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养生大全:心理养生箴言和养生箴言总论!

 易真颜 2013-07-10

心理养生箴言

养生四要素:
善良是心理养生营养素;宽容是心理养生调节阀。
乐观是心理养生不老丹;淡泊是心理养生免疫剂。

 

一、养心宁静
  
箴言:仁人①之所以多寿者,外无贪而内清静,心和平而不失中正②,取天地之美以养其身,是其且多且治。  (西汉·董仲舒·《春秋繁露·循天之道》)。
    注释:
    ①仁人:尊敬而爱护他人的人。
    ②中正:中庸、正直、正派。
    语译:敬爱他人的人之所以能多有长寿的,是因为他(她)对外没有贪欲,身心清静无为无邪,心态平和而不失中庸之道,能效法天地间包容万事万物的美德而修养其身心,所以他(她)们才得以多寿、得以制约本人的言行使符合社会和法纪的需要。
    评述:仁者爱人,故仁爱之人其言行多能满足社会、家庭的需求,心安理得、恬淡寡欲而常能克己奉公,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是能人缘广结、
心理均衡、心神清静,遇事能想人之所想、急人之所急,因而心宽体健、益寿延年。
    
箴言:贵、富、显、严、名、利六者,勃①志也。恶、欲、喜、怒、哀、乐六者,累②德也。(战国·庄周《庄子·庚桑楚》)。
    注释:
    ①勃:动摇、减损。
    ②累:可伤损,可成为……之累赘。
    语译:一个人如果陶醉于自身的高贵、富有、显赫、尊严、名声、功利此六种心态之中,则多可动摇且削弱其正常的心理和意志状势。如果见事而过份地或失常地表现其憎恶、奢欲、狂喜、大怒、大悲、极乐此六种
心理情绪,则常可成为其正常道德品性的累赘。
    评述:本句
箴言,前六种是常导致丧志的原因,后六种是常导致丧德的心情。丧志、丧德是阻碍个人进步、养生的大敌,不是自成“孤家寡人”、“无所作为”,就是“穷奢极欲”、“命途多桀”。
    故善于
心理修养的人,多是善于养志、养德,且对上述前后的六种心态都能或基本能做到正确对待、安份守己、不为已甚的。由此可见宁静养心的重要!
    
箴言:恶人①害贤②,犹如仰天吐唾,唾不至天,还堕自身。 (东汉·摩腾竺法兰译《四十二章》)。
    注释:
    ①恶人:泛指心术不正而使坏为恶的人。
    ②贤:指为人正派的贤达,即正人君子。
    语译:有些邪恶之人,总想伤害为人贤达的正人君子,这就好比是有人对着天上仰头吐唾沫一样,其结果总是,唾沫不能飞上天,反而纷纷坠下而落到恶人的自己身上。
    评述:我国有这样几句俗话,“害人不成反害己”,“搬起石头砸了自己的脚”,故为人应该“行得正,坐得稳”,言行必出于公心,既不文过饰非,更不可伤天害理地谋害或诬告他人。只有心地正直而善良的人才能因常养心养德而长寿;那些为了一己的功名利禄,不惜昧良心、使毒计妄图算计无辜者的恶人,因为其居心叵测,设阴谋、放暗箭、唯恐天下不乱,身心竟日惶惶,无一刻安宁,这又怎能谈到养心、养德而延寿呢!?故《增广贤文》中曾总结了一句话说:“害人之心不可有,助人之心不可无”,这真是养心养德的至理名言。
    
箴言:古之圣人①,其为善也,无小而不崇;其于恶也,无微而不改。改恶崇善,是药饵②也。(汉·《大藏经》(即《一切经》·《藏经》)。
    注释:
    ①圣人:泛指君子和有修养的人。
    ②药饵:泛指纠偏治病的方药、食物和相应的方术。
    语译:古代善于修身养性的人,从不因某一善事细小而不遵行或不去办理;对于恶事,也从不因其恶小而不去改正。不论大小,有恶必改,有善必行,这就是补偏救弊、调适
心理平衡的最佳药物和方术。
    评议:一般人多认为,药疗、食养、体疗、导引、针灸、
气功、生活环境等能使人养生健康,殊不知行善积德、怙恶不纵,讲究心理健康,使心神宁静,更是保证身心康泰、延年益寿的重要措施和最佳途径的至上选择。
    
箴言:先讲治身,后谈养心。(东晋·葛洪《抱朴子》)。
    语译:为人先要讲究立身处世的心身修养和德性,而后才能做到养生延龄。
    评述:虽人身为物质,是第一性的,但如十分注意修养第二性的心理健康,则常可反作用于身形百骸的康泰而达到养生长寿的目的。此即“养心即以养身”而注意精神
心理修养的重要性。
    
箴言:所以养生安乐者,莫大乎礼义。(战国·苟况《荀子·修身》)。
    语译:用来健身长寿、安乐康泰的措施,没有比奉行适合社会要求的礼义等健康
心理和道德规范更为重要的了。
    评述:这种强调精神
心理健康的养生之道,我国古代养生家大都十分重视。如西汉董仲舒在《春秋繁露》中也曾主张:“体莫贵于心,故养莫重于义,义之养生大于利”(注:“利”是指金钱和物质享受而言。宋代邵雍在其所著的《言行呤》中,更一针见血地明确指出:“始知行义修仁者,便是延年益寿人”。这些都可作为本句的最佳注脚)。
    
箴言:才能美敏者,宜以学问摄其躁;气节激昂者,当以德性融其偏。(明·洪应明《菜根谭》)。
    语译:才能丰裕,思路敏捷的人,宜虚心多学多问以平抑其急躁傲慢的
心理;气量易激昂亢奋的人,应当用合乎道德的品性以融化其发自内心的偏颇情性和态度。这样,才是养生长寿之道。

 

    箴言:不贵尺之璧①,而重寸之阴②。(汉·刘安《淮南子·原道训》)。
    注释:
    ①尺之璧:“璧”指的是中间有孑L的圆形碧玉之器,“尺璧”即直径为一尺的圆形玉璧,在先秦时其价值连城,贵不可沽。
    ②寸之阴:古人用晷(音gui)测计时间,在圆形石板上刻有度数表明昼夜的时间,圆石中心立一小竿,由日出到日落,小竿被阳光照射后的阴影由长而短、又由短而长地倒映在刻度上,代表相应的时间。所谓“寸之阴”,即显示在圆石盘上阴影缩短或延长一寸的刻度,藉以表示时间甚为短暂的光阴。
    语译:善养生的人多认为,尽管“尺璧”虽价值连城、昂贵胜过黄金,但它终是有价可得,而“寸阴”虽时间不长,然在人生中却一去不复返,却为无价之宝。故养生者多重“寸阴”却贱“尺璧”。
    评述:这句
箴言总的涵义是,教育人们要珍惜时间的每分每秒,“尺璧”虽可贵,但“寸阴”却逝而不返。故有心理修养之人,之所以珍视寸之阴而不贵尺之璧,此正如我国另一句谚语所说的:“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这充分表明,时光是难返而易逝的。故在《淮南子》一书中为进一步形象地阐发此一高尚而宝贵的心理涵养时,还特别郑重地介绍了古人夏禹帝珍惜宝贵光阴的一番心态,:大禹是非常讲究充分利用时光的效益的。他在治水时,一次忘记了带鞋子,他却不愿回头去再取鞋。有次在行路时帽子不慎被树枝挂住了,他也置之不顾而仍朝前赶路。禹之所以这样做,并不是为了名利而争先,却是为了争取宝贵时间的一分一秒。故汉朝刘向在《说苑》中曾深有体会地记述说:“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炳烛之明。”他以灿烂辉煌的初晨旭日来比喻青少年时期是学习(包括素质和知识的教育)的大好时光,此时如能及时抓紧,则前程似锦;中壮年好学虽不为迟,但终是日丽中天,年岁过半了;老而好学虽值得称赞,但惜已如烛光一样、日落西山了。故《乐府诗集》有“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之叹;陶渊明曾云:“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之伤感;《杂诗》中亦忠告“劝君惜取少年时”等都是如出一辙地珍惜时光之箴言。如果得悉此句箴言须十分珍惜时光之告诫后,仍抱有“春天不是读书天,夏日炎炎正好眠,秋有蚊虫冬又冷,一心收拾到明年”的得过且过、暴殄时光的心态,那就无异于白天寿命。
    
箴言:智者不为非其事,廉者不求非其有①。(《韩诗外传·卷一·第十四章》)。
    注释:
    ①此两句话是《韩诗外传》卷一中的一部分,其全段古文是:“聪者耳闻,明者目见。聪明则仁爱著而廉耻分矣。故非其道而行之,虽劳不至;非其有而求之,虽强不得。故智者不为非其事,廉者不求非其有,是以害远而名彰也。”
    语译:聪明而智慧的人决不会做他不应当做的事情,廉洁奉公的人也决不会去追求他不应当有的财物。
    评述:聪明而有公德的人,耳闻目见,爱国爱民,讲仁爱、知廉耻,因而他们是决不会做国法党纪所不容许的事情的,也决不会去追求非份的财物的。因为如若铤而走险,劳而贪求,则最终必将触犯刑律而致声败名裂的,如东窗事发,则悔之已晚。故明智而廉正的人是决不会“为非其事,求非其有”的。似这种奉公守法的社会
心理,不论职位高低、以往贡献多大,都必须遵行不渝,庶能长保高风亮节。
    
箴言:廉者,民之表①也;贪者,民之贼②也。(宋·包拯《乞不用赃吏》)。
    注释:
    ①表:表率,模范。
    ②贼:盗贼、贼害。
    语译:做官的人清正廉洁,则堪为人民百姓的表率和好公仆;若为官的人贪赃枉法,则已成为残害人民的盗贼。
    评述:我国历史上最深入民心的清官是宋代的包文拯,他不仅自己为官清廉,且累上书皇帝决不可任用贪赃枉法的官吏;贪官皆自私自利,祸国殃民,变成党国的败类。故古今人多慨叹地说:“千里堤防,毁于蚁穴”,故人民对贪官是恨之切齿的!又云:“文官不贪钱,武官不怕死”则国盛民安。这些话道出了黎民百姓的心声,也反映了为官者的廉或贪,于国于民的成败
心理
    
箴言:至人①之用心②若镜,不将不迎,应而不藏,故能胜物③而不伤。(战国·庄周《庄子·应帝王》)。
    注释:
    ①至人:指古代至圣至贤的人,亦即有道德修养和善于养生的人。
    ②用心:此处指
心理修养以摄生。
    ③胜物:能明确清晰地胜任以反映各种人体和形物的真实面目。

    语译:善于心理修养的人,他们的心理状态有如高度清晰的明镜一样,其接触各种人的面貌体态和形物的姿势,来既不迎,去亦不送,不隐晦,不夸张,如实映照形像,故能胜任于探照人形事物均可如实反映其庐山真貌而不会被外物所歪曲或变形。
    评述:庄周的这一段心理
箴言不仅只说明,明镜只能如实反映人物的表象外形,且对其精神实质也能透过现象分析本质,此有如古代衙门堂上的“明镜高悬”和“照妖镜”之镜类一样,对事物既‘不迎”、“不藏”,故常能映物“人木三分”!此也昭示,善于心理养生的人,多能做到审时度势,顺应万物,既看现象、又析本质,从而可全己身心。
    
箴言:圣人①不以身役物②,不以欲滑③和。  (西汉·刘安《淮南子·原道》)。
    注释:
    ①圣人:圣贤之人,包括善养生的人。
    ②役物:役于物,为事物所驱使。
    ③滑:通汨,扰乱,干扰。
    语译:善于养生的人常不易受外界事物的驱使而莫衷一是,也不会被七情六欲扰乱其平和的
心理本性。
    评述:此句
箴言中的“和”,指的是“平和”、“中和”的涵义。所谓“中和”、“平和”就是符合养生之道的“真、善、美”心理本性。虽然不同的社会和时代,可有不完全一样,甚至是相反的道德和心理修养标准,但善于养生的人是不应有“损人利己”的言行的。古今也有人宣扬甚么“人不为己,天诛地灭”的亟端个人主义思想和做人的原则,但这在我们社会主义社会中,则是一种腐朽的、利己的人生观,而只有厉行“克己奉公”、“助人为乐”、“俭以养廉”等心理养生之道才是至当不移的社会需求和公德。
    
箴言:去甚、去奢、去泰。(春秋·老子《老子》)。
    语译:摒弃极端的、太过的言行而不为已甚;远离骄贵淫佚的奢侈而秉性俭朴;不恋安泰平庸的生活而有所作为;
    评述:本句
箴言的三个“去”字,是老子心理养生做人哲理的高度概括;言行去甚则人和,秉性去奢则不贪,生活去泰则有为。此“三去”为心理修身养性的根本。
    
箴言:志意修,则骄富贵;道义重,则轻王公。内省而外物轻矣。(战国·荀况《荀子·修身》)。
    语译:如一个人的心理意志能得到正确的修炼与摄养,则他 (她)一定会以具有“富贵不能淫、威武不能屈”的性格而感到骄傲;如一个人能看重道德和仁义,则他(她)一定会看轻或蔑视王公贵族所逞的权力和霸道。这也就是
心理养生时所求达到的“大公无私”、“无私无畏”的崇高境界,如内心能修养省悟,则一切万物就无所轻重了。
    
