书法。但是.他们的学习书法,并不是使自己进人封建传统的心理精神状态来追求对于这种古老艺术的理解,而是以一个现代人的眼光来摄取书法这种古老艺术形式中的优美素质,即这种艺术所采用的对于个人内心情感的抽象表达方式。因此,米肖返回欧洲之后.在其作品中迫求东方美学思想,形成了独特的“东方主义”的“书法—绘画”。托贝返美以后,更加强了自己作品中的超现实与抽象的倾向,强调用笔触表现生命的韵律,创作出了外貌酷似张旭狂草的所谓“书法画”,自称要使人们从画中看出舞蹈般的节奏;同时,又追求作品中表现出富有东方色彩的“空间意识”(Senswf space ),将现代画派中的“自动书写”与中国书法的方式结合,创造了被称为“白色书法”的抽象作品。在他们的影响之下一些醉心于东方书法的西方艺术家们,纷纷从中国书法中吸取营养,如美国的格雷夫斯(Graves Morris)、生于荷兰的德·库宁(Kooningwillemde)等抽象表现主义画家们,都采用中国书法风格来作画。正是这个原因,西方的艺术评论家指出.西方绘画中的“抽象表现主义作为一个艺术运动,不过是书法这种表现主义的扩展与苦心经营而已,它与东方书法艺术有着密切的关联,道理也就在此”(赫伯特·里德《现代绘画简史》)。
    西方现代派画家在东方书法中所发现的抽象表现主义因素,星初还依赖于西方现代画派的技法而发展,到后来,西方的艺术家们因对于东方书法的不断加深理解.其作品也不断地书法化。他们已经懂得在书法艺术中,每一个艺术家所具有的笔法,对于这个人来说具有特殊重要的意义,也就是说,书法家作为一个人,在书法艺术活动中,其全部人格的内涵都寄托在他自己所养成、所使用的笔法上,当代美国行动画派画家波洛克(polikckjamson )则完全学习书法挥运方法,将画布平铺在地上作画,画笔的运动有轻重缓急的节奏。波洛克又根据中国书法艺术欣赏中强调从空间形象上反思书写过程—“如见其人挥运之时”的理论,提出观察己经完成的画面不能完全理解画家的激情,而应当注意其作画过程的分析。他在创作时也注意表现过程,其作品中线条纠曲缭绕,连绵不断,确实使人有落笔如风、舞墨如畏的感觉。法国现代派画家哈尔通(Havtong Hans)则干脆将自己的作品命名为《书写》,其用笔完全如中国书法的中锋使转,线条利落柔美,节奏鲜明。法国现代画家玛蒂厄(Mathieu Georges)更完全以书法人画,类似中国书法的任草,被人称为’'西方书法家”。上面提到的这些人(当然还有其他许多人)的活动.在近代文化史上构成了“一个值得注意的动向,那就是向来被欧美学术界、艺术界视为不可知的书法艺术,近百年来越来越显示出它的魅力与深远的美学价值,成为影响欧美现代绘画的重要因素”(丁灏《中国书法》)。“一个新的绘画运动已经崛起.这个运动至少部分地是直接受到中国书法的启示”(赫伯特·里德《现代绘画简史》)。但是,西方艺术家究竟在中国书法中发现了什么?
