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放鬆的層次與境界

 雅軒 2013-07-10

放鬆的層次與境界

氣功修煉,要求鬆、靜、自然,這是氣功修煉過程中最為基本的要求。鬆靜自然的層次、程度越高,功效才越快、越大。其中鬆〈即放鬆身心之意〉是練好氣功的前提,放不鬆,就入不了靜,靜不了則氣功境界的大門可望而不可及,這樣的修煉,宛如竹藍打水、緣木求魚,最終白費功夫,毫無所成。然氣功修煉中的放鬆並非簡單易事,須經過長期修煉或有明師指導、帶功誘導,方能一步一步真正體驗到鬆的一層一層境界。

我總結多年練功的經驗與體會,將氣功修煉的“鬆”歸納為七個層次,一層一層深入。現簡單介紹如下,供同道參研,希望對那些多年來一直執著於形體動作修煉,而功力無所進步、智慧無所增長的人們,有一些啟示與幫助。

一、軟組織鬆

氣功流派眾多,各家各派又有許多不同的練功方法,但從功法的基本形式上講,則離不開調身、調息、調心三個要素。其中調身又是第一步,所謂調身就是在不同的功法中,根據不同的修煉目的與要求,擺成一定的姿勢形態。其中良好的姿勢形態既有利於凝神入靜,培育元氣,又有利於放鬆身心,氣運血行。

將身體姿勢擺成妥當安穩,舒適自然之後,就開始有意識地,使全身從頭到腳的軟組織一段一段、一點一點放鬆,並在整個練功過程中不斷加深放鬆的程度。當然在放鬆身體的過程中,精神心理也要放鬆,只有精神心理放鬆、不緊張,身體才能真正放鬆。這一階段的修煉,是比較艱苦乏味的,因為它不僅沒有多少練功的樂趣,反有形體上的不適〈姿勢不協調,動作彆扭而造成肩背沉重,腰腿酸麻等〉,還久久不見比較高深的、很明顯的氣功效應。

之所以如此,是因為一方面初練氣功,精神尚為放鬆,心理尚不能入靜,雜念紛紜,此起彼伏,情緒不寧,煩躁不安,心息不能相依相隨,身體不能協調統一;另一方面,由於不同的功法對姿勢有不同的要求,要保持某種姿勢,必有一定的肌肉群暫時處於或輕或重的緊張狀態,這與“放鬆”有些矛盾,要消除這種局部緊張對人體心理的影響還有一個過程;還有一個方面的原因是初練者元氣尚不充足,身體心理都容易疲勞。

不過,只要刻苦認真,耐心磨練,不久輕鬆舒適的感覺就會出現,那時姿勢端莊自然,動作協調自如,只覺全身軟組織像棉花一樣疏鬆、柔軟,氣血流暢,身酥體酣,一切疲勞、酸脹、疼痛等蕩然無存。

這是放鬆的第一層次~軟組織的放鬆。在這一階段的修煉過程中,身體皮膚等軟組織會出現諸如酸、麻、熱、脹、痛及涼、寒等感覺,此時當順其自然,不引不導,見怪不怪,任其自生自滅~這些要領對於一般練氣功者早已是耳熟能詳,故在此不作闡述。

二、白骨無肉

軟組織放鬆到上述程度後,如果有明師指導,傳授其它相應功法,或者自己有意無意地、凝神專注地做放鬆修煉,不久,會在某一時刻突然莫名其妙地感覺,自己的身體表面沒有了皮膚、肌肉等軟組織,身體內部也沒有了內臟等組織器官,全身上下只剩下一具白色、光滑的骨骼。

起初是偶爾出現~有時轉瞬即逝,有時持續片刻,後來一旦進入氣功狀態,則此“白骨”隨即呈現,且不消失。在此境界中,有時感覺陰森森甚為恐怖,有時感覺白花花一片迷茫,有時心裏沉寂如死水,了無生氣,有時心裏萬分失落而不知所措???但總的說來,心理上比上述第一層次時的安靜、冷清多了,身體的本體感覺也淡化多了,“鬆”的層次自然也上升了一個台階。