箴言:去谗远色,贱货而贵德。(《礼记·中庸》)。
    语译:摒弃谗言,远离女色,不贪求物质享受而贵重品德人性的美好。
    
箴言:见利不诱,见害不惧,宽舒而仁,独乐其身,是谓灵气。(春秋·管子《管子·内业》)。
    语译:不为名利所诱惑,不见祸害而恐惧,秉性仁爱、宽厚而舒畅,知足常乐,这即是具有灵性养生的气质。
    
箴言:知大备者,无求、无失、无弃,不以物易己也。(战国·庄周《庄子》)。
    语译:
心理精神完备无缺的崇高境界是,不贪求名利、不患得患失、不放弃原则、不因外物而影响正直的人性品德。
    
箴言:古之真人,不逆寡、不雄成,不漠士。(战国·庄周《庄子》)。
    语译:古代认为心性完美高尚的人,是不会贪求享受而无厌,不会雄吹个人的成就,也不会瞧不起有知识才能的人。
    
箴言:口惠①而实不至,怨菑②及其身。  (春秋·《礼记·表记》)。
    注释:
    ①口惠:口头上轻率的许诺或信口开河地给人的优惠、许诺、好处。
    ②菑:同“灾”,灾害、仇怨。
  语译:对他人漫许诺言而又不付诸实现,这就可引起对方怨恨或加灾害于轻予许诺者本身的结果。
    评述:此段箴言的全文是:“口惠而实不至,怨苗及其身。是故君子与其有诺责也,宁有己怨”。句中“诺责”的意思是,既允诺了他人却不兑现,则反会招来责怪。句中“宁有己怨”的含义是,宁可对自己有埋怨或怨恨,也不轻率许诺。故遇事负责任而心理健康的人,如明知自己办不到或不该办时,就不要违心地图暂时获取对方的感谢或好感而好好先生似地轻易承诺。如当你承诺后又无法实现,到那时反会招来对方的怨恨、责怪、甚至进行人身的伤害。故这句
箴言,旨在提醒善于心理精神养生的人,当别人对已有所求助时,一定要权衡是非曲直和可行不可行后实事求是地予以回答或允诺或拒绝,切不要图暂时的“讨好”而承诺自己办不到或不能办的事。如只图讨好于一时而轻率地漫加许诺,则往往在失诺时,既伤别人,也损自己。心理健康的人,常常是审情度理、有分寸地答复或承诺他人的要求,决不会凭一己之私(如讨好、逞能、讲哥们义气、显自己神通广大等等)而许“空口愿”、  “说话不作数”!故君子常“一诺千金”,合乎正义,不犯党纪国法的事、如经过努力可办到的,应允了就该赴汤蹈火、决不爽约。对有违律法和有害社会、国家的事,则必须义正词严地驳斥并予果断的拒绝。“君子坦荡荡”,是非能辨,善恶分明,此常合乎养生之道故多可心宁延寿。
    
箴言:人之情,不蹶①于山,而蹶于垤②。(春秋战国·《吕氏春秋·慎小》)。
    注释:
    ①蹶:音jue,读“厥”,跌倒、摔下。
    ②垤:音die,矮小的土堆。
    语译:由于人的心情和意识的是否重视、谨慎和注意力集中,一般都在陡峭的山上时不会摔交跌倒,而在山下平地时却因疏忽大意而往往跌倒于矮小的土堆旁。
    评述:为人处世,逢大事则常谨慎而少有失误(特殊因素影响者例外),但每因忽略小事而往往招致摔倒或失败,甚至事败身亡。故看来善于养生和有建树的人,不仅要慎大事,即使是小事也必须认真对待,丝毫不可掉以轻心。在《吕氏春秋·慎小》篇中并引了一个事例为证:说的是春秋战国时卫国国君卫庄公,当他统治卫国后,因件小事即要放逐卫国大臣石圃,使之难堪。另又在一次巡幸中而发现少数民族人戎族建立了戎州聚居地,认为有损他姬姓人的声誉,乃轻率地命令有司掠夺了其住宅,并摧毁了这个聚居州城而引起民愤。当时,正值晋国举兵入侵卫国,戎州人遂与石圃合谋杀了卫庄公,并拥立庄公的弟弟公子起为新国君。引述了这段历史故事后,该书乃以上述这句
箴言颇具哲理地印证了“小物不审”(即对小事物处理不审慎)的结论。

    从精神心理角度看,一般人多是对大事尚能审慎,对小事物则常掉以轻心,殊不知大事物都是由一件件小事物累计而成的。整体是局部的合成,局部是整体的要素,千里之堤可溃于蚁穴,集腋亦可成裘。故善养生者,对大事小事都宜谨慎认真,特别是举足轻重的国家大事,切不可随心所欲,逞一时意气而独断!
    
箴言:儿孙自有儿孙福,莫为儿孙作远①忧。(元·关汉卿《包待制三勘蝴蝶梦·楔子》)。
    注释:
    ①远忧:言对儿孙日后的生活作长远的忧虑,甚至包括他 (她)们的学习、工作、婚嫁和享受等。有的甚至还想当儿孙的“终生保姆”。后世有人将“远忧”二字改为“马牛”的,则是形象化地为儿孙作一辈子辛劳的讽刺。
    语译:儿孙各自都有其前途和幸福,做父母的何必要为他 (她)作没完没了的忧虑呢,让儿孙自己去创业好了。
    评述:现在不少爷奶、父母常为儿孙的学习、工作和生活背上过多过远的精神心理包袱,每天处心积虑地总想使他们过得好上加好。有的甚至当儿女早已成年后仍朝夕为之谋虑,有的甚至不惜为儿孙铤而走险,作奸犯科以致身家性命堪忧。故作父母的,对儿孙过份的溺爱
心理应早摒弃,而让他们海阔天空地各自去奔自己的前程吧。
    
箴言:不以雄名疏野贱,唯将直气折王侯。(唐·王建《寄上韩愈侍郎诗》)。
    语译:不要因自己身名卓著而疏远乡野贫下的人,但却敢于对王侯权贵理直气壮地予以抗衡而决不谄媚求宠。
  .评语:一个人如具有此诗句中所述高尚情操的精神
心理,则必具有人格康健,品行端正,既不趋炎附势,更能与正直的人们契合一片,心胸坦荡、善恶分明,则必长生乐养。
    
箴言:嗜欲使人气淫,好憎使人精劳,夫人之所以不能终其天年者,以其生生之厚。(春秋·辛妍《父子·九守》)。
    语译:过多的嗜好和欲望可使人心气浮荡不安宁,过度的喜爱和憎恶可使人精气劳损。不少人之所以不能活到其应有的年岁,其要因是因其营求太过分之故。
    
箴言: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春秋·曾参《大学》)。
    语译:如想要身健长寿,必先养心静正其心,如想正确养心,则必须先意念欲望恬淡寡欲而少思。

二、寡欲少思
  
箴言:嗜欲伤神,财多累身。(春秋·老子《老子·河上公注》)。
  语译:嗜好和欲望太多或过分则可伤损心神的安宁,贪财求富则可使身心受累而思虑过甚。
    
箴言:全汝形,抱汝生,无使你思虑营营。(战国·庄周《庄子·庚桑楚》)。
    语译:健全你的身形,保持你的天性,不要使你经常为私心杂念和无穷的忧虑所困乏。
    
箴言:心欲实,令少思。(战国·《黄帝内经·素问·刺法论》)。
    语译:要想使心神宁静踏实,应尽量少有私心杂念和不切实际的思虑。
    
箴言:嗜欲无穷,则必有贪鄙悖乱之心,淫佚奸诈之事矣。 (战国·《吕氏春秋·侈乐》)。
    语译:如果一个人的嗜好和欲望过度而无穷无尽,则他必定有贪婪鄙劣和违纪乱法的心念并涌现淫邪、放纵、奸诈等等无法无天的事了。
    
箴言:患生于多欲。(西汉·刘安《淮南子》)。
    语译:病患、忧患、灾患常由于邪思乱想所引起。
    
箴言:绝祸之首,起福之元,去我情欲,取民所安。(汉·严遵《道德指归论·圣人无常心篇》)。
    语译:根绝祸乱的渊首和奠立幸福的基础是什么?这就是去掉个人的情欲,做好人民赖以安居乐业的事情。
    
箴言:贪叨多积,自遗祸殃。(汉·严遵《道德指归论·民身孰亲篇》)。
    语译:贪得无厌、损人太过和敛物积财太多,这些都会为自己带来祸患天亡。
    
箴言:寡欲则神清,多浊则神浊。(蜀·杜光庭《道德真经广圣义·卷二十九》)。
    语译:欲望少或无过度欲念,则人言行安分清静;欲望多或贪得无厌,则心神混浊伤身。
    
箴言:清虚静泰,少私寡欲。(三国·魏.稽康《养生论》)。
    语译:心思清静、行为安详、绝少私念、无多嗜欲,则多心宁人寿。
    
箴言:蝎①盛则木朽,欲盛则身枯。(三国·魏·稽康《答向子期难养生论》)。
    注释:
    ①蝎:蛀木之虫。
    语译:蛀虫太多则树木易腐朽发烂,欲念太多则人易身衰夭寿。
    
箴言:正心诚意,少私寡欲。(宋·晁克之《晁氏客语》)。
    语译:人如心神宁正、心意诚实,则一定会少私少欲。
    
箴言:节欲少劳者则气长而缓,多欲而劳倦者则气少而短。气少则身弱,身弱则病生,病生则命危。(元·陈致虚《上阳子金丹大要·精气神说上》)。
    语译:能节制欲望和劳动适当的人,其元气可得生长且舒缓;嗜欲过多且常劳动困倦的人,则其元气生发少且虚弱。气少则身形虚弱,身弱则疾病丛生,病生则生命危困。
    
箴言:欲不可纵,纵欲成灾。乐不可极,乐极生哀,可谓知养生矣。(明,万全《养生四要》)。
    语译:嗜欲切不可多而放纵,如纵欲则常可导致病祸之灾。欢乐之事也不可过度,乐极则常可引发悲哀,知道这些道理就知道该怎样养生长寿了。
    
箴言:惩忿窒欲,老人最要一事。(明·高濂《遵生八笺》)。
    语译:切戒愤怒和克制嗜欲,是
老年人健康长寿最重要的一件事。
    
箴言:欲不正;以治身则夭,以治国则亡。(战国·《吕氏春秋·为欲》)。
    语译:嗜欲不正派且习以为常,如用以养身则寿命易夭折,如用以治理国家则国家易于败亡。
    
箴言:今世人之居高官尊爵者,皆重失之,见利轻亡其身,岂不惑哉!(战国·庄周《庄子·让王》)。
    语译:当今一些身居高官要职的人,大大多怕丢失现职地位,一见到财利名位便使出混身的解数,拼命你争我抢,这不多是利令智昏、不顾身心的自暴自弃的行为吗?
    
箴言:以名声称号,心为是所诱。(春秋·老子《西升经·观诸章》)。
    语译:那些喜欢别人用宣扬名声的称呼阿谀自己的人,必定是易为名利所诱惑的人。
    
箴言:不足不止,利心常起。(汉·严遵《道德指归论·名身孰亲篇》)。
    语译:不知满足和适可而止的人,其利欲之心常生常发。
    
箴言:名利与身,若炭与冰。(汉·严遵《道德指归论·名身孰亲篇》)。
    语译:追求名利与追求身心健康,正如火炭与寒冰一样是不能共存的。
    
箴言:凡重外者拙内。(战国·列御寇《列子·黄帝》)。
    语译:大凡重视身外之物的人,内心常笨拙而失养生之道。
    
箴言:谨修尔身,慎守其真,还以物与人,则无所累矣。(战国·庄周《庄子·涣文》)。
    语译:要十分谨慎地修养自己的身心,小心谨慎地守住自己真元的心神,将一切身外之物交还给他人,则自己也就一身轻爽而无累赘之牵累。
    
箴言:大怒不怒,大喜不喜,可以养心。(明·钱琦《钱公良测语》)。
    语译:碰到有的事你本来急待大发脾气的时候,你就要想到‘‘戒怒’’二字而将怒压抑下来并一笑置之;如你遇到有大喜大乐事情时,就要想到“慎喜”二字而将喜事冲淡。类此戒怒、慎喜的做法是能使心神宁静恬淡而符合养生的。
    
箴言:嗜欲充益,目不见色,耳不闻声。(春秋·管子《管子·心术上》)。
    语译:如果一个人满脑子充满了嗜好和无穷的欲望,那他就会渐变成眼睛不能看清颜色,耳朵不能听准声音。这就是心不宁则耳目不聪明的表现。
    
箴言:尚名好高,其身必疏。(三国·魏·王弼《老子·四十四章注》)。
    语译:一味追求个人名誉、地位和好高骛远的人,就会对自己心身的修养不谨慎而易致失健多病。
    
箴言:重生则轻利。(战国·庄周《庄子·让王》)。
    语译:十分重视养生长寿的人,则常轻视名利地位。
    
箴言:谋思危之首,危害将不久,不久将欲衰,衰者将不寿。 (汉·刘安《西升经·善诸章》)。
    语译:经常思虑谋计名誉地位财物的人,须知这就是伤害危及他身体的首要原因。如身心受伤害,健康就会维持不久。失去健康则不久将身心虚衰,身心虚衰的人多将不能长寿。
    
箴言:不能自胜而强弗从者,此之谓重伤。重伤之人,无寿类矣。(汉·刘安《淮南子·道应》)。
    语译:如果自己对某些嗜欲或名利经受不住,虽强制自己不去纵欲但又抵不住诱惑,这就常使身心受到双层的伤损。这种身心重伤的人是无法长寿的。