    经过了漫长的对于透视、解剖、色彩的追求,现代艺术发现“形式与色彩的美,其本身还不是最终的目标”,因为“艺术作品必须在人内心较深入处激起回响”(康定斯基Kandinsky Wassly),而书法的抽象性,以及山此而产生的艺术力量,正好是传达出个人内心情感的直接方式和触动欣赏者内心深处潜在情绪的中介。康定斯基指出:“任何种类的抽象主义,特别是达到它的极端时,却相反是一个个性化的过程。”中国书法所使用的汉字符号,先天具有一种抽象的惫味,此外,用来实现书写日的的笔法,又存在因人而异的习惯系统,并从而产生一些独持的线条体系与变态的文字结构,但“究其本质.(书法)乃是一种造型的运动之美而非图案和死板的故作姿态’(赫伯特·里德)。这也就是说,将书法作为一种现代艺术的时候,首先应当注目于它由变幻的线条所组成的形式美,以及其流动的过程—这实际上就是三维空间加上一维时问所构成的四度空间效果。现代艺术正是借助于中国书法传统里蕴含着的其有四度空间效果的表现能力,并使之单纯化,从而丰富了西方艺术的内涵,使之升华,并达到了更高的抽象阶段。他们对于中国书法的理解方式,正如唐代书法理论家张怀灌所要求的那样:“唯观神采,不见字形”,从而达到了更深的领悟,一刀两断地摆脱了纠缠在汉字形、音、义上与其精华部分鱼龙混杂的封建意识积垢。中国书法对于个人内心情感冲动表现,正是因为采用了极端单纯化的手段,因而可以达到蛟强烈的效果,以致熟悉书法艺术形式的人,“有动于心,必于草书焉发之”(韩愈《送高闲.七人序》)。这种对于个人内心悄感冲动的直接表达,正是现代意义上的高层次艺术手段所要求达到的目的。因此,中闰书法在漫长的封建社会中所形成的一系列特征的这一方面,为现代世界艺术所发现和吸取;也因为中国书法中本身固有的这一方面,这种古老的艺术传统才’得以在现代世界中复活。现代世界是在否定封建意识的过程中建立起来的.现代中国也是在摆脱了封建思想的束缚,加人到现代世界生活之中以后才建立起来的。但是,迄今为止,封建意识的幽灵仍在中国书法界游荡,作为现代中国的书法艺术究竞是成为封建士大夫官僚艺术在现代的行尸走肉,还是成为活生生的、为世界全体人民所共同理解的现代艺术,这前景虽然并不可能由作为书法家的个人来掌握,但却是每个现代中国书法艺术家所不得不面临的严峻选择。
 
二、重新认识书法的历史与遗产

    刘鳃说:“文变染乎世情,兴废系乎时序”(《文心雕龙》)。书法作为一种艺术,其不断变动形态、不断变动与书法艺术家之间的关系的历史,几乎与全部文化史一样的复杂,含义深远。但是,历史从来就不是单线条的,也不是注定要从低级向高级发展的以及注定是先进代替落后的单一趋势。历史的长河中有无数的旋涡与回流,过去的时代中有无数的失败与灭亡,其中就包括了无数有价值的思想和创造,无数文化与艺术的结晶,以至于无数的古代伟大文明。因此,存在并不一定就是合理的,合理的东西需要去创造与发现。
    只要认识到历史发展的多元性.我们就可以看到,书法史的过程是如此地充满了矛盾,充满了先贤们的痛苦的探索。然而更为使人痛苫的是.在那对于探索者来说愈加显得“路漫漫其修远”的冗长的封建时代,他们所作的努力激起的回响是如此之小,以至于人亡艺绝,后辈的探索者不得不重新开始。正是这些书法艺术上的大智大勇者们,以他们的努力与牺牲如点点繁星的光芒照亮了中国书法艺术史的全部道路,因而益显出这道路的崎岖与艰难。由于他们的努力,使我们认识到.作为一种艺术,中国书法的历史并不是汉字的形态变化史,而是以汉字书写这种独特形式来表达个人内心的诗一般情感的活动的历史。由于这种艺术活动,以及山此而培养起来的对书法艺术的抽象欣赏能力,才将文字书写这种使用文字符号作为工具的劳动升华而为艺术。