三、關節開離

繼續修煉,在上述基礎上,或有意,或無意地以安詳、恬靜的心態,專注不亂地觀想此白骨,有明師指導配合相應呼吸更妙。不久,全身各關節之間,脊椎等骨骼間隙之間相繼產生了一種無形無相、若隱若現的“氣”,且隨功力的增加逐漸濃厚、膨脹而形成氣團,產生一種壓力、張力,使各關節和脊椎等骨骼間隙,因氣團膨脹而在一定程度上脹開、增大。這時不僅全身神氣飽滿,內力渾厚,而且呼吸細緩均勻、綿綿深長,彷彿無有窮盡。這大概就是老子所謂的“專氣至柔能嬰兒乎”的情形吧!

四、骨體虛化

繼續修煉,在上述基礎上,或有明師指導授以其它相應功法〈如禪道化身功等〉或者有意無意地以安詳、恬靜的心態,專注不亂、持續不斷地觀想、體證上述情景。不久,但覺關節之間和脊椎等骨骼間隙之間的氣團越來越濃厚、渾滿,其壓力、張力越來越大,膨脹力越來越強,且繼而把身體僅剩下的骨骼逐漸虛化、融合〈就像日光照射,白雪消融〉,最後骨骼消失,全身只剩下這一團“和氣”,無骨無肉,無形無體,身心光明,圓融靈妙。心裏只覺其樂融融,舒適通泰,內觸妙樂,暢快無比。

五、影相之體

繼續修煉,身體這團“和氣”逐漸淡化,膨脹、舒適感逐漸消失,只剩下一個具身之形而不具身之質的立體影相〈就像電影、電視中的人物,看起來是真實的、實在的,實際上是由不同顏色的光組合形成的〉。修煉到此境界,心中明朗清凈、少有污染,思想意識時常處於忘我的境界,因而智慧通達,不受小我的束縛限制。而且從此不論何時何地,閉目睜眼,行走坐臥皆覺身是幻影,可有可無,似有似無。

六、虛無之體

繼續修煉,影相之體也在不知不覺中消失了,只剩下一個“思想”表明自己的存在。這時,仔細體查自己的身體,只是一片並無實在可言的虛空〈比如坐在椅子上不覺有其身,行走在大街上不知有其形???儘管看一看身體分明存在,摸一摸身體也還實在〉。不僅如此,大千世界,宇宙萬物〈大的如星月天體,小的如周圍的車船行人,房屋建築,乃至室內的門窗桌凳等〉雖見其形、覺其真,但在自己感覺中總是虛幻之體,毫無實在可言,與虛空無異,古人禪語“萬古長空”之境似與此相似。

進入了這種境界,身無其形,空妙無礙,彷彿能隨心所欲地四通八達,邀遊無限天地之間;心無污染,靈明妙覺,宛如明鏡照物,物來則鑒,物去則空。需要說明的是,進入此境,一定要發心立願,慈悲為懷,“但願眾生皆離苦,不為自己求安樂”,“眾生無邊誓願度,煩惱無盡誓願斷,法門無量誓願學,佛道無上誓願成”。否者,心懸無際,無有著落,自障道行,難見真心本性,易入“頑空”、“枯木”之境,絕無功德圓滿之日。

七、心物一體

繼續修煉,心理諸根清凈。性相莊嚴深妙,心靈清凈安詳,見物生喜,親切友善,無物心空,恬靜安寧。而且物我一體,了無分別,心物不二,渾然圓融,見物即見己,念物即是身~想到山,彷彿自己就是那座山,看見水,只覺自己就是這些水???進入這種境界,方知“平常心即是道”,煩惱處也是禪,所謂“青青翠竹悉是真如,郁郁黃花無非般若”,“溪聲便是廣長舌,山色豈非清凈身”。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