三、静心诸法
  1.寡欲少思
    
箴言:少私寡欲。(老子《道德经·第十九章》)。
    语译:善养生者多能做到私心和欲望都很少且能力戒非份的私念和嗜欲。
    评述:因私心和嗜欲常扰动心神,抑减神气的清静,故须少私寡欲赖以固守。
    
箴言:志闲而少欲。(《内经·素问·上古天真论》)。
    语译:善养生的人要意志闲静而少欲少私。
    
箴言:绝私念以养其心。(明·胡文焕辑《类修要诀》)。
    语译:杜绝非份的私念,就可以善养心神,促健康长寿。
    
箴言:若能清心寡欲,久久行之,百病不生。(明·龚居中《红炉点雪》)。
    语译:一个人若能长久地做到心神清静、少私少欲,多可使病痛不发生而体健寿长。
    
箴言:清静虚泰,少私寡欲,知名位之伤德,故忽而不营,非欲而强禁也。识厚味之害性,故弃而勿顾,非贪而后抑也。(晋·嵇康《养生论》)。
    语译:善养生者应做到心神清静、恬淡和平,少私少欲,深知名利地位可伤损品德,故能做到忽视它而不去钻营它,这是心静而不是想追求名利而又强迫去禁止它。深识膏粱厚味的
饮食生活可伤害品性,故能做到敢于舍弃而不顾及它,这是心静不贪图享受而不是想享受而又去压抑它。
    评述:私心重,嗜欲多,常易扰动心神,破坏心静,故须清静内守,杜绝神气的不必要的负担。明确这点,首要以理收心养心,非贪非欲,才可免强禁后抑而动心耗神。这是很重要的静心的一种措施。
    
箴言:若不识尽天年度百岁乃去机括①),虽终日闭目,只是一团私意,静亦动也;若识透天年百岁之有分限节度,则事事循理自然,不贪不躁不妄,斯可以却病而尽天年矣。……主于理,则人欲消亡心清神悦,不求静而自静也。(明·李梃《医学入门·保养说》)。
    注释:
    ①机括:原指弩上发箭的机件,此用以喻治事物的权柄、要素。
    语译:养生者若不能辨识其健康长寿的要素,那他虽整日闭目修行,也只是一肚子的私心杂念,从外表看上去似乎恬淡清静,而实际上却心未静而在躁动难安;若已识悟了长命百岁是其心神能节动趋静,则遇到的任何事都能做到循规蹈矩、效法自然的少动多静法则,不贪多、不躁动、不妄为,这样就可以防病治病而健康长寿。……用理智和养生之道来驾驭生命,则可使难消的人欲自消而心神清静喜悦,到这种境界时,你虽不求心神清静它也要自然清静了。
    评述:上述几节
箴言明显说明:如肥私多欲,心神已妄动难静,闭目养神也起不到静心效用。但如少私寡欲,恬淡虚无,则生趣坦然无躁动,是知以理宁心,则私心杂念易除而神气易静,每使人心旷神怡、却病而长寿。
    
箴言:善摄生者,要先除六害,然后可以保性命延驻百年。何者是也?一者薄名利,二者禁声色,三者廉货财,四者损滋味,五者除佞①妄,六者去妒忌。(老子《太上老君养生诀·养生真诀》)。
    注释:
    ①佞:音ning,奸巧诌谀、花言巧语、阿谀奉承。
    语译:懂得如何养生的人,要先除六种损害仁德的品性,然后才可以保全性命、益寿延年、度百岁难死。此六害是什么呢?一是要轻视名利,二要禁犯声色之乐,三是对物质钱财不可贪恋,四是对膏粱厚味的
饮食要尽量减损,五是根除花言奸诈、阿谀奉承和狂妄自大的品性,六是要除去一切嫉妒忌恨他人的心思。
    评述:此六害常惹病伤神夭寿,故六害不除,万箭钻心,神气何能宁静?此诚
箴言也。
    2.慎养情志
    
箴言:凡人之生也,必以其欢。忧则失纪,怒则失端。忧悲喜怒,道乃无处。(春秋·管子《内业》)。
    语译:大凡人的生命,必须以欢乐为其主要情志,多忧则生命有失纲纪,多怒则生命有失正常。如常是忧愁、悲痛、愤怒多而喜悦少见,这就谈不上是养生之正道。
    
箴言:以恬愉为务。(《内经》)。
    语译:善养生的人,其情志多是表现为恬淡愉快的。
    
箴言:和愉……性有以乐也。(《淮南子·傲真训及诠言训》)。
    语译:人的情志多应是平和愉悦、情性常是快乐的。
    
箴言:安神宜悦乐。(明·高濂《遵生八笺》引《孙真人铭》)。
    语译:情志喜悦愉乐有助于心神的安静。
    
箴言:喜则气和志达,营卫通利。  (春秋《内经·素问·举痛论》)。
    语译:人逢喜事精神爽,此时神气和顺、情志畅达,营卫之气也得以顺利流通。
    
箴言:笑一笑,少一少;恼一恼,老一老。(明·胡文焕《内修要诀》)。
    语译:人在喜笑的时候,常感到自己年少了一些;人在苦恼的时候,常觉得自己也衰老了一些。
    评述:上述的这一组
箴言,都指出,人要喜笑乐观。因为情由神发,主司于心,故静神养生的首要方面,是情志乐观,可安定神气,也有助于排除杂念邪思,它不仅可“乐而忘忧”,还可流通滋润神气,营卫和调、情志畅达,从而有利于身心健康而去病。故乐观可静心神。
    
箴言:喜乐者,神惮散而不藏。……盛怒者,迷惑而不治。 (春秋·《内经·灵枢·本神论》)。
    语译:人的情志须常多喜悦欢乐,这是因喜乐可以安神定志,而心神最怕的是神气焕散而不能内守。大愤大怒则常可使心神迷惑而不能主事以致心乱而多病。
    
箴言:喜怒过多,神不归室。(《彭祖摄生养性论》)。
    语译:喜悦与愤怒太多也不好,因为它都可使心神表达不正常。
    评述:这一组
箴言指明喜乐虽有助心神安静,但过喜频喜却适得其反,故主张人的情志宜喜与怒调和节制,太过则亦可扰动心神,使神气耗散而不藏,躁动而不静,故《养性延命录》主张“少喜少怒”,而《养生论》则把“喜怒不除”视作养生五难之一。老年人因气血虚衰,性急易怒,更宜节调喜怒而免暴病。故和喜怒是慎养情志的第二大法。
    
箴言:六十岁,心气始衰,苦忧悲。(《内经·灵枢·天年》)。
    语译:60岁的人,心气开始衰弱,并常为忧愁悲怨所苦恼。
    
箴言:积忧不已,则魂神伤矣。(《彭祖摄生养性论》)。
    语译:一个人的情志如果经常忧愁累积,则常伤损其心神魂魄而失健。
    
箴言:多愁则心慑。(南梁·陶弘景《养命延性录》)。
    语译:如一个人多愁善感,不堪忧怨,则心神之气减损而弱。
    评述:这两句
箴言指明,悲忧之人,易躁伤神气,尤以老年人,更易因忧悲伤心,故这些人都宜怡情悦志,保养神气。故去忧悲也是慎养情志的第三法则。此外,由于好恶发于神,言笑出于心,故重视嗜好与厌恶之情,调节言笑频度,也常可使心神清静。
    
箴言:怵惕”思虑则伤神。(《内经·灵枢·本神篇》)。
    注释:
    ①怵惕:音chuti,戒惧、惊恐貌。
    语译:戒惧惊恐、思虑重重则常可损伤神气。
    
箴言:切切所思,神则败。(《彭祖摄生养性论》)。
    语译:思虑频繁,心事重重,神气常易衰败。
    
箴言:少思虑以养其神。(明·胡文焕《类修要诀》)。·    语译:因为多思伤神,故宜做到少思虑,少作非份之想,这样就可保养心神。
    
箴言:人之致思发虑,致一思,出一神;注一念,出一神,如分火焉。火愈分油愈干火愈小,神愈分精愈竭神愈少。(明·陈继儒《养生肤语》)。
    语译:人的启思维发忧虑时,每启一种思维,须出一份神气;投注一种虑念,须出一份神气,此如同分火一样,火种愈往下分时则火油愈干愈少而火气也愈分愈小,因之神气愈往下分时则亦精气愈衰竭心神也愈衰损。
    评述:上三节
箴言,指明思虑也是神气的效用。少思虑则心神平和,多思虑则心神耗散。故养生家主张“少思虑以养其神”。当然,心神是要思考的,这里所指的思虑少,是指不要过份的思虑,也不要非份的思虑!老年人因血气衰弱,心力不济;故更当量力而行,尽量减少不必要、不正常的思虑。所以,此第四法所指的节制思虑也是静心的养心手段之一。

----------------------

       时令、起居养生箴言

一、四季防病
    箴言:春三月,此谓发陈,天地俱生,万物以荣,夜卧早起,广步于庭,被发缓形,以使志生,生而勿杀,予而勿夺,赏而勿罚,此春气之应,养生之道也。逆之则伤肝,夏为寒变,奉长者少。(战国?《
黄帝内经?素问?四气调神大论》)。
    语译:春季三个月中,为陈旧的万物发新生芽之际,天地间一派生发蓬勃,万物也繁荣新生。人生活在这生发的季节,也应每日晚睡早起,起床后在庭院中散步,让头发披着、身形放松、衣服松解,以反映志气的新生,让生长旺盛而勿摧残杀戮,让予给的多而勿掠夺,让赏赐的多而勿惩罚,这都是春季生发的反应,是人逢春季的养生法则。如违背了春生法则,很易耗伤春主之脏的肝气,至夏季将患寒邪为病,使之本该茁壮成长的反减少。
    评述:春气发陈,万物俱生,人亦应之使志生、新生、多予、多赏,才有利夏长养生。
    箴言:夏三月,此谓蕃秀,天地气交,万物华实,夜卧早起,无厌于日,使志无怒,使华英成秀,使气得泄,若所爱在外,此夏气之应,养长之道也。逆之则伤心,秋为痃疟,奉收者少,冬至重病。(战国?《
黄帝内经?素问?四气调神大论》)。
    语译:夏季三个月中,一派繁荣众秀的气概,经过天气与地气的交会,万物开花结果、勃发生机,人也应迎着夏气之长,晚睡早起,不可厌恶阳光,要使情志无愤怒,与夏天的华英成秀气概一样、生气蓬勃,爱向外进发,这就是夏三月人应夏气而茁壮成长的养生法则。如违背了这些,则可耗伤夏所主之心气,而衍成秋季之疟病,影。向收藏的质量,冬季还易发生重病。
    评述:为应夏三月的蕃秀华实之气,人也宜夜卧早起,无厌日,志无怒、气得泄、爱在外,这样才不致于影响养其茁壮成长的养生之道。否则,非唯夏不能长,还影响秋之疟生、奉收少及冬之重病。此可见夏季养长之要。
    箴言:秋三月,此谓容平,天气以急,地气以明,早卧早起,与鸡俱兴,使志安宁,以缓秋刑,收敛神气,使秋气平,无外其志,使肺气清,此秋气之应,养收之道也,逆之则伤肺,冬为飧泄,奉藏者少。(战国?《
黄帝内经?素问?四气调神大论》)。