但是,书法作为艺术的历史与汉字形体演变的历史历来被混为一谈,从而,书法艺术与写字活动也被混淆不消,因此,历史上凡是有艺术创造力的书法家几乎总被当时的社会所不能容忍,目为异端。例如,后来被围上“书圣”的神圣光环的王羲之,当时却被称为“野鹜”;唐代最伟大的书法艺术家张旭、怀素也成了著名的“颠张醉素”;五代书法艺术大师杨凝式被呼为“疯子”;宋代米芾被称为“米颠”;清代则有被呼为“八怪”的郑板桥、金农诸人;直到近代,四川包弼臣也还被乡人目为“字妖”等。如果将书法作为一种艺术来看待,以艺术史的角度去看待书法史的时候,正是这些人给沉寂的书坛带来生机,正是他们继承并发展着书法作为艺术的传统。然而,这些书法艺术上的大智大勇者的努力,尽管留下了不少的艺术财富,传递了书法艺术的不绝薪火;另一方面,他们的努力和结果也不断受到封建正统思想的压抑与椰愉,只有在身后若干年被后人作为历史来崇拜。但是,他们的一切努力的签本发出点,仍是封建社会意识,如果我们仍以这种封建意识来作为现代中国书法的创作与研究的基础,则不幸仍是与现代书法艺术所面临的问题与前景所格格不人的。
    因此.应当站在什么角度来对待书法的历史与遗产,就成了现代每个书法艺术家的基本问题。
    首先需要确定的,是作为一个艺术家的立场。这区别于考古学家、古文字学家、古文献学家、版本学家、历史学家甚至古策商人的立场,尽管上述这些学科的研究会给书法艺术史的理解带来一些启发。但是,在一个艺术家的艺术活动中,如果仍然留有上述学科研究者的思想影响,则必然会给书法作为艺术造成偏见。书法艺术家应当以艺术家的独特立场来进行自己的艺术活动,只有这样,才能彻底地使书法艺术达到自我完满的境界,而避免以其他思想来观察书法所产生的作艺术的后果。来源书法.屋,书法屋中国书法学习网。
    在艺术上,技法构成流派与风格,尽管其流派与风格的背后是艺术思想,但在进行分析的时候,只能先抓住作为其具体表现的技法。如果要对中国书法的历史作艺术家的理解,那么,作为书法遗产中最丰富也最有研究价值的部分,技法却变成了一个陷阱。技法作为艺术创造的手段,本来应当从属于艺术创作的目的.但是,正由于中国书法艺术传统的悠久与丰富,这些历史的负担却反过来都落到了后世书法艺术家的头上,变成了书法艺术所追求的目的本身,使得不少人为追求前人的技法耗尽了终生的精力。用句形象的话来说,就是不少书法家在围绕着艺术的影子打转,而这些影子又是朽法家自己造成的,就像小猫水远追逐着自己的尾巴。千五百年前的张融就说.‘不恨臣无二王法,恨二王无臣法”,为什么经过这一千数百年的过程,中国书法家连说这种话的勇气都丧失了?在提倡艺术的独创性这一点上,后世动辄讲究“无一笔无来历”的所谓艺术家,难道不对这可耻的倒退而感到脸红?当然,在封建时代,作为封建官僚土大夫艺术之花的书法,必定会与封建社会的一切方面取得协调.于是提倡传统的保持,以为真正最好的东西都早已水远逝去了.从而在外貌上与梢神上都模仿古人,并且坚信世界正在进人末世,“圣人之世" 再也不会出现,因此书法自然也不配有二个更好的命运.仅仅需要得到一点古人的毛皮就已是万幸了。但是,在现代世界摧毁了封建秩序的今天,书法还有什么义务去作封建社会的牺牲品?生活在现代而要在想象中去作古人而且努力使自己与想象中的古代官僚士大夫文人的情感相一致,我们不能不说这是一种痴心妄想。
    现代世界是承认征一个人的价值的时代,是每一个人都有机会参与生活的时代,生活在这种时代的艺术家,有贵任去表现现代人的情感。因此,现代的书法艺术,就应当是为现代生活中大多数人所理解的艺木,而与封建时代产生形成于封建文人象牙之塔里的传统书法艺术有本质的不同。但书法毕竟是一种独特的艺术形式,因而,必须对其历史的渊源作出清理。但当我们以现代人的立场回顾书法史,在这种透视中所呈现的,应当是完全不同于封建时代士大夫们所看到的场景。以现代艺术的观点来看,书法史应该是一种表现能力以及与这种能力相适应的一些具体艺术手段的历史。书法艺术所特有的抽象表达方式以及这些方式的丰富多彩与其内涵意义的深厚,正是它在慢长历史中所逐渐形成的最优秀的艺术能力,对于这种能力的重视、发展与研究,则是现代书法艺术家所当仁不让的权利与义务。同时,也必须在这些能力的使用上赋子现代人的情感与意义,只有在这种条件下,书法这种封建文化的独特产物才有可能在现代世界艺术之林作为一种具有活跃生命力的艺术形式而存在。在书法活动中,“‘艺术家的天才表现在使他情不自禁地歌唱的感情里’,而且“最后用情感和形式的完全统一来表现自己”(李斯特)。在对书法的遗产特别是其作为艺术的抽象表达能力进行审视与清理的时候.应当注意的是要将这些遗产首先作为古代社会的文化现象来理解,探究其与当时社会文化心理结构的复杂关系,也就是探究作为社会的总和的个人在书法艺术家种种独特艺术活动中所折射出来的人性的光辉。如果忽视这一点,我们将在那些古色古香的文物玩味中,不知不觉地将自己的思想纳入到古人的思想轨道中去,从而迷失了书法作为现代艺术的广阔前景,果真如此的话,这才是书法这种古老艺术在现代所能遭到的最大厄运。
 
三、中国书法的前景

    当代关心中国书法艺术的人大约都会发现,今天中国书法家的作品至少与明清时代的书法作品形式上没有大的区别,因为大多数书法家都还在沿用祖宗所传的老规矩进行创作,甚至还在以前人的不可企及而深自贬抑。然而,在今天的世界上,“艺术的变化转折时期,已经作为世界性的倾向出现了,现代潮流蜂拥而至”,书法艺术的传统,“在不久的将来,是变质?是崩溃”?(神莫山《书之历史》)
    19世纪中叶以后,汉字文化胭内的几个文化集团,在相隔不久的时间内,先后对近代西方文化的刺激作出了反映。但日本的近代化迅速取得成功,中国则因循迁延,至今仍有许多工作需从头做起,因此,日本有许多经验值得我们重视与思考。自从杨守敬将清代碑学的审美标准与创作技巧带到日本以后,日本书法界就具有了与中国近代书法相差不远的基础,随着日本社会现代化过程的进展.日本书法经历了许多极大的变化,这些情况,对于中国当代书法有着非常重要的借鉴价值。在日本现代书法发展的过程中,最重要的现象便是日本书法的实用性随着社会的现代化而日渐削弱,但这种削弱非但没有使书法趋于衰微,却反而刺激了其艺术性的发展,而其在艺术上的不断纯悴化,又使得更多的人接受书法艺术的表达方式,成为一种现代日本群众性很强的艺术门类。日本在明治十二年(1882)发生了一场“书法是不是美术”的论战,到了大正年间(1912-1924),社会上已公开主张将实用文字的书写与作为鉴赏对象的书法清楚地加以区别,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便出现了以前所不可想象的排除文字的字形,追求墨象的空间结构的前正书派。因此,人们普遍认为当今日本“书法界中正在发生一场无与伦比的巨大变革”(平凡社《世界大百科全书)),而这场变革无疑地是以日本书法的传统受到动摇,其基本原则在今天已经发生变质,不能适应现代社会的需要而产生的。