   [转载]养生大全:心理养生箴言和养生箴言总论
    语译:秋季三个月中,万物的生长已容颜平缓而成熟,天气急变而清肃,地气明爽而秋高,此时人亦应秋气之变而宜早睡早起,鸡叫即起床,并使情志安宁平静,以缓解秋天肃杀之气,此时要收敛心神,使像秋气之平容一样,情志也宜内敛而不外泄,因肺气的清肃而顺应秋气的特点,这就是秋季养收的修养法则。如违背了这一法则,可耗伤秋季所主之肺气,至冬季可发腹泻等病证,以致冬季的收藏之气相应减少。
    评述:秋三月,天地清肃,人也宜应其收敛之气而早起卧、志安宁、敛神气、缓秋刑、清肺气。否则可耗伤秋所主之肺气,使冬发为飧泄,影响收藏减少。
    箴言:冬三月,此谓闭藏,水冰地坼,无扰乎阳,早卧晚起,必待日光,使志若伏若匿,若有私意,若已有得,去寒就温,无泄皮肤,使气亟夺,此冬气之应,养藏之道也。逆之则伤肾,春为痿厥,奉生者少。
    语译:冬季三个月中,反映出万物生长停顿和一派藏匿的景象,水结冰、地冻坼、阳刚之气似已收敛,此时人亦须顺冬藏之气而早睡晚起,以待阳光和温暖,使情志收敛伏藏,好像有自己的主意、好似已有收获,生活上要远离寒冷趋向温暖,不使皮肤泄气而使内气外逸,这些都是对冬气的顺应,是符合冬天养藏的养生法则的。如违背了这些则可耗伤肾气(冬主肾),至来年春季可发生萎软厥冷的疾病,且还可致来春应有的生气减少。
    评述:为顺应冬三月闭藏之气,人亦宜早卧晚起、情志伏藏、去寒就温,不泄阳气,以利养藏的长生。逆之则非仅冬伤肾,且波及次春的痿厥和奉生,由此足见四季气候的变化,人亟须顺应之,始可保健延龄。
    箴言:贼风数至,暴雨数起,天地四时不相保,与道相失,则未央绝灭?。唯圣人从之,故身无奇病,万物不失,生气不竭。(战国?《
黄帝内经?素问?四气调神大论》)。
    语译:不正常的狂风经常刮来,损人的暴雨经常袭来,天地间的四季气候如此令人健康难保,只是因为人与自然的异常气候规律不相适应,以致多数人不能活到自然的寿命就夭折了。但是那些善于养生的人能顺从某些气候和环境的异常变化,故可以身不患大病,所需的器物也不缺少,因而其生气即使在恶劣的自然条件下也不会衰竭。
    评述:此句提出了一项新的认识:一般人只是在习见的自然条件下可顺应求生,但遇到灾难性的气候和环境就难保身体的健康长寿了。但善于养生的人,有的因习练出在尚可耐受的反常情况下保健求生的本领,如气功、导引、漱津、服气、静心、节食等方术,也还是可以“生气不竭”的。这启示人们,不仅要在正常情况下习练养生,也还要学习和训练自己在异常气候和环境下的求生延命之道。当然,这后一种养生法较前一种正常情况下保健的难度更大,但也并非绝对不可能做到,如大地震的厦倒房坍,有的人可延续被困下的生命达十余天之久,这是否也与胎息、咽津、服气、绝谷等养生术的自然或不期然的运用有关?或者是因为其具有若干特异的体质使然?这问题值得从养生学的体质与在异常条件下的习练等角度加以认识和探索。
    箴言:夫四时阴阳者,万物之根本也,所以圣人春夏养阳,秋冬养阴,以从其根,故与万物沉浮于生长之门。逆其根,则伐其本,坏其真矣。(战国?《内经?素问?四气调神论》)。
    语译:一年四季阴阳盛衰的变化,是天地间万物生长壮老死等变化的根本原因。所以,善于养生的人多能做到,因春夏两季时阳气由弱渐生,故此时宜主养阳气以助阳旺;秋冬两季时阴气由弱渐长,故此时宜主养阴气以助阴旺。这就是从根本上来扶弱使旺的养生道理,故这些人就能与世间万物一样因适应阴阳消长的变化而保健延寿。若违背这一根本原则,则等于是自伐生命的本源,损坏自身的真元之气了。
    箴言:故阴阳四时者,万物之终始也,死生之本也,逆之则灾害生,从之则苛疾不起,是谓得道。道者,圣人行之,愚者佩之。从阴阳则生,逆之则死,从之则治,逆之则乱。反顺为逆,是谓内格。(战国《内经?素问?四气调神大论》)。
    语译:天地间四季阴阳的变化,也即是万物由开始至终结的变化,亦即其生死的根本原因,如不能顺从它则发生灾害,如能适应它则疾病不会发生,这就是人养生的大道理。这种道理,善养生的人能遵行它,而愚笨的人则常不听信它。能顺应阴阳变化的人则可保健长寿,违背阴阳变化的人则常失健而易夭折。一切事物的发生发展都是,能顺从阴阳变化的则可治可健,违逆它的则常乱常夭。如果应该顺从时却反变为叛逆,这就叫内格,也就是其事物本身的格拒和对抗,其后果是可想而知的。

[转载]养生大全:心理养生箴言和养生箴言总论
    箴言:是故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此之谓也。夫病已成而后药之,乱已成而后治之,譬犹渴而穿井,斗而铸锥,不亦晚乎。(战国?《内经?素问?四气调神大论》)。
    语译:因此善于养生治国的人,对未病先防比已病后治要重视得多,同样道理,对未乱先防较已乱后治也关注得多,这也就是预防胜于治疗的涵义。如果已经生病了才想到吃药,已经成乱了才想到去预防,这就等于是口渴了才想到挖井,要打仗了才去制兵器,不是已经嫌晚了而临时抱佛脚吗?
    箴言:春阳初升,万物发萌,正二月间,乍寒乍热。高年之人,多有宿疾。春气所攻,则精神昏倦,宿病发动,又兼冬时,拥炉熏衣,啖炙炊成积,至春发泄。体热头昏,壅隔疫嗽,四肢倦怠,腰脚无力,皆冬所蓄之疾。常当体候。若稍觉发动,不可便行疏利之药,恐伤脏腑,别生余疾。惟用消风、和气、凉膈、化痰之剂,或选食治方中,性稍凉,利饮食,调停以治,自然通畅。若无疾状,不必服药。春日融和,当眺园林亭阁,虚敞之处,用摅滞怀,以畅生气。不可兀坐,以生抑郁。饭不可过多,米面团饼不可多食,致伤脾胃,难以消化……。天气寒暄不一,不可顿去棉衣。老人气弱骨疏体怯,风冷易伤腠理,时备夹衣,遇暖易之,一重渐减一重,不可暴去。(元?邱处机《摄生消息论》)。
    语译:春季阳气刚开始回升,万物初发芽初长,正月二月时,时冷时热。年岁较高的人,多有陈旧的慢性病。初有春季阳气攻伐,常感精神昏沉困倦,旧病遂起。加之,去岁冬天,因冷而围炉向火、热气薰衣,并多进烧烤红烧的食物致酿积滞之病,至春天时发泄出来。感到发热头昏,胸膈壅滞常有咳嗽,四肢困倦无力,腰脚疲乏懒动,这都是去冬蓄积的病,应当经常注意此类发病征兆。如初觉此冬春积疾已发作,不可当即就用疏泄利导的中药,以免伤损脏腑,另发其他疾病。但可用消去风邪的、使气平和的、清凉胸膈的、涤化痰饮的方药,或选服用于饮食治疗的方中药性微凉的、有利消化吸收的,酌情结合加以治疗,上述诸病症自可消减而使人舒畅。如果并无何不适症状,则也不必服药。春天气候渐暖和,人们应当常去园林亭阁、空旷敞爽的地方走走,以驱除郁滞的情怀而使生气欢畅。不宜独坐孤寂,心情抑郁少欢。饭量与饮不可多食,米面团饼之类也不宜多进,以免损伤脾胃,难以消化吸收。春天的气候常时寒时暖,不可一下就脱去棉衣,宜慢慢递减衣层才对。尤其是老年人,大多元气衰弱、骨质疏松、身体虚怯,春风多冷寒易使人感冒,故宜时刻准备夹衣,遇到天气暖和时可换着单衣,像这样一层一层随冷渐加、随暖渐减,切忌一瞬间就将棉衣、夹衣收藏不用。
    评述:这一段春季养生之道,在衣食住行、防病舒心等方面着着细腻关照,实属经验之谈,更有利体虚年老者奉行以保健防病。
    箴言:夏月天暑地热,若檐下过道,穿隙破窗,皆不可纳凉,以防贼风中人。饮食宜温软,不令太饱,畏日长永,但时复进之。渴宜饮粟米,温饮豆蔻熟水,生冷肥腻,尤宜减之。若需要食瓜果之类,宜虚实少为进之。夏至以后,宜服不燥热平补肾气暖药二三十服,如苁蓉丸、八味丸之类,以助元气。  (元?邹铉《养老奉亲书》)。
    语译:夏天气候炎热,但在屋檐下过道或墙有穿洞和破窗之处,都不宜纳凉解暑,以免贼风吹人致病。饮食也宜微温和软脆,不可吃太多,如担心夏日太长易饥,宁可间或再食。口渴宜饮小米粥,或稍温的豆蔻汤饮。对生冷肥腻之类饮食,尤宜尽量减少。若想吃瓜果之类的东西,宜稍微吃点不可贪多。夏至以后,体质稍虚的人,可因人因虚不同而选服一些药性不燥热而能平补肾气的温补药二三十剂,如苁蓉丸、八味地黄丸之类以助元气的恢复。
    评述:此句主要是就夏季调理饮食和纳凉提出若干符合养生之道的经验,值得一试。
    箴言:檐下、过廊、弄堂、破窗、皆不可纳凉,此等所在虽凉,贼风中人最暴,惟宜虚堂、净室、水亭、木阴洁净空敞之处,自然清凉,更宜调息净心,常如冰雪在心,炎热亦于吾心稍减;不可以热为热,更生热矣。……不得于星月下露卧,兼使睡著,使人扇风取凉。……头为诸阳之总,尤不可风,卧处,宜密防小隙微孔,以伤其脑户。夏三月,每日梳头一二百下,不得梳着头皮,当在无风处梳梳,自然去风明目矣。……夏三月,欲安其神者……安息火炽,澄和心神,外绝声色,内薄滋味,可以居高,朗远眺望,早卧早起,无厌于日,顺于正阳,以消暑气。(元?丘处机《摄生消息论》)。
    语译:屋檐下,走廊里,弄堂中,破窗处,都不可藉以乘凉,这些地方虽较风凉,但致病的凉风最为厉害,只宜在空敞的堂屋、净室、水亭中,树木的荫凉处,因其空敞洁净,自然感到清凉舒爽。这样的处所更适宜于调呼吸、静心神,似若有一团冰雪聚于心中,自会感到外界的炎热在我心中已大消减;而切不可因环境炎热引发内心也热燥,如这样自更满热上加热了。……夏天,也不得在星月下露宿,或自己睡着,还要他人为你掮风而图凉快。……头为人身各条阳经的总汇,尤不可当风露宿,睡卧的地方须谨密探查有无即使是微小的孔隙,以免风钻进来,伤损脑神经。夏季三个月内,宜每天用双手手指当梳子,由前额往颈项后梳1~2百次,但不可有伤头皮,应当在避风的地方梳发,久之自然可去除风邪且能明目生发。夏季三个月内,须安静其精神的……安在安息其心火的炽旺,使心神澄清平和,对外宜远浊声淫色,对内宜清淡饭、少食多餐。常可登高远眺,使心旷神怡,早睡早起,不厌避白天,并顺应正阳之升,以消除暑热之气。
    评述:此句进一步谈及夏季防风、防凉及饮食、生活养生之法。有助保健防疾。
    箴言:夏防暑热,又防因暑取凉,长夏防湿。(明?汪绮石《理虚元鉴》)。
    语译:夏季要防暑防热,也要防因去署而取凉的不当习惯,长夏的时日则须防避湿邪的为病。
    语评:此句进一步补充并再次叮嘱,夏当防暑防热,也要防取凉之不当,长夏宜防湿。
    箴言:秋时凄风惨雨,老人顿多伤感。若颜色不乐,便须多方诱说,使役其心神,则忘其秋思。(宋?陈直《养老奉亲书》)。
    语译:秋季常多刮风落雨,凄惨悲愁,老年人在此时节常多伤秋之感。亲朋或后人如见其情志多愁而不乐,便宜多方诱导和劝说,使之能驾驭心神、振作起来而忘秋之伤感悲思。
    箴言:但春秋之际,故疾发动之时,切须安养,量其自性将,养,秋间不宜吐并发汗,令人消烁,以致脏腑不安;惟宜针灸,下痢进汤散以助阳气,又若患疾劳、①五痔、消渴等病,不宜吃干饭炙,并自死牛肉,生绘鸡猪,浊陈臭,咸醋粘滑难消之物,及生菜、瓜果蚱酱之类;若风气、冷病、②痃癖之人,亦不宜食。……又当清晨,睡觉闭目叩齿二十一下,咽津,以两手搓热熨眼数次,多于秋三月行此,极能明目。(元?丘处机《摄生消息论》)。
    注释:
    ①五痔:此处疑为五疔,古中医将疔痔分为心、肝、脾、肺、肾五类,或依颜色分为赤、青、黄、白、黑五种。
    ②痃癖:音xuan pi,读玄辟,泛指脐腹或胁肋部患有痞块之证。
    语译:如在春或秋季,老病发作的时候,一定要安心保养,可根据个人的情况加以养护,秋天不宜催吐或发汗,这样可使人发热消瘦以致五脏六腑受到干扰;但可酌情针灸,如下痢可选用汤散方药以助阳气恢复。如若患有辛劳之病或五痔、消渴等证时,则不宜进食干饭、烧烤、生而不熟的鱼、鸡、猪肉,浓、久藏或有臭味和过咸、太酸、甚粘滑的食物,生菜、瓜果和腌酱一类的东西;若患有风病、冷病、痞块一类疾患,上述各物也不宜吃。……秋季的气功导引,可于清早尚未起床时,闭目叩齿廿一下,吞咽口液,并搓热两手熨眼皮数次,此很能使视力明朗。
    箴言:冬三月……人之骨痛者,肾虚也;人之齿多龃者,肾衰也;人之齿堕者,肾风也;人之耳痛者,肾气壅也;人之多欠者,肾邪也;人之腰不伸者,肾乏也;人之色黑者,肾衰也;人之容色,紫面有光者,肾无病也;人之骨节鸣者,肾羸也;肺邪人肾则多呻,肾有疾当吹以泻之,吸以补之。  (元?丘处机《摄生消息论》)。
    语译:冬季的三个月,……如有人感到骨痛的,那是因为肾虚;齿不齐正的是因为肾衰;牙齿脱落的是因肾风;耳痛的是因肾气壅滞;人爱打哈欠的是因肾有邪气;人的腰伸不直的是因肾已困乏;人的颜色发黑的是因肾衰;人的面色紫而光泽是肾健无病;人的骨关节鸣响的,是因肾气疲弱;肺病传肾则人多呻吟。对肾的疾病,可以吹气为泻肾,吸气为补肾
    箴言:冬时伏阳在内,有疾宜吐;胸膈多热,所忌发汗,恐泄阳气故也。宜服浸药,或山药一、二杯,以迎阳气。寝卧之时,稍宜虚歇,寒极方加棉衣,以渐加厚,不得一顿便多。惟无寒即已,不得频用大小烘炙,尤其损人;手足应心,不可以火炙手,引火人心,使人烦躁;不可就火烘炙食物,冷药不治热极,热药不治冷极,水就湿,火就燥耳。饮食之味,宜减酸增苦以养心气。冬月肾水味咸,恐水克火,心受病耳,故宜养心。宜居处密室,温暖衣衾,调其饮食,适其寒温,不可冒触寒风。老人犹甚,恐寒邪感冒,为嗽逆麻痹昏眩等疾;冬日阳气在内,阴气在外,老人多有上热下冷之患;不宜沐浴,阳气内蕴之时,若加汤火所逼,必出大汗。高年骨肉疏薄,易于感冒,多生外疾;不可早出,以犯霜威;早起,服醇一杯以御寒;晚服消痰凉膈之药以平和心气,不令热气上涌;切勿房事,不可多食炙肉面馄饨之类。(元?邱处机《摄生消息论》)。
    语译:冬季三个月中人的阳气多潜伏在体内,如有病须治疗时宜采用吐法使病邪外泄;心膈处感有发热时,忌多汗或用汗法,是防止伏阳外越的缘故。此时宜服浸药的,如山药一、二小杯,以迎升阳气抗病。如感体力虚乏时应多休息入睡。当感到寒冷已甚时才加棉衣,并逐渐因冷极而加厚,不可一次加得很多很厚。屋帷之内感到没有寒意就可以了,不宜过多地用火热烘烤,这样是很损伤人体的;人的手足是与心相感应的,故冷时也不可用手烤火过热,此可将火热引入心气,使人烦躁不安;不可对着火上烘烤食物即吃,寒凉的药是治不好热极的病,亟温热的药也不用来治冷极的病,这是因为寒水多湿,火热多燥的缘故。冬季的饮食,宜减酸味增苦味来保养心气。冬三月因肾主令,其水司咸味,因恐肾水克心火,心易受病累,故冬季宜养心气。故宜居住在不透风的房室内,衣裳应穿得十分保暖,要调理好饮食五味,使冷热适宜,切不可迎寒顶风。老年人更应十分注意,是恐被寒邪引发感冒而发咳喘、麻痹、头昏眼花等病;因冬三月,阳气多潜藏于体内,阴气多越于体表,此时老年人多有上热下冷的不适毛病;老年人于冬季不宜多用热水洗澡,这是因为内藏的阳气,如为热烫的浴水所逼必大汗淋漓,老年人骨肉疏薄,这就常易患感冒并引发其他病患;冬天不宜过早外出以触感寒风冰霜的淫威;早上起床后,可饮醇一杯以御严寒;晚间可酌情服用消痰饮凉膈热的药使心气和平,不致心火上涌;入冬宜戒房事,不可对烧烤肉食,馄饨面食过多的进服。
    评述:此句对冬季的衣、食、住、行、入睡、用药和房事等项的养生要求备述颇为详细,对老年人更多叮咛,确有经验之谈,迄今仍有些颇具指导保健长寿的实用意义。当然,其中某些用五行生克制化类推的有关措施,如饮食减酸增苦,不可沐浴之例聊供借鉴,并非绝对的清规戒律。
    箴言:安不忘危,存不忘亡,此圣人之预戒也。  (明?胡文焕《新创摄生集览》)。
    语译:生活安定的时候不要忘记可能发生危难的事情,人生健存的时候不要忘记可能病死的不幸。这些都是善于养生者的预见和警戒意识。
    箴言:明治病之术者,杜未生之疾。  (晋?葛洪《抱朴子?用刑》)。
    语译:明隙诊治病患的医术的人,多应有预防尚未发生的一些病的保健养生技能。
    箴言:遇事始知闻道晚,抱疴方悔养生疏。(宋?陆游《剑南诗稿》)。
    语译:遇到了麻烦事不好处理时,才知道自己所学所闻的真本领太少太晚,当自己生了病时才后悔以往对养生之道的荒疏是无知的。
    箴言:与其救疗于有疾之后,不若摄生于无疾之先。(元?朱震亨《丹溪心法》)。
    语译:与其在生病后去救治,不如在无病前去摄生保养。
    箴言:以方药治已病,不若以起居饮食调摄于未病。(清?曹庭栋《老老恒言?防疾》)。
    语译:用方药来治疗已得的疾病,还不如病前在生活起居、饮食等方面的调理摄养更为有利。
    箴言:爽口物防须作疾,快心事过必为殃。与其病后能求药,不若病前能自防。(宋?邵雍《击壤集》)。
    语译:多贪口福的人须当注意患病,如心所欲的快事过多必生祸殃。与其得病后去求医求药,何不在病前注意做到预防和摄养呵。
    箴言:养生之本,凡事有节;人之寿夭,在乎调摄。(明?龚廷贤《寿世保元》)。
    语译:养生的根本法则是,做任何事都要有理有节;人的长寿与夭亡,关键在于平时的调养珍摄。
    箴言:善摄生者,惟能审万物出入之道,适阴阳升降之理,安养神气,完固形体。使贼邪不得人,寒者不能袭。(宋?赵佶等《圣济总录》)。
    语译:?善于养生长寿的人,主要是能审察天地间万事百物进退出入的道理,能适应阴阳消长升降的变化,平时能安养其神气,保护身形健全结实,使病邪无法入侵,冷热也无法向他袭击。
    箴言:谨于摄生,春夏奉以生长之道,秋冬奉以收藏之理,饮食之有节,起居而有常,少思寡欲,恬淡虚无,精神内守,此无病之时,不药之药也。(元?罗天益《卫生宝鉴?无病服药辨》)。
    语译:要谨慎把握养生的习练,春生、夏长、秋收、冬藏相应顺奉,进饮食有节制,生活起居有常规,清心少欲,淡泊平静不奢华,经常保持精气神的健康强壮,这些都是未生病的时候,不需用药的特殊预防药。
    箴言:肌肤欲其比也,血脉欲其通也,筋骨欲其固也,心志欲其和也,精气欲其行也。若此则病无所居,而恶无所由矣。病之留,恶之生也,精气郁也。(战国?《吕氏春秋?达郁》)。
    语译:肌肉皮肤应长得致密紧细,血脉应让其顺利通畅,筋骨应使其坚固健实,心神情志应尽可能平和安静,精气应尽可能运行通畅。这样就不可能有病邪留身,恶疾也无法产生。病邪的留身,恶疾的发生,都是由于精气的郁滞所引起。
    箴言:心为一身之宰,脾为万物之母,养心养脾,摄生最要。 (清?陈文囿《医述》)。
    语译:心为人一身的主宰,脾土为包括人在内的万物的母亲,故善养心脾这人生的两大父母,实为养生最重要的原则。
    箴言:养生者,不过慎起居、饮食,节声色而已。节慎在未病之前,而服药在已病之后。今吾忧寒疾而先服乌喙,忧热疾而先服甘遂,则病未作而药杀人矣。(宋?苏轼《东坡先生志林集》)。
    语译:养生所采取的措施,只不过是饮食起居宜谨慎,和节制浪声淫色而已。这慎与节是用在来病之前而先预防,而求医服药则在疾病已生之后。今我们有的人因怕患寒疾而先服乌头类热药,怕患热疾而先用甘遂等寒药,这岂不是疾病未发而药却在杀人害人了吗!?
    语译:养生之药不可乱吃浪吃!未病而先用药,岂不是自找苦吃和自惹祸灾吗?
    箴言:老来疾病,都是壮时作的。(明?德清《菜根谭》)。
    语译:老年人得的疾病,大多是少壮时逞欲逞性所潜伏下来的。
    箴言:人待老而后保生,是犹贫而后蓄积,虽勤亦无补矣。 (清?粱章钜《退庵随笔》)。
    语译:如果一个待老年后才注意养生,这就好似如贫穷后才想到去储蓄一样,虽一再卖力也于健康少有补益。

二、劳逸结合
    箴言:天之生物,故恒于动,人有此生,亦恒于动。(元?朱震亨《格致余论》)。
    语译:天地间能孕育出各种生物,是因为宇宙的经常运动,之有其生命,亦在于经常的运动。
    箴言:运体以却病,体活则病离。(明?高濂《遵生八笺》)。
    语译:人经常运动身体可防止生病,形体活动常可使疾病离身。
    箴言:常亲小劳则身健。(清?申涵光《荆国小语?序》)。
    语译:经常身体作些轻微劳动可使人健壮少病。
    箴言: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周易》)。
    语译:宇宙间的天体在不断的运行迄今健运从未停歇,善养生的人也以健运而强壮却病。
    箴言:衣欲常漂,食欲常饥,体欲常劳。(西汉?董仲舒《春秋繁露?循天之道》)。
    语译:衣服要经常漂洗,饮食要经常似饥欠饱,身体要经常劳动。
    箴言:动摇则谷气得消,血脉流通,病不得生。(晋?陈寿《三国志》)。
    语译:人经常运动摇摆,可使五谷饮食容易消化吸收,血脉流通不滞,疾病也不易发生。
    箴言:养生莫善于习动,夙兴夜寐,振起精神,寻事去做,行之有常,并不因疲,日益精壮。(清?颜元《雪斋先生言行录》)。
    语译:养生的举措好莫过于经常运动,早起晚睡,振作精神,经常找事做,经常去运动,并不因而疲乏,且身体日益精壮健康。
    箴言:人身欲得摇动,则谷气易消,血脉疏利。(明?高濂《遵生八笺?延年却病笺上》)。
    语译:人的身体要时有运动摇摆,这就使饮食易于消化吸收、血脉运行顺畅。
    箴言:发宜多栉,齿宜多叩,液宜常咽,气宜清炼,手宜在面。此为修昆仑之法。(明?郑暄《昨日庵日纂》)。
    语译:头发宜多梳理,牙齿宜多上下互叩,唾液宜常吞咽,元气宜常呼吸炼息,手宜经常按搓脸面各处。这是修炼头面的养生法。
    箴言:目宜常运,齿宜常叩,气宜常提,津宜常咽。(清?丁基誉《寿世秘典》)。
    语译:双眼宜经常运动并左右远近环视,牙齿宜上下常叩交啄,鼻肺之气宜经常提运,口中津液宜经常吞咽。
    箴言:延年却病,以按摩导引为先。(明?高濂《遵生八笺?延年却病笺上》)。
    语译:要延年益寿健壮无病,必须以按摩导引等动形养生措施为先导首选。
    箴言:久视伤血,久卧伤气,久坐伤肉,久立伤骨,久行伤筋,是谓五劳所伤。(战国《内经?素问?宣明五气篇》)。
    语译:运眼望物过久可伤血,睡卧太多可伤气,久坐可伤肉,久站可伤骨,久行可伤筋,这叫五劳,也就是过度劳动之五伤。
    评述:养生宜运动劳作,唯须适当。如运动过久,劳作太过,则反有损健康,此即所言之“甚劳有害”之意。
    箴言:力视损明,力听损聪,疾言阻德,功伪败功。(汉?严遵《道德指归论?天下有始篇》)。
    语译:过度地使用视力可损伤目之明亮,过度的使用听力可损伤耳的聪声,逞口而出的言词常阻滞个人的德性,弄虚作假可败坏自己的功德。
    箴言:天地之道至纯以大,尚犹节其章光,爱其神明,人之耳目曷能久重劳而不息乎?精神何能久驰骋而不既乎。  (西汉?刘安《淮南子?精神》)。
    语译:天地的威力和规律是宏大雄伟的,尚能节制它的伟力和光亮,钟爱它神明威力,人的耳目怎么能胜任过重过久的劳动运作而不休息呢?精神又怎能长久过度运用而不停歇呢!?
    箴言:识事之有当,不任非当之事。事非当则伤于智力,务过分则毙于形神。(唐?司马承祯《坐忘论?简事》)。
    语译:办事先要识清此事是否洽当和力所能及,切不可作不当和不胜任之事。做不恰当的事则伤己智识良知,做力所不能及的事则己反可伤损心神和形体。
    箴言:养性之道,常欲小劳,但莫大疲及强所不能堪耳。(唐,孙思邈《备急千金要方?养性序》)。
    语译:养性保生的措施,应常作轻微的劳动,但不可太使疲困和做己所不能胜任之事。
    箴言:力所不胜而强思之,伤也。力所不任而强举之,伤也。深虑重喜皆有伤也。(宋?姚称《摄生月令》)。
    语译:自己才力不能胜任的事却要强行去思考,常能伤损健康,己力所不能胜任的事却要强行去干,也会伤损健康。过度的思虑和过份的喜悦都对身体有伤害,不宜强求。
    箴言:神大用则竭,形大劳则敝,神形蚤”衰,欲与天地长久,非所闻也。(东汉?班固《汉书》)。
    注释:
    ①蚤:通“早”。
    语译:心神使用太过则易衰竭,身形过度劳累则疲败,一个人的神与形早衰,而又想生命与天地共长久的,从未听说过。
    箴言:极目远视,夜读注疏,久居火,博奕不休,饮不已,热餐可食,抄写多年,雕镂细巧,房室不节,泣泪过多,刺头出血,迎风追兽,丧明之由。(唐?孙思邈《备急千金要方》)。
    语译:极瞪双目看远,夜读蝇头小字的注疏,久住火弥漫之室,整日打牌下棋不休息,从早到晚饮不断,烫热的饮食也争食,抄抄写写数十年,每日精工细琢的雕刻,夫妻性生活无节制,哭泣眼泪过多,常因刺头出血,对着风追赶野兽,这都是使自身眼睛失明的常见原因。
    箴言:故养老之要,耳无妄听,口无妄言,身无妄动,心无妄念,此皆有益老人也。(唐?孙思邈《千金翼方》)。
    语译:养老年最重要的措施是:耳不听靡靡之音,口不说粗鄙之言,身形不乱劳乱动,心神无私心杂念,这些都有益于老人养生。
    箴言:远唾损气,多唾损神,多汗损血,疾行损筋。(宋?张呆《医说》)。
    语译:经常向远处吐唾沫可伤元气,多吐唾液可损心神,常出汗多可损耗血,常快步行走可伤损筋。
    箴言:养生之人,欲血脉常行,如水之流。坐不欲至倦.行不欲至劳;频行不已,然宜稍缓,即是小劳之术也。(宋?蒲处厚《保生要录》)。
    语译:养生的人,要使血脉经常通畅,如水的通流无阻。坐时不可至有倦意,行不可至感疲劳;如果须多次不断的步行,则步伐宜徐缓,这就是轻微劳动的方术。
    箴言:眼者身之镜,耳者体之牖①,视多则镜昏,听多则牖闭。(宋?李石《续博物志》)。
    注释:
    ①牖:音you读有音,窗户也。
    语译:双眼为人身的镜子,双耳为形体的窗户,久视过多则镜子浑蠓不清,倾听过多则门窗皆闭听音不清。
    箴言:百忧感其心,百事劳其形,有动于中,必摇其精,人常有多思多忧之患,方壮遽老,方老遽衰。  (北宋?欧阳修《秋声赋》)。
    语译:过多的忧愁可使心神常因而感应,过多的事务可劳损人的身形,心神感应动于中,必多动摇其精气。如人常有多思虑、多忧愁的侵袭,则可使刚至壮年之人即变为老人,刚至老年即身心已衰弱不堪。
    箴言:凡叫喊、跳跃、歌啸、狂舞、奔逸、超走之类,凡以力从事者,皆能损气。(明。陈继儒《养生肤语》)。
    语译:凡从事叫喊、跳跃、唱歌、狂舞、奔跑、迅走等剧烈运动或做劳动用力过大的情况,都能损伤元气。
    箴言:心劳则百病生,心静则万邪息。  (明?龚信《古今医鉴》)。
    语译:心气过于劳累则百病丛生,心神恬静安逸则百病皆止息。
    箴言:颜色憔悴,所由心思过度,劳碌不谨。(明?高濂《遵生八笺》)。
    语译:人的颜色憔枯悴晦,是由于操心过度、过份劳累劳作所致。
    箴言:善摄生者,不劳神、不苦形、神形既安,祸何由可致? (明?胡文焕《新刻摄生集览》)。
    语译:善于养生的人,多既不劳累心神,又不苦其身形,其神形既都安泰,疾祸又怎能发生呵。
    箴言:心常清静则神安,神安则七情皆安,以此养生则寿,没世不殆。心劳则神不安,神不安则精神皆危。  (明?万全《养生四要》)。
    语译:心气清淡平静则心神安泰,神安则七情因而安于调节,用这种方法养生则可延年益寿,不会夭折。如果心气过于劳累则心神不安,心不安则精神身形皆易病而临危。
    箴言:视过损明,语过损气,思过损神,欲过损精,谓之四损。(明?万全《养生四要?慎动》)。
    语译:用眼视物太过可损其明亮,用口言语过多则损伤元气,思虑过多伤心神,欲嗜过多损精气,此即谓之“四损”。
    箴言:出则从车,人则以辇①,务以自佚②,命之曰拓蹶之机。 (战国?《吕氏春秋?本生》)。
    注释:
    ①辇:音nian,人拉之车。
    ②佚:通逸。
    语译:有的人出门则坐轿车,人家还坐人拉车,一味追求自身的安逸,这就是自招瘫痪的原因。
    箴言:形不动则精不流,精不流则气郁。(战国?《吕氏春秋?尽数》)。
    语译:人是需要运动的,身形不动则精气也不流动,精气不流动则气血郁滞而常病。
    箴言:养备而动时,则天不能病……养备而动罕,则天不能使之全。(战国?荀况《荀子?天论》)。
    语译:如人所需的衣食齐备而充足,再加上运动劳作有经常且有节制,则天地也不能使之患病,……若衣食虽足养而其作劳运动太少,则天地也无法保健而使之安全。
    箴言:终日稳坐,皆能凝结气血,久即损寿。(明?龚廷贤《寿世保元?饮食》)。
    语译:每日整天稳坐少动,都能使气血郁滞不能通畅运行,久之即可夭损寿命。
    箴言:终日屹屹端坐,最是生死,人徒知久行久立伤人,而不知久卧久坐之尤伤人也。(明?李梃《医学入门》)。
    语译:终天坐着不动,最关人之生死。一般人只知久行、久站可伤人,殊不知久睡、久坐不动更能伤损人。
    箴言:终日坐书房中,萎惰人精神,使筋骨疲软,以至天下无不弱之书生,无不病之书生。生民之祸,未有甚于此者也。(清?颜元《雪斋先生言行录》)。
    语译:每天整日坐在书房不动,这样可使人的精神萎靡不振和懒惰,使全身筋骨酥软疲困,所以人都说世间没有不萎弱的书生,也没有不病的书呆子。对求生人的祸害,没有比这更甚的了。
    箴言:善养生者,使之能逸而能劳。(宋?苏轼《苏东坡集?教战守策》)。
    语译:善于养生的人,常能做到劳逸结合,既不只劳不逸,也不只逸不劳。
    箴言:养生之道,莫久行、久坐、久卧、久视、久听……此所谓能中和,能中和者必久寿也。(南梁?陶弘景《养性延命录》)。
    语译:养生的重要原则是,不要持久地行走、睡卧、眼看、耳听、端坐,……能坚持做到这些即为中庸平和、劳逸结合的养生要求,也因此而能延年益寿。
    箴言:动止有常、言谈有节。(明?龚廷贤《寿世保元》)。
    语译:劳动与静止要做到常相结合,言语与谈论也要有节制,这才符合养生之道。
    箴言:久劳则安闲以保极力之处,久逸则导引以行稍滞之气。 (唐?施肩吾《西山群仙会真记》)。
    语译:若劳动太久则须用安闲休息来修复过劳的付出,若生活太安逸则须用导引微动以使稍滞的气血能通畅运行,这就合乎动静结合和劳逸结合的养生之道。
    箴言:造物劳我以生,逸我以老,少年不勤,是不知劳;老年奔驰,是不知逸。(明?高濂《遵生八笺》)。
    语译:宇宙之造化万物,是通过劳动使我生存,通过安逸使渐衰老,少年时怠惰不勤快,是不知劳动的重要;老年时仍奔波勤劳,是不知安逸的作用。故劳与逸要和调适中。
    箴言:气之与神并为阳也,逸则气神安,劳则气神耗。(宋?严用和《济生方》)。
    语译:人的元气与心神都属于阳,故适当的安逸可使气与神也安和,过度的劳作则气与神被耗伤。
    箴言:能以朝至暮常有所为,使之不息乃快,但觉极当息,息复为之,此与导引无异也。(南梁?陶弘景《养性延命录?教诫篇》)。
    语译:从早至晚地常有作有为,使自己不停息才感爽快,但如感觉到有些疲困了就该休息,休息待身体复原后再又作习小劳,这种劳逸结合实与导引没有什么差异。
    箴言:晨晡节饮食,劳逸时卧起,藉此来长生,耄期直易尔。 (宋?陆游《野兴?十四》)。
    语译:早晚时要适当节制饮食,劳动后需要睡歇、逸憩后需要劳作,像这样劳逸结合地保健养生,活到八、九十岁是不难的。
    箴言:看书涩似上羊肠,得睡甘如饮蜜房,起坐藤床搔短发,数声画角报斜阳。(宋?陆游《倦眠》)。
    语译:当看书看到好似上羊肠小道一般苦涩艰辛的时候,躺睡安逸片刻真比饮蜂蜜还香甜,安睡后从藤床上坐起搔梳数十次短发以行导引,在这样劳逸结合的意境中画角几声报到了日影偏西的时光。
    评述:这几句诗文虽是文人骚客呤咏之作,但也表达了古人劳逸结合的养生习惯,“劳逸时卧起”,“起坐藤床搔短发”等句都生动如实地形容了其劳逸相辅的所作所为。据悉,陆游虽曾有情恋的心伤,但也能延寿至古稀以往,我们不能不说其劳逸有致是厥功非小的。