    我在前面已经说到,随着书法艺术形式的纯悴化.作为一种欣赏对象,书法在日本已经抓住了越来越多的热爱生活与艺术的人们的心,而且,这种比较起传统书法可称为“现代书法”的艺术,正在超越种族与文化的界限,获得全世界各个民族的热爱生活与艺术的人们的心。这里仅举一个例子。日本当代书法家手岛右卿在1957年创作了《崩坏》这幅名作,幅面上以浓重迅疾的笔法写出草书“崩坏”两个字,据说作者探求了十来年,希图以书法艺术的形式来表现自己对于在原子弹爆炸时的恐怖经历的回忆,1957年着手进行创作,这一幅正是作者从一千多幅试制品中选出的自认成功之作,表达了人类对于核战争的厌恶与恐惧。当这幅作品在美国展出时一位与作者素不相识的美国美术家面对这幅作品,认为描述的是“世界末日的情景”,认为使观者仿佛感受到了世界解体的那一瞬间。必须指出的是,这位美国艺术家并不了解作品的创作背景.也不认识汉字。这一事件似乎表明日本现代书法走向世界已取得了一定的成功,书法作为艺术,也己经由日本的试验证明这种艺术的形式本身己经具有包涵它所可能表达的内容的能力,书法艺术的语言在现代已经就是书法艺术形式和自身,而并非完全由书法形式之外的文章、诗词乃至文字等等所主宰了。这一点.就是古典书法与现代书法的根本区别,中国书法的现状,正处古典与现代交替的阶段,当然,大多数书法家目前还在创作古典书风的作品,但已经有人从70年代末就开始在进行大胆的探索了,并且在国内外书坛上都产生了极其重大的影响,进人80年代以来.更不断有人加人到探索者的行列中去。藤田经世评论前段时期日本书法的一段话,也许正好可以说明目前的中国书坛:“这种新方向是否能达到顺应时代的境地,当然还有赖于今后的发展。同时应当看到,对于这种首创的变革持否定态度的人们中问.也出现了对传统书法的认真批评。由此可见,一种与新时代相适应的书法的出现,是有可能的”(平凡社(世界大百科全书》)。
    中国当代书法的前景一定是变革的,而且这变革已经开始了,作为一个现代中国的书法家,必须对这一点保持清醒的认识。现代中国朽法不必也不可能完全同现代日本书法的发展一致,但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这就是其间必然有非常类似的情况,其原因在于两国近代文化史上的大背景,都是以古代东方传统文明社会的身份加人到现代世界生活中去的,因此,日本现代书法的出现与发展,对于中国书法就有了特殊的意义。
    中国现代书法正是由于有产生它的丰厚的东方传统文明所滋润的上壤.因此将绝不同于西方现代抽象美术的表达方式,但正如西方现代抽象表现主义受到了东方书法的启示一样,现代书法必将不吝惜于借鉴现代西方艺术形式所付出的代价,也只有这样,中国现代书法的完全形成才有可能,同时也才能彻底摆脱现代书法家在内心深处有意无意地迫踪封建时代亡灵的悲剧。来源书法.屋,书法屋中国书法学习网。
      中国现代书法必将愈来愈远离其祖传的实用性,向着更加纯粹的艺术形式发展。因此,书法艺术的特殊性也就更加突出,更加不同于绘画。如果说西方现代派绘画还可以说是绘画的话,则现代书法将是更为抽象的艺术形式。它诉诸视觉的,将更强烈、更直接地在我们现代人的内心深处激起非同一般的、不可代替的回响。

摘自《当代书法》1993年创刊号


作者简介:
    陈滞冬(1951-),文学硕士。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四川省书
法家协会常务理事。主要著作有:《中国历代书法》、《新出土中国
历代书法》、《中国书学论著提要》、《中国书画与文人意识》、《图说
中国艺术史》、《甲骨文金文)、《陈带冬画集》、《现代书法字库·陈
滞冬卷》,主编有(蜀派书法名家粉品)12开。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