三、生活起居
    箴言:《经》曰:春秋冬夏,四时阴阳,生病起于过用。(明?高濂《遵生八笺》)。
    语泽:《内经》说:春夏秋冬,四季有阴阳消长,人的生病主要在于不能顺应春生、夏长、秋收、冬藏等四季阴阳的变化而过度使用从而发生疾病。
    箴言:起居常慎则天真之气得养。(清?徐灵胎《内经诠释?上古天真论》)。
    语译:人的起居生活能经常谨慎调理适中,则常可保养好精气和元气、真气使人处于养生态势。
    箴言: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春秋?老子《老子?八十章》)。
    语译:欲求长寿的人,宜做到所进的饮食味道甘淡,服饰较美观怡人,生活起居安定,对地方的习欲乐于顺应。
    箴言:慎节起卧,均适暄寒。(南北朝?颜六推《颜氏家训》)。
    语译:谨慎调节四季起床睡卧的规律,对四季的冷热饮食及人们的地域习惯也要寒暑、冷热适己都十分融洽欢乐。
    箴言:养生之方,唾不及远,行不疾步,耳不疾听,目不久视,坐不至久,卧不及疲,先寒而衣,先热而解,不欲极饥而食,食不过饱,不欲极渴而饮,饮不过多。凡食过则积聚,饮过则成痰癖。不欲甚劳甚逸,不欲起晚,不欲汗流,不欲多睡,不欲奔车走马,不欲极目远望,不欲多啖生冷,不欲饮当风,不欲数数”沐浴,不欲广志远愿,不欲规造异巧。冬不欲极温,夏不欲穷凉,不露卧星下,不眠中见肩,大寒大热,大风大雾,皆不欲冒之。五味人口,不欲偏多,故酸多伤脾,苦多伤肺,辛多伤肝,咸多伤心,甘多伤肾,此五行自然之理也。(晋?葛洪《抱朴子?极言》)。
    注释:
    ①数数:音shuo,读索,频繁、多次,屡屡之意。
    语译:养生的方法是,吐唾液不要用力吐得很远,因此可伤气,行走不要太急太快,耳不要使劲去听,双眼不要久视,端坐不要过久,睡卧不要睡得懒洋洋的,要在将冷时即加衣,将热时即减衣,不要饿极了才进食,食不可过饱,不要渴极了才去饮水,饮水不宜过多。大凡饮食过饱则易生气血积聚成痞的病,饮水过多易生痰饮、水饮。不宜过劳过安逸,不要每天起床太晚,不要因劳而流汗过多,不要贪睡不起,不要如马车一样奔走过快,不要经常用眼看得很远很费劲,不要多吃生冷饮食,不要对着风吹喝,不要洗浴太多太频,不要脱离实际地立大志许空愿,不要异想天开地标新立异。冬天虽冷也不宜太温,夏天虽热也不宜太贪凉,不宜于星光下露宿,不宜睡觉时两肩露在被外面,对极度的寒热和亟大的风雾都不宜轻率地冒犯。进食饮食五味不宜过多,酸味太多可伤脾气,苦味太多可伤肺气,辣味太多可伤肝气,咸味太多可伤心气,甜味太多可伤肾气,这些都是五行生克制化的自然道理。
    评述:这句箴言较广泛、较系统地从生活、起居、习惯、饮食、睡眠、劳逸、季节、沐浴、气候、五味、五官等方面简要地总结了古代养生家的一般经验和要求,有的是应该做到的,有的是应该注意防范的,当然,有的也可能不太合时尚的,但前车之鉴,也不无警惕作用。
    箴言:体欲常劳,食欲常少,劳无过极,少无过虚,去肥少浓、节咸酸,减思虑,捐喜怒,除驰逐,慎房室。  (南梁?陶弘景《养性延命录?教诫篇》)。
    语译:人的身体宜经常劳动、饮食不宜太饱,但劳动不可太过,食少不可使太少而饥,肥腻和浓味的东西须尽量不食,咸味酸味食物应予节制,思虑不宜多而宜减少,喜怒等七情宜尽可能调理适度,去除争名夺利的追逐,夫妇性生活也宜调节适宜。  
    箴言:发宜多梳,目宜常运,耳宜常凝,齿宜常叩,口宜常闭,津宜常咽,气宜常提,心宜常静,神宜常存,背宜常暖,腹宜常摩,胸宜常护,囊宜常裹。(明?冷谦《修龄要旨?起居调摄》)。
    语译:头发宜多梳理,双眼宜常运动,双耳宜常凝听,牙齿宜常上下对叩,口宜常闭少讲话,唾液宜常下咽,元气宜常升提,心气宜常宁静,精神宜常维护,背脊宜长保温暖,腹脐宜经常按摩,前胸宜常保护,阴囊(或外阴)宜常加护理。
  .箴言:养性之道,莫久行、久坐、久卧、久视、久听,莫强食饮,莫大沉醉、莫大愁忧,莫大哀思。  (南梁?陶弘景《养命延性录?教诫篇》)。
    语译:保养性命的方法是,不要一时行走太久、端坐太久、睡卧太久、注视太久、凝听太久;不要过多饮食、过多喝沉醉;不要太忧愁、太哀怨和思念。总之是不要太过份。
    箴言:一曰寡欲,二曰节劳,三曰息怒,四曰戒,五曰慎味。(明?袁黄《摄生三要》)。
    语译:养生须着重在:一是欲念宜少,二是劳动宜节制过劳,三是要不发大怒,四是戒尽量少喝,五是对饮食五味要慎重选用。
    箴言:口中言少,心头事少,肚中食少,自然睡少。依此由少,神仙可了。(明?息斋居士《摄生要语》)。
    语译:口要不多讲话,心要少挂念一些事,肚胃要少进一些饮食,睡眠也不宜太多。按此“四少”养生,自可延年益寿。
    评述:古养生家认为,少言可养气,事少可养心,食少养脾胃,睡少气血活。总之是要劳逸适度,聚精养神气。
    箴言:衣不①热,蝉热则理塞,理塞则气不达。(战国?《吕氏春秋?重己》)。
    注释:
    ①:音dan,读单,太热。
    语译:衣服不要穿得太多使人感到极热,极热则可使人的肌肤纹理堵塞,肌肤闭塞则卫气不能透达而易致病。
    箴言:湿衣及汗衣皆不可久着,令发疮及患风搔痒。(南梁?陶弘景《养性延命录?杂诫篇》)。
    语译:湿衣和出汗多的衣都不可再久穿而宜即时换去,否则,可导致皮肤生疮及患风病搔痒难耐。
    箴言:先寒而衣,衣不得顿多。先暖而解,解不得顿少。(唐?施肩吾《西山群仙会真记》)。
    语译:气候转寒之前就得加衣,但加衣不可太多。气候转暖之前就得减衣,但减衣不可马上太多。
    箴言:寒欲渐著,热欲渐脱。腰腹下至足胫欲得常温,胸上至头欲得稍凉,凉不至冻,温不至燥。(宋?蒲处厚《保生要录?论衣服门》)。
    语译:天气转冷了要渐渐加衣,天气转暖了要渐渐脱衣。从腰腹部以下至足踝处常得使之感到温暖,胸脯以上至头部常得使人感有凉意,但凉意不应是变成冷冻感,温意亦不应使变得燥热不适。
    箴言:冬日温足冻脑,春秋脑足俱冻,此乃圣人之常法也。 (南梁?陶弘景《养性延命录?杂诫篇》)。
    语译:冬天足部宜使感温暖,头脑部位使感有凉意,因可避免易感冒或发生骨关节病;春秋两季则头脑和双足都要使感到有凉意。这是善于养生的人在日常生活中为顺应季节气候的变化所常采用的方法。
    箴言:盛热亦必著单卧服,或腹胫以上复被,极宜人。(宋?蒲处厚《保生要录?论衣服门》)。
    语译:夏暑甚热天气,睡觉时也必需穿上单薄睡衣,或是在腹及足胫以上部位盖单被,这是最适宜于盛暑时的睡卧方法。
    箴言:背宜常暖,暖则肺气不伤。(明?万全《养生四要》)。
    语译:为什么说,背部应该常使温暖呢?这是因为:背暖则可使肺气不受外界凉冷邪气所耗伤而患病。
    箴言:凡衣服、巾、栉、枕、镜,不宜与人同之。(唐?孙思邈《千金要方》)。
    语译:凡自己所用的衣服、毛巾、梳篦、枕头、镜子都不宜与他人共用。
    评述:此句箴言虽只指明自己私用的日常生活用品不宜与他人共用,实际上这即是古人“治未病”的医学预防疾病思想的萌芽。
    箴言:春寒莫著锦衣荡,夏月汗多须换著,秋冬觉冷渐添加,莫待生病才服药。(唐?孙思邈《孙真人卫生歌》)。
    语译:春天还有乍寒的时候切莫穿著花俏而薄的衣裳闲荡,这是很容易受凉生病的,夏季暑热出汗较多,被汗浸湿的衣服宜即换下来以免受暑湿的为患;秋冬天气已寒冷应该渐渐添加衣服以保温暖,切不要等待生病了才去服药而宜预防为先。
    箴言:冬伤于寒,春必病温。(战国?《
黄帝内经?素问?生气通天大论》)。
    语译:在冬季感寒而伤其邪气,到春天多可引发春温之病。
    箴言:夜漱却胜朝漱。(宋?温革《琐碎录》)。
    语译:夜晚入睡前漱口,其清洁除邪的作用远较早晨的漱口有益得多。
    箴言:坐卧莫当风,频于暖处浴。(晋?葛洪《枕上记》)。
    语译:不要在当风的地方睡卧和坐休,洗澡应当在温暖的地方才不会生病。
    箴言:每日一浴,冀通血脉,腠理通和。(唐?刘祠《混俗颐生录》)。
    语译:每天洗次澡,可使气血更通畅运行,皮肤肌肉也能得到和煦充分的滋养。
    箴言:栉头理发,欲得过多,通流血气散风湿也。(南梁?陶弘景《诰真》)。
    语译:要经常梳头理发,可使气血运行流畅,并可散风湿病邪。
    箴言:梳头洗脚长生事,临卧之时小太平。(宋?郭尚贤《清异录》)。
    语译:睡觉之前,梳头洗脚可流通气血,使睡眠安稳,是养生长寿的好习惯。
    箴言:坐而假寐,醒时弥觉神清气爽,较之就枕而卧,更为受益。然有坐不能寐者,但使缄其口,闭其目,收摄其心神,休息片时,足当昼眠,亦堪遣目。(清?曹庭栋《老老恒言?昼卧》)。
    语译:乏时坐着打盹(假睡),醒后每更觉神清气爽,比上床枕头而睡更为有益。但也有坐着不能打盹的,这也无碍,只要此时能闭口、闭眼使心神收敛安宁,如此稍为休息片刻,也可与午睡比美,也可敛目静心。
    箴言:午后坐久微倦,不可便榻即眠,必就卧室安枕,平时或醒或寐,任其自然,欲起即起,不须留恋。(仝上句)。
    语译:午后坐久了稍感疲倦时,不要在便榻上睡,必须去卧室床上垫枕休息,此时或醒或打盹都可任其自然,不要勉强,如想起来,那就马上起床,不要赖床留恋不舍。
    箴言:寄语衰年人,寒暑宜固防。(清?袁枚《小仓山房集》)。
    语译:我要告诉老年体弱的人,对寒冷和暑热一定要十分注意防范。
    箴言:悦亲戚之情话,乐琴书以消忧。  (晋?陶渊明《归去来辞》)。
    语译:喜欢倾听乡亲戚友的知心话令人喜悦难忘,琴书乐听乐读可藉以消忧解愁。
    箴言:静坐之乐,读书之乐,赏花之乐,玩月之乐,观画之乐,听鸟之乐,狂歌之乐,高卧之乐。(清?石成金《长生秘诀》)。
    语译:洽宜的静坐、读书、赏花、玩月、观画、听鸟啼、和狂歌、高枕而卧等都可以怡养天和、乐壮身心。
    箴言:治目当如治民,治齿当如治军。  (宋?苏轼《东坡志林》)。
    语译:治理和保护.眼睛应当像治理和爱护人民一样,治理和保护牙齿应当像统帅和爱惜军队一样要倍加珍惜调理。
    箴言:起居不节,用力过度,则络脉伤。(战国?《内经?灵枢?百病始生篇》)。
    语译:生活起居没有节制,劳作用力太过,都可使脉络受伤,影响气血健运。
    箴言:起居无节,半百而衰皆以斫①丧精神,事事违道,故不能如上古之尽其天年也。(明?张景岳《类治?摄生类》)。
    语译:生活起居没有节制,以致不到50岁即现衰者,这都是因为损伤了精神,许多事都违背养生之道,故不能长保健康而尽终其自然的寿命。
    注释:
    ①斫:音zhuo读坐。砍削、砍伤。
    箴言:避暑有妙法,不在泉石间,宁心无一事,便到清凉山。 (宋?温华《琐碎录》)。
    语译:夏天避暑有很妙的方法,可不必去清山泉石间,只要自己心无杂念,清闲平静,就会如置身于清凉山上一样,宁静自然凉。
    箴言:凡旦起,勿以冷水开目洗面,令人目涩失明饶泪。(梁?陶弘景《养性延命录,杂诫篇》)。
    语译:清晨起床后,切不要用冷水洗开双眼和脸面,因这可使人眼干涩、视力丧失和泪水越流越多。
    评述:此句箴言颇值得牢记和慎戒。据知现在山乡僻野尚有不少人有此陋习用冷水浸洗眼睛,常致砂眼沉重而“目涩、?失明、饶泪”者多见,诚宜速戒。
    箴言:久忍小便,膝冷,兼成冷痹。(仝上)。
    语译:经常故忍小便,可使人双膝节冷痛,甚而导致下肢冰凉、麻木、行走不便等症。
    箴言:一日之忌,暮食无饱;一月之忌,暮饮无醉;一岁之忌,暮须远内①;终身之忌,暮须护气。(南梁?陶弘景《养性延寿录?御女损益篇》)。
    注释:
    ①远内:避免与妻(内人)性交。
    语译:晚餐过饱入睡,可损一日之寿;暮饮醉而卧,可损一月之寿;夜与女性交,可损一年之寿;夜卧须闭口,如张口入睡则多失气、外邪易人而贻害终身。
    箴言:欲得长生,肠中常清;欲得不死,肠中无滓。(汉?王充《论衡?气数》)。
    语译:人若求其长生不死,则必须保持肠胃中的洁静而无秽渣积聚。
    箴言:暖床斜卧日曛腰,一觉闲眠百病消。尽日一餐两碗,更无所要到明朝。(唐?白居易《闲眠》)。
    语译:侧身斜卧在温暖的床上,阳光正暖晒着我的腰背上,一觉睡醒后得此消闲使百病都减消。每日吃一餐饭两碗,淡泊养生我也就别无所需了。
    箴言:安床厚褥,不得久宿。(汉?焦赣《易林》)。
    语译:安适舒美的床铺和厚实的被褥,不可长期作睡卧之地。
    箴言:夏月不宜晚起,令人四肢昏沉,精神情昧。  (唐?刘祠《混俗颐生录?夏时消息》)。
    语译:夏季天热阳升,故人不宜起床太迟,如不早起则人每感昏沉乏力,精神也恍惚不振。
    箴言:盛热时宜于隐处寝卧,辄不得于星月下露地偃坐,兼便睡着使人揉扇风,特宜忌之。(唐?刘祠《混俗颐生录?夏时消息》)。
    语译:暑夏极热的时候,人也宜在屋内荫蔽处睡觉,不可在星月下露地坐息或睡觉,若自己入睡还要他人代为扇风吹凉的,更属禁忌之列。
    箴言:胃不和则卧不安。(战国?《内经?素问?逆调论》)。
    语译:患胃病不舒服平和时则常睡卧不安稳。
    箴言:凡卧,春夏欲得头向东,秋冬头向西,有所利益。(梁?陶弘景《养性延命录?杂诫篇》)。
    语译:睡觉时,春夏季头宜朝向东,秋冬季头宜朝西,这对身心有益。
    评述:此句箴言指出,人睡卧头部朝向四季有别。过去有人认为纯属无稽之谈。但近十年来科学家发现地球磁场在一年四季中有不同的转向,人头宜对正磁力线的南北极始“有所利益”,此说明陶弘景之所言非谬。
    箴言:凡人睡,欲得屈膝侧卧,益人气力。……夜卧勿覆头。……丈夫勿头北卧,令人六神不安,多愁忘。……凡人卧,头边勿安火炉,令人头重、目赤、鼻干。……醉卧不可当风,亦不可用扇,皆损人。……起眠讫,勿大语,损人气。……人卧勿开口,久成消渴并失血气。……早起莫在鸡鸣前,晏起莫在日出后。…… (南梁?陶弘景《养性延命录?杂诫篇》)。
    语译:睡觉时采取屈膝侧卧的体位,有利于人气力的恢复。……夜晚睡时不要把头部盖住。……男子睡时头部不要朝北,因能使人五脏六腑神气不安和、并多忧愁之故。……人睡后其头旁不要摆火炉,因会使人头重、眼红、鼻干燥。……喝醉后不可吹风,也不可用扇,这都会伤损人。……早上起床后,不要大声讲话,以免耗伤元气。……人不要张口入睡,久之可患消渴病或气血不足。所谓莫早起,是说不要在鸡叫前(相当于寅卯之时)起床,在日出以后才起床谓之晏起。……
    箴言:每度洗脚卧。(宋?蒲处厚《保生要诀?论居处门》)。
    语译:每晚洗脚以后才去睡。
    箴言:夜不安寝,衾厚热壅故也,当急去之。仍拭汗,或薄而不安,即加之,睡自稳也。(金?李呆(《脾胃论?摄养》)。
    语译:夜间如睡不安稳时,多半是被褥太厚太热之故,当即减厚热之被褥。如仍微汗,或许是被薄不安的缘故,宜加盖衣被,睡卧就自然安稳了。
    评述:此即谓,睡时被褥不可太厚或太薄。
    箴言:偃勿如伏,仰勿如尸。(明?方孝孺《逊志斋》)。
    语译:睡觉的姿态不能取像尸体那样的挺直伏面,也不能像尸那样仰面伸直四肢侧贴而卧。
    箴言:修行人,行如风,立如松,卧如弓。(清,程林《医暇危言》)。
    语译:善养生的人,行走如风拂,站立如松树,睡卧如弓样弯曲。
    箴言:食饱不可睡,睡则诸疾生。(明?高濂《遵生八笺?延年却病笺上》)。
    语译:饱食以后不可立即去睡觉,因这易致食物积滞引发一些疾病。
    箴言:睡觉勿饮冷水……勿卧湿处……夏不取极凉,冬不取极热。(明?周履清《益龄单?寝息》)。
    语译:睡觉时不要喝冷水,以免积滞成疾……也不要睡卧潮湿之处以免气散血注成病….―夏天睡觉不宜处极凉快的环境,冬天则不宜取极热之处。
    箴言:睡卧最不可嗜,禅家以为六欲①之首。嗜卧则损神气。 (明?李豫亨《推蓬寤语?原养生之教》)。
    注释:
    ①六欲:禅家六欲或指佛家六根。六根即眼、耳、鼻、舌、身、意,眼为视根,耳为听根,舌为味根,鼻为嗅根,身为触根,意为念虑根。
    语译:睡觉切不可嗜好成癖,佛家修行认为是六欲之最。因为嗜睡可耗损神气,人少神气则多病。此时心气涣散、神不守舍,岂能悟佛。
    箴言:居处不安,饮食不时,作疾病者死。(春秋战国?墨子?《墨子?节用》)。
    语译:居住的环境不好,饮食不能按时,这对患病的人不利,可加病致死。
    箴言:室大则多阴,台高则多阳。多阴则厥,多阳则痿。(战国?《吕氏春秋?重己》)。
    语译:房屋过大则多阴凉,过于阴凉则骨节易犯寒凉而不灵便;台基太高则日晒过强,过多的阳光则腿肌易萎软而行走不灵便。
    箴言:眼前无俗物,身外即僧居,水榭风来远,松廊雨过初。 (唐?白居易《仲夏斋居》)。
    语译:两眼所见的没有凡俗之物,我身的四周就是僧人的净居,水亭上清风由远处吹来,松立的长廊雨过后软爽挺拔。此风景如画。
    箴言:问余何事栖碧山,笑而不答心自闲。桃花流水杳然①去,别有天地非人间。(唐?李白《李太白集》)。
    注释:
    ①杳然:杳音yao,去之邈茫,见不到身影。也形容深远幽暗处。
    语译:有人问我为什么要选住在碧山这个地方呢?我笑而不答且心里也闲笑置之。这个地方为什么会使我闲以为乐呢,且看桃花飘落在流水上且悠然地向深幽的远方隐没,这情这景是别有雅致的洞天,而决不是人间所能习见到的胜境优乡。
    箴言:流水之声,可以养耳;青禾绿草,可以养目;观书绎理①,可以养心;弹琴学字,可以养指;逍遥杖履②,可以养足;静坐调息,可以养筋骸。(清?竹伯嵋《闲居杂录》)。
    注释:
    ①绎理:探究事物的原委。
    ②杖履:杖,拐杖;履,鞋子。杖履即拄着拐杖行路。
    语译:听流水潺潺之声,可以陶养耳之闻音;观青色的禾稻绿色的野草,可怡养双目之视;闲来阅书和探究事理,可以养心神安宁;弹琴练字,可以养手指之巧;拄着拐杖作逍遥之行,可以养手足之劳;静坐行气功调呼吸,可以养身心百骸。
    箴言:琴医心,花医肝,香医脾,石医肾,泉医肺,剑医胆。 (清?朱锡绶《幽梦继影》)。
    语译:弹琴听琴可使心旷神怡,观花惜花可使肝气条达,闻香芬芳可使脾胃健运,奇石嶙峋可促肾之伎巧,泉水清澈可润肺肃降,舞剑习武可壮肝胆之魂。
    箴言:常居之室,极令周密,勿有细隙,致风气得人,久居善中人。(宋?蒲处厚《保生要录?论居处门》)。
    语译:经常居住的房屋,墙瓦定要十分严密,不可有细缝小隙,以致风邪能透人,人如久居屋内则易为风邪侵袭而得病。
    箴言:凡欲修养,须择净室,须温凉之宜,用燥湿之异。(明?铁峰居士《保生心鉴?修真要决》)。
    语译:凡要养生长寿的人,先须选择洁净的居室,对房屋的安静、清洁、温凉和燥湿等方面都要有因时、因地的恰当选择。
    箴言:人之起居,室之栖止,须秘密坚固,高朗干燥。(明?陈继儒《养生肤语》)。
    语译:人的生活起居,房室地址的选择,都须十分紧密坚固,屋高爽朗而干燥适宜。
    箴言:幽静之趣,最宜于山居。然孱弱之躯,即山居亦有不宜处。山中多风、湿、云、雾之气,久处能伤脾气。(明?黄永灵《折肱漫录?养形篇》)。
    语译:如要追求幽雅宁静的乐趣,以住在深山里最为适宜。但深山多有山风瘴气、潮湿、云雾气水升腾,若久住此类山区也可伤损脾胃之元气。
    评述:外出挑选养生居住之处,也宜因人之年岁、体之强弱,习性的动静,事业工作的需求而各不相同。有宜深山密林的,有宜闹市繁华的,有宜城居,有宜乡宅……,但尽管所需各异,然要求爽朗、宽敞、干湿适中,出入方便严谨,环境优雅,能生活于自然绿色之中,则大体一致,然在每人的生活实际中,却常因种种原因,颇难达到上述标准的实际要求,虽个中生活实际还得因人而异,但清洁宁静的基本需要似不可少,故个人养生宜随遇而安,重在养心静神,寡欲无华、恬淡自足,身心适劳,并尽可能享受自然的乐趣。

----------------------------

    养生箴言总论

箴言:吾有一譬焉,譬之元霄鏊山之走马灯、拜者、舞者、飞者、走者,无一不具,其中间惟是一火耳。火旺则动速,火微则动缓,火熄则寂然不动。而拜者、舞者、飞者、走者,躯壳未尝不存也。……余所以谆谆必欲明此论者,欲世之养生者,治病者,得以命门为君主,而加意于火之一字。  (《赵献可·医贯·内经十二官论》)。
    语译:我有一个譬喻,大家已看到,元宵夜鏊山的走马灯,其灯中有跪拜的、有跳舞的、有飞的、有走的各色纸扎人都有,其中间仅插有一支火烛。当烛火旺时,那些纸扎的人围着转动的速度就快;当烛火减弱时,纸人的转动就减慢;当烛火熄了时,各纸人就都停着不动。但它们的纸躯壳却仍存在着。……我所以不厌其烦地举此例讲明这个论点,主要是希望世上养生的人、想治好病的人,都要注重人身内“命门”这个重要部位,特别是命门真火的对生命的重要意义。
    评述:前文介绍了金元四大家中以朱震亨、刘完素为代表的滋阴派养生和治病用寒凉药攻肾阳的论点。迄明代,赵献可、张景岳则对滋阴用寒凉十分反对,并提出了如本节所述,无论养生和治病,都必须珍保命门真火为主旨。前者以寒凉伐肾阳,后者以温补峻培真火,这是两个亟端的对立论点!个人认为,滋阴也好,温补也好,关键在于不论养生和治病,首要辨明病人为何证何病,切不可拘执于一说。如辨证(不管是养生或治病)其为肾阴虚者就当滋肾阴,其属命门火衰者就当温补肾阳,切不可因门户之见而忘记中医诊治疾病或养生的大法,那就是“辨证施治”、“辨证施养”!
    箴言:阴以阳为主,所关于造化之原,而为性命之本者,惟斯而已。(《张介宾·内经附翼·大宝论》)。
    阳强则寿,阳衰则夭。……欲有生者,可不以此阳气为宝?即日虑其亏,亦非过也。(《景岳全书·传忠录》)。
    语译:在阴阳中,阳是主,阴是从,世间万物造化的源流,人类生命的根本,仅就是在阴阳中阳是主导这唯一的真理认识上。
    对养生来说,阳气强盛则人长寿,阳气虚衰则人短命。……想延年益寿的人,怎么可以不以阳气为至宝呢?即是每天都怕阳气亏虚而折寿,也不是过错。

[转载]养生大全:心理养生箴言和养生箴言总论
    评述:如上文的评述,显然可发现张景岳在阴阳平调这一概念上是绝对推崇阳气为主导的,殊不知这有时也会犯片面的、机械唯物论的错误的。关键是如上句评述所言,在人类的生老病死过程中,阴阳这一事物,谁是主,谁是从,决不能绝对肯定!否则,阴阳就谈不上平衡协调而养生、防病了。
    箴言:善养生者,可不先养此形以为神明之宅;善治病者,可不先治此形以为兴复之基乎!?(《张介宾·治形论》)。
    语译:善于养生的人,没有不先养好为神志意识所寄托之形体的;善治病的人,没有不先治好病人的为其心身强盛和康复基础之形体的。
    评述:明代名医张景岳通过自己的实践,在继承古人及养生家治形思想的基础上,进一步认识到,养生必先养形,养形则可安神,神安则身形自健,故在此句中明确提出了养生与治病,都宜首重养形的主张,在形与神的关系上首创了“留人治病,治病留人”的辨证观点。
    箴言:凡治病者,必以形体为主;欲治形者,必以精血为先。(《景岳全书·传忠录》)。
    语译:治病的人,必须先主要针对形体病来治;要治形体病,必须先治精血的失调。
    评述:有人因张景岳曾谓:“形即精血也”,故误以为张治形就只是治精血,养生就只是养形。实际上,张原意并非如此。在本句中,前半句的一个“主”字,后半句的一个“先”字,就明确点出了张之养生和治病也并非全在形体和精血。因为既有“主”,则必有“次”;既有“先”,则必有“后”。故我以为,张景岳之养生、治病并非全在形体和精血,只不过侧重于此而已,故不能以偏概全!从张的一些治案和医理中似也可体现出其在养生与治病中并非全是养形和治形的范例。
    箴言:养心说……养肝说……养脾说……养肺说……养肾说。 (《李中梓·寿世青编》)。

[转载]养生大全:心理养生箴言和养生箴言总论
    养心坐功法……养肝坐功法……养脾坐功法……养肺坐功法……养肾坐功法。(《高濂·遵生八笺·延年却病笺》)。
    评述:这两段原文可参阅有关原著及本书以下各章有关从调神、节食、保精等方面对心、肝、脾、肺、肾五脏的调养法。养生须调养五脏,上述诸法较宋元以前已有了很大发展。
    箴言:肾为先天之本……脾为后天之本。(李东垣《医宗必读·肾为先天本脾为后天本论》)。
    语译:肾及其功能是一个人于出生前由先辈传予的生命的本源,脾及其功能是一个人于出生后由生活实践中所获物质的本源。
    评述:在养生须养五脏的理论与实践上,各家多有共识。但究以养何脏为主,则各家不同。严用和、李中梓提倡“补脾不若补肾”,李东垣则独重补脾,并倡养生治病当调养脾肾为中心的五脏为基点。
    箴言:治虚有三本,肺、脾、肾是也。肺为五脏之天,脾为百骸之母,肾为性命之根,治肺治脾治肾,治虚之道毕矣。(《汪绮石·理虚元(钅鉴)·治虚三本》)。
    语译:治疗虚证有三个脏器常为根本,这就是肺、脾、肾三脏。肺是五脏的天盖顶戴,脾是人形体各部分的源泉,肾是人性命延续的根本。故凡治人的虚证,都不外乎是治肺、治脾、治肾。
    评述:汪绮石在此则更以治肺治脾治肾俱重。我以为还是宜先辨证,后再议防治法为妥,若心或肝有证见,何以不予防治?
    箴言:心为一身之宰,脾为万物之母,养心养脾,最为切要。……养病家第一先须于脾胃上着力,每治它病,切须照顾脾胃,不可一意攻伐,忘其根本。……养生家当以养心为先,心不病则神不病,神不病则人自宁。(《郑官应·中外卫生要旨·卷一》)。

    语译:心为君主之官,是心身的主宰,脾为后天之本,为心身滋养的本源,故养心养脾是五脏中最为重要的。有病当治的人,首先应在脾胃上着力,即使治疗其他病时,也必须照顾脾胃,切不可妄用攻伐药而忘掉后天脾胃这个根本。善于养生的人,也当以养心为首务。如心不生病则神志也会无病,神志无病则人自然感到健康安宁。
    评述:因心为一身之主,肾为先天之本,脾为后天之本,故在一般情况下,养生或治病宜以心、脾、肾为切要。但中医辨证论养、辨证论治的根本大法也应时刻不忘。

--------------------
 点击进入
  • 2008-09-19导引养生箴言
  • 2008-09-19气功养生箴言
  • 2008-09-19饮食养生箴言(三)
  • 2008-09-19饮食养生箴言(二)
  • 2008-09-19饮食养生箴言(一)
  • 2008-09-19房事养生箴言(十六)
  • 2008-09-19房事养生箴言(十五)
  • 2008-09-19房事养生箴言(十四)
  • 2008-09-19房事养生箴言(十三)
  • 2008-09-19房事养生箴言(十二)
  • 2008-09-19房事养生箴言(十一)
  • 2008-09-19房事养生箴言(十)
  • 2008-09-19房事养生箴言(九)
  • 2008-09-19房事养生箴言(八)
  • 2008-09-19房事养生箴言(七)
  • 2008-09-19房事养生箴言(六)
  • 2008-09-19房事养生箴言(五)
  • 2008-09-19房事养生箴言(四)
  • 2008-09-19房事养生箴言(三)

 

 

[转载]养生大全:心理养生箴言和养生箴言